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求取 ⇩

第一章经济学与经济问题1

第一节经济学的意义与研究1

一、什么是经济学1

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4

三、研究经济学应避免的错误6

四、经济学的分类7

第二节经济问题的产生与解决8

一、经济问题的产生8

二、生产要素9

三、生产可能曲线的意义12

四、生产可能曲线的应用16

五、经济制度21

六、经济制度的评估24

第二章需求与供给31

第一节需求的意义与变动31

一、需求的意义与需求法则31

二、需求量的改变与需求的改变34

第二节供给的意义与变动37

一、供给的意义与供给法则37

二、供给量的改变与供给的改变40

第三节市场均衡与价格机能43

一、市场均衡的意义与条件43

二、价格机能与市场调整45

三、市场功能与评价51

第三章经济组织与循环周流57

第一节经济部门与市场种类57

一、经济部门与功能57

二、市场的种类59

第二节 企业的组织60

第三节政府的经济活动63

一、政府的功能63

二、政府的开支与租税66

三、租税的目标与原则70

第四节 经济循环周流72

第四章国民生产与所得79

第一节 经济绩效的测量79

第二节国民生产毛额79

一、定义79

二、避免重复计算80

三、包括生产性非市场交易,排除非生产性的市场交易81

四、调整价格变动:平减与平升82

五、国民负生产83

六、国民福利指标83

第三节两种计算途径84

一、开支计算法85

二、所得计算法87

第四节相关观念与社会帐户89

一、国民生产净额89

二、国民所得89

三、个人所得90

四、可支配所得90

第五节 可支配所得的处置90

第六节 国民经济周流92

第五章消费、储蓄与投资97

第一节古典学派所得与就业理论97

一、赛伊法则97

二、利率机能98

三、价格—工资韧性99

第二节凯恩斯就业理论101

一、储蓄与投资分歧102

二、价格—工资韧性消失102

三、流动性偏好陷穽103

第三节消费需求105

一、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105

二、平均消费与储蓄倾向109

三、边际消费与储蓄倾向111

四、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114

第四节投资需求117

一、投资的边际效率与利率117

二、投资的主要决定因素120

三、自发投资与诱发投资123

四、投资与加速原理124

五、存货投资与住宅兴建125

第六章国民生产与所得均衡水准的决定131

第一节国民生产水准131

一、均衡水准132

二、充分就业水准133

第二节均衡产出水准的决定133

一、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法133

二、总挹注与总漏卮平衡法136

三、计划与实现的投资与储蓄139

第三节乘数及其效果142

一、乘数的意义142

二、乘数效果的几何表现142

三、乘数效果的代数诠释144

四、节约的矛盾148

第四节差距(或缺口)的分析150

一、差距的意义150

二、收缩差距与膨胀差距151

第七章经济波动:失业与膨胀156

第一节商业循环156

一、意义156

二、四个阶段156

三、量度与预测158

四、主要理论159

五、加速原理162

六、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的交替作用164

第二节失业及其后果166

一、失业的意义166

二、失业的种类167

三、失业的损失169

第三节通货膨胀及其后果170

一、通货膨胀的意义170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170

三、通货膨胀的后果173

第四节经济波动的容受与防范175

一、可容受程度(费力浦斯曲线)175

二、能防范限度177

附录停滞性膨胀的成因及其解决之道183

一、停滞性膨胀的意义183

二、停滞性膨胀发生的背景183

三、停滞性膨胀成因的探讨184

四、停滞性膨胀解救之道189

第八章财政政策:政府的开支与租税193

第一节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与效能193

一、适当范围193

二、稳定作用195

三、预算思想195

第二节权衡性财政政策197

一、政府开支的特性与种类197

二、政府开支与国民生产之均衡水准198

三、租税与国民生产之均衡水准200

四、平衡预算乘数201

五、财政政策与经济稳定205

六、效果评估208

第三节 自动性财政政策:内在稳定因子209

第四节公债211

一、公债的发行211

二、公债的负担212

三、公债的优点与稳定效果214

第九章货币与金融市场219

第一节货币的性质、种类与价值219

一、货币、信用与债219

二、货币与近似货币221

三、货币本位223

四、货币的功能227

五、货币的价值228

第二节货币的供给与需求229

一、货币的发行与供给229

二、货币的需求230

三、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235

第十章银行与货币创造239

第一节银行制度239

一、商业银行239

二、其他金融中介241

三、中央银行242

第二节商业银行的运作244

一、基本原则244

二、资产负债表245

三、法定准备之意义与作用246

第三节存款货币之创造与收缩247

一、个别银行的存款扩张与收缩247

二、全银行体系之存款货币创造与收缩248

三、存款扩张乘数252

四、三重限制253

第十一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259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意义与目标259

第二节一般性的控制政策(量的控制)259

一、调整法定准备率260

二、调整贴现率261

三、公开市场操作262

第三节 选择性的控制政策(质的控制)265

第四节货币政策效能评估267

一、货币政策的优点267

二、货币政策的限制268

第十二章货币、利息与总体经济的均衡273

第一节货币数量、产出与价格水准273

一、交易方程式273

二、剑桥现金余额方程式274

三、货币数量学说275

四、凯恩斯学派的货币理论277

五、货币学派的货币理论279

第二节利率的决定280

一、古典学派理论281

二、凯恩斯学派理论283

第三节流动性偏好说的实用意义286

一、利率与投资边际效率286

二、流动性偏好陷穽288

三、利率的重要性289

第四节总体经济均衡291

一、所得决定的理论纲要291

二、基本关系的图解分析292

第十三章经济稳定政策297

第一节经济稳定的中心问题297

一、充分就业与经济稳定297

二、经济成长与稳定300

三、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300

四、自由市场与节制301

第二节经济稳定的政策302

一、稳定政策论战302

二、财政政策303

三、货币政策304

四、所得政策305

第三节政策的协调306

一、能否协调306

二、如何协调307

三、待决问题308

附录IS与LM曲线分析312

一、IS曲线312

二、LM曲线314

三、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315

四、经济政策与均衡利率及国民所得水准316

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性评估317

附录供给面经济学320

第一节 产生的背景320

第二节 供给面经济学的理论基础321

第三节 拉佛尔曲线的导源324

第四节 供给面经济学的经济策略328

第五节 供给面经济学之展望333

第十四章经济成长概要337

第一节意义与性质337

一、不同定义与测量337

二、成长的重要339

三、成长的性质340

第二节古典派成长理论341

一、报酬递减与生存水平论342

二、马尔萨斯人口论与工资铁律342

三、利润剩余理论与工资基金344

四、跳出陷穽的拟议途径346

第三节决定成长的重要因素347

一、人力资源的量与质347

二、自然资源的量与质348

三、资本累积的速度349

四、专业与技术进步350

五、市场需求350

六、环境因素351

第四节简单成长模型351

一、资本产出比率351

二、充分就业成长率352

第十五章落后经济与经济发展358

第一节 落后经济主要的共同特性358

第二节 经济发展的障碍360

第三节 促进经济发展的途径365

第四节 经济发展阶段369

附录 经济发展模型简介375

第一节 路易斯模型375

第二节 费—蔺模型379

第三节 托塔诺模型382

附录 台湾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385

第一节 经济发展阶段385

第二节 经济结构的转变389

第三节 经济发展策略399

第四节 经济福利与未来展望405

第十六章经济成长与生态411

第一节成长的代价411

一、休闲与就业411

二、消费与投资412

三、现时成本与将来受益413

四、环境品质与财货生产413

五、经济安全与进步414

第二节成长的障碍414

一、劳动的缺乏流动性414

二、资本的缺乏流动性415

三、生产资本财的资源限度416

第三节公害与环境改变416

一、过多人口论417

二、私人成本对社会成本417

三、改善环境分析418

四、政策方针420

第十七章需求与供给弹性425

第一节需求弹性425

一、需求价格弹性的意义425

二、需求价格弹性的测量426

三、弹性系数与弹性分类430

四、需求弹性的决定因素433

五、需求的交叉弹性与所得弹性434

第二节需求弹性与销货收入437

一、需求弹性与总收入437

二、需求弹性与边际收入439

第三节供给弹性440

一、供给价格弹性的意义441

二、供给价格弹性的测量与分类441

三、供给弹性的决定因素444

第四节供需弹性的应用447

一、价格高限与低限447

二、租税、补贴与弹性452

第十八章效用与需求465

第一节效用与消费者行为465

一、效用的意义466

二、边际效用递减法则466

三、消费者均衡469

四、效用与需求曲线472

五、消费者剩余475

六、效用理论的限制476

七、钻石与水的矛盾477

第二节无差异曲线分析479

一、基本假设479

二、无异曲线的意义与特性481

三、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486

四、预算线的意义与特性489

五、消费者均衡491

六、所得消费曲线与恩格尔曲线493

七、价格消费曲线与需求曲线495

第三节价格与需求496

一、价格、替代与所得效果497

二、高级或正常财货的价格变动效果498

三、低级财货的价格变动效果500

四、季芬财货的价格变动效果502

五、后曲劳动供给曲线503

第十九章产出与成本511

第一节投入与产出511

一、时间与生产要素511

二、生产函数512

三、边际报酬递减法则513

第二节产出曲线与生产阶段515

一、总产出曲线515

二、平均产出与边际产出曲线515

三、总产出、平均产出与边际产出曲线517

四、生产三阶段519

第三节成本的种类与利润521

一、机会成本、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521

二、明显成本与隐含成本522

三、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523

四、成本与利润523

第四节短期成本理论525

一、短期总成本525

二、短期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527

三、平均成本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关系532

第五节长期成本理论535

一、长期总成本535

二、长期平均成本536

三、长期边际成本540

四、规模经济与不经济542

五、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类型546

第廿章完全竞争市场价格与产量的决定554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意义与条件554

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557

一、基本假设557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收入557

三、完全竞争产业的市场期间均衡559

四、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总收入—总成本分析法559

五、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边际收入—边际成本分析法561

第三节完全竞争的短期供给曲线565

一、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565

二、产业的短期供给曲线568

第四节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568

一、厂商的长期均衡568

二、产业的长期供给曲线571

三、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果评估574

第廿一章纯独占市场价格与产量的决定581

第一节纯独占的意义与种类581

一、意义与条件581

二、成因与种类583

第二节独占的短期均衡584

一、独占厂商的成本与收入585

二、独占厂商的短期均衡:总收入—总成本分析法589

三、独占厂商的短期均衡:边际收入—边际成本分析法591

四、独占的短期供给594

第三节独占的长期均衡595

一、长期均衡的调整595

二、独占力量的测量597

三、独占市场的经济效果评估598

四、应付独占的对策599

第四节差别取价与独占管制600

一、差别取价600

二、独占管制603

第廿二章不完全竞争市场价格与产量的决定610

第一节垄断性竞争理论610

一、意义与特性610

二、垄断性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611

三、垄断性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613

第二节垄断性竞争与经济福利614

一、非价格竞争——广告的利弊614

二、垄断性竞争的经济效果评估617

第三节寡占理论619

一、意义与特性619

二、产业集中的测量621

三、纽结需求曲线与价格僵硬622

四、价格领导与卡特尔626

五、寡占市场的经济效果评估628

第廿三章边际生产力与生产要素需求633

第一节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产出633

一、引申需求634

二、决定生产要素需求的因素634

三、投入、产出与收入635

第二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雇用量的决定637

一、总收入对总可变成本分析637

二、边际收入产出对要素边际成本分析639

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641

四、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642

五、要素需求的改变644

六、要素需求量的改变645

第三节多种可变要素雇用量的决定646

一、最小成本法则647

二、最大利润法则648

第四节等产量曲线分析649

一、等产量曲线的意义与特性649

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法则650

三、等成本线的意义与特性652

四、最适要素雇用量的决定654

五、要素价格改变的效果656

第廿四章要素价格与所得分配—工资与地租663

第一节工资理论663

一、工资与生产力663

二、工资的决定666

三、工会与劳工671

第二节地租理论675

一、地租的意义676

二、地租的决定677

三、地租的争论679

四、地租的功能680

五、地租与单一税681

第廿五章要素价格与所得分配—利息与利润687

第一节利息理论687

一、利息的产生687

二、差别利率的决定因素688

三、均衡利率的决定688

四、利率的功能695

第二节利润理论696

一、企业家与利润696

二、利润的来源697

三、利润的功能699

第三节要素报酬与所得分配700

一、功能与个人所得分配700

二、个人所得分配不均的原因702

三、所得分配不均的测量703

四、所得分配与社会福利705

五、改进所得分配的可能途径706

六、所得分配的展望709

第廿六章国际贸易713

第一节国际贸易之发生与利得713

一、国际贸易之源起713

二、绝对利益法则714

三、比较利益法则715

四、赫克绍—欧林模型717

五、贸易条件719

六、贸易利得721

第二节 国际贸易与国民所得724

第三节自由贸易与贸易限制727

一、贸易障碍的种类728

二、限制贸易论729

三、关税之经济后果733

第廿七章国际金融741

第一节国际收支帐户之内容与含意741

一、经常帐743

二、片面移转帐744

三、资本帐744

四、误差与遗漏745

五、官方准备交易帐745

第二节外汇市场的建立与均衡746

一、外汇的供给与需求747

二、外汇市场的均衡747

第三节国际货币制度及其运行749

一、金本位制度749

二、韧性汇率制度753

三、可调整固定汇率制度755

第四节国际收支失衡与调整758

一、国际准备资产758

二、汇率变动调整761

三、价格变动调整762

四、所得变动调整763

五、现金余额变动调整765

六、直接管制调整766

第五节国际货币制度之变迁767

一、布策顿森林制度之前的国际货币制度767

二、布策顿森林制度的建立768

三、布策顿森林制度的动摇与崩溃770

四、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773

五、欧洲金融市场775

附录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现况概要783

第一节 对外经济关系之测度784

第二节 对外经济关系重要性之衡量785

第三节 对外贸易的成长788

第四节 贸易结构之改变789

第五节 国际收支之变化797

第六节 输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之概况799

第七节 结论800

索引803

1987《经济学原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欧阳勋著 1987 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经济学原理(1933 PDF版)
经济学原理
1933 世界出版合作社
经济学原理(1942 PDF版)
经济学原理
1942
经济学原理( PDF版)
经济学原理
宇枫传媒
经济学原理( PDF版)
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 PDF版)
经济学原理
国立湖南大学出版组
经济学原理(1997 PDF版)
经济学原理
1997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经济学原理(1996 PDF版)
经济学原理
1996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经济学原理(1999 PDF版)
经济学原理
1999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经济学原理(1996 PDF版)
经济学原理
1996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经济学原理(1990 PDF版)
经济学原理
1990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经济学原理(1982 PDF版)
经济学原理
1982 三民书局
经济学原理(1998 PDF版)
经济学原理
1998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经济学原理(1995 PDF版)
经济学原理
1995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经济学原理(1990 PDF版)
经济学原理
1990 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经济学原理(1987 PDF版)
经济学原理
1987 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