《水文实践指南 第1卷 资料收集和整理》求取 ⇩

第一章 总则1

1.1 指南的范围1

1.2 指南的编排和内容1

目录1

1.3 单位和符号3

1.4 水文业务机构的任务3

1.4.1 基本资料的作用4

1.4.2 水资源报告4

1.4.3 水文预报4

1.4.6 培训5

1.5.1 现有形式5

1.5 水文气象服务机构的组织5

1.4.5 研究5

1.4.4 分析和设计的研究5

1.5.2 组织规划中的技术性考虑6

1.5.3 推荐的水文和气象服务工作的形式7

1.6 推荐的业务水文实践和方法7

附表8

1.1 推荐的符号、单位和换算系数8

1.2 其他符号12

1.3 Ⅰ.表1.1中推荐使用的单位12

Ⅱ.表1.1中也用的其13

他单位13

1.4 表1.1中的符号所用角标的含义13

参考文献14

2.1.2 观测场地15

2.1.1 一般要求15

第二章 观测仪器和方法15

2.1 降水15

2.2 双重圆形防雪栅栏断面图17

2.1 双重圆形防雪栅栏平面图17

附图17

2.1.3 非自记雨量器18

2.1.3.1 概述18

2.1.3.2 标准雨量器18

2.1.3.3 累积雨量器18

2.3 雨量器适宜的集雨器18

2.1.3.4 测量方法19

2.1.3.5 误差及读数的精度19

2.1.4.3 浮子式20

2.1.4.2 称重式20

2.1.4.1 概述20

2.1.4 自记雨量计20

2.1.3.6 测验精度20

2.1.4.4 翻斗式21

2.1.4.5 雨量强度自记仪器21

2.1.4.6 记录方法22

2.1.5 降雪22

2.1.5.1 降雪的深度22

2.1.5.2 降雪的水当量22

附表23

2.1 天气雷达频率带23

2.1.6.2 雷达-降雨公式23

2.1.6.1.2 天气雷达频率23

2.1.6.1.1 雷达用于水文学23

2.1.6.1 概述23

2.1.6 雷达观测降雨23

2.1.6.3 影响测量的因素24

2.1.6.3.1 降水类型24

2.1.6.3.2 波束宽度24

2.1.6.3.3 波束的折射24

2.2 由于降水造成的雷达讯号衰减量(dB/km)25

2.1.6.3.4 大气衰减25

2.1.6.3.5 距离衰减25

2.1.6.4 方法及程序25

2.1.6.4.1 照相法25

2.1.6.4.2 手工技术26

2.1.6.4.3 自动化技术26

2.1.8 露27

2.1.7 卫星观测27

2.2.2.1 雪道28

2.2.2.1.1 雪道的选择28

2.2.2 积雪的水当量28

2.2.1 概述28

2.2 积雪28

2.2.2.1.2 测量点29

2.4 雪采样器30

2.2.2.1.3 雪采样器30

2.2.2.1.4 雪的采样程序31

2.2.2.1.5 测量的精度32

2.3 用VS-43和M-78型测雪计测量密度P的相对误差(%),它取决于C?值和d?、w?的测量次数33

2.2.3 积雪的深度与范围33

2.2.3.1 用有刻度的雪桩测量33

2.2.3.2 用测雪管测量33

2.2.3.3 用摄影法测量33

2.2.3.3.1 空中摄影术33

2.2.4.1 垂直的放射性同位素测雪计34

2.2.3.3.2 大地摄影术34

2.2.3.3.3 卫星摄影术34

2.2.4 放射性同位素测雪计34

2.2.4.2 水平的放射性同位素测雪计34

2.2.6.1 空中伽马射线积雪测量35

2.2.6 自然的伽马辐射35

2.2.5 雪垫35

2.2.6.2 地面测量36

2.4 推荐飞行路线长度(L)及航线间的距离(S)36

2.3.2 蒸发器37

2.3.1 概述37

2.3 蒸发与蒸散发37

水当量的测量37

2.2.7 应用宇宙辐射进行积雪37

2.3.2.1 蒸发器的描述38

2.3.2.3 蒸发站布置38

2.3.2.2 辅助装备38

2.3.2.4 观测程序39

2.3.3 土壤蒸发器及蒸渗仪39

2.3.3.1 土壤蒸发器的描述40

2.3.3.2 辅助设备42

2.3.3.3 土壤蒸发观测场地的选择与设置42

2.3.3.4 裸地与种植地土壤蒸发的观测方法42

2.3.4 雪蒸发器42

2.3.5 间接的方法43

2.3.5.1 概述43

2.3.5.2 太阳辐射43

2.3.5.3 长波辐射43

2.3.5.4 气温43

2.3.5.5 水面温度43

2.3.5.6 空气的湿度或水汽压力43

2.4.1.2 定义44

2.3.5.7 风44

2.3.5.8 集成装置44

2.4 河流、湖泊与水库水位44

2.4.1 概述44

2.4.1.1 水位观测目的44

2.4.2.2 自记水位计45

2.4.2 观测水位的水尺45

2.4.2.1 人工观测的水尺45

2.4.1.3 站址选择45

2.4.3.2 自记水位计46

2.4.3.3 自记水位计的冬季运行46

2.4.3.1 水位基面的确定46

2.4.3 水位观测方法46

2.5.2 流速仪测流47

2.5.1 概述47

2.5 流量测验47

2.4.4 水位测次47

2.5.2.1 站址选择47

2.5.2.2.2 测量垂线的选择48

2.5.2.2 断面测量48

2.5.2.2.4 水深测量48

2.5.2.2.3 河宽测量48

2.5.2.2.1 设备48

2.5 改正水深d与观测水深d?的关系49

2.5.2.3.1 流速测量仪器49

2.5.2.3 流速测量49

2.5 给定φ值的改正系数k值表49

2.5.2.3.3 垂线平均流速的确定50

2.5.2.3.2 用流速仪测量流速50

2.5.2.4 流量计算52

2.6 流量测验记录格式53

2.7 表示测点位置的河流断面图54

2.5.2.5 封冻冰层下的流量测验54

2.5.2.5.1 位置选择54

2.5.2.5.2 设备55

2.5.2.5.3 流量测验55

2.5.2.6 流量测验的精度56

2.5.2.5.4 流量计算56

2.8 有冰层时流量测验的记录格式57

2.5.3.1 断面选择57

2.5.3 浮标法测流57

2.5.3.2 浮标57

2.5.3.3 测验步骤57

2.6 浮标流速校正系数F为R的函数,而R为浮标浸没深度与垂线水深的比值58

2.5.3.4 流速计算58

2.5.3.5 流量计算58

2.5.4.1 一般要求58

2.5.4 稀释法测流58

2.5.4.3.3 氯化锂59

2.5.4.3.4 其他化学指示剂59

2.5.4.3.2 重铬酸钠59

2.5.4.3.1 氯化钠59

2.5.4.3 指示剂与探测设备59

2.5.4.2 位置选择59

2.5.6.1 概述60

2.5.6 间接法流量计算60

2.5.5 相应水位测量60

2.5.4.4 流量计算60

2.5.4.3.6 放射性元素60

2.5.4.3.5 若丹明WT60

2.5.6.5 涵洞过流测验61

2.5.6.2.2 摄影测量61

2.5.6.2.1 勘测61

2.5.6.2 野外测量61

2.5.6.4 比降-面积测量61

2.5.6.3 内业工作61

2.5.6.6 通过收缩河段的流量测验62

2.5.6.7 大坝和公路路基漫流测验62

2.5.7 困难条件下的流量测验62

2.5.7.1 不稳定河流62

2.5.7.1.1 位置选择62

2.5.7.1.2 设备62

2.5.7.1.3 流量计算63

2.5.7.2 山溪性河流63

2.5.7.2.1 位置选择63

2.5.7.2.2 设备63

2.5.7.3 不规则不稳定水流条件下的测验64

2.5.7.2.3 流量计算64

2.5.7.3.2 感潮河段的流量测验65

2.5.7.3.1 大河洪水期的流量测验65

2.5.7.3.2.1 流速面积法流量计算66

2.5.7.3.2.3 不稳定流方程组的流量计算67

2.5.7.3.2.2 容量法的流量计算67

2.6.1 河流水文站的目的68

2.6 河流水文站68

2.5.7.5 用轻便设备进行短期测验68

2.5.7.4 杂草滋生河段的流量测验68

2.6.3 水位流量关系的控制69

2.6.2 站址选择69

2.6.4.2 量水建筑物的选择70

2.6.4.1 范围70

2.6.4 量水建筑物70

2.6.4.4 测流建筑物的运用71

2.6.4.3 水头测量71

2.6.5.1 水位流量关系的稳定性72

2.6.5 水位流量关系72

2.6.5.2 流量测验的测次73

2.6.5.3 冰层条件下的水位流量关系73

2.7 河道流量测验的新方法73

2.7.1 概述73

2.7.2 动船法74

2.7.3 超声波(声学)法74

2.9 动船法流速向量74

2.10 换能器A、B的布置和超声波法的流速分量75

2.7.4 电磁法76

2.11 超声波法:水位~校正系数关系曲线77

2.12 电磁法——基本系统示意图78

2.13 电磁法典型率定曲线(流速仪实测流量Q与ER?/IR?的关系曲线)78

2.8.2.1 采样器和现场测具79

2.8 输沙率79

2.8.2 悬移质输沙率测验79

2.8.1 位置选择79

2.8.2.2 测验方法80

2.8.2.3 含沙量的确定80

2.7 悬移质水样所需的容积80

2.8.2.4 输沙率的计算81

2.14 输沙率的图解计算81

2.8.2.5 输沙率的连续记录82

2.8.3 推移质输沙率的测验82

2.8.3.1 仪器82

2.8.3.2 测验方法82

2.8.3.3 推移质输沙率的计算83

2.8.3.4 推移质输沙率的连续记录84

2.9 水质84

2.9.1 水质测验的目的84

2.9.2 水质测验项目的选择85

2.9.2.1 温度85

2.9.2.1.1 水温观测的目的85

2.9.2.1.2 观测方法86

2.9.2.1.3 精度86

29.2.2 溶解氧86

2.9.2.2.1 溶解氧测定的目的86

2.9.2.2.2 测试单位87

2.9.2.2.3 测试方法87

2.9.2.2.4 率定87

2.9.2.2.5 精度88

2.9.2.3 生化需氧量(BOD)88

2.9.2.3.1 BOD测定的目的88

2.9.2.3.2 BOD测定成果的说明88

2.9.2.3.3 测定方法88

2.9.2.4.2 测定方法89

2.9.2.4 浑浊度89

2.9.2.4.1 浑浊度测定的目的89

2.9.2.3.4 精度89

2.9.2.4.3 单位与率定溶液90

2.9.2.4.4 精度90

2.9.2.5 色度90

2.9.2.5.1 色度测定的目的90

2.9.2.6.1 pH值测定的目的91

2.9.2.5.2 原理和测定方法91

2.9.2.5.3 精度91

2.9.2.6 pH值91

2.9.2.6.2 定义及与温度的关系91

2.9.2.6.3 测定方法和精度91

2.9.2.7 电导率92

2.9.2.7.1 电导率测定的目的92

2.9.2.7.2 定义及与温度的关系92

2.9.2.7.3 测定方法92

2.9.2.7.4 精度93

2.9.2.8 氨93

2.9.2.8.1 氨的测定目的93

2.9.2.9.1 硝酸盐测定的目的93

2.9.2.8.2 测定方法93

2.9.2.9 硝酸盐93

2.10 河流、湖泊和水库冰情94

2.10.2 冰情要素94

2.10.3 观测方法94

2.10.4 观测时间和次数94

2.9.2.9.2 测定方法94

2.10.1 概述94

2.11 土壤含水量95

2.11.1 概述95

2.11.2 称重法95

2.11.2.1 取土样95

2.11.2.2 取样器说明96

2.11.2.2.1 钻式取样器96

2.11.2.2.2 管式或套管式取样器96

2.11.3 电阻法96

2.11.4 张力计法97

2.11.5.2 率定98

2.11.5.3 精度和应用98

2.11.5 中子法98

2.11.5.1 仪器98

2.12.1 引言99

2.11.6 伽马射线法99

2.11.7 遥感99

2.12 地下水99

2.12.2 观测井的设置100

2.15 开挖的井101

2.16 冲击锥法102

2.18 沙质地层观测井的安装103

2.17 岩石地层的观测井103

2.12.3 观测井的试验105

2.12.4 废弃井的封闭和填塞106

2.19 观测几个含水层的观测井的垂直剖面图106

2.12.5.1 人工操作的仪器107

2.12.5 观测仪器和方法107

2.20 水位测量的空气压力法109

2.21 地下水位电测仪110

2.22 深井水位测量仪电缆的电动卷盘装置110

2.12.5.2 自记仪器110

2.12.5.3 地下水采样器112

2.23 带有滑动滚轮的小型浮筒113

2.12.5.4 盐度、温度测定仪113

2.24 50mm直径观测井地下水采样器114

2.25 “MM”盐度和温度测定仪115

2.13.2 选择的标准115

2.13.1 概述115

2.13 水文仪器的选择115

2.14.1 引言116

2.14 自然地理特征的量测116

2.14.2 集水区的勾划116

2.26 集水面积的测定117

2.14.3 集水面积的量测117

2.27 穿过湖泊或水库的河长的测定118

2.14.5 流域平均比降118

2.14.4 河流长度118

2.28 流域平均高程的测定119

2.14.7 平均的和修匀的河流比降119

2.14.6 流域平均高程119

2.29 平均河流比降的确定120

2.14.8 森林、沼泽、耕地和湖泊的面积120

2.8 河流比降的建议精度指标121

2.14.10 沟壑密度121

2.14.9 河网密度121

参考文献122

第三章 站网设计126

3.1 站网设计的一般原则126

3.1.1 前言126

3.1.2 站网概念126

3.1.3 站网设计所要考虑的资料种类127

3.1.3.1 降水量和积雪127

3.1.3.2 河流的水位、流量和湖泊、水库的水位127

3.1.3.7 河流、湖泊的冰128

3.1.3.10 地下水128

3.1.3.9 土壤含水量128

3.1.3.8 河床上水生植物的密度128

3.1.3.6 水温128

3.1.3.5 水化学128

3.1.3.4 泥沙输移与淤积128

3.1.3.3 蒸发量和蒸散发量128

3.1.4 收集资料的质量129

3.1.5 影响站网密度和站网布129

置的因素129

3.1.6 站网发展130

3.1.6.1 在组建正规站网中已有测站的利用130

3.1.6.2 容许最稀站网或基本站网131

3.1.6.3 站网的扩展131

3.1.6.3.1 主要水文站131

3.1.7.2 代表流域132

3.1.7.1 基准站132

3.1.8 各类站网间的协调132

3.1.6.3.3 专用站132

准站和代表流域132

3.1.7 作为站网组成部分的基132

3.1.6.3.2 辅助站132

3.1.9 站网的评价133

3.1.10 各类站网的联合设计133

3.2 容许最稀站网的测站密度133

3.2.1 气候站网的最小密度133

3.2.1.1 降水量站网134

3.2.1.1.1 容许最稀站网密度134

3.1 降水量站网的最小密度135

附表135

3.2.1.1.2 关于建立和使用雨量站的一般性指导意见135

3.2.1.3 容许最稀站网的蒸发站136

3.2.1.2 测雪136

3.2.2 最小密度的水文站网137

3.2.2.1 流量137

3.2.2.1.1 有关流量站网的一般考虑事项137

3.2 蒸发量站网的最小密度137

3.2.2.1.2 容许最稀站网138

3.3 水文站网的最小密度138

3.2.2.1.3 关于建立和使用流量站的一般性指导意见139

3.2.2.4 水化学140

3.2.2.3 输沙率和淤积140

3.2.2.2.2 湖泊、水库水位140

3.2.2.2.1 河流水位140

3.2.2.2 河流、湖泊和水库的水位140

3.2.2.5 水温141

3.2.2.6 河流、湖泊的冰盖141

3.2.3 地下水观测井网密度141

3.2.3.1 一般原则141

3.2.3.2 地下水观测井网密度142

3.2.3.3 关于地下水井网的一般性指导意见143

4.1 水文资料自动整理的示意图145

附图145

4.1 引言145

第四章 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刊布145

4.2.1.2.1 非自记观测146

4.2 收集146

4.2.1.2 报表和资料摘录146

4.2.1.1 测次和观测时间146

4.2.1 观测方法146

4.2.1.2.2 自记观测147

4.2.1.3 观测员须知147

4.2 降水记录月报表148

4.2.2 水文观测的传输系统149

4.2.2.1 概述149

4.2.2.3 传输通讯线路150

4.2.2.2 水文观测值的传输150

4.2.3 水文电码151

4.2.3.1 概述151

4.2.2.4 接收系统151

4.2.2.5 选择传输系统的影响因素151

4.2.3.2 电码形式152

4.2.3.3 水文测站标志号码152

4.2.4 质量控制152

4.2.4.1 测站检查152

4.2.4.2 资料的初步检查153

4.2.4.3 差错检验154

4.2.4.4 水文报告的质量控制155

附表156

4.1 逐日降水量序列表156

4.2.5 存储和编目157

4.2.4.5 质量控制的成果157

4.2.6 非实时资料的转换159

4.3 确定日平均水位的图解法160

4.3.2 平均流量的计算160

4.3.1 平均水位的计算160

4.3 流量计算160

4.3.3.5 退水曲线法161

4.3.3.4 有效水位法161

4.3.3.3 流量校正法161

4.3.3.2 流量内插法161

4.3.3.1 回水法161

4.3.3 冰盖下平均流量的计算161

4.3.3.6 校正系数法162

4.3.4 流量资料的质量控制162

4.3.3.7 注意事项162

4.4 特殊资料的收集163

4.4.2 暴雨的“水桶调查”163

4.4.3 天气雷达资料163

4.4.1 必要性163

4.5.1.1 统计法164

4.5.1 常用方法164

4.5 整理164

4.4.4 河流水位和流量的极值164

4.5.1.2 各种图165

4.5.2.2 径流166

4.5.2 特殊应用166

4.5.2.1 面雨量166

4.5.2.4 土壤含水量167

4.5.2.3 蒸发167

4.5.2.9 流域的前期状况168

4.5.2.10 冰盖168

4.5.2.11 水质状况168

4.5.2.8 水温168

4.5.2.7 融冰和结冰期的度?日数168

4.5.2.6 地面积雪168

4.5.2.5 地下水168

4.6 刊布169

4.6.1 目的169

4.6.2 要求169

4.6.4 内容和格式170

4.2 气候和水文要素正式刊布表170

4.6.3 刊布次数170

4.4 年的气候和水文摘录专用表171

4.5 流量资料刊布建议格式172

参考文献174

附录 英汉词汇对照175

1987《水文实践指南 第1卷 资料收集和整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世界气象组织(WMO)编;陈道弘等译 1987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摄影实践指南(1976.10 PDF版)
摄影实践指南
1976.10 香港崇明出版社
标准资料收集指南( PDF版)
标准资料收集指南
敏捷实践指南largebeacher( PDF版)
敏捷实践指南largebeacher
南和文史资料  第1辑(1991 PDF版)
南和文史资料 第1辑
1991
方志资料的收集整理和鉴别( PDF版)
方志资料的收集整理和鉴别
软件实践指南(1991 PDF版)
软件实践指南
1991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证券投资实践指南(1997 PDF版)
证券投资实践指南
1997 北京:中信出版社
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实践指南(1998 PDF版)
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实践指南
1998 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整体护理指南(1999 PDF版)
整体护理指南
1999 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实用税收指南(1991 PDF版)
实用税收指南
1991 北京:新华出版社
税收征管改革理论与实践文集(1999 PDF版)
税收征管改革理论与实践文集
1999 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物理实验指南  第1册(1955 PDF版)
物理实验指南 第1册
1955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水文测验手册  第3册  资料整编和审查(1976 PDF版)
水文测验手册 第3册 资料整编和审查
1976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外交实践指南(1959 PDF版)
外交实践指南
1959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实用文物收藏指南(1993 PDF版)
实用文物收藏指南
1993 北京:地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