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学》求取 ⇩

绪论1

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1

一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学的研究对象1

二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学的任务3

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学的方法5

第二节学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学的必要性和意义7

一 学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学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发展的需要7

二 学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学是在反“和平演变”的长期斗争中,自觉坚持社会主义的需要9

三 学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学是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稳定发展的需要12

第三节掌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艰苦的探索过程15

一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历史回顾15

二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曲折和失误的原因分析17

三 从现实的社会实践中去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20

第一章社会主义在中国22

第一节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22

一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22

二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必然性25

第二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30

一 历史的回顾30

二 四十年来的伟大成就32

三 四十年的基本结论34

四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能够发展中国36

第二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和党的基本路线42

第一节科学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2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42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45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48

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51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51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54

第三节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58

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58

二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指导方针65

第三章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68

第一节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68

一 正确选择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68

二 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71

三 实现现阶段战略目标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74

第二节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78

一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方针的转变78

一 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战略方针的中心内容79

三 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方针的主要途径82

第三节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85

一 人口过度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85

二 控制人口增长,实进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89

第四章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92

第一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客观必然性92

一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必要性92

二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可能性94

三 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96

第二节保持国民经济总量平衡98

一 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与总体供求关系98

二 控制社会总需求,增加有效供给,开发财力资源99

三 加强和改进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工作102

第三节调整和改造产业结构103

一 我国的产业结构及其调整的必要性103

二 把农业放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全面发展农村经济106

三 在发展消费品工业的同时,充分重视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108

四 稳妥发展第三产业,开发高技术产业110

五 注重产业的地区布局112

六 制定和实施正确的产业政策114

第五章科技进步与我国经济振兴117

第一节科技进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117

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17

二 中国经济振兴必须依靠科技进步121

第二节实现科技与经济的密切结合126

一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国民经济的新发展126

二 深化改革,形成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的机制129

第三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开发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134

一 教育事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发展方针134

二 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137

三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开发智力资源139

第六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144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144

一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144

二 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特征和价值规律150

第二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性质154

一 我国经济体制的演变154

二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56

三 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158

第三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和治理整顿160

一 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性探索和巨大成就160

二 经济体制改革是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162

三 治理整顿是深化改革的必要条件163

第七章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166

第一节逐步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166

一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及其机制166

二 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统一168

三 创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机制171

第二节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强化企业管理173

一 经济运行中的社会主义企业173

二 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增强企业活力175

三 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强化企业管理179

第三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181

一 社会主义市场的内容和地位181

二 自觉利用市场机制,有步骤、稳妥地推进价格改革186

三 整顿市场秩序,完善市场体系188

第四节健全宏观调控体系190

一 建立宏观调控体系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190

二 我国经济的宏观调控方式的改革191

三 治理整顿期间我国经济的宏观调控194

第八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成份及其结构196

第一节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经济成份196

一 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理论与实践196

二 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客观必然性199

三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201

第二节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205

一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205

二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208

三 公有制经济的其它形式211

第三节其它所有制经济213

一 个体经济213

二 私营经济215

三 “三资”企业218

第九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和消费221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221

一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221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实现225

三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改革分配制度227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其他分配方式231

一 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要性231

二 其他分配方式和个人收入232

第三节反对平均主义和纠正分配不公234

一 克服分配制度中的平均主义234

二 正确处理部分人先富和共同富裕的关系236

三 正确处理提高效率和实现社会公平的关系238

四 正确处理物质鼓励和思想教育的关系240

第四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241

一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与个人消费241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244

三 正确处理生产建设和生活消费的关系246

第十章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250

第一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征250

一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新型的民主政治250

二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要性和长期性253

三 划清社会主义民主与极端民主化的界限255

第二节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257

一 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257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59

三 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264

第三节改革政治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66

一 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266

二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内容和方针268

三 “政治多元化”不适合中国的国情271

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275

一 社会主义法制的内容和作用275

二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办事,保障社会稳定279

三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一个渐进过程282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民族关系284

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284

一 社会主义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和任务284

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287

第二节“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统一292

一 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基本涵义292

二 “一国两制”构想的根据和可行性294

三 “一国两制”构思的重大意义297

第三节增强社会主义的民族团结300

一 民族问题及其重要性300

二 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301

三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策304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07

第一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307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307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大事309

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和根本任务312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313

一 理想建设313

二 道德建设316

三 纪律建设319

第三节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321

一 教育科学文化的地位和作用321

二 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324

第四节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327

一 马克思主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327

二 正确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29

三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330

第十三章社会主义的国防现代化建设332

第一节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基本方针332

一 实现国防现代化的必要性332

二 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333

三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体制336

四 普及全民的国防教育338

第二节建设我国现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339

一 军队的现代化建设339

二 军队的正规化建设343

三 军队的革命化建设344

四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345

第三节发展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346

一 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在国防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346

二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建立与发展347

三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体制的改革349

四 国防科技工业的民用开发350

第十四章坚持对外开放,发展对外关系351

第一节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351

一 对外开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351

二 当今国际经济政治特征及其发展趋势354

三 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357

第二节发展我国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359

一 发展对外贸易359

二 发展对外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364

三 吸收和利用国外资金367

四 建设我国经济对外开放格局369

第三节发展我国对外文化思想交流372

一 发展对外文化思想交流的意义372

二 发展对外文化思想交流的方针374

第四节发展我国对外政治关系378

一 我国对外政治关系的历史演变378

二 围绕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发展我国对外政治关系381

三 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386

第十五章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390

第一节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保证390

一 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390

二 共产党在不断总结经验,纠正失误中实现正确领导394

第二节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398

一 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398

二 党的思想建设399

三 党的组织建设402

四 党的作风建设405

结束语: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和成长道路410

1990《新编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田禾主编 1990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7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7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学(1989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学
1989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教程新编(1993年8月第1版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教程新编
1993年8月第1版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6年09月第1版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6年09月第1版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8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8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9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9 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7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7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9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9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编(1993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编
1993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91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91 北京:华夏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9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9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7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7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6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6 上海:学林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教程新编(1994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教程新编
1994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9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9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