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民族史》求取 ⇩

第一章 乌桓与东部鲜卑的内迁及其发展1

第一节 乌桓内迁及演变1

一、族称与起源1

二、曹操征乌桓及三郡乌桓再度内迁3

三、魏晋以后的乌桓6

四、乌桓的社会经济和风俗习惯9

第二节 鲜卑的迁徙及社会状况22

一、鲜卑南迁西徙22

二、早期鲜卑的社会经济和组织结构27

三、婚姻家庭及文化习俗30

第三节 东部鲜卑的崛起和慕容氏诸燕的兴衰37

一、轲比能统一漠南及其与曹魏的关系37

二、慕容氏前燕的盛衰41

三、后燕的建立46

四、西燕之兴衰48

五、南燕的建立及其灭亡49

第四节 段部和宇文部的兴衰51

一、段部鲜卑之兴起51

二、段部与慕容等部之争战及其衰落53

三、宇文氏族属的变化55

四、宇文部之兴衰56

第二章 拓跋鲜卑的兴起与建国59

第一节 拓跋鲜卑的起源及其迁徙59

一、拓跋鲜卑的发源地59

二、三次大迁徙60

三、拓跋鲜卑与曹魏、西晋之关系63

第二节 代国兴亡与北魏建立64

一、西晋时拓跋鲜卑的发展64

二、代国兴亡65

三、北魏建立及统一北方68

一、拓跋鲜卑初期的社会经济生活69

第三节 道武帝、孝文帝等改革及拓跋鲜卑的社会变化69

二、道武帝拓跋?所采取的各种措施73

三、孝文帝的改革及其影响79

第四节 北魏末年各族起义和东西魏北齐北周的更替88

一、北魏后期社会矛盾的加剧88

二、北魏末期各族人民大起义89

三、东西魏分裂及北齐北周的建立92

四、周武帝宇文邕统一北方95

第三章 西部鲜卑秃发、乞伏及吐谷浑之兴衰98

第一节 河西秃发鲜卑的兴起及其建国99

一、秃发鲜卑迁入河西和树机能的反晋斗争99

二、秃发氏建立南凉及其盛衰102

三、南凉灭亡后秃发鲜卑的去向105

四、秃发鲜卑的社会经济与文化106

一、乞伏鲜卑的来源和迁徙108

第二节 陇西乞伏鲜卑的兴起及其建国108

二、乞伏氏建立西秦及其盛衰110

三、西秦灭亡后乞伏鲜卑的去向114

四、乞伏鲜卑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习俗115

第三节 吐谷浑的兴起和建国117

一、吐谷浑的族称、迁徙及建国117

二、吐谷浑的发展和与邻近诸族的关系119

三、吐谷浑与南北朝之往来121

第四节 吐谷浑的社会和文化习俗127

一、政治制度127

二、社会经济129

三、文化习俗131

第四章 匈奴屠各、铁弗及其建国134

第一节 魏晋时期匈奴的内迁及其社会结构的变化134

一、南匈奴内迁134

二、南匈奴内讧和参与中原封建军阀之争135

三、曹操等对南匈奴的政策及其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136

四、西晋时匈奴继续内迁139

五、魏晋以来匈奴与其他民族的融合141

第二节 匈奴屠各刘氏所建汉赵政权的兴衰143

一、刘氏族系身世143

二、刘渊建立汉国144

三、刘聪统治时期汉政权的发展和衰落147

四、刘曜前赵政权的兴衰152

第三节 匈奴汉赵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文化160

一、政治制度160

二、社会经济162

三、阶级关系和民族关系164

四、汉赵国的文化165

一、铁弗匈奴源流和夏国创始者先祖167

第四节 铁弗匈奴及其大夏国的兴衰167

二、赫连勃勃建立大夏170

三、夏国的衰亡和铁弗匈奴的去向177

第五章 羯胡、卢水胡、稽胡的兴衰181

第一节 羯胡渊源及其社会状况181

一、关于羯之族源的几种看法181

二、羯与西域胡的渊源关系182

三、羯人的社会状况187

第二节 石氏所建后赵的兴衰189

一、石勒建立后赵189

二、石勒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191

三、石虎统治及后赵衰亡196

四、冉闵与石虎之争及冉魏兴亡202

第三节 卢水胡及其北凉的兴衰203

一、卢水胡族属与分布203

二、沮渠氏所建北凉政权的盛衰208

三、杏城卢水胡起义217

四、卢水胡在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中的作用218

第四节 稽胡族属及其兴衰221

一、族属、分布及习俗221

二、稽胡反抗北朝统治者的斗争224

三、稽胡之去向226

第六章 氐羌的兴起和建国229

第一节 氐族的分布迁徙及其社会状况229

一、名称、族源229

二、分布及迁徙234

三、社会经济、风俗习惯236

四、氐人齐万年的起义238

第二节 前秦的兴衰与氐族的进一步汉化240

一、?氏前秦政权之建立240

二、?坚采取的缓和社会矛盾和恢复生产的各项措施242

三、淝水之战及前秦灭亡245

第三节 后凉、仇池诸政权的兴衰249

一、吕氏建立后凉249

二、杨氏仇池政权的嬗递250

三、南北朝统治下的氐人252

第四节 羌族的兴起及其建国253

一、族源和分布253

二、三国西晋时期的羌人257

三、姚氏建立后秦259

四、姚兴所采取的安邦治国措施262

第五节 南北朝时期的羌人266

一、宕昌羌、邓至羌的兴衰266

二、羌人反抗北魏的斗争272

三、羌人与他族之融合274

第六节 羌人的社会经济和风俗习惯276

一、社会经济276

二、社会组织结构278

三、婚姻家庭280

四、衣食住行281

五、丧葬及宗教信仰283

第七章 东北诸族的发展和变化285

第一节 夫余兴衰及其与中原地区的关系285

一、夫余的分布和社会状况285

二、夫余与中原地区及周边诸族之关系288

三、夫余属众去向291

第二节 高句丽的兴衰291

一、高句丽的分布291

二、社会状况和风土人情292

三、高句丽的兴衰及其与中原地区的关系295

第三节 挹娄——勿吉及其与周邻诸族之关系300

一、族称及分布300

二、社会组织、经济状况和生活习俗302

三、挹娄——勿吉与中原王朝及周邻诸族之关系304

第四节 契丹、库莫奚、室韦、豆莫娄、地豆于、乌洛侯等的兴起及其与中原的关系306

一、契丹的兴起306

二、库莫奚及其与北魏等王朝的关系310

三、室韦的兴起及其与北朝的关系312

四、豆莫娄、地豆于、乌洛侯及其与中原地区的关系314

第八章 柔然与敕勒之兴衰317

第一节 柔然的兴起和建国317

一、族源、称号317

二、柔然的崛起及建国320

三、柔然与北魏等王朝的关系322

第二节 柔然的衰亡324

一、柔然统治集团的内讧324

二、阿那?时期柔然的复兴325

三、柔然汗国为突厥所亡327

四、柔然内附部众之去向329

第三节 柔然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生活习俗330

一、以游牧为主的社会经济330

二、政治制度332

三、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335

第四节 敕勒的起源分布及翟魏政权之兴衰338

一、敕勒的称谓变化338

二、起源、分布及迁徙340

三、翟魏政权的建立及衰亡341

第五节 南北朝时期敕勒的发展及其所建高车国345

一、四世纪末五世纪初敕勒之居地、种姓、部落345

二、敕勒的社会经济和风俗习惯349

三、高车国的建立及衰亡353

四、高车国与柔然、北魏、西域诸族的关系355

一、丁零反抗北魏统治的斗争359

第六节 内迁之敕勒359

二、北朝对内迁敕勒之统治361

三、敕勒内迁的积极意义366

第九章 西域诸族的变化和发展368

第一节 天山南北的游牧民族369

一、乌孙的迁徙及其社会状况369

二、悦般的兴起及分布370

三、天山南北其他游牧行国371

第二节 天山以南及东部之城郭诸国373

一、城郭诸国概况373

二、鄯善、伊吾375

三、车师前部、高昌378

四、焉耆与龟兹383

五、于阗、疏勒、渴?陀387

第三节 西域诸族与中原地区的联系392

一、与中原王朝的政治联系392

二、与中原地区的经济交流395

三、与中原地区的文化艺术交融397

第十章 东南诸族之演变401

第一节 山越的渊源、分布及社会状况401

一、山越之渊源401

二、山越的分布及与山民、宗部之关系403

三、山越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习俗404

第二节 孙吴对山越的镇抚及山越的反抗406

一、孙吴对山越的征讨及山越的反抗斗争406

二、孙吴对山越的治理409

三、山越与汉族等共同对江南的开发411

第三节 山夷状况及孙吴对夷洲的经营414

一、山夷的渊源及形成414

二、山夷的社会状况和生活习俗418

三、孙吴对夷洲的经营419

第十一章 中南诸族的发展和变化422

一、荆、雍州蛮的源流及分布变迁423

第一节 荆、雍州蛮及豫州蛮、莫徭蛮423

二、豫州蛮的由来及分布426

三、莫徭蛮的源流及分布变迁427

四、诸蛮的社会变化和发展429

第二节 僚俚等族的渊源及变化431

一、僚人族源及其分布变化431

二、僚族的社会状况和生活习俗436

三、俚人的分布及社会状况440

四、冼夫人在促进岭南社会安定和发展中的作用443

五、?人的分布变迁445

第三节 东晋南北朝对蛮俚僚的统治及各族的反抗447

一、东晋南朝对蛮俚僚的统治政策447

二、北朝对蛮僚的争夺及统治453

三、蛮俚僚的反抗斗争458

一、南中诸族的分布变迁465

第十二章 西南诸族的演变和发展465

第一节 西南诸族的演变及南中大姓的崛起465

二、南中大姓的崛起468

三、夷帅势力之发展470

第二节 南中大姓、夷帅的联合反蜀及诸葛亮南征471

一、大姓、夷帅的联合反蜀471

二、诸葛亮南征473

三、安定南中之措施及影响476

第三节 赉人成汉政权的兴亡及与西南诸族的关系481

一、魏晋对西南诸族的统治481

二、李特领导的流民起义及成汉政权的兴衰483

三、成汉与西南诸族的关系488

第四节 ?氏的兴起及对?地的治理491

一、?氏的兴起491

二、东西?的形成和发展493

三、?氏对宁州的统治及其与南北朝的关系494

第十三章 民族大融合及汉族的发展498

第一节 北方民族的迁徙和融合498

一、北方民族大迁徙为民族融合提供了先决条件499

二、各族人民在共同斗争中逐步消除隔阂501

三、各族统治者采取的有利于民族融合的措施502

四、北方民族一体化趋向504

第二节 大批汉族移居江左及南方民族的融合508

一、晋室南迁和大量汉族移居江左508

二、汉族经济文化重心的逐渐南移510

三、南方民族的迁徙和融合513

第三节 民族大融合对汉族发展的影响518

一、民族融合为汉族注入了大量新鲜血液518

二、汲取精华、促进汉族文化发展521

三、迁移流徙使汉族分布更为广泛、影响日趋扩大528

1996《魏晋南北朝民族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白翠琴著 1996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1980 PDF版)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1980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魏晋南北朝史纲(1983 PDF版)
魏晋南北朝史纲
1983
魏晋南北朝(1974.08 PDF版)
魏晋南北朝
1974.08
魏晋南北朝史探索(1989年08月第1版 PDF版)
魏晋南北朝史探索
1989年08月第1版 山东大学出版社
魏晋南北朝史  下(1979.12 PDF版)
魏晋南北朝史 下
1979.12 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魏晋南北朝史  下(1980 PDF版)
魏晋南北朝史 下
1980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魏晋南北朝史缘(1996 PDF版)
魏晋南北朝史缘
1996 上海:学林出版社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1996 PDF版)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1996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1997 PDF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
1997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魏晋南北朝6史  上(1979 PDF版)
魏晋南北朝6史 上
1979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魏晋南北朝史(1980 PDF版)
魏晋南北朝史
1980 中国文化学院出版部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1963 PDF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
1963 北京:中华书局
先秦史论集  徐中舒教授九十诞辰纪念论文集(1989 PDF版)
先秦史论集 徐中舒教授九十诞辰纪念论文集
1989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魏晋南北朝文化史(1989 PDF版)
魏晋南北朝文化史
1989 合肥:黄山书社
魏晋南北朝史  上(1979 PDF版)
魏晋南北朝史 上
1979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