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方法论》求取 ⇩

第一章绪论1

(一)史学方法的重要性1

(二)史学方法与思想2

(三)冶中西史学方法于一炉3

(四)史学方法的整体性4

(五)史学方法与史学家的谦虚6

(六)史学方法与中庸之道7

(七)史学方法的大敌9

(八)史学家的将来10

(九)史学家神圣而艰钜的工作11

第二章历史与史学家21

(一)什么是历史?21

往事、往事的记录与研究往事的学术21

史学家、历史事实与历史23

(二)选择事实的标准——史识24

1.美善的标准25

2.鉴戒的标准27

3.新异的标准28

4.文化价值的标准29

5.现状渊源的标准30

(三)史学家的重要性31

第三章历史科学与艺术43

(一)历史是科学还是艺术之争43

历史是科学43

历史是艺术或既是科学又是艺术4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历史是科学的论调46

(二)历史与科学、艺术的分野47

历史所不同于科学者47

历史所不同于艺术者49

历史是历史,不是其他49

第四章史学方法科学方法与艺术方法53

(一)研究不是科学不是艺术的历史可以采用科学方法与艺术方法53

(二)科学方法适度的应用在历史研究上所出现的神效53

(三)科学方法应用到历史研究上所受的限制55

(四)艺术方法的应用57

(五)史学方法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58

(六)史学方法的广大用途60

第五章归纳方法65

(一)科学上的归纳方法与史学上的归纳方法65

史学家应用归纳方法应恪遵的原则:65

搜集史料的时间,以愈长愈好65

史料的选择,以愈原始愈好67

结论的得出,以愈审慎愈好68

得结论必憑证据,证据以愈多愈好69

孤证必不可得结论69

得有反证,必须放弃或修正结论69

(二)归纳方法的不客观处72

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的关系73

由归纳所得的结论,没有绝对的肯定性76

再检查与新解释77

(三)归纳史料自作卡片始80

作长编的方法81

(四)归纳方法为方法中的方法81

第六章比较方法87

(一)史学家须应用比较方法87

(二)史料比较与史料考证87

同源史料的比较88

异源史料的比较94

转手记载与原书的比较100

(三)历史现象的比较104

历史现象的比较所受的限制107

历史现象的比较的重要性:107

使古今融合,中外沟通107

其结论能避免一部分的道德判断108

比较客观的历史,藉以产生108

第七章综合方法111

(一)集大成的综合方法111

(二)综合方法从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始111

西方史学家重视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112

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到达学术上的创造境界113

(三)综合方法的极高峰——博览通观114

(四)综合方法与「体大思精」的历史钜著之诞生116

第八章分析方法121

(一)分析方法在史学方法中的关键性121

分析方法与归纳方法的关系121

分析方法与比较方法的关系122

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的关系123

(二)分析方法与史料考证123

分析方法与历史解释124

分析方法与历史叙事125

(三)内容分析方法126

(四)史学家不能作分析方法的奴隶127

第九章史料析论131

(一)史料与历史131

史料的类别与特性:132

1.口头传说:132

类例132

特性133

2.文字记载:134

类例134

特性135

3.实物137

(二)直接史料与间接史料138

直接史料的分类:138

1.当事人直接的记载与遗物:138

类例138

特性138

2.当事人事后的追记:139

类例139

特性139

3.同时人的记载:139

类例139

特性140

间接史料140

(三)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141

无意史料的形成:141

1.无心的流露141

2.得意忘形142

3.诚于中形于外142

(四)史料的浩瀚143

史料的价值143

直接史料与间接史料的界限144

史料的互证144

第十章史料的考证151

(一)史料考证的必要性151

怀疑精神与史料考证151

考证史料时史学家像法官、医生与科学家152

以考证亲见亲闻的史料为例152

(二)史料外部考证153

1.辨伪书154

2.史料产生时代的考证156

3.史料产生地点的考证158

4.史料著作人的考证159

5.史料原形的考证160

(三)史料内部考证162

1.记载人信用的确定162

2.记载人能力的确定163

3.记载真实程度的确定164

(四)「不确实之病」167

史学家从事考证时须耐心、冷静、谦退、审慎168

第十一章历史辅助科学175

(一)狭义的历史辅助科学175

1.语言学与文字学175

2.古文字学176

3.古文书学或公文学177

4.印章学178

5.泉币学179

6.族谱学或家世学180

7.徽章学或纹章学180

8.年代学181

9.地理学与历史地理181

(二)广义的历史辅助科学182

社会科学的量化方法辅助历史研究以革命、叛乱、暴动、天灾、战争、人口的消长、阶级的升降、人物的地理分布等问题的研究为例182

社会科学的量化方法在历史研究上所受的限制185

社会科学的理论对史学家的启发作用187

第十二章历史想像与历史真理191

(一)理解历史与历史真理的获得191

(二)史学家将自己「投射」到历史上去192

(三)史学家如何适度的运用「想像」195

(四)历史想像与历史真理的获得197

设身于古之时势198

为古人设身处地199

(五)引发历史想像的媒介:200

专注200

同情201

物证的刺激202

学术的基础203

(六)历史想像在史学方法中的重要性及其所受的限制204

第十三章历史叙事与历史解释211

(一)何谓历史叙事?211

何谓历史解释?212

(二)西方史学家,或偏于历史叙事,或侧重历史解释213

(三)历史解释的真谛——疏通陈述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214

(四)历史叙事与历史解释的一个最高艺术——冶两者于一炉217

(五)历史通则与历史解释222

具有弹性的通则性的历史解释224

(六)史学家的思想与历史解释225

第十四章历史文章的特性及其撰写233

(一)历史文章贵真实的特性233

(二)历史文章主通达的特性237

(三)历史文章尚尔雅的特性240

(四)历史文章撰写的过程242

第十五章引书的理论与方法245

(一)引书的方法与史体245

(二)著作之体引书的方法246

1.选材247

2.译述249

3.润饰252

4.剪裁257

5.注释260

(三)考证之体引书的方法262

第十六章史学上的纯真精神267

易代之际,历史的真相,最易失去267

历史不能属于胜利者的战利品267

史学家的表章气节与发明沉屈268

史学上的纯真精神269

中国史学家所表现的纯真精神270

政治势力与历史的神圣、尊严273

第十七章史学上的美与善275

(一)史学家于求真以外,须求美与求善——人类文明的源泉275

(二)历史文章的美与善276

(三)史学家观念的美与善278

(四)史学中的褒贬与人类的文明282

(五)中国史学上的美与善284

(六)文明史与二十世纪286

第十八章史德与史学家291

(一)慈悲的胸怀——史德之一291

(二)冒险的精神——史德之二292

(三)端正的心术——史德之三293

(四)客观的态度——气平情正——史德之四297

(五)史德的大忌:300

仇恨300

现实300

诈伪300

夸大、附会、武断300

第十九章历史的功用与弊害307

(一)中西对历史有无功用的看法307

(二)历史能为世人带来一个精神上的境界——历史的功用之一307

(三)启廸思想,增加智慧——历史的功用之二310

(四)资治——历史的功用之三311

(五)促进人类的进化与文明——历史的功用之四312

(六)促使世界有可能走向和平——历史的功用之五313

(七)历史的弊害314

(八)良史与劣史316

第二十章比较历史与世界史325

(一)世界变局与世界史325

(二)比较历史与世界史327

(三)世界史与普遍、贯通、不偏不倚的原则332

第二十一章比较史学与世界史学337

(一)比较史学为超国界的史学研究337

比较史学的研究重点:337

1.比较各国史学思想、理论、方法的异同337

2.比较各国史学与其他学问的关系338

3.比较各国史学对社会与人群所发生的影响339

4.比较各国史学上的术语339

比较史学不作时间上的巧妙比较,不作史学家的巧妙比较339

比较史学的研究态度为濶然大公340

比较史学的研究能发现史学真理,能丰富史学内容341

比较史学的研究目的:企图建立世界史学342

(三)中西史学的比较343

中西史学比较在比较史学中的急要性343

西方史学家对中国史学的歧视344

中国史学家对西方史学的认识345

中西史学比较的前瞻347

(三)比较史学的被漠视347

第二十二章史学家的乐观悲观与迷惑351

(一)史学家乐观、悲观与迷惑的态度关系乎治史方法351

(二)史学演进的因素351

中西史学的发展352

近两百年西方史学家治史方法的演变353

(三)十九世纪西方史学家的乐观353

尼博儿、兰克的科学治史方法354

艾克唐所憧憬的「尽善尽美」的历史355

比瑞的「历史是科学」的信念356

实证主义者的论调357

唯物史观者的武断357

(四)历史相对论的出现——反史学上的客观与绝对358

历史相对论者的悲观35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历史决定论的潮流36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史学家的迷惑361

(五)历史不等于科学361

史学家的思想与情感渗入历史之中363

历史上没有定律,但史学家可以在历史上求趋势,求通例363

历史的发展有其弹性及复杂性364

历史上有相对,也有绝对365

历史上有主观,也有客观366

史学家有优劣之分,历史著作有良莠之别,历史事实也有其客观的价值367

1981《史学方法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杜维运撰 1981 华世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历史学方法论(1987 PDF版)
历史学方法论
1987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经济学历史方法论(1936 PDF版)
经济学历史方法论
1936
哲学史方法论研究(1984 PDF版)
哲学史方法论研究
1984
历史学方法论(1990年09月第1版 PDF版)
历史学方法论
1990年09月第1版 华夏出版社
历史学方法论( PDF版)
历史学方法论
数学史数学方法论选讲( PDF版)
数学史数学方法论选讲
黑龙江省林业教育学院
史学方法(1977 PDF版)
史学方法
1977
法学方法论(1999 PDF版)
法学方法论
1999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哲学史方法论研究(1984 PDF版)
哲学史方法论研究
1984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史学理论与方法(1993 PDF版)
史学理论与方法
1993 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
史学理论与方法(1991 PDF版)
史学理论与方法
1991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史学理论与方法(1990 PDF版)
史学理论与方法
1990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史学方法论丛(1977 PDF版)
史学方法论丛
1977 台湾学生书局
计量史学方法导论(1997 PDF版)
计量史学方法导论
1997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史学理论与方法(1998 PDF版)
史学理论与方法
1998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