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基础教程》求取 ⇩

绪论1

一、《周易》系统的内容和范围1

二、易学研究的途径和方法5

三、研究易学的目的和任务8

第一章《易经》12

第一节《易经》一书的内容与性质12

一、《易经》二字作为书名的意义12

二、《易经》的内容14

三、《易经》的性质18

第二节 龟卜和占筮25

第三节 卦爻象的起源与结构31

第四节 卦名和卦序38

第五节卦爻辞的内容及其与卦象的关系46

一、从文句体例角度分析47

二、从社会史角度分析52

三、从哲学史角度分析54

四、卦爻辞与卦爻象的关系56

第六节《易经》的编纂及其历史价值58

一、《易经》的编纂58

二、《易经》的历史价值64

第二章《易传》67

第一节《易传》形成的年代和性质67

一、《易传》形成的年代68

二、《易传》的作者71

三、《易传》的性质72

第二节《彖传》73

一、《彖传》解经的体例74

二、《彖传》的思想83

第三节《象传》88

一、《大象传》的体例和思想89

二、《小象传》的体例和思想93

第四节《文言传》98

一、《文言传》解经的体例99

二、《文言传》的思想102

第五节《系辞传》的易理观103

一、论占筮的原则和体例103

二、论《易经》的性质108

三、论《易经》的基本原理110

第六节《说卦》易说117

一、论占筮的原则和体例117

二、论《易经》的义理120

第七节《序卦》、《杂卦》论卦序、卦义122

一、《序卦》论卦序之义123

二、《杂卦》的卦义说126

第三章易学131

第一节易学的性质、内容及其意义131

一、易学的性质131

二、易学的内容133

三、研究历代易学的价值和意义134

第二节易学的分期137

一、汉代易学137

二、晋唐易学140

三、宋明易学143

四、清代易学148

五、近人易学研究的倾向150

第三节易学的流派152

一、汉代象数学派153

二、晋唐义理学派155

三、宋易中的数学派和象学派157

四、宋易中的义理学派161

第四节各家解经的体例164

一、虞翻的变卦说164

二、王弼的一爻为主说和适时通变说166

三、程颐的随时取义说168

四、朱熹对《周易》经传的理解170

五、来知德对占筮体例的论述173

第五节易学的基本范畴175

一、太极176

二、太和180

三、象数182

四、象理185

五、道器(形上形下)187

六、元亨利贞189

七、神化190

第六节易学中的阴阳五行观193

一、京房的阴阳五行说193

二、郑玄易学的五行说195

三、张载的阴阳兼体说196

四、朱熹的阴阳流行和阴阳对待说198

五、方氏易学的阴阳五行观200

六、王夫之的阴阳实体说203

第四章易图学206

第一节 概述206

第二节易图学与汉代象数之学210

一、京房卦气说210

二、《易纬》卦气说215

三、《周易参同契》卦气说218

四、虞翻卦变说223

第三节宋明时代的易图学225

一、河图、洛书学225

二、周氏太极图243

三、阴阳鱼太极图254

四、先、后天图262

五、卦变图279

第五章易学中的思维方式298

第一节 易学思维的特征298

第二节直观思维299

一、《易经》中的直观思维299

二、《易经》运用中的直观思维301

三、《易传》的直观思维303

四、易学的直观思维306

五、直观思维的特征308

第三节形象思维310

一、《易经》中的形象思维310

二、《易传》中的形象思维313

三、易学的形象思维320

四、形象思维的特征及影响321

第四节逻辑思维323

一、分类323

二、类推327

三、形式化329

第五节辩证思维331

一、变易思维332

二、相成思维335

三、整体思维338

第六节 象数思维341

第六章易学与中华传统文化344

第一节易学与哲学344

一、宇宙演化学说345

二、宇宙本体学说347

三、宇宙形态学说350

四、天人关系学说353

第二节易学与道教357

一、《周易》哲学与道教357

二、《周易》符号系统与道教359

三、《周易》占卜术与道教361

四、《周易》与房中术363

第三节易学与政治、伦理365

一、易学与政治365

二、易学与伦理374

第四节易学与科学378

一、《周易》经传的前科学性379

二、易学的科学性382

三、易学与中国传统科学385

四、易学与现代科学387

五、科学易与易科学390

第五节易学与医学392

一、医易同源说392

二、三才合一的整体观395

三、医学中的阴阳观397

四、医学中的五行观400

五、医学中的常变观404

六、易学与气功养身406

第六节易学与美学、文艺409

一、易学对中国美学的影响409

二、筮法与文艺创造416

三、易学对中国各门文艺的影响421

后记424

1993《易学基础教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朱伯昆主编 1993 广州:广州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