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M的理论与实践》求取 ⇩

第一篇基础知识1

第一章开展治疗药物监测的必要性1

一、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1

二、决定血药浓度的药动学参数3

三、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5

四、给药方案的个体化8

五、治疗药物监测与合理用药9

第二章实验室的建立17

一、实验室的建立是客观的需要17

(一)现代医学离不开实验室17

(二)治疗用药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17

(三)国内外有了先例17

(四)已经具备了条件18

二、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实验室18

(一)工作关系18

(二)实验室的工作内容与范围18

(三)常规工作与研究工作相结合19

三、如何建立一个实验室19

四、可能遇到的几个问题20

(一)方法学的解决20

(二)外部质控的必要20

(三)提高医疗质量20

(四)TDM的局限性21

第三章治疗药物监测的程序22

一、申请22

二、取样22

三、测定22

四、数据处理22

(一)应该重视22

(二)内容与方法23

五、结果的解释25

(一)这是TDM的关键25

(二)具体步骤25

(三)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的确定28

(四)与临床密切合作29

第四章药物代谢动力学31

一、概述31

二、基本概念32

三、单室模型34

四、二室模型38

五、房室模型图40

六、多剂量给药41

七、非线性药代动力学43

八、统计矩理论45

九、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关系47

第五章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52

一、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52

二、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一个动态过程53

三、百分结合率对血浆中药物量的影响54

四、结合常数对药物分布性质的影响56

五、白蛋白对蛋白结合的影响58

六、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结果59

七、蛋白结合的竞争性结合59

八、疾病状态时,药物的蛋白结合率60

九、药物的蛋白结合率在TDM中的意义61

第六章表观分布容积62

一、什么是表观分布容积62

二、药物的分布与分布容积63

(一)药物在体内的转运与分布63

(二)药物向组织移位64

(三)表观分布容积与药物的结合率66

三、表观分布容积的估算67

(一)V外推的估算67

(二)V面积或Vβ的估算67

(三)V输注的估算67

(四)多房室时,Vc的估算68

(五)Vss的估算68

(六)各种方法估算的分布容积的意义和关系69

第二篇方法学71

第七章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选择71

一、哪些药物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监测?71

二、测定什么?72

三、测定方法的选择与建立73

(一)可能选择的方法73

(二)方法选择的依据77

(三)方法选择的标准77

(四)方法建立过程的注意点78

第八章血药浓度测定的质量控制81

一、常用术语81

二、质控方法82

(一)X-R管理图数据表的制备82

(二)管理线的计算83

(三)管理图的制备83

(四)管理图的用法84

第九章唾液中药物浓度的测定85

一、唾液的性质85

二、药物转运的方式86

三、唾液取样的方式87

(一)自然取样法87

(二)物理刺激法87

(三)化学刺激法87

(四)引流法88

四、唾液取样的注意点88

五、唾液样品的处理89

附:一些药物在唾液(S)及血浆(P)中浓度比值表89

附: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测定法90

三十章吸光光度法在血药浓度测定中的应用92

原理92

测定方法的建立93

应用及实例95

一些专门技术的应用99

一、示差分光光度法99

二、双波长测定法99

三、导数光谱法100

五、仪器的校正101

第十一章色谱法102

一、概述102

二、GLC的固定相和HPLC的柱填料102

三、检测器104

四、色谱定量105

五、流动相105

六、样品的预处理106

(一)去蛋白106

(二)样品中被测组分的提取108

(三)衍生物化108

第十二章微生物法111

一、测定原理111

二、标准溶液的配制111

三、试验菌株的选择112

四、菌液的制备112

五、琼脂平板的制作112

六、样品的测定112

(一)样品收集112

(二)样品测定112

(三)影响精度的因素112

第十三章放射免疫分析法114

一、测定原理114

二、测定条件和方法116

(一)基本条件116

(二)操作方法119

三、方法的灵敏度与特异性119

四、在血药浓度监测中的应用与注意事项119

第十四章酶免疫分析法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122

一、前言122

二、原理122

(一)均相酶免疫分析法122

(二)非均相酶免疫分析法123

三、实验条件124

(一)抗原124

(二)抗体125

(三)酶标记物125

(四)酶和底物125

(五)固相载体127

四、检测应用127

(一)实验条件的选择127

(二)实验操作128

(三)影响酶免疫分析法的因素130

第三篇给药方案134

第十五章给药方案的制订134

一、列线图法134

二、参数法135

三、血药浓度测定法137

(一)比例法137

(二)一点法预测维持剂量138

(三)重复一点法138

(四)血清肌酐法140

(五)拟合模型求算参数法141

四、图解法142

五、迭加法在给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142

六、1%水平线的应用144

第十六章肌酐清除率的计算145

第十七章生物半衰期与给药方案149

一、什么是生物的半衰期149

二、t1/2在用药中的意义149

三、t1/2在制订给药方案中的应用152

四、由t1/2确定给药间隔的简易方法154

五、制定给药方案时的注意点155

第十八章药物清除率与给药方案156

一、什么是清除率?156

二、由Cls确定给药剂量D156

三、由稳态时Cav来确定血药浓度的波动范围157

四、吸收给药时,tnk及Cmax的估算157

第十九章一点法与重复一点法的原理与应用162

一、一点法162

二、重复一点法163

三、重复一点法公式在静脉滴注中的应用164

第二十章一点法预测维持剂量166

一、数学原理166

二、ekt1/kt1值的估算167

三、ekt1/kt1值的选用与误差168

四、表20-2的使用方法168

五、应用实例169

六、小结170

第二十一章图解法求算药动学参数及给药方案171

一、主图171

(一)原理171

(二)设计171

(三)用法172

(四)读取结果的改进173

二、肾衰算图174

三、积累因子算图175

四、举例177

第二十二章微机在临床药动学中的应用188

药物学模型的拟合188

一、步骤188

二、方法188

(一).剩余法(二).剩余法的改进188

(三).非线性最小二乘法191

(四).阻尼非线性最小二乘法193

(五).单纯形法193

三、几个注意的问题195

(一).权重选取(二).滞后时间195

(三).初值的选取195

(四).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这是拟合模型的基础195

制定给药方案196

(一)数据库的建立196

(二)不等间隔、不等剂量时,计算血药浓度196

(三)快慢滴注时,血药浓度的计算197

其他199

第二十三章微型计算机及其在药理学中的应用200

一、概述200

二、计算机系统的组成202

(一)微处理机203

(二)存贮器203

(三)输出设备204

(四)软件204

三、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206

四、在药理学中的应用207

(一)数据处理207

(二)模拟预报207

(三)情报检索208

(四)在数学上208

(五)实时控制208

微机的选购208

第二十四章计算器fx—3600p在临床药动学中的应用210

一、利用LR功能,根据剩余法原理,计算药动学参数210

(一)线性回归公式210

(二)几个专用键介绍210

(三)实例211

二、程序化计算法在临床药动学中的应用214

(一)简介214

(二)程序步的计算214

(三)几个专用用键215

(四)程序的编制216

(五)药动学中几个常用程序217

(六)实例218

三、积分运算在计算AUC中的应用224

(一)符号介绍224

(二)寄存器内容225

(三)操作分二步225

(四)注意点225

(五)实例225

第四篇各论227

第二十五章庆大霉素227

一、概述227

(一)理化性质227

(二)生物活性和抗菌作用227

(三)病理学和毒理学性质227

二、体内过程229

(一)吸收229

(二)分布229

(三)代谢230

(四)排泄和消除230

三、药物动力学性质232

四、有效血药浓度范围234

五、测定方法234

六、合并用药235

七、给药方案的设计236

第二十六章氨茶硷244

一、药理作用244

二、体内过程244

三、药动学244

四、药物相互作用245

五、有效血药浓度范围245

六、测定方法245

七、求算药动学参数与给药方案247

第二十七章地高辛250

一、药理作用及应用250

二、不良反应及其防治250

三、体内过程251

(一)吸收(二)分布 (三)代谢 (四)排泄251

四、药物动力学252

五、药物相互作用252

六、治疗浓度范围252

七、测定方法253

八、给药方案256

(一)地高辛预报值在监测中的应用256

(二)肾功能损害病人的给药方案257

1.给药方案的调整257

2.体表面积计算法258

3.肌酐清除率图解法259

第二十八章乙胺碘呋酮261

一、概述261

二、药理作用261

三、体内过程261

四、药代动力学262

五、有效血药浓度范围266

六、HPLC法测定方法266

七、给药方案266

第二十九章利多卡因266

一、概述269

二、药理作用与用途269

三、体内过程269

四、药物动力学性质270

五、有效血药浓度范围272

六、血药浓度测定方法272

七、给药方案273

(一)静脉给药274

(二)气管内给药275

(三)充血性心衰病人的给药方案276

第三十章锂盐278

一、概况278

(一)锂的理化性质278

(二)药理作用278

(三)毒付反应278

二、体内过程279

三、药物动力学性质280

四、有效血药浓度282

五、测定方法282

六、给药方案的设计283

七、临床用药研究实例284

第三十一章苯妥英钠287

一、药理作用和应用287

二、付反应287

三、体内过程287

四、药物动力学288

五、有效血浓度289

六、药物相互作用290

七、测定方法290

八、给药方案294

九、临床监测中注意事项298

附:游离浓度测定——唾液中苯妥英浓度的测定299

第三十二章青霉素类302

一、概述302

二、测定青霉素血药浓度的意义302

三、药理作用303

四、体内过程303

五、药代动力学304

六、药物的相互作用305

七、有效血药浓度范围305

八、HPLC测定方法306

九、给药方案310

第三十三章速尿314

一、概述314

二、药理作用314

三、体内过程314

四、动力学模型315

五、药物的相互作用315

六、有效浓度范围316

七、HPLC测定方法一316

八、给药方案317

第五篇实验部分318

第三十四章测定方法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实验318

一、方法学实验318

实验一、阿斯匹林血药浓度测定318

实验二、硫酸镁血药浓度测定319

实验三、氨茶硷血药浓度测定320

实验四、青霉素血药浓度测定321

实验五、苯妥因钠血药浓度测定322

实验六、庆大霉素血药浓度测定323

二、生物药剂学实验324

实验七、阿斯匹林溶出速率测定324

实验八、阿斯匹林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328

三、药代动力学实验329

实验九、肌注青霉素G钾动力学研究329

实验十、静注氨茶硷动力学研究330

实验十一、硫酸镁动力学研究331

实验十二、静滴庆大霉素动力学研究332

四、后附335

附录A药动学参数338

附录B指数函数表与(1/2)n函数表350

附录C剩余法355

附录D面积的估算363

附录E利用选加原理对多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的预测366

1985《TDM的理论与实践》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刚主编 1985 南京军区总医院药理科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实践与理论  学习《实践论》的笔记(1958 PDF版)
实践与理论 学习《实践论》的笔记
1958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ESP的理论与实践(1996 PDF版)
ESP的理论与实践
1996
理论与实践(1997 PDF版)
理论与实践
1997
民主的理论与实践(1956 PDF版)
民主的理论与实践
1956 文治出版社
曝气的理论与实践(1982 PDF版)
曝气的理论与实践
198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德育的理论与实践(1996 PDF版)
德育的理论与实践
1996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热泵的理论与实践(1986 PDF版)
热泵的理论与实践
1986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GDP的理论与实践(1999 PDF版)
GDP的理论与实践
1999 深圳:海天出版社
人权的理论与实践(1991 PDF版)
人权的理论与实践
1991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世界传记名著总解说(1981 PDF版)
世界传记名著总解说
1981 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律师实务的理论与实践(1987 PDF版)
律师实务的理论与实践
1987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演讲的理论与实践(1984 PDF版)
演讲的理论与实践
1984 工人出版社
修辞的理论与实践(1990 PDF版)
修辞的理论与实践
1990 北京:语文出版社
灌浆的理论与实践(1991 PDF版)
灌浆的理论与实践
1991 沈阳:东北工学院出版社
人权的理论与实践(1995 PDF版)
人权的理论与实践
1995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