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作者 | 曹伯森著 编者 |
---|---|
出版 | 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
参考页数 | 395 |
出版时间 | 197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613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政治学的概念1
第一节政治学的界说1
一、政治的涵义1
二、政治学的实质2
第二节政治学的领域及分科3
一、政治学的范围3
二、各国对政治学的分科4
第三节政治学的发展过程8
一、古代的政治学8
二、中世的政治学12
三、近代的政治学12
四、现代的政治学16
五、各国对政治学研究的近况18
第四节政治的科学与政治的艺术21
一、政治现象的庞杂21
二、科学与艺术的分野22
三、政治学的科学性23
第五节现代政治学的动向与研究方法25
一、政治学与社会学的连结25
二、历史学对政治学的贡献27
三、经济学对政治学的影响28
四、心理学在政治学的应用30
第二章国家的本质33
第一节国家本质学说33
一、道德说34
二、有机体说35
三、强力说39
第二节国家的概念42
一、国家的名称与观念之演变42
二、各个时代国家的特征与定义45
第三节国家与社会及其他团体48
一、国家与社会48
二、国家与其他团体51
第四节国家的目的55
一、国家不能无目的55
二、国家本身不是目的56
三、国家有何目的57
第三章国家的要素62
第一节人民62
一、国家必须有人民62
二、国民与公民62
三、人口的数量及其分布65
四、国民的权利与义务68
五、国民与民族70
节二节领土77
一、国家必须有领土77
二、国家与领土的面积78
三、国家的领土管辖权80
四、国家的领土权之性质83
五、自然环境对国家的影响85
第三节主权89
一、主权的意义及语源89
二、主权观念的渊源90
三、主权的归属91
四、主权的特性99
五、主权限制问题101
六、元主权理论的反对论105
第四章国家的起源113
第一节国家起源学说113
一、神意说113
二、家族说114
三、契约说115
四、强力说119
第二节 国家发生的因素与过程121
第五章国家的分类124
第一节国家分类方法的选择124
一、依据国家的外表现象124
二、依据政府的组织124
三、依据国家的目的125
四、依据经济制度126
第二节 国家的性质与国家分类127
第三节 君主国与共和国128
第四节 单一国与复合国131
第五节 主权国与部分主权国136
第六章政治权力140
第一节政治权力是什么140
一、政治权力强大化的倾向140
二、是实体抑是关系141
第二节政治权力的基础142
一、民族143
二、阶级143
三、个性或人格144
四、其他集团147
第三节政治权力的构造147
一、核心与配备148
二、广大的被统治者149
三、支配的手段153
四、服从与支配157
第七章政府的分类161
第一节 政府的概念161
第二节 政府的各种形体163
第八章民主政治与独裁政治167
第一节 民主政治的本质167
第二节 民主政治的发展173
第三节 民主政治的条件178
第四节 独裁政治的本质181
第五节 独裁政治的过程与批判187
第九章民主政治的类型(一)193
第一节 直接民主制193
第二节 间接民主制195
第三节混合民主制199
一、人民复决199
二、人民创制202
三、人民罢免206
第十章民主政治的类型(二)212
第一节内阁制212
一、内阁制的渊源212
二、内阁制的特征214
三、政党与内阁制219
四、内阁制的评价221
第二节总统制223
一、三权分立说223
二、总统制的创立225
三、总统制的特征226
四、总统制的优点与缺点231
第三节委员制233
一、概说233
二、委员制的特征235
三、委员制的批判238
第四节五权宪法的政制238
一、权能划分说239
二、国民大会的地位242
三、五权分立的特质245
第十一章立法机关252
第一节 立法机关的渊源与发展252
第二节 立法机关的性质254
第三节立法机关的组织258
一、两种组织制度258
二、上议院的组织261
三、上议院的权限263
四、下院议员的选举266
(一)、选举权的基本条件266
(二)、近代选举权的发展268
1、由限制选举到普通选举268
2、由不平等选举到平等选举269
3、由间接选举到直接选举271
三、选举制度271
1、地域代表制与职业代表制271
2、小选举区制与大选举区制272
3、多数代表制,小数代表制273
4、自由投票制与强制投票制277
5、公开投票制与秘密投票制277
第四节立法机关的职权278
一、立法权278
(一)、题案280
(二)、审议281
(三)、协议285
(四)、公布286
二、财政权288
一、预算的编制及期限289
二、预算案的提出及审议291
三、审计及决算292
三、监察权293
(一)、质询293
(二)、调查295
(三)、弹动299
(四)、不信任的投票303
第十二章行政机关309
第一节 行政机关的意义与性质309
第二节行政机关的构成311
一、国家元首311
(一)、总统的选举311
(二)、总统的当选资格315
(三)、总统的任期315
(四)、总统的地位与权力317
二、国务总理321
三、国务员324
四、内阁326
(一)英国的内阁326
(二)法国的内阁327
(三)德国的内阁329
第三节行政机关的职权331
一、外交权331
(一)互换使节332
(二)缔结条约332
二、军事权335
(一)宣战336
(二)戒严337
三、命令权338
(一)执行命令339
(二)委任命令340
(三)紧急命令341
四、任免权342
五、赦免权343
(一)大赦344
(二)特赦344
(三)减刑344
(四)复权344
第十三章司法机关347
第一节 司法机关的功能及性质347
第二节 司法的独立348
第三节 法院的组织352
第四节 法院司法权的范围353
第十四章考试机关及监察机关360
第一节 考试制度的价值360
第二节英美的考试制度361
一、英国的考试制度361
二、美国的考试制度363
第三节中国的考试制度364
一、中国历代的考试制度365
二、中国现行的考试制度366
第四节 监察权的功能及范围369
第五节中国的监察制度371
一、中国历代的监察制度371
二、中国现行的监察制度374
第十五章政党379
第一节 政党的意义379
第二节 政党的政见381
第三节 政党的活动382
第四节 近代政党与民主政治385
第五节 各国政党制度388
第六节 政党制度优劣的比较393
1979《政治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曹伯森著 1979 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政治学
- 1983 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
- 政治学
- 1965
-
- 政治学
- 1970.04 法律文化社
-
- 政治学
- 1965.04 法律文化社
-
- 政治学
- 1978 めいせい出版
-
- 政治学
- 1997.02 商务印书馆
-
- 政治学
- 1970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
- 政治学
- 1932 北京:新时代出版社
-
- 政治学
- 1965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政治学
- 1991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政治与政治科学
- 1981 北京:群众出版社
-
- 政治学
- 1996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 政治学 政治科学道论
- 1990 桂冠图书出版社
-
- 政治学
- 1936 北京:中华书局
-
- 政治学
- 1978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