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 第3册 隋唐五代宋元明部分》求取 ⇩

目录1

第五篇 统一封建国家重建与地方割据时期(隋唐五代)的哲学思想(公元589年—公元960年)3

第一章 隋唐五代时期经济状况、阶级矛盾与思想斗争3

第一节 隋唐五代的社会发展与科学发展3

第二节 隋唐时期的阶级斗争与思想斗争9

第二章 傅奕反佛教斗争及吕才、卢藏用、李华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14

第一节 傅奕的反佛教斗争和无神论思想14

第二节 吕才对当时社会流行的迷信思想的批判17

第三节 卢藏用《析滞论》的无神论思想22

第四节 李华对占卜迷信的批判24

第三章 刘知几的进步的历史观26

第一节 对传统思想怀疑与批判26

第二节 对历史典籍中五行灾异神鬼迷信记载的驳斥29

第四章 隋唐佛教宗派哲学(上)34

第一节 隋唐佛教宗派哲学的形成和它的兴衰过程34

第二节 天台宗的唯心主义宗教哲学38

第三节 法相宗的唯心主义宗教哲学48

第五章 隋唐佛教宗派哲学(下)59

第一节 华严宗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59

第二节 禅宗的主观唯心主义宗教哲学81

第六章 唐朝道教宗教哲学97

第一节 道教在唐朝的地位和作用97

第二节 司马承祯主静去欲的道教学说98

第七章 李筌的唯物主义观点和军事辩证法思想102

第一节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无神论思想102

第二节 重视主观作用的辩证法思想*106++第三节 主动发现敌人意图和利用权术的军事思想111

第八章 柳宗元、刘禹锡的唯物主义和进步的历史观115

第一节 柳宗元、刘禹锡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产生115

第二节 柳宗元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116

第三节 柳宗元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120

第四节 刘禹锡自然论的唯物主义自然观124

第五节 刘禹锡“天人交相胜”说127

第九章 韩愈和李翱的唯心主义哲学及其反佛教的斗争133

第一节 韩愈的道统学说和他的反佛教的斗争133

第二节 韩愈的性三品说141

第三节 李翱性善情恶“复性”学说143

第十章 《化书》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唯心主义自然观148

第一节 谭峭《化书》进步的社会历史观148

第二节 谭峭一切皆化的唯心主义自然观153

第六篇 封建国家中央集权加强和巩固时期(宋元明)的哲学思想(公元960年—公元1646年)159

第一章 宋元明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与思想斗争159

第一节 宋元明时期的政治与经济159

第二节 阶级斗争、民族矛盾复杂化、深刻化的条件下,宋明理学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164

第二章 李觏和王安石的唯物主义思想169

第一节 李觏的唯物主义思想169

第二节 李觏功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173

第三节 王安石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认识论177

第四节 王安石的辩证法思想181

第三章 周敦颐、邵雍、司马光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186

第一节 周敦颐《太极图说》的客观唯心主义实质187

第二节 周敦颐的“诚”和“主静”学说190

第三节 邵雍唯心主义象数学的宇宙发生论及退化论的历史观193

第四节 司马光的天命思想和道德决定论198

第四章 张载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205

第一节 “太虚”为万物之本的唯物主义自然观206

第二节 对佛教唯心主义的批判210

第三节 辩证法思想213

第四节 认识论的唯心主义倾向216

第五节 唯心主义的人性论和神秘主义的伦理观220

第五章 程颢、程颐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226

第一节 二程唯心主义哲学的最高范畴——理227

第二节 神秘主义的天人合一论231

第三节 唯心主义的格物致知的认识论234

第四节 宣扬僧侣主义的人性论235

第六章 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240

第一节 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和太极241

第二节 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和知先行后的知行学说247

第三节 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250

第四节 人心与道心、天理与人欲对立的伦理学说255

第五节 唯心主义的天理史观260

第六节 朱熹哲学的历史地位262

第七章 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267

第一节 心即是理的主观唯心主义宇宙观267

第二节 自存本心的方法论271

第三节 朱陆的异同及相互争吵的实际意义275

第八章 陈亮、叶适的唯物主义思想279

第一节 陈亮的唯物主义世界观280

第二节 陈亮的进步历史观及其反对朱熹复古主义的斗争285

第三节 叶适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认识论290

第四节 叶适的功利主义思想及其对各派哲学思想的批判296

第九章 黄震的哲学思想和邓牧的爱国主义思想300

第一节 黄震的哲学思想300

第二节 邓牧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主性的社会思想302

第十章 王守仁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307

第一节 王守仁的生平及其政治活动307

第二节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宇宙观309

第三节 “致良知”的主观唯心主义格物说316

第四节 以知代行的“知行合一”说321

第十一章 罗钦顺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325

第一节 “理一分殊”的唯物主义本体论325

第二节 对王守仁等主观唯心主义的批判330

第三节 先天道德观和人性论334

第十二章 王廷相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338

第一节 王廷相的生平及其社会活动338

第二节 “理在气中”的唯物主义元气本体论339

第三节 以行为主的唯物主义认识论344

第四节 以形气为基础的人性论350

第五节 历史观方面的进步思想351

第十三章 王艮和泰州学派的唯心主义反动实质355

第一节 王艮的唯心主义格物说355

第二节 王艮“不假安排”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方法360

第三节 泰州学派的发展363

第十四章 李贽的进步的社会观和唯心主义哲学思想367

第一节 李贽反权威思想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368

第二节 封建的功利主义和抽象的人性论373

第三节 对道在事外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批判379

第四节 反权威的相对主义真理观383

人名索引388

名词索引394

1996《中国哲学史 第3册 隋唐五代宋元明部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任继愈 1996 北京: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舞蹈史  隋·唐、五代部分(1987 PDF版)
中国舞蹈史 隋·唐、五代部分
1987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  隋唐五代宋辽金元  第3版( PDF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 隋唐五代宋辽金元 第3版
中国舞蹈史  隋  唐  五代部分(1987 PDF版)
中国舞蹈史 隋 唐 五代部分
1987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隋唐五代部分(1987 PDF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隋唐五代部分
1987
隋唐五代史  下册(1959年09月第1版 PDF版)
隋唐五代史 下册
1959年09月第1版 上海古籍出版社
建国以来  中国史学论文集篇目索引  初编(1992年05月第1版 PDF版)
建国以来 中国史学论文集篇目索引 初编
1992年05月第1版 中华书局
中国哲学史  第三册  隋唐五代宋元明部分(1964年10月第1版 PDF版)
中国哲学史 第三册 隋唐五代宋元明部分
1964年10月第1版 人民出版社
隋唐五代史  3( PDF版)
隋唐五代史 3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  第4分册  隋唐史( PDF版)
中国古代史 第4分册 隋唐史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中国通史  中  隋、唐、五代、宋、辽、西夏、金、元( PDF版)
中国通史 中 隋、唐、五代、宋、辽、西夏、金、元
北京:北京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论文选  第3册  隋唐五代辽宋金部分(1980 PDF版)
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论文选 第3册 隋唐五代辽宋金部分
1980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
中国隋唐五代文学史(1994 PDF版)
中国隋唐五代文学史
1994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国哲学史资料简编  宋元明部分(1968 PDF版)
中国哲学史资料简编 宋元明部分
1968 北京:中华书局
中国政治思想史  秦汉魏晋南北朝卷(1996 PDF版)
中国政治思想史 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1996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隋唐五代史学(1995 PDF版)
隋唐五代史学
1995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