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论文百篇》
作者 | 朱佛华著 编者 |
---|---|
出版 | 五南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515 |
出版时间 | 1987(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614430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学行3
1论司法人员之修养。3
2吾国相传之官箴,曰清、慎、勤,司法人员,尤应遵守,试申论之。7
3敬业与利群。12
4如何建立清明廉能的司法风气。16
5如何革新司法风气。21
6厚禄养廉论。25
7执法贵在严明论。29
8公正廉明论33
9省刑论。38
10学然后知不足。42
第二章象刑·听讼折狱51
11「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试释论之。51
12「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试释其义。56
13吕刑「典狱,非讫于威,惟讫于富,敬忌,罔有择言在身,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试释论之。61
14试详释「宥过无大,刑故无小」之义而阐发之。66
15吕刑「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其罪惟均,其审克之」,试释论之。71
16「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试论述之。76
17礼记「附从轻,赦从重」,试述其义。81
18礼记「凡制五刑,必即天伦,邮罚丽于事」,试释论之。86
19周礼「以乡八刑纠万民,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不姻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乱民之刑」,试释其义。91
20「两造具备,师听五辞,五辞简孚,正于五刑,五刑不简,正于五罚,五罚不服,正以五过」,试释论之。96
21「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试释论之。101
22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试引申其义。106
23孔子曰:「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试申论之。111
第三章刑罚与政教119
24「明刑弼教」论。119
25「司法之目的,在寓刑于教,导致祥和」,试申其义。125
26「圣人假法以成教,教成而刑不施,故威厉而不杀,刑设而不施」,试申论之。130
27「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论。135
28古人有言「先教后罚」,又曰「刑以辅教」,试就其意申论之。140
29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试申论之。(73年律师高考命中题)146
30先哲有言,「为政之理,在知人,在安民」,试略申其说。151
31管子云:「善为政者,仓廩实而囹圄虚,不善为政者,仓廩虚而囹圄实」,试申论之。156
32孟子云:「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试申论之。161
33孟子云:「入则无法家佛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试申论之。166
34孟子云:「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试申论之。171
35孟子云:「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试申其旨。176
36管子谓:「四维张则法令行」试阐其义。181
37说裕国之道,必先裕民。186
第四章法治与道德193
38论道德与法律。193
39「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试申论之。198
40古人说:「礼者禁于将然之前,法者禁于己然之后」,又说:「出礼则入刑」,试就二者所言,阐述礼与法之关系。203
41吕刑「惟敬五刑,以成三德,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试释论之。208
42儒家重礼治,法家重法治,试就两者述其梗概。213
43荀子谓「隆礼至法,则国有常」,试申论之。218
44荀子君道篇云:「有治人,无治法」,黄梨洲云:「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试申其义。223
45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试申论之。228
46孟子云:「君子犯义,小人犯刑」,试释论之。233
47无耻不畏刑论。238
48诚意无讼论。242
第五章法律与国家249
49韩非子云:「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试阐其义。249
50韩非子云:「家有常业,虽饥不饥,国有常法,虽危不亡」,试申论之。254
51韩非子云:「明于治之数,则国虽小,富。赏罚敬信,民虽寡,强」。259
52韩非子云:「不恃赏罚而自善之民,明主弗贵也,何则?国法不可失,而治非一人也」,试阐其义。264
53慎子云:「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试申论之。269
54商君云:「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试就三者申论之。274
第六章严刑必罚281
55管仲曾谓「严刑罚则民远邪」,其说是否适于今日,试申论之。281
56商鞅谓「禁奸止过,莫若重刑」,试申论之。286
57公孙鞅云:「行罚重其轻者,轻其重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是谓以刑去刑」,试阐其义。291
58淮南子云:「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必无罪,故公道通而私道塞矣」,试释论之。296
59以杀止杀论。301
第七章刑罚功能309
60管子云:「法者,民之父母也」,试申其义。309
61慎子云:「法之功莫大于使私不行」,试申论之。314
62慎子云:「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惟法所在」,试申论之319
63管子云:「法立令行,则民之用者众矣,法不立令不行,则民之用者寡矣」,试阐其义。324
64管子云:「不法法则事无常,法不法则令不行」,试申论之。329
65管子云:「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矣」,试申论之。334
66韩非子云:「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试申论之。339
67「法者,治之正,所以禁暴而卫善人也」,试申论之。344
68尹文子云:「法行于世,则贫贱者不敢怨富贵,富贵者不敢陵贫贱,愚弱者不敢冀智勇,智勇者不敢鄙愚弱」,试阐述之。349
69司马光云:「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无所不行,则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试申论之。354
70丘浚云:「有为生民之梗者,必用刑狱断制之」,试述其义。359
第八章信赏名实367
71尸子云:「正名去伪,事成若化,以实窍名,百事皆成」,试申论之。367
72「综核名实,信赏必罚」,为革新政风,整饬吏治之要道,试申论之。372
73定分止争论。377
74管子云:「审法慎权,下上有分」,试申论之。382
75「中者立法之本,信者行法之要」论。387
76崇法务实论。392
77惠不害法论。397
78守法与守分。402
第九章变法·行法·刑等·赦宥·公布409
79「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409
80王安石云:「制而用之存乎法,推而行之存乎人」,试申其义。414
81杜预谓「法行则人从法,法败则法从人」,试申其义。419
82古云:「刑不及大夫」,又云:「法者,天子与庶人共之」,试就二者申论之。424
83「凡赦者小利而大害,久而不胜其祸,无赦者小害而大利,久而不胜其福」,试申论之。429
84韩非子云:「法者,宪令著于官府,赏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试阐其义。435
第十章民主与法治443
85论法治。443
86论民主与法治。447
87论法治与人治。451
88自由与法治。456
89法治与民主为现代立国之真精神。试概论之。460
90「民主政治的精神,全在于守法」,试申论之。464
91先总统 蒋公昭示:「以法治精神树立政治风气,以科学方法提高工作效能」,试申其义。469
92先总统 蒋公有云:「立国之道,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试申其理。473
93发扬勤俭精神与端正社会风气。477
94我们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上,实践蒋总统「勤俭建国」的昭示。482
95公权力之行使,必以建立公信为基础。486
96同罪异刑论。491
第十一章社会特别犯罪及其他499
97论工业社会之经济犯罪。499
98如何防制经济犯罪。504
99论青少年犯罪心理。508
100青少年犯罪与社会问题。512
1987《司法论文百篇》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朱佛华著 1987 五南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学百校百人百篇精彩议论文
- 1996 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
-
- 古文笔法百篇 文言对照
- 1984
-
- 古文笔法百篇 言文对照
- 1984
-
- 公司法论
- 1980
-
- 公司法论
- 1982
-
- 宪法司法论文集
- 1987
-
- 司法正义论
- 1999 北京:法律出版社
-
- 北方的河
- 1985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
- 言文对照古文笔法百篇
- 1984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 司法文书概论
- 1984 北京:法律出版社
-
- 古文笔法百篇
- 1998 西安:三秦出版社
-
- 公司法论
- 1992 三民书局
-
- 公司法论
- 1933 上海法学编译社
-
- 语体文笔法百篇 下
- 1935 中央书店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