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理据探索》求取 ⇩

目录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修辞理据概述1

一、什么是修辞理据1

(一)逻辑思维是修辞的最重要的理据1

(二)逻辑学家、修辞学家、诗文评家、作家对修辞理据的理解和运用2

二、探索修辞理据的意义5

三、逻辑理据在修辞现象中的表现7

一、“无理而妙”的理据在语用9

第二节 “无理而妙”的理据9

二、“无理而妙”的体现方式13

(一)似是而非式13

(二)似非而是式14

(1)由语言脱落构成的15

(2)由语言转义构成的16

三、为什么修辞乐于采用“无理而妙”的表达式17

(一)语言和思维有不协调的一面,表达受到限制17

(二)“无理而妙”的表达式有助于表达能力的提高22

四、对“无理而妙”的“妙”的理解25

(一)从汉语、俄语修辞现象作比较观察31

一、逻辑思维的共同性促成修辞现象的相同31

第三节 从逻辑思维本身找修辞现象的理据31

(二)从汉语、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各种语言的修辞现象作比较观察33

(三)从祖构和不谋而合的区分作比较观察40

二、逻辑思维的差异性促成修辞现象的差异44

(一)接触的客观事物的不同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不同民族的修辞理据的差异44

(二)不同民族的修辞理据的差异的具体表现45

(1)表现在推断模式上的45

(2)表现在话语的逻辑前提上的46

(3)表现在是否有强调对称的思维方式上的47

(4)表现在文化背景的差异上的48

(三)如何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修辞理据的差异50

三、逻辑思维的发展促成修辞的发展51

第二章 修辞在概念中的反映56

第一节 词语修辞和概念56

一、从概念观察词语修辞的可能性56

二、修辞在词语和概念的关系上的反映56

(一)修辞在词语对概念的形成、巩固的作用上的反映57

(二)修辞在词语和概念不一一对应上的反映60

(1)存在于语言体系中的不一一对应64

(2)存在于言语活动中的不一一对应76

(一)词语修辞应充分利用词语与概念相联系的一面83

三、认识词语与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对词语修辞的意义83

(二)词语修辞应充分利用词语与概念不相对应的一84

84

(1)变异用词,使概念能灵活表达84

(2)利用词语的概念义之外的色彩进行修辞85

(3)尽量发挥本民族语言的词语的特长87

第二节 词语修辞的概念分析88

一、从概念分析词语修辞的意义88

(一)词语修辞在单个概念中的反映90

(1)起名的修辞艺术90

二、词语修辞在概念中的反映90

(2)换名的修辞艺术104

(3)转名的修辞艺术111

(4)释名的修辞艺术136

(5)概念的限定的修辞艺术149

(6)概念的概括的修辞艺术158

(7)概念的不确定性的利用的修辞艺术160

(二)词语修辞在概念之间的关系上的反映166

(1)概念与概念配合使用的修辞艺术166

(2)概念划分的修辞艺术181

(3)概念并列顺序的修辞艺术183

一、修辞和判断的关系186

第三章 修辞在判断中的反映186

第一节 语句修辞和判断186

二、修辞对判断的利用190

(一)以判断为基础的一些修辞格190

(1)夸张格的逻辑分析191

(2)撇语格的逻辑分析211

(3)疑离格的逻辑分析216

(4)比拟格的逻辑分析218

(5)比喻格的逻辑分析219

(6)移觉(通感)的逻辑分析244

(1)什么是模糊判断修辞246

(二)体现在判断中的模糊修辞的逻辑分析246

(2)模糊判断修辞的分类248

(三)体现在判断中的歧义修辞的逻辑分析262

(1)什么是歧义判断262

(2)修辞对歧义判断的利用264

(四)对虚假判断的修辞理解266

(五)对真实判断的修辞理解269

第二节 言外之意和判断269

一、什么是言外之意269

三、言外之意在判断中的两种体现方式271

二、言外之意和判断的关系271

(一)含蓄式272

(二)寄托式274

四、含蓄式言外之意在判断中的具体表现279

(一)反含式言外之意279

(1)体现在数量上的280

(2)体现在时间上的282

(3)体现在其他方面的282

(二)泛含式言外之意286

(三)对举式言外之意287

(2)举轻明重的288

(1)举重明轻的288

(四)衍含式言外之意289

(五)省略式言外之意290

(1)体现在简单判断上的291

(2)体现在复合判断上的293

(六)问句中的言外之意296

(1)始问句中的言外之意296

(2)回问句中的言外之意297

五、言外之意与比喻、双关、歧义的联系和区别299

六、从判断看言外之意的修辞效果300

一、推理和修辞的关系304

第四章 修辞在推理和论证中的反映304

第一节 推理的修辞功能304

二、修辞现象在推理中的反映307

(一)修辞现象在演绎推理的直接推理中的反映308

(1)以直言判断的变形推理为依据的修辞现象308

(2)以直接关系推理为依据的修辞现象310

(二)修辞现象在演绎推理的间接推理中的反映312

(1)以间接关系推理为依据的修辞现象312

(2)以三段论为依据的修辞现象316

(3)以假言推理为依据的修辞现象319

(4)以二难推理为依据的修辞现象322

(三)修辞现象在归纳推理中的反映324

(四)修辞现象在类比推理中的反映325

(1)类比推理和修辞325

(2)比喻推理和修辞330

第二节 论证的修辞功能337

一、修辞现象在论证中的反映337

二、修辞现象在证明中的反映340

(一)修辞现象与演绎证明340

(1)修辞现象与直接证明340

(2)修辞现象与间接证明341

(二)修辞现象与归纳证明343

(三)修辞现象与类比证明344

三、修辞现象在反驳中的反映346

(一)修辞现象与反驳论题347

(二)修辞现象与反驳论据350

(三)修辞现象与反驳论证方式351

第三节 言外之意和推理354

一、言外之意和推理的关系354

(一)体现在三段论中的356

二、为含蓄达意使用简略推理构成的言外之意356

(二)体现在假言推理中的357

(三)体现在选言推理中的358

(四)体现在类比推理中的359

(五)体现在归纳推理中的361

(六)言外之意在推理中的曲折表达361

三、为语言经济使用简略推理构成的言外之意364

四、推理的简略式和推理的完全式各具修辞功用365

第五章 话语衔接的逻辑思路368

一、话语衔接是逻辑思路的反映368

(一)话语衔接的正误取决于逻辑思路的正误368

(二)话语衔接方式的多样化体现修辞价值371

二、话语衔接的类型的逻辑分析373

(一)平行型373

(二)转折型374

(三)递进型374

(四)主次型375

(五)先后型375

(六)总分型376

(七)接续型376

(八)因果型377

(1)伦次通顺是修辞的基本要求379

(一)与逻辑思路相一致的话语衔接379

三、话语衔接的修辞效果的逻辑思路分析379

(2)几种修辞格的逻辑思路分析384

(二)与逻辑思路不一致的话语衔接395

(1)话语衔接不连贯是行文大忌395

(2)话语衔接不连贯的逻辑分析396

(三)话语衔接的理外之理406

(1)话语衔接为什么有理外之理406

(2)话语衔接的理在文学的要求上407

(3)话语衔接的理在心理的要求上410

(4)话语衔接的理在美学的要求上412

1994《修辞理据探索》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炼强著 1994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写作心理探索(1991 PDF版)
写作心理探索
1991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文艺心理探索(1987 PDF版)
文艺心理探索
1987
理论·探索·实践( PDF版)
理论·探索·实践
检察理论探索( PDF版)
检察理论探索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情爱心理探索(1988 PDF版)
情爱心理探索
1988 郑州:黄河文艺出版社
修辞学探索(1983 PDF版)
修辞学探索
1983 北京:北京出版社
理财探索(1990 PDF版)
理财探索
1990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货币理论探索(1987 PDF版)
货币理论探索
1987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归田录(1981 PDF版)
归田录
1981 北京:中华书局
税收理论探索(1996 PDF版)
税收理论探索
1996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汉语语法修辞新探(1979 PDF版)
汉语语法修辞新探
1979 北京:商务印书馆
表面纹理探索(1987 PDF版)
表面纹理探索
1987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性心理学探索(1989 PDF版)
性心理学探索
1989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探索性数据分析(1998 PDF版)
探索性数据分析
1998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文艺心理探索(1987 PDF版)
文艺心理探索
1987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