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研究丛刊 六朝情境美学综论》
作者 | 郑毓瑜著 编者 |
---|---|
出版 | 台湾学生书局 |
参考页数 | 229 |
出版时间 | 1996(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9571507458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61876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自序1
知音与神思:六朝人周旋交错的生命情识1
一、创作神思:形神、言意的游还调谐4
(一)感物兴想、目想耳存与形留神往6
(二) 周旋连类与多意远韵13
(三) 「缘情」及「神与物游」21
二、知音评赏:人我、文情的扣答周旋30
(一)寻玩滋味,镜照思理(风格)32
(二) 神交顾观,感文兴想38
(三) 所谓「知音」47
三、感兴与存有:由「无」至「有」的创意人生52
推移中的瞬间—六朝士人於「叹逝」、「思旧」中的「现在」体验61
前言61
一、矢量时间中的如逝风景66
(一)空间没入时间之中67
(二) 疾促与不可逆转的人生困境70
(三) 纷然消逝的自我图像75
二、「归返过去」与「回到未来」的无尽回旋79
(一)不朽的凭据80
(二) 临场与回旋86
(三) 「现在」的证成97
三、「思旧」的「悲剧」意义106
(一)意味深长的解释107
(二) 自由与抉择112
观看与存有—试论六朝由人伦品鉴至於山水诗的寓目美学观121
一、前言:比兴意象与寓目物色121
二、由见貌、即形至於遥望全景的人伦品鉴125
三、灵运山水诗中的「寓目之美观」142
四、结语:山水以形媚道166
试论公诗之於邺下文士集团的象征意义171
一、飘?放志意,千秋长若斯:公诗的慷慨本色176
二、不及世事、不干势权:超越政治的文学新阶层186
三、君子之壮志、大丈夫之乐:建安文士戏游生活及其意义204
四、结语:人生剧场的台前幕后216
参考书目举要219
1996《中国文学研究丛刊 六朝情境美学综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郑毓瑜著 1996 台湾学生书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文学研究丛刊 1
- 1984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 六朝美学
- 1989
-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4.1
- 1984
-
- 当代文学研究丛刊 (第六辑)
- 1985
-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1.3
- 1981年09月第1版 北京出版社
-
-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丛刊 陶渊明传论
- 1953年02月第1版 棠棣出版社
-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0.1
- 1980 北京:北京出版社
-
- 文学研究丛刊 4
- 1989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 文学美综论
- 1988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0.4
- 1980 北京:北京出版社
-
- 史料五编 甘宁青史略 10
- 1972 广文书局
-
- 六朝美学
- 1999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 文学研究丛刊 5
- 1988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 文学研究丛刊 3
- 1987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