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鉴 第2部》求取 ⇩

第一篇 执政治道 恩威并重3

第一章 运筹帷幄 治国安邦3

一、国政良否 其责在上3

周公作礼乐3

夹缝中的强大5

治国不一道:马上与马下7

“无愁天子”的可悲下场8

李绛定策,元和中兴10

嗜酒·嗜猎·嗜杀——“三嗜”失政的辽穆宗11

伊丽莎白女王的大手笔13

华盛顿治国有方14

李光耀的奇迹15

二、博采众长 上通下达16

十二小儿拜上卿16

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18

庞统非百里才19

何力不负重望20

一代奇人狄仁杰21

郭守敬治水有功22

多疑皇帝自误亡国23

林则徐的“人才档案库”24

三、安不忘危 治不忘乱26

楚成王自食其果26

汉武帝立子杀母27

唐太宗著书诫子28

居安忘危酿大乱29

明太祖的良苦用心30

铁牌禁内臣干政31

乾隆帝晚年怠政32

名臣父亲的苦心34

开国第一案:毛泽东指示:“杀”!35

四、操要于上 分详于下35

封建邦国屏周室36

刘邦统御之术:“小人”加“女人”37

政治奇才隋炀帝38

赵匡胤的政治悲喜剧40

朱元璋固权拔刺42

湘军挖了大清江山的基脚45

叶卡特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46

罗伯斯庇尔“尚方宝剑”有威力47

精神领袖的铁手腕47

第二章 文韬武略 亦柔亦刚49

一、事成天下 必有权威49

王猛令“天下有法”49

血染敬则刀50

新官上任的“下马威”50

主帅怯阵51

强悍更有强悍者52

“小安子”伏诛53

“尊王攘夷”成霸业53

汉武帝的“长从”部队55

“今日知为皇帝之贵”56

杀一人而安一隅58

二、以德服人 以能取威59

周公以德化天下59

刘邦为义帝发丧61

诸葛亮“天威”降孟获62

亡国之君的身后荣华事63

宰相肚里能撑船64

继父遗志 终成名臣66

深得民心的司马光67

王翱“五德”俱备69

三、有令则行,有禁则止70

商鞅行“壹刑”70

“国之社鼠”终于伏诛71

棒破公主车72

张亮不语屈太宗73

老吏不如周敦颐74

不畏强悍的“虎臣”75

海瑞铁面屈权贵76

晋元帝徇情释羊聃78

外虽方正,内承时情79

第三章 远见卓识 决事果断81

一、珍策重计 古今所尚81

夹谷会盟81

一箭双雕 晋吞虞虢81

吕布戏貂蝉82

斩颜良,诛文丑83

李世民登基83

范文程的治国安邦之策84

天下之事,虑之贵详——粉碎“四人帮”纪实85

华盛顿以法治国86

佯弱骄敌 避实就虚87

火烧赤壁88

擒贼先擒王89

骂阵激敌 引蛇出洞90

“花瓶炸弹”除奸贼91

沙漠之狐的惨败91

声东击西——施瓦茨科普夫智败伊拉克92

“东方食品大王”以豆芽起家93

创业艰难百战多——松下蹒跚起步94

二、兼听广纳 深思熟虑95

隆中对策论霸业95

隋文帝问计灭陈96

运筹于帷幄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97

“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97

王守仁智败朱宸濠98

雍正是怎样取得皇位的99

“小诸葛”以诈求胜100

“一国两制”打开百年“锈锁”101

丘吉尔丢卒保车101

民主政治的始作俑者102

克林顿匠心独具入白宫102

双眼巨人和他的独眼巨人公司103

领先一步——松下王国的腾飞秘诀104

捷足先登——信息是决策之本105

三、举措适时 当机立断105

机可待?不可待?106

“随机应变信如神”106

既生瑜,何生亮?107

乘胜而进,晋朝统一三国108

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108

“薄其前后,猎其左右,翼而击之”——楚汉战争的大转折109

以守为攻,湘军攻克安庆110

小球推动大球111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112

战略转移中的任弼时112

木马计113

全体代表一致通过的总统114

铁腕女人向阿根廷宣战114

竹下登谋取首相宝座115

新加坡经济奇迹的设计师116

“命运之神就是你自己”——金融危机中的松下电器116

抓住灵感的火花——“尿垫大王”发迹的启示117

第四章 察民之情 惜民之力119

一、民惟邦本 君舟民水119

孟子的“仁政”思想119

“民不安而望国安,诚难。”121

贾谊过秦论安民122

桓宽《盐铁论》123

民安国安 民危国危124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125

梁伯好土功自取灭亡126

刘随广施惠政127

“民病不救,焉用我为”128

清初“轻徭薄赋”政策129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131

鲍宣论民安则国安131

天下之患在于土崩132

二、知人安民 吏为民役133

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133

昭君出塞134

汉初“屯田制”136

治乱民犹治乱绳137

苏琼贷粟救饥民137

“安人理国”的六项措施138

“铛脚刺史”三良吏140

遇恶必惩 除霸安良141

董文用以惠民为己任142

任职多年得名卿144

朱元璋允许百姓抓官吏144

烽火不惊,三军晏眠146

“知恤民而不知爱身”147

袁承宠革除土司积弊148

三、得民之心 取民之信150

民心顺,国家安150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151

汉宣帝重吏治以安民152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154

化干戈为玉帛155

沈伯瑜痛骂豪强官吏156

清官难做157

率民就食 爱民如子158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158

职业军人当地方官159

治民如家160

乱世清官161

朱元璋安民平苏州162

李湘保民治东平163

如何安置流民164

迎闯王,盼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165

安民者得民心166

官箴政训168

韩非子〔战国〕韩非168

政体〔东汉〕荀悦177

从政录〔明〕薛瑄180

宦游日记〔明〕徐榜183

居官格言〔清〕熊弘备186

政学新论188

如何赢得职权188

如何获得权威189

运用权力的一般艺术191

法定权的运用艺术192

强制权的运用艺术193

影响权的运用艺术194

权力控制的方法和艺术195

要发挥好副职的作用197

授权的原则198

授权的技巧199

借权的艺术199

借权的误区202

决策是领导工作中的核心内容202

决策需要讲求艺术203

对各类人员的具体激励法207

居官警语216

理政务本216

重民爱民228

问计决策237

求权立威248

第二篇 选贤任能 赏罚分明259

第一章 治国之道 务在举贤259

一、致安之本 惟在得人259

魏文侯尊贤任能创辉煌259

秦始皇得人得天下260

汉宣帝重用贤臣长治久安262

马上皇帝文治朝纲263

皇帝出“新招儿”264

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的建立265

罗斯福重用霍普金斯266

李光耀是怎样组建内阁的267

柯达王国辉煌之源268

二、选贤任能 君臣之责268

庭燎之礼成匡合之功268

平原君不计私怨荐赵奢269

诸葛亮注重携后贤270

宗泽慧眼擢岳飞271

杨溥为国推贤选才272

黄孔昭荐才唯贤272

康熙知遇施琅273

曾国藩:“制胜之道,实在人而不在器。”274

艾森豪威尔厉斥巴顿275

徐文荣的引凤工程277

三、谦恭待士 以礼招贤279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279

秦昭王至诚感范睢280

刘秀与严光同吃同眠281

刘邦下士,酒徒骋才282

三顾茅庐283

唐太宗推诚待贤283

余玠设立招贤馆284

成吉思汗用人不计恩怨286

朱元璋不计前过287

皇太极善待降将288

毛泽东委傅作义重任290

周恩来亲自部署迎回钱学森290

第二章 何世无才 患在不识292

一、考核选拔 以才为资292

汉家“第四杰”292

从奴仆到将帅293

曹操求贤294

高欢察而知人296

如其有才,虽仇不弃296

武则天比才选仕297

左光斗惜才如子298

雍正重视有才干的人298

比尔·盖茨的“四大天王”300

二、广咨博选 不拘一格301

孟尝君用人不拘一格302

毛遂自荐302

三道求贤令303

诸葛亮破格擢拔王平304

唐太宗与他的宰相306

金世宗取才于暴君之朝307

成吉思汗麾下将帅云集308

安童十八岁任丞相310

林则徐的“人才档案库”311

拿破仑封将拜帅312

亚当斯任人不避亲313

周恩来的用人之策314

三、察贤尊能 因材选任314

奴仆中的良相315

赵王知人委大任315

五张羊皮的故事317

汉文帝识将细柳营318

光武帝随才任使319

智收姜维320

唐太宗因材选任321

廊柱屏风记君名321

朱元璋请刘基出山322

努尔哈赤与范仲淹的后代323

周恩来甘当伯乐提拔将才323

“赌王”的用人观324

第三章 心私则暗 貌取易误326

一、嫉贤妒才 朝野不兴326

杀人不见血326

孟子遭谤327

萧望之自杀327

王凤暗算王商329

“党锢”之狱的开端330

吕布之死331

杨素妒害史万岁333

李林甫口蜜腹剑334

寇准被贬336

秦桧擅权黜陆游336

千古奇冤“莫须有”337

阿合马擢私害贤339

二、佞臣奸官 倾国乱政340

勾践复仇的“内线”340

巫蛊之祸341

“混世魔王”董卓343

蜀国是怎样灭亡的344

荀勖循私,倾国害时345

三贵当权,北齐败亡346

暴君与佞臣347

蔡京倡奢倾国乱政348

遗臭万年的大奸臣349

土木之变351

明代奸相353

崇祯帝疏贤亲佞终亡国354

耶律乙辛大兴血案355

琦善放手卖国356

三、轻信招误 不辨致失358

孔子以貌取人生感慨358

赵王信谗错杀李牧359

骄盈不止 信佞杀身359

“指鹿为马”终葬秦360

孔明挥泪斩马谡361

安史之乱361

宋都南移细详363

铁木迭儿恃宠报怨364

哈麻临阵构陷统帅365

“嵩无他才略,唯一意媚上,窃权罔利。”365

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367

美丽的谎言368

第四章 用人有术 人尽其才370

一、任人唯贤 不避亲仇370

敌将可赦 仇者先封370

寇恂登云台371

荀彧离袁投曹372

有才德则用,无才德则弃372

“忠清强介”的巨奸374

唐太宗偏爱之失375

金章宗重用孝才治天下375

化敌为友 广揽人才376

恺撒宽容政敌377

林肯提拔酒鬼当统帅377

约翰逊聘用罗宾逊378

住友银行招考职员379

二、用其所长 避其所短379

“以九职任万民”379

决定楚汉之争胜负的内因379

诸葛亮与“五虎上将”380

王猛收人所长成大功381

用人如器 取其所长382

毛泽东用人的高明之处385

周恩来“用得其当”388

奇怪的名单——马歇尔的用人之道390

三、用人不疑 以诚待下390

秦穆公一霸西戎390

乐羊灭中山391

陈琳骂曹操与魏种倒戈393

孙氏兄弟霸踞江东394

唐太宗驭臣洞然不疑395

辽太祖用叛臣不疑395

康熙收复台湾396

周恩来的用人原则397

尼克斯道夫善用能人398

松下用人有方398

“丰田精神”399

四、恩威并用 宽严相济400

赢政轻爵重士400

朱买臣官场沉浮401

冯唐善谏 文帝赦将402

孝文帝“有功必赏,有过必罚”402

英雄少年郎403

皇太极重奖勇士404

康熙治黄河405

周恩来严宽得当服人心407

“推”与“拉”407

第五章 培养人才 百年大计409

一、育才造士 为政先务409

孙权教将读兵书409

冯谖弹铗报孟尝410

董仲舒论养士以求贤412

叶适论“养士”413

贾岛还俗413

拿破仑授旗巴黎理工学校414

毛泽东的育才措施415

松下坚持出产品先出人才417

二、好剑应砺 良弓该矫418

宋仁宗苦心孤诣锤炼良才418

朱元璋选才“老少参用”419

勤教严绳育鸿章419

甘地当伯乐422

“延安有个清凉山,南京有个紫金山”423

快餐店的发迹经验424

创建技校 储备人才424

官箴政训426

人物志〔魏晋〕刘邵426

吏品〔明〕吕坤438

为官须知〔清〕郑端440

政学新论443

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443

人才=资本+知识=财富444

领导应有的用人观445

领导考察人才的原则448

鉴人识才的秘诀450

科学识才五法451

选用人才的原则453

选拔人才五法458

选才误区及其避免461

领导者使用人才的方法和艺术464

用人五法470

有效的部属培养法则474

居官警语484

尊贤爱才484

考核选拔497

用人有术502

奖惩并用517

第三篇 严整纲纪 以法治事529

第一章 整饬朝纲 肃正风宪529

一、世无常法 适时而立529

文景二帝简法轻刑529

王弘风闻奏事 刘裕因时立法530

金世宗用杠杆远外戚531

秦始皇作制明法532

汉文帝除秘祝532

宋神宗因时立法533

叔孙通应时定礼制535

“外儒内法,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536

努尔哈赤以法治军537

隋文帝改革典章制度538

汉景帝整顿吏治540

二、匡持纲纪 维护法治541

“正人”何乔新541

林俊不当墙头草543

不愿当软骨头的熊浃544

“虎臣”不畏强悍545

李好文治本于道546

王约以礼全法546

“廉孟子”之父547

形如死灰,心若铁石548

薛胄断狱之情549

牧民之良干550

不纵泄密犯的郑鲜之550

汉武帝不惜兄妹情551

孔光救六女552

宽不纵恶,猛不伤惠552

手可断,案不可署553

盛安不惧乾隆帝554

浑身是胆的赵宝臣555

戴胄用心存法556

高德基敢与宰相争是非558

不给皇帝面子的薛存诚558

刘毅介然不群559

苏威挡驾止滥杀561

张克嶷激流勇进562

崔仁师依法纵囚562

不为表象所惑的何承天563

韦思谦为朋友两肋插刀564

“健令”满朝荐565

刘正与七张领银单566

董文忠为国平刑567

叔向不徇己私567

钱若水守法救三使568

“国之司直”盖宽饶569

三、克己守法 矢志不移571

守法模范舒化571

何栋如与刘自强案572

曹锡宝守法“参”权臣573

护法尊神拜住575

张雄飞守法不易其节576

刘肃守法平冤狱577

李尚隐不想出风头578

唐太宗守法以身作则579

元褒自担受贿罪580

隋文帝惩子不亏法581

牛僧孺束缚奸雄582

不许皇帝包庇的高柔582

刘宣侦断芦苇案583

守法不阿上意的张释之583

自杀殉法的李离585

商鞅培植“霸王花”586

尚文守正不阿587

梁毗凛然抗杨素587

陶公一怒588

吕思诚不为势力所屈589

杨朵儿只一身正气590

马子可爱591

第二章 惟法惟治 公平无私593

一、绳不挠直 法无阿贵593

诸葛丰交回“权力竹节”593

刘秀警告皇亲避二鲍594

“强项令”不意湖阳公主596

何并大胆拔虎须597

虞延执法烹“硕鼠”598

张纲不惧淫威埋车轮599

天下楷模李元礼600

阳球不愿只杀“狐狸”601

盖勋不怕董卓603

鲍勖清白高节604

程卫不顾皇权收羊琇606

刘暾有角不怕截606

孔琳之打狗告主人607

只认君子不识小人的陆杲608

郦道元严猛执法608

宋游道嫉恶如仇609

海瑞铁面惩权贵610

申屠致远耻事权贵612

孙宝不畏打“豺狼”613

虞诩刚正,终老不屈614

不怕丢官忤权贵的傅咸616

二、执法如山 宽严有节617

钱沣不买和珅的帐617

天下第一清官张伯行618

窦光鼐与33万两白银621

百姓的父母官623

李德辉洞烛隐微624

答里麻奋身不顾利害625

顾公在座,使人不乐625

王坦之执法丢牛案626

不怕丢乌纱帽的谢义洁626

犬啮行路,览噬家人627

王衣活用刑法627

曹伯启义不挠法628

星吉独持风裁629

咸龄与青浦事件630

柳彧正色立名631

专斗大贪官的宗元饶632

高道穆棒破公主车632

“沉默是金”话张亮633

狄仁杰不信这个邪634

李朝隐铁石之心636

剧可久风骨铮铮638

阎罗气象,菩萨心肠638

“冯刽”无私640

以法律为最高准绳的王吉甫641

“硬汉”高斯得642

苏琼办案重证据643

严惩逃税者的刘敞644

“独座”顾佐645

满宠动刑拷讯杨彪647

大理少卿甘当护法神647

义惩好色之徒的王义方649

三、察奸辩诬,惩恶黜佞651

钱若水断案救女奴651

离奇的杀妇案652

元绛智破通奸杀夫案653

巧断毒甲鱼肉案的范纯仁654

永功智断腐尸案655

邓文查断凶杀案655

苏天爵智破头骨案656

观音奴借用“鬼神”破案657

王思诚察伪释少年658

古代的钞案658

借刀杀人案659

智断无名死尸案659

“薛夫子”倔强平冤狱660

三审盗尸案662

智审馒头案664

赵广汉善用钩距法办案665

桥玄舍子诛贼666

曹摅为寡妇平冤666

柳庆智破迷案667

严本明察秋毫破劫案669

蓝鼎元智审凶杀案670

石公弼明察秋毫断疑案672

不忽木处死善于理财的奸臣阿合马673

叶新平反冤狱,全活三百675

朱休度断狱“囹圄为空”676

国子尼巧破匿名信案677

借债未还,反杀债主678

乔装成百姓的按察使678

隽不疑巧识假太子680

李元素审断抢劫案681

第三章 暴厉坏法 败乱纲常683

一、以言代法 草菅人命683

秦始皇立法“密于凝脂”683

周亚夫绝食冤死684

汉宣帝首创“文字狱”686

武则天诬杀长孙无忌686

武则天“罗织”言祸688

“琐伯”羊聃689

苻生滥刑690

孙皓滥杀失人和691

东汉“党锢之祸”692

巫蛊之祸694

朱温“文面”逃兵695

明世宗变诏狱为地狱696

明太祖善恶不辨造血案697

“壬午之难”699

清初的哭庙冤案700

汤若望“洋历法”案701

清初迭兴文字狱703

乾隆文祸706

雍正篡位诸冤708

嘉靖帝翻云覆雨酿冤狱710

二、以权侵法 锻铸冤狱712

多诈佞巧 目无法纪712

淳于长行骗诱贿713

武安侯设计冤陷窦婴714

张汤始兴“腹诽之法”715

裴蕴曲法顺旨自取其祸716

张汤冤人亦被冤717

宇文述构陷杀李浑719

敬羽酷法锻大狱720

苏逢吉视刑律为空文721

蔡确残害天下722

张雍偏听偏信铸冤狱724

千古奇冤“莫须有”725

刘观贪赃乱朝风727

杨乃武与小白菜728

三、徇私枉法 滥杀无辜731

杜周用法苛刻731

十常侍乱汉732

吕壹深文巧诋以成威福733

崔亮外清内谄735

甄琛俯眉畏势736

和士开卖官鬻狱737

马希声矫诏杀高郁738

元载贪冒秽政739

李林甫口蜜腹剑739

“罗钳吉网”741

来俊臣酷法陷无辜744

严嵩无情打击异己746

秦桧专权害忠良748

许显纯为虎作伥750

“万历朋之千万历”752

阿合马内通货贿,外示威刑755

麻城奇冤756

官箴政训759

君臣〔秦〕商鞅759

三事忠告〔元〕张养浩760

牧鉴〔明〕杨昱777

政学新论788

行政管理的法律方法788

领导者行使权力的原则790

领导班子结构的设计艺术792

精兵简政的艺术795

两个“反对”797

居官警语801

立法明制801

法为准绳811

执法鉴戒814

第四篇 兴利除弊 变法革新825

第一章 易制改法 变以求新825

一、理无常是 变则通久825

郑子产铸刑鼎825

汉初不行苛政826

苏绰的六条诏书828

天下英雄,尽入我彀830

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831

张居正力振乾坤832

百日维新 变法以立国834

孙中山上书论改革835

富强:由梦想到现实836

包玉刚灵活转向837

迪斯尼不断求新838

西门子的成功路839

二、审时度势 革新政治839

商鞅变法840

秦始皇设郡置县840

宇文泰创建府兵制842

隋文帝雄才大略844

澄清吏治,创开元盛世845

亦喜亦悲话新政847

海陵王百过有一功848

皇太极改行汉制850

清代修庙会盟851

雍正养廉新制853

第二章 势与俗化 礼与变俱855

一、疏以导之 补偏救弊855

“废井田开阡陌”855

曹操屯田856

北魏均田与民858

杨炎变租庸为两税860

王安石的理财观861

忽必烈劝农桑862

新法行而国富864

雍正帝的赋役新政865

洋务派“师夷长技”867

菲亚特更新技术以优取胜868

霍英东经营有方868

陈凯希巧发文化财869

二、不拘陈规 推陈出新870

孔子创私学870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871

陈子昂诗尚雅正872

韩愈文师古圣贤人873

“歌诗合为事而作”875

还千年错案以清白877

闺阁多才女878

三、与时俱变 移风易俗880

周太王革戎狄之风881

河伯从此不娶妇881

厚葬遗俗当止882

匡衡纵谈易俗之道884

累禁始绝“寒食节”885

去旧俗、开新风——孝文帝改革余谈885

巾帼英才武则天889

妇女也兴结社890

从金莲到天足892

满人自谋生计893

第三章 慷慨悲歌 浩气长存895

一、血荐轩辕 法行后效895

吴起殉法895

商鞅遭车裂896

王叔文出师未捷身先死897

屈原怀才不遇899

范仲淹三贬而不悔900

二、大刀阔斧 政令必行902

魏孝文帝大义灭亲902

元澄力挽狂澜903

众人纷纷何足竞904

三、壮志难酬 千古遗恨906

秋瑾献身革命907

光绪帝变法不成反被囚909

谭嗣同喋血910

官箴政训912

察今[战国]吕不韦912

西山政训[南宋]真德秀914

昼簾绪论[南宋]胡太初919

政学新论924

从政的战略决策924

杰出的领导者首先是观念的先导者926

古代领导思想的变革928

创新的领导者928

转型期与观念变革930

改革创新观念932

二十一世纪领导者的魅力945

居官警语947

变则通久947

因循革化949

与时俱变952

1998《官鉴 第2部》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金泽主编 1998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官鉴  第1部(1998 PDF版)
官鉴 第1部
1998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食品感官鉴评(1994年9月第1版 PDF版)
食品感官鉴评
1994年9月第1版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台湾官绅年鉴( PDF版)
台湾官绅年鉴
四部备要  史部  续资治通鉴  2( PDF版)
四部备要 史部 续资治通鉴 2
北京:中华书局
地官司徒弟  2  周官经  2( PDF版)
地官司徒弟 2 周官经 2
林公老长官钧鉴( PDF版)
林公老长官钧鉴
官场现形记  第2册(1934 PDF版)
官场现形记 第2册
1934 大达图书供应社
官场现形记  第2册( PDF版)
官场现形记 第2册
政鉴  第2、3部( PDF版)
政鉴 第2、3部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官鉴  下( PDF版)
官鉴 下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官鉴  上( PDF版)
官鉴 上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五官科学  第2版(1981 PDF版)
五官科学 第2版
1981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求  第2部(1988 PDF版)
求 第2部
1988 北京:北京出版社
食品感官鉴评  第2版(1999 PDF版)
食品感官鉴评 第2版
1999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无标题散文(1994 PDF版)
无标题散文
1994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