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力 运筹帷幄法则》求取 ⇩

上篇 判断的前提是分析1

第一章 随时随地运用分析能力1

1 分析力竞争的时代已来临1

2 没有分析力就难以生存2

3 利用分析力谋生的人3

4 有分析力便有好头脑5

5 正确的分析才能正确的判断7

6 培养分析能力8

7 有分析能力才能预测9

8 要有分析社会动态的能力11

9 善于工作就是善于分析12

10 从分析自己和别人开始14

第二章 了解分析的真正意义17

11 分析的三大阶段17

12 先从分解开始—分析的次序118

13 “理解”要“分解”的事物—分析的次序219

14 最后需要的是“组合”—分析的次序321

15 一次完成“分解”、“理解”、“组合”三阶段22

16 资讯愈多愈好24

17 用图解说明资讯25

18 归纳资讯以便了解27

19 将差异明显化28

20 使用卡片分析法128

21 使用卡片分析法230

22 用方程式来表现分析的结果31

23 多加利用分析的副产品32

第三章 认识分析的专门技巧35

24 学习分析的专门技巧35

25 利用分析的正确解答36

26 能显示问题症结的“KL法”38

27 “ABC分析法”40

28 “鱼骨分析法”42

29 “价值分析法”43

30 “模拟实验法”44

31 集体创造思考法46

32 “PERT法”47

第四章 掌握社会动态50

33 正确答案并非一个而已50

34 不容易看出来的小变化51

35 分析社会现状有助于了解社会52

36 考虑“输入原因”和“输出结果”54

37 多收集一些“活的资讯”55

38 重视报纸上的读者投书57

39 “巨视性指标”的读解力58

40 发现“先行指标”再加以追踪60

41 分析“代表群体”61

42 兼具小市民与历史学家的观点63

43 依照记述来分析社会动态64

第五章 透视现在与未来66

44 每三、五年对公司做一次评估66

45 利益性分析67

46 安全性分析68

47 成长性分析70

48 经营者是公司的明镜72

49 优秀人才是公司不可缺少的利器73

50 分析商品,研究开发力75

51 现在景气好的产业,未来76

52 社会用什么眼光来看你的公司78

53 与自己有关的公司为何?79

下篇 熟练掌握判断力85

第六章 训练判断力的基本原则85

54 判断、果断、独断、妄断85

55 分辨一般事件与偶发事件88

56 人生是一连串的抉择88

57 企业管理乃一种判断业89

58 “运气”得靠判断经验累积而得90

59 分辨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不同91

60 培养职业性判断92

61 权限较大,负的责任也较大94

62 能正确判断才能开拓新世界95

63 判断力是决定人才的要件之一96

第七章 情势判断的十要素98

64 对身边的事物做细微观察98

65 从细微的变化了解大势所趋99

66 经由新闻报导做判断99

67 具备预防判断力100

68 借时差预测明日的情势101

69 扩大至极限的极至判断术103

70 根据专家的经验判断104

71 站在客观的立场判断105

72 掌握自己的未来107

73 事前判断以洞察未来108

第八章 培养顺序判断力的十个条件110

74 从众多问题依重要性排列110

75 愈能干的人愈能悠闲自在111

76 活用QC与ABC分析法112

77 活用笔记簿及备忘录113

78 按优先次序判断能决定效率115

79 以消费者的立场更易明了重点116

80 对紧急事件的判断法117

81 擅于委任即擅于判断119

82 从身边的事做起120

83 人生价值的选择121

第九章 培养正确价值判断之十法则123

84 依需求的阶段来判断事物价值123

85 洞悉无价之宝的真谛124

86 稀有物的价值随时代而改变125

87 依满足的内容决定人生等级126

88 依休闲活动判断人生观128

89 工作的价值决定生活的意义129

90 摆脱物质的价值观是幸福之道130

91 丰富的思想传达是成功的第一步131

92 不要以头衔或地位判断价值133

93 人生的意义在于创造力之发挥134

第十章 人性判断的十法则135

94 切勿以第一印象判断人135

95 人才必有瑕疵137

96 能信守微小约定的人值得信赖138

97 同类易互相排斥139

98 人的心理状态会流露于外140

99 从小动作可判断人的个性141

100 语言习惯也能反应个性142

101 发觉新人潜在的才能143

102 鉴定人才的八要素144

103 以志气决定人性145

第十一章 指导日常业务的十原则147

104 了解部下失去信心的原因147

105 洞察部属的反常行为148

106 部下犯错时是否应责备?149

107 确知属下犯错时该如何?150

108 不满意部属的报告书时该如何?151

109 部属向上司借钱时该如何?152

110 如何使热恋中的男女恢复冷静?152

111 如何不被欲望冲昏头?153

112 被上司特别注意时该如何?154

113 如何判断自己的将来?155

第十二章 避免毫厘之差的判断十原则157

114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157

115 直觉是由经验累积而来158

116 士气是决胜的关键159

117 准备周详是致胜原因160

118 客观、彻底的思考161

119 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161

120 要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决心163

121 勿因事不关己而做错误的判断164

122 要重视本质165

123 人生就是一连串的判断166

第十三章 不容许预先判断的十个方向168

124 避免方向失误的直觉168

125 无法预测未来时不妨回顾过去169

126 直觉失常乃无意识引起的170

127 集中众人的智慧171

128 请教他人意见的好处172

129 活用判断命运的直觉173

130 切勿轻视后生晚辈175

131 注意外行人的构思176

132 凡事都有可能实现177

133 凡事达观自可处之泰然178

第十四章 强化决断力之十法则180

134 超越自我的果断力180

135 熟虑断行是决断力的基础181

136 私心会影响决断力182

137 要相信一个人的潜能183

138 能屈能伸也是很好的决断力184

139 碰壁之处即前进之跳板185

140 任何强敌必有致命之弱点186

141 集中全力于今天187

142 考虑各种立场而作正确的判断188

143 万物皆以螺旋状存在于宇宙189

第十五章 正确地自我判断191

144 切勿自满191

145 适度的自卑是成长的原动力192

146 利用自觉培养自信193

147 以会计方法判断人生194

148 有健康的身心才有愉快的人生195

149 有周密的计划才能登峰造极196

150 确立不偏不倚的人生观197

151 重新肯定自我198

152 休闲活动也是自我实现的方法199

153 认真工作会带来幸福200

154 判断力的总整理201

1990《判断力 运筹帷幄法则》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日)谦田胜,(日)高桥磐著;树人编译 1990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运筹帷幄之道  高技术战争的作战理论与战法(1994 PDF版)
运筹帷幄之道 高技术战争的作战理论与战法
1994 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判断力批判  上卷(审美判断力的批判)(1964年01月第1版 PDF版)
判断力批判 上卷(审美判断力的批判)
1964年01月第1版 商务印书馆
投资家——运筹帷幄的赚钱高手(1996年07月第1版 PDF版)
投资家——运筹帷幄的赚钱高手
1996年07月第1版 中国经济出版社
判断力批判  英文本(1999 PDF版)
判断力批判 英文本
1999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帷幄诗人  赵子立将军纪念集(1997 PDF版)
帷幄诗人 赵子立将军纪念集
1997 北京:团结出版社
帷幄中的将军(1991 PDF版)
帷幄中的将军
1991 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决断力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八十法则(1988 PDF版)
决断力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八十法则
1988 北京:中国卓越出版公司
运筹帷幄  指导美苏争夺的地缘战略构想(1989 PDF版)
运筹帷幄 指导美苏争夺的地缘战略构想
1989 南京:译林出版社
判断力批判  下(1964 PDF版)
判断力批判 下
1964 北京:商务印书馆
运筹帷幄:快速致富的绝妙技巧(1992 PDF版)
运筹帷幄:快速致富的绝妙技巧
1992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判断力批判  上(1964 PDF版)
判断力批判 上
1964 北京:商务印书馆
运筹帷幄  古今中外为政运筹反思录(1993 PDF版)
运筹帷幄 古今中外为政运筹反思录
1993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判断力的批判  上  审美判断力的批判(1964 PDF版)
判断力的批判 上 审美判断力的批判
1964 北京:商务印书馆
运筹帷幄  会计师事务所的运营与管理(1997 PDF版)
运筹帷幄 会计师事务所的运营与管理
1997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投资家  运筹帏幄的赚钱高手(1996 PDF版)
投资家 运筹帏幄的赚钱高手
1996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