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修辞学》求取 ⇩

第一章 引论1

第一节 修辞和修辞学的涵义1

第二节 修辞学与有关学科之关系6

一、修辞学和语法学、语音学、词汇学的关系7

二、修辞学和语体学、风格学、文艺学的关系8

三、修辞学和逻辑学、辞章学、文风学的关系9

第三节 修辞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11

第四节 修辞学的基本任务14

第五节 中国修辞史略18

一、古典修辞学时期19

二、现代修辞学的创立时期30

三、现代修辞学的发展时期33

第二章 词语修辞38

第一节 为什么要选词38

第二节 词的意义42

一、多义词44

二、同义词47

三、反义词50

四、词义与语境52

第三节 词的色彩53

一、感情色彩53

二、语体色彩57

第四节 词的声音60

一、音节匀称61

二、声调和谐64

三、韵脚自然69

第三章 句式修辞75

第一节 句式的锤炼75

第二节 句式的选择82

一、长句和短句82

二、整句和散句87

三、主动句和被动句89

四、肯定句和否定句92

第四章 语体修辞96

第一节 语体及其意义96

第二节 口语语体与书面语体104

一、口语语体104

二、书面语体106

第三节 科学技术语体108

第四节 公文语体113

一、公文的特点和功用113

二、公文的种类114

三、公文的要求116

第五节 政论语体119

一、鲜明的阶级性120

二、强烈的针对性120

三、深刻的理论性121

四、严密的逻辑性121

第六节 文艺语体123

第五章 修辞风格129

第一节 什么是修辞风格129

一、修辞风格的概念129

二、修辞风格与语言风格,文风与风格的涵义131

第二节 修辞风格的形成133

第三节 修辞风格的特征135

一、修辞风格是时代文风的反映135

二、修辞风格是作家精神个体性的表现138

三、修辞风格体现民族特色144

第四节 修辞风格的表现148

一、刚健和柔婉149

二、简洁和细密152

三、绮丽和质朴155

四、明快和含蓄159

第五节 怎样培养自己的风格164

第六章 修辞方式(一)169

第一节 比喻169

一、比喻的意义169

二、比喻的作用172

三、比喻的类型176

四、比喻的多样化182

五、比喻的运用193

六、比喻与其他辞格的关系198

第二节 借代206

一、借代的意义和作用206

二、借代的类型208

三、借代的运用212

四、借代和比喻的区别213

第三节 比拟214

一、什么是比拟214

二、比拟的作用215

三、比拟的类型217

四、比拟的运用220

第四节 夸张221

一、什么是夸张221

二、夸张的作用222

三、夸张的类型226

四、夸张的运用234

第七章 修辞方式(二)238

第一节 衬托238

一、什么是衬托238

二、衬托的作用239

三、衬托的类型240

四、衬托与对照、对偶的关系245

五、衬托的运用246

第二节 摹拟246

一、摹拟及其作用246

二、摹色248

三、摹声249

四、摹形251

五、摹情253

六、摹拟的运用255

第三节 双关256

一、双关的意义和作用256

二、双关的类型258

三、双关与婉曲的关系261

四、双关与借喻的关系262

五、双关的运用263

第四节 引用264

一、什么是引用264

二、引用的作用266

三、引用的类型270

四、怎样运用引用274

第五节 移就276

第六节 拈连278

一、拈连及其作用278

二、拈连的类型279

三、怎样运用拈连286

第七节 仿词287

一、什么是仿词287

二、仿词的类型288

三、仿词的运用291

第八节 通感292

第九节 婉曲295

一、什么是婉曲295

二、婉曲的类型297

三、婉曲的运用301

第十节 错综303

一、错综的意义及其作用303

二、错综的类型305

三、错综的运用308

第八章 修辞方式(三)310

第一节 设问310

一、什么是设问310

二、设问的作用310

三、设问的类型313

第二节 反问315

一、反问的意义315

二、反问的类型316

三、设问与反问的关系319

第三节 警策321

一、警策的意义和作用321

二、警策的类型322

三、警策的运用328

第四节 呼告329

一、呼人329

二、呼物332

第五节 示现334

一、追述334

二、预言336

三、悬想337

第六节 象征339

一、什么是象征339

二、象征的意义及其用法340

三、象征与借喻、借代之关系344

第七节 重字345

一、什么是重字345

二、重字的作用347

三、重字的类型349

四、重字的运用355

第八节 反语355

一、反语及其作用335

二、反语的种类356

三、怎样运用反语359

第九节 互文360

一、互文及其作用360

二、互文的类型361

三、互文的运用366

第十节 起兴367

一、什么是起兴367

二、兴与比的关系369

三、起兴的形式371

四、怎样运用起兴373

第十一节 幽默375

一、幽默的意义及其作用375

二、幽默的种类376

三、幽默的运用381

第十二节 讽刺382

一、什么是讽刺382

二、怎样运用讽刺385

三、幽默和讽刺的关系387

第九章 修辞方式(四)388

第一节 排比388

一、排比及其作用388

二、排比的类型389

三、怎样运用排比393

四、排比与其他辞格的关系393

第二节 对照395

一、对照及其意义395

二、对照的类型396

三、对照的运用399

四、对偶与对照的关系400

第三节 对偶400

一、对偶及其作用400

二、对偶的要求403

三、对偶的类型408

四、对偶的运用412

第四节 反复413

一、反复及其作用413

二、反复的主要形式415

三、怎样运用反复418

第五节 层递420

一、层递的意义和作用420

二、层递的类型421

三、层递的运用426

第六节 联珠426

一、什么是联珠426

二、联珠的作用429

三、联珠的类型432

四、联珠的条件433

五、联珠的运用434

第七节 回文435

一、回文及其作用435

二、回文的形成和发展437

三、回文的类别和用法440

四、回文与联珠的关系441

第八节 倒装442

一、倒装的意义和作用442

二、倒装的类型445

第九节 跳脱449

一、什么是跳脱449

二、跳脱的作用450

三、跳脱的类型452

第十节 歇后455

一、什么是歇后455

二、歇后语的作用和种类456

三、歇后语的运用459

第十一节 修辞方式的综合运用459

一、套用(交错式)460

二、联用(联合式)462

三、兼用(复合式)464

附:历代修辞学参考书目467

后记473

1993《当代中国修辞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杨鸿儒著 1993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现代修辞学史(1997 PDF版)
中国现代修辞学史
1997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中国修辞学( PDF版)
中国修辞学
中国修辞学(1933 PDF版)
中国修辞学
1933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  231:GB  16703-16724  1996年制定(1998 PDF版)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 231:GB 16703-16724 1996年制定
1998
中国修辞学史(民国79.02 PDF版)
中国修辞学史
民国79.02 文史哲出版社
《修辞学发凡》与中国修辞学(1983年07月第1版 PDF版)
《修辞学发凡》与中国修辞学
1983年07月第1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辞典(1996 PDF版)
中国当代文学辞典
1996 武汉:武汉出版社
中国修辞学史(1991 PDF版)
中国修辞学史
1991 商务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上  先秦、汉、魏亚南北朝(1987 PDF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上 先秦、汉、魏亚南北朝
1987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中国修辞学史(1990 PDF版)
中国修辞学史
1990 文史哲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辞典(1990.12 PDF版)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辞典
1990.12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简明中国当代文学辞典(1988.02 PDF版)
简明中国当代文学辞典
1988.02 石家庄市:河北人民出版社
中国修辞学(1983 PDF版)
中国修辞学
1983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修辞学(1954 PDF版)
中国修辞学
1954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亚五国概论(1999 PDF版)
中亚五国概论
1999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