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平衡与宏观调控》求取 ⇩

1

导论:供需平衡与宏观调控问题的提出2

0.1实践的需求和理论的供给2

0.2 供需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4

0.3 尊重和运用供需规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10

0.4 社会总供需平衡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集中表现12

0.5 社会总供需是经济学和经济统计学的发端和归宿14

1.1.1供需与价格的关系17

1.1 中国供需均衡思想的历史渊源17

1 供需均衡理论的历史考察17

1.1.2 商品价格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19

1.1.3 国家对供需均衡的调节20

1.1.4国外因素对本国市场供需的影响21

1.2 西方供需均衡理论的发展与转变22

1.2.1 均衡分析方法的转变:从均衡到非均衡22

1.2.2 均衡实现条件的转变:从供给决定到需求决定26

1.2.3 巴均衡状态分析的转变:从静态均衡到动态均衡28

1.3.1马克思供需学说的理论基础29

1.3 巴马克思的供需均衡学说29

1.3.2 马克思供需学说的主要观点30

2社会总供需的基本范畴研究36

2.1 西方的总供需范畴——“舶来品”种种36

2.1.1 西方的总供给范畴36

2.1.2西方的总需求范畴37

2.2 社会总供需研究的多种角度和口径39

2.2.1 关于社会总供需研究的角度39

2.2.2 关于社会总供需研究的口径40

2.3.1研究的角度:社会再生产全过程44

2.3 社会总供需基本范畴的意向思考44

2.3.2 研究的口径:社会商品和劳务总周转额48

2.3.3 对几种意见的评价53

2.3.4 商品总供需的一般性定义57

2.3.5有关供需的两个特殊问题58

2.4 商品总供需的范畴体系59

2.4.1 潜在总供需59

2.4.3 有效总供需61

2.4.2 名义总供需61

2.4.4实际总供需62

2.5 广义的总供需:购买凭证的供需问题63

3社会总供需的运行机制69

3.1 社会再生产与社会总供需69

3.2 社会总供给的决定71

3.2.1 本期生产的决定71

3.2.2 流通过程的决定73

3.2.3进口的决定74

3.3 社会总需求的决定77

3.3.1 生产过程的决定77

3.2.2分配过程的决定77

3.4 供给效应和需求效应80

3.4.1 供给效应82

3.4.2需求效应87

3.5 通货膨胀条件下的供需运行91

3.5.1 通货膨胀(或紧缩)情况下的供需运行轨道91

3.5.2 通货膨胀条件下的供需决定92

3.5.3 扩散效应和收敛效应95

4社会总供需的平衡(一)——商品供需平衡及其数量关系100

4.1 商品供需平衡的客观规定性100

4.1.1 商品总供需平衡的性质100

4.1.2 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103

4.1.3短期平衡与长期平衡107

4.2 我国商品总供需平衡决定的特殊性109

4.2.1 西方各种供需平衡的决定110

4.2.2我国转轨时期商品供需平衡决定的特性111

4.3 商品供需平衡的核算方法114

4.3.1 名义总供需及其平衡的核算方法115

4.3.2 有效总供需及其平衡的核算方法136

4.3.3潜在总供给的核算方法141

4.4 实证分析:我国商品供需平衡的数量表现143

4.4.1 我国名义总供需及其平衡的核算143

4.4.2 我国实际总供需及其构成156

5.1.1 价值运动与货币运动160

5社会总供需的平衡(二)——货币供需平衡及其数量关系160

5.1 货币运动与货币供需平衡160

5.1.2 货币职能与货币需求162

5.1.3货币供给与货币供需总量平衡168

5.2 货币总量均衡的缺陷——总量均衡条件下的需求变动171

5.2.1 模型Ⅰ:按货币职能划分的货币结构变动产生的需求膨胀171

5.2.2模型Ⅱ:按信用类图划分的货币结构变动引发的需求膨胀175

5.3 实证研究:我国货币供需平衡及数量表现177

5.3.1 我国货币供给总量与结构177

5.3.2 我国货币需求量181

5.3.3我国货币供需平衡182

5.4 流通中货币变动与社会总供需平衡183

6供需平衡调控: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推陈出新188

6.1 供需平衡与经济模式188

6.2 从南场角度追寻经济模式转换的历史轨迹191

6.2.1 传统模式的建立——艰难的历史选择192

6.2.2 传统模式的主要缺陷194

6.2.3 传统模式转换的三个阶段195

6.2.4失误的深层诱因:改革的失误与失误的发展199

6.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创新模式及其基本要素的具体规定204

6.3.1 以“股份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形式205

6.3.2 “四权分立”,各负其责207

6.3.3 以市场为基础,以计划为引导208

6.3.4 “一主多元”的分配形式210

7宏观调控的微观基础213

7.1 企业一身而二任:供和需的矛盾和统一213

7.2 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与转换214

7.2.1 松绑放权与企业经营机制转换215

7.2.2 兼收并蓄,在公有制下建立起真正的企业制度217

7.2.3 企业所有制与“卡特尔陷井”220

7.2.4股份公有制——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方向223

7.3 企业类系的集合: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226

7.3.1 市场:一个功能,两种作用227

7.3.2 完整的市场内容230

7.3.3 价格改革——市场灵魂的回归233

7.3.4 规范的市场行为235

8供需平衡宏观调控体系240

8.1 宏观调控问题的再提出240

8.1.1市场并非万能240

8.2 宏观调控的目标与组织245

8.2.1 宏观调控的目标体系245

8.2.2 宏观调控的组织形式247

8.1.2国家——政府的经济职能248

8.3 宏观调控的手段与政策249

8.3.1 财政手段与税制改革250

8.3.2 金融手段及其改革方向252

8.3.3 价格手段的功能及其运用254

8.3.4收入政策与对外经济政策257

8.4 政府转变职能与廉政建设259

8.4.1 政府的职能转变与转变的政府职能260

8.4.2 廉政建设——事关改革之成败266

9.1.1改革前的供需状况267

9.1 历史改革与反思267

9 我国社会总供需平衡调控的综合研究267

9.1.2改革后的供需状况269

9.2 影响我国社会总供需平衡的主体因素272

9.2.1 居民行为与居民部门的供需平衡273

9.2.2 政府行为与政府部门的供需平衡279

9.2.3企业行为与企业部门的供需平衡281

9.3 影响我国供需平衡的非主体因素291

9.3.1 影响我国社会总供需平衡的财政收支292

9.3.2 影响我国社会总供需平衡的信贷收支293

9.3.3影响国内供需平衡的国际收支298

9.4 我国供需平衡宏观调控方式的意向探索299

9.4.1 社会总供给的短期调控——存量调整299

9.4.2 社会总供给的长期调控——增量调整301

9.4.3社会总需求的宏观调控方式305

9.5 当前我国社会总供需平衡的宏观调控311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323

后记329

1993《供需平衡与宏观调控》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春新著 1993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平衡调控(1994 PDF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平衡调控
1994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宏观经济调控(1995年07月第1版 PDF版)
宏观经济调控
1995年07月第1版 中国计划出版社
供需平衡经济学(1997 PDF版)
供需平衡经济学
1997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财税宏观调控论(1996 PDF版)
财税宏观调控论
1996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经济非均衡与宏观调控(1996 PDF版)
经济非均衡与宏观调控
1996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储蓄  投资与社会总供需平衡(1993 PDF版)
储蓄 投资与社会总供需平衡
1993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宏观经济分析与调控(1993 PDF版)
宏观经济分析与调控
1993 长沙:湖南出版社
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1997 PDF版)
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
1997 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旅游开发与宏观调控(1997 PDF版)
旅游开发与宏观调控
1997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财政与宏观调控(1993 PDF版)
财政与宏观调控
1993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宏观调控与计划管理(1991 PDF版)
宏观调控与计划管理
1991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木材流通与宏观调控(1994 PDF版)
木材流通与宏观调控
1994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宏观调控论(1994 PDF版)
宏观调控论
1994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农业宏观调控论(1989 PDF版)
农业宏观调控论
1989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1994 PDF版)
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1994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