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与物身》
作者 | 牟宗三著 编者 |
---|---|
出版 | 台湾学生书局 |
参考页数 | 469 |
出版时间 | 1982(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6331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问题底提出1
1.康德的预设1
2.康德如何就成素论底展开随文辩说现象与物自身之分别?3
3.超越的区分底证成之不充分性8
4.超越的区分底充分证成之道路14
第二章德行底优先性21
1.人所首先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德行,自己的人品21
2.“人虽有限而可无限”之意义24
3.康德对于思辨形上学所作的区分30
4.形上学底统一:道德的形上学:本体界的存有论与现象界的存有论37
第三章展露本体界的实体之道路41
Ⅰ.词语底解释41
Ⅱ.由道德的进路展露本体62
Ⅱ.1道德的进路62
Ⅱ.2由知体之为道德的实体开道德界63
A.知体之主观的意义与客观的意义并与康德所说的“良心”相比较63
B.康德对于其所设定的“自由”之分析未能尽其义以及其不稳定性70
C.对于“自由”之进一步的构想76
D.自愿与义务底对立之解消兼论康德所责斥的“道德的狂热”83
Ⅱ.3由知体之为存有论的实体开存在界92
Ⅱ.4智的直觉与“物之在其自己”之自在相或如相98
Ⅱ.5智的直觉与知体明觉之本身100
Ⅱ.6康德不能极成其所主张的“现象与物自身之超越的区分”105
Ⅱ.7物自身与自由114
第四章由知体明觉开知性121
1.科学知识之必要.在中国是无而能有,有而能无;在西方是无者不能有,有者不能无121
2.知性之辩证的开显122
3.自我坎陷,执,与认知主体123
4.平地起土堆125
5.感性底摄取:感触的直觉129
6.感性,想像,与知性131
6.1“时空是属于心之主观建构”——由超越的想像而形构成131
6.2康德论三层综和135
A.关于“直觉中摄取底综和”137
B.关于“想像中重现底综和”139
B.1量概念底规模143
B.2质概念底规模145
B.3关系概念底规模146
B.4程态概念底规模148
C.关于“概念中重认底综和”151
7.真我,认知我,以及心理学意义的虚构我153
8.识心之执与先验概念165
9.先验概念与先验综和170
10.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177
第五章对于识心之执之超越的分解:知性底形式簇聚之逻辑概念之超越的分解181
1.超越分解之两指181
2.逻辑系统之超越的解释182
3.第一义的数学基于纯理展现之步位相而被构造起184
4.第一义的几何基于纯理展现之布列相而被构造起188
5.超越的逻辑架格与超越的运用:思解三格度195
6.因故格度之说明以及其所函摄之一切197
7.曲全格度之说明以及其所函摄之一切199
8.二用格度之说明以及其所函摄之一切202
9.融摄诸说与“暂时的实在论”207
第六章知性底形式簇聚之存有论的概念之超越的分解215
1.视存有论的概念为知性底形式簇聚所依据的基本对照215
2.决定的概念,定相,与现象217
3.经验与先验底两相即:经验之知即是执知220
4.决定的概念底起现之次第223
5.康德的“超越的推述”中所设拟的疑难之不必要:超越的推述原只是分析的227
6.执念经由先验综和而先验地关联于对象,其所关联到的对象是何意义的对象?232
7.执相底呈列245
7.1现象不过只是关系以及此关系如何能定得住245
7.2以时空相为基层相247
7.3依概念而来的种种定相248
(1)广度量248
(2)强度量251
(3)关系相253
(a)因果相253
(b)共在相255
(c)常住相258
7.4总关系三相而曰“经验底类推”267
7.5构造原则与轨约原则272
7.6纯粹知性底一切原则之综列278
8.纯粹思辨理性底虚幻性284
8.1关于“纯粹理性底误推”287
8.2关于“纯粹理性底背反”290
8.3康德对于背反所作的批判的考察300
8.4康德对于背反所作的批判的解决:正答312
8.5向“无执的存有论”过转317
附录:经验的实在论与超越的观念论释义321
1.康德论“理念”321
2.康德在纯粹理性底误推中论“超越的观念论”与“经验的实在论”329
3.康德在纯粹理性底背反中论“超越的观念论”336
4.正解“超越的观念论”与“经验的实在论”339
5.康德在超越的摄物学中论“现象底观念性”345
6.康德论空间与时间之“超越的观念性”与“经验的实在性”349
7.关于康德所说的“假的类比”355
8.“超越”与“超绝”之不同以及“超越”一词之两义359
9.绝对的真常心与物自身之绝对的实在性365
第七章执相与无执相底对照369
1.龙树的“八不”:缘起实相369
2.空假中:“缘起性空”一义之辗转说明371
3.贤首言“六相”:相即无相380
4.即,入,摄,以及一多之非定相义391
5.唯识宗之三性:遍计执性与“执的存有论”397
6.在佛家如何可说物自身(物之在其自己)?又如何可有一“无执的存有论”?401
7.天台宗的圆教:“无执的存有论”408
8.别教下的“无执的存有论”415
9.“缘理断九”:别教与圆教底分别418
10.分解的路与诡谲的路423
11.道家的“无执的存有论”430
12.儒家的“无执的存有论”435
13.判教与融通447
14.哲学原型以及其可学455
1982《现象与物身》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牟宗三著 1982 台湾学生书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法的现象与观念
- 1995 北京:群众出版社
-
- 声音与现象
- 1999年08月第1版 商务印书馆
-
- 氧化物阾极中的物理现象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气象与现代管理
- 1999 北京:气象出版社
-
- 身体的意象
- 1996 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 50个有趣的身体现象
- 1996 跃升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
- 现身说法
- 1981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本质现象假象
- 1979 北京:北京出版社
-
- 氧化物阴极中的物理现象
- 1957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现象与决策
- 1997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现象学与文学
- 1988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
- 植物体内的运输现象
- 1981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食物与身材
- 1979 大众书局
-
- 人物形象与表情
- 1985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