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史》求取 ⇩

第一章近代中国社会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1

第一节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1

伟大的中华民族1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3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6

二、近代中国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8

社会的屈辱历程8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开始8

中国早期资本主义的产生12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5

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18

第二节近代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不屈斗争21

一、鸦片战争时期的反侵略斗争21

爱国军民的抗英斗争21

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救国主张23

二、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派的英勇斗争25

太平天国革命的兴起和发展25

太平天国革命的纲领和政策27

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30

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失败33

变法维新运动的兴起33

百日维新及其失败39

思考题42

第二章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43

第一节辛亥革命的准备43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产生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43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43

资产阶级独立政治力量的形成46

革命团体的建立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49

二、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51

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政纲的提出51

革命派同改良派的论战53

第二节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55

一、武装起义的发动和革命形势的高涨55

革命派发动武装起义和革命形势的高涨55

清政府“预备立宪”的破产和保路运动56

二、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57

武昌起义与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57

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60

三、袁世凯篡夺政权和辛亥革命的失败61

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篡夺革命政权61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64

第三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继续奋斗和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新发展66

一、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和全国反袁斗争66

袁世凯的反动统治和革命党人的分化66

宋教仁案与政党政治的破产67

二次革命及其失败70

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护国运动71

二、北洋军阀的分裂割据和革命党人发动护法运动74

北洋军阀的派系分裂和争斗74

段祺瑞的卖国独裁和护法运动的失败75

三、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77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和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77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78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81

思考题83

第三章五四运动和国民革命84

第一节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84

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84

五四运动的爆发84

五四运动的胜利85

五四运动的意义87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88

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88

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开始形成91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93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93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97

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98

工人运动的高潮101

第二节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103

一、国共合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的兴起103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103

国共合作开创的革命新局面107

五卅运动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110

二、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114

国民党新老右派的分裂活动114

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118

三、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和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120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120

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124

四、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127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国民革命的局部失败127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和国民革命的最终失败130

思考题134

第四章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救亡运动136

第一节国民党政权对全国的反动统治136

一、国民党政权在全国统治的建立136

国民党各派的争斗和国民党政权形式上的统一136

国民党新军阀混战,蒋介石集团在全国统治地位的确立137

二、国民党政权对全国的独裁统治138

南京政府对外投靠帝国主义138

南京政府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140

维护封建剥削制度和官僚资本的形成142

民族经济在衰落中挣扎和农村经济日益凋敝144

第二节土地革命的开展和革命新道路的开辟146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兴起和发展146

革命低潮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挽救革命的斗争146

井冈山和全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50

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开展,工农红军反“围剿”战争的胜利153

二、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156

三、国民党左派的反蒋斗争和中间派别寻求中国出路的主张和活动161

国民党右派的主张和反蒋活动161

中间派别寻求中国出路的主张和活动163

四、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新道路中的失误和历史性的转折166

王明“左”倾错误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166

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168

第三节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国内和平的实现172

一、九·一八事变,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72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政策和九·一八事变172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173

一·二八抗战和国民党军队部分爱国将士的局部抗战176

二、一二·九运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179

华北事变,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179

一二·九运动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183

三、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国内和平的实现186

国共两党重新接触和谈判,西北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186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88

思考题192

第五章全民族的抗日战争193

第一节全民族抗战的发动193

一、抗日战争的爆发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93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起因及其部署193

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194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196

国共两党不同的抗战纲领198

共产党关于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199

二、全民族抗战高潮的兴起200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积极抵抗及其失利200

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开辟205

共产党关于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208

中间党派和海外侨胞对抗战的主张和贡献210

苏联政府及各国人民的大力支援212

第二节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分裂投降的艰苦斗争213

一、相持阶段到来后的形势和中国人民坚持团结抗战的势力213

日本侵华政策的调整和汪精卫集团投敌叛国213

国民党政策重点的变化和正面战场的消极抗日215

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217

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反共活动的斗争220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223

二、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224

关于“中国向何处去”的争论224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的发展226

中国共产党关于团结抗战的方针228

三、敌后军民克服抗日战争的严重团难230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230

共产党的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231

敌后军民的反“扫荡”斗争235

第三节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237

一、国民党统治区的危机和民主运动的高涨23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转入战略反攻237

中国敌后解放区战场转入局部反攻238

国民党统治的黑暗与腐败239

大后方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241

二、抗日战争的胜利243

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和国民党“六大”243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45

全国军民的战略大反攻,日本无条件投降247

思考题250

第六章全国解放战争251

第一节全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251

一、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各党派的政治主张251

国际形势的特点和美苏对华政策251

国内形势的特点和两种建国方针的斗争252

二、争取和平民主的重大斗争256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256

国民党部署内战和解放区整军经武准备自卫战争262

第二节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265

一、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265

全面内战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关于打败国民党进攻的方针265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267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和人民民主政权建设的加强270

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272

二、国民党统治危机的加深和反蒋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与壮大274

国统区的经济、政治危机274

反蒋第二条战线的斗争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壮大与巩固276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281

一、战略决战的胜利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281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281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亡285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288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288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29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举行和新中国的诞生292

思考题296

第七章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的确立298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298

一、建国初期的国情和任务298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政治经济状况298

全国大陆的解放和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299

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与统一全国财政经济302

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305

二、新民主主义制度在全国范围的建立和发展306

抗美援朝战争和镇压反革命运动,人民政权的巩固306

土地制度改革和合作经济的初步发展310

调整工商业、“三反”“五反”运动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312

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315

三、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317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社会转变是党的既定方针317

国内主要矛盾的转化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318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性胜利324

一、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324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24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29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举行332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332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一五期间政治、外交方面的成就335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40

思考题341

第八章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42

第一节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342

一、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342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342

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344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346

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348

党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348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50

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和党在战胜困难中的进一步探索355

十年成就和经验教训362

第二节“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失误和新的历史性飞跃364

一、“文化大革命”的起因、性质和教训364

“文化大革命”的起因364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全面内乱367

党与人民对“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371

“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和教训378

二、伟大的历史转折381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38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举行384

思考题388

结束语中国革命历史的基本经验389

后记398

1992《中国革命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杨裕泰等主编;吉林省高等学校《中国革命史》编写组编 1992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