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灸处方学》求取 ⇩

上篇针灸处方概述1

第一章 针灸处方的原则与规律3

第一节 针灸处方的原则3

第二节 针灸配穴的规律4

一、一般运用法4

二、单穴独用法5

三、双穴并用法5

四、四肢相应法5

五、内外呼应法6

六、轮换交替法6

七、循经取穴法6

九、俞募配穴法7

八、表里相配法7

十、原络配穴法8

十一、八脉交会配穴法9

十二、八会配穴法9

十三、郄穴配穴法9

十四、上下配穴法10

十五、三部配穴法11

十六、五行输配穴法12

十七、前后配穴法12

十八、阴阳配穴法13

十九、肢夫配穴法13

二十、本经配穴法14

二十二、手三阳经下合穴配穴法15

二十一、一经连用和数经互用配穴法15

二十四、对症取穴法16

二十三、脏象配穴法16

二十五、辨证取穴法17

第二章 输穴的主治作用18

第一节 输穴的主治性能18

一、输穴主治的普遍性18

二、输穴主治的特殊性19

第二节 常用输穴主治功能分类20

第一节 中风27

一、开窍熄风方27

第一章 内科病证27

下篇常见病症针灸处方27

二、回阳固脱方29

附:类中风40

一、通关开窍方40

二、固气回阳方41

第二节 感冒46

一、宣肺散寒方46

二、宣肺清热方47

第三节 中暑53

一、泄热开闭方53

二、清暑泄热方54

一、宣肺解表方57

第四节 咳嗽57

二、宣肺清热方58

三、健脾化痰方58

四、泻肝清肺方59

第五节 哮证64

一、宣肺止哮方64

二、清肺止哮方65

第六节 喘证69

一、宣肺散寒定喘方69

二、清肺亿痰定喘方70

三、调补肺肾定喘方71

和胃止呕方78

第七节 呕吐78

第八节 呃逆84

和胃舒膈方84

第九节 噎膈86

启膈和胃方87

附:反胃90

和胃降逆方90

第十节 泄泻95

一、疏调肠胃止泻方96

二、调补脾肾止泻方97

第十一节 痢疾103

一、清热化湿方103

二、温中化湿方104

三、调中开噤方105

四、培补脾肾方106

第十二节 便秘111

启闭通便方111

第十三节 脱肛115

提肛固脱方115

第十四节 便血120

一、补脾统血方120

二、清热止血方121

第十五节 遗尿124

健肾强胱方124

一、补肾调气方127

第十六节 尿闭127

二、清热利湿方128

三、通利州都方129

第十七节 淋证135

利尿止痛方135

第十八节 遗精141

一、交通心肾方141

二、补肾固精方142

第十九节 阳痿146

补肾壮阳方146

第二十节 肺痨150

清热养肺止咳方150

宁心安神方156

第二十一节 失眠156

第二十二节 惊悸160

一、益血养心方160

二、化痰宁心方161

三、蠲饮宁心方162

四、补气宁心方162

第二十三节 癫、狂、痫164

一、开郁化痰安神方164

二、清心化痰醒脑方165

三、豁痰开窍方166

一、清潜肝阳方175

第二十四节 眩晕175

二、培补脾胃方176

三、运脾化痰方177

第二十五节 疟疾181

通阳截疟方181

第二十六节 黄疸189

一、清胆祛黄方189

二、通阳退黄方190

第二十七节 水肿196

一、解表利水方196

二、温?利水方197

第二十八节 疝气203

一、温经散寒方203

二、清利湿热方204

三、培元补气方205

第二十九节 脚气212

强筋健骨利湿方212

第三十节 头痛216

一、祛风疏经方216

二、平肝熄风方217

三、补气益血方218

第三十一节 胁痛224

一、疏肝解郁方224

二、散瘀通络方225

三、养阴和络方226

一、疏肝和胃方230

第三十二节 胃痛230

二、温中散寒方231

第三十三节 腹痛235

一、温中消积方235

二、温中健脾方236

三、消食化滞方237

第三十四节 腰痛242

一、祛寒散湿健腰方242

二、温补肾气强腰方243

第三十五节 痹证248

一、搜风宣痹方248

二、清热蠲痹方249

疏调气血起痿方254

第三十六节 痿症254

调和气血濡养筋脉方260

第三十七节 多发性神经炎260

第三十八节 面瘫265

祛风通络方265

第三十九节 消渴271

清?三焦蕴热方271

第四十节 无脉症277

调气活血复脉方277

第四十一节 脏躁280

开窍清心解郁方280

第四十二节 胸痹282

通络化瘀止痛方282

理气解郁化痰方284

第四十三节 梅核气284

第四十四节 坐骨神经痛287

舒筋活络镇痛方287

第二章 妇科、儿科病证292

第一节 月经不调292

一、清热调经方292

二、祛寒调经方293

三、培本固元方294

第二节 痛经297

一、行瘀止痛方297

二、调补冲任止痛方298

一、补益脾肾通经方302

第三节 经闭302

二、祛瘀生新通经方303

第四节 崩漏306

一、清热化瘀止漏方306

二、滋阴降火止漏方307

三、补气摄血止漏方308

四、回阳固脱止崩方309

第五节 带下313

一、清热利湿止带方313

二、温中健脾渗湿方313

第六节 妊娠恶阻317

和中理气止呕方317

矫正胎位方320

第七节 胎位不正320

第八节 子痫323

滋肾平肝熄风方323

第九节 滞产324

催产引产方324

第十节 人工流产328

一、利气活血催产方328

二、行气活血催产方329

第十一节 产后血晕329

补气益血、回阳定晕方329

缩宫催衣方332

第十二节 胞衣不下332

第十三节 恶露不下334

行气活血逐瘀方334

第十四节 产后腹痛336

益气温中散瘀方336

第十五节 乳汁少338

行气活血通乳方338

第十六节 阴挺341

提宫固脱方341

第十七节 女阴瘙痒症344

清热利湿止痒方344

一、解表清热方347

第十八节 小儿发热347

二、清热行滞方348

第十九节 急惊风349

镇惊熄风方349

第二十节 慢惊风352

培元熄风方352

附:脑炎后遗症355

宁心安神通经活络方355

第二十一节 疳疾357

健脾消积方357

第二十二节 婴儿泄泻360

健运脾胃止泻方360

宁嗽化痰镇咳方363

第二十三节 百日咳363

第三章 外科、皮肤科病证367

第一节 破伤风367

一、镇痉熄风方367

二、祛风止痉方369

第二节 丹毒375

清热利湿解毒方375

第三节 疔疮378

清热解毒消疔方378

第四节 痄腮382

清热消肿方382

清热散结消痈方387

第五节 乳痈387

第六节 肠痈390

通腑泄热散瘀方390

第七节 肠结396

导滞通腑方396

第八节 急性胆道疾患401

一、制蛔镇痛利胆方401

二、疏泄胆气和胃方402

第九节 瘰疬406

化痰散结消瘰方406

第十节 瘿气410

化瘀散结消瘿方410

疏肝泻火行瘀破积方413

附:瘿瘤413

和胃止痛方418

第十一节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418

第十二节 痔疮422

活血散瘀消痔方422

第十三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27

活血散瘀通络方427

第十四节 肾绞痛431

利尿排石止痛方431

第十五节 前列腺炎433

利水培元消炎方433

疏调气血舒筋利肩方436

第十六节 肩部软组织疾病436

第十七节 肱骨外上髁炎443

舒筋通络健肘方443

第十八节 狭窄性腱鞘炎445

舒筋活络方445

第十九节 腱鞘囊肿448

舒筋化痰消肿方448

第二十节 膝部软组织损伤449

舒筋活络健膝方449

第二十一节 踝部软组织损伤451

舒筋活血健踝方451

活血舒筋方453

第二十二节 落枕453

第二十三节 腕管综合症455

通经活血宣痹方455

第二十四节 足底痛457

活血镇痛健?方457

第二十五节 湿疹460

清热利湿祛风方460

第二十六节 风疹462

清热消风透疹方462

第二十七节 麻风465

搜风泄毒、活血通络方465

活血温经方469

第二十八节 冻伤469

第二十九节 神经性皮炎471

活血通络祛风方471

第三十节 鸡眼475

祛瘀生新方475

第三十一节 带状疱疹477

祛风清热利湿方477

第三十二节 疖482

清热解毒方482

第四章 五官科病证485

第一节 近视485

调节视力方485

调益肝肾明目方487

第二节 夜盲487

第三节 色盲488

调节光华方489

第四节 青光眼492

散风清火胡目方492

第五节 结膜炎494

疏泄风热定痛方494

第六节 电光性眼炎498

疏风散热方498

第七节 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500

养肝益肾明目方500

调节眼筋方504

第八节 斜视504

第九节 内耳性眩晕症507

清泄风阳定眩方507

第十节 聋哑510

通窍发音方510

第十一节 耳鸣、耳聋515

一、通气复聪方515

二、祛风复聪方516

三、培元复聪方517

第十二节 中耳炎520

消炎复聪方520

疏风宣窍方525

第十三节 急、慢性鼻炎525

第十四节 慢性鼻窦炎528

清肺宣窍方528

第十五节 鼻衄531

清热止衄方531

第十六节 急性扁桃体炎533

清热泄毒利咽方533

第十七节 咽喉肿痛536

一、清咽消肿方536

二、清喉止痛方537

第十八节 牙痛539

清火止痛方539

一、清热镇惊方543

第五章 急救病证543

第一节 惊厥543

二、补中培元熄风方545

第二节 休克548

苏厥回阳方548

第三节 昏迷551

一、开窍泄热方551

二、回阳固脱方552

第四节 晕厥555

疏厥和中方555

第五节 晕针558

定晕苏厥方558

开窍苏厥宣肺清心方561

第六节 溺水561

附录567

一、针灸处方辑要567

(一)古代针灸处方集锦567

1.内景类567

2.外形类572

3.杂病类586

(二)近代针灸处方节要599

1.常见病症耳针处方599

2.常见病症头针处方612

3.常见病症足针处方614

4.常见病症水针处方619

5.常见病症气针处方628

6.常见病症灸法处方629

7.常见手术针麻处方633

二、针灸歌赋辑要638

(一)刺灸类638

1.禁针穴歌638

2.禁灸穴歌639

3.行针指要歌639

4.金针赋639

5.标幽赋642

(二)治疗类645

1.四总穴歌645

3.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646

2.回阳九针歌646

4.孙真人十三鬼穴歌648

5.宋·徐秋夫鬼病十三穴歌648

6.杂病治验穴效歌649

7.长桑君天星秘诀歌649

8.胜玉歌650

9.杂病穴法歌651

10.肘后歌653

11.百症赋654

12.席弘赋656

13.通玄指要赋657

14.卧岩凌先生得效应穴针法赋659

15.玉龙歌660

16.十四经要穴主治歌664

17.八脉交会八穴主治歌669

18.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络歌670

19.杂症奇穴主治歌672

20.经穴性赋673

三、针灸处方取穴备考676

(一)十四经穴676

(二)经外奇穴712

附:十四经穴分部图718

经外奇穴分部图724

主要参考文献727

1986《中国针灸处方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肖少卿编著 1986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