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作者 | 田克勤,胡海波等著 编者 |
---|---|
出版 |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98 |
出版时间 | 1995(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206023088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545488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时期:现代化实践与邓小平理论2
一、摆脱贫困、实现四化: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基本问题2
孙中山的认识3
毛泽东的设想和探索3
邓小平的重新思考和选择7
二、邓小平理论: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基本问题的新方法9
发展的历史方位10
发展的根本任务及其本质12
发展的内在动力15
发展的外部条件17
发展的政治保证20
发展的战略选择22
发展的主体25
三、继承与发展: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27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思考27
列宁的新贡献29
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两次飞跃30
第二章中国社会发展的新主题:社会解放、人的解放、思想解放38
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社会解放38
社会解放的时代内涵38
社会解放的现实基础41
问题在于怎样发展生产力46
二、解放就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52
人类的第二次宣言52
人的解放只能用人的方式去获得55
三、用头脑立地的思想解放57
“换脑筋”就是解放思想58
解放思想就是解放人的创造性62
思想解放的关键是理论解放68
第三章中国社会发展的经济实践:计划——市场73
一、演变与革命:重大的选择73
迂回的联结74
大论战75
有市场的计划经济75
温和改革77
计划经济革命78
二、改革取向:两种不同的改革方略78
苏东改革取向78
中国改革取向80
三、计划——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84
两种机制的差异点85
两种机制的相同点88
完全市场调节的条件与局限89
计划调控的特征与局限90
计划——市场模式组合并不存在固定不变的模式91
计划——市场模式随着经济波动而变化91
计划——市场模式的高效性92
摩擦、矛盾与构建93
第四章中国社会发展的政治实践:民主、权利、权力、法制100
一、人民的权力——民主之本原100
民主的基本含义100
民主理论与实践的几个误区101
二、人民的权利——民主之价值102
民主价值的真谛102
民主价值确立的基本依据103
三、制约公共权力——民主生存之关键107
公共权力与公民个人权利的关系探源108
为什么要制约公共权力109
制约公共权力的手段110
四、健全的法制——民主之卫士117
民主与法制的关系117
新中国法律制度建设的得与失119
加强法制建设的根本措施124
第五章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实践:文化模式、文化精神、文化艺术生活133
一、文化模式:择定与型塑133
让传统活过来134
文化价值:发达资本主义批判136
封建主义批判:当代新儒家何以不能成为当代中国的文化模式140
社会主义自我批判:走好自己的路145
二、文化精神:回应现实151
一个热门话题151
爱国主义:一种深刻的“家”的情结154
我们仍然需要知性启蒙157
市场与文化的辩证法162
余意未平165
三、文化艺术生活169
文化艺术的商品性与价值取向169
高雅文化艺术的困顿与通俗文化艺术的勃兴173
文化艺术的主旋律与多样化177
第六章中国社会发展的交往实践:开放理论与对外战略182
一、邓小平外交理论的三维支点182
历史支点——“木乃伊的解体”182
现代支点——世界“一体化”183
现实支点——“底子薄”184
经济支点——经济主义的“文艺复兴”185
政治支点——大变动的世界188
意识形态支点——国家利益至上原则189
二、邓小平对外战略观190
格局论193
国力论193
国家利益观195
世界秩序论196
开放观196
三、邓小平对外战略观与中国社会发展199
历史与未来的统一199
经济和政治的统一201
继承性和超越性的统一202
第七章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者:领导核心 基本力量206
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06
领导者——中国共产党207
领导本领211
领导责任219
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依靠力量226
基本依靠力量的社会认知226
基本依靠力量内部的利益矛盾及其心态229
对领导力量实现“依靠”的基本条件233
第八章中国社会发展的主体生成:现代文明 现代教育 现代人才236
一、现代文明236
哲学与文明236
知识与文明240
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241
二、现代教育243
时代精神与教育243
主体与主体教育246
现代教育与社会发展250
三、现代人才252
邓小平现代人才思想的特色252
现代人才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和自我定位256
人才建设与改革开放261
第九章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问题与战略264
一、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264
社会发展的根本是人的发展264
发展:向哪里去?266
加快走进世界市场的步伐270
多向度的发展目标272
二、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277
来自全球与时代的问题278
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282
三、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战略290
以人为本——社会发展战略的核心290
以文化为本——社会发展战略的支柱292
以精神为本——社会发展战略的灵魂295
以实践为本——社会发展战略的基础297
1995《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田克勤,胡海波等著 1995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
- 1999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 邓小平社会发展论
- 1997 云南大学出版社
-
- 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
- 1999.08 上海大学出版社
-
- 邓小平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矛盾
- 1999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 邓小平理论与当代检察
- 1999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 邓小平理论发展史
- 1996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 邓小平理论发展史
- 1999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 中国工业企业管理学新解
- 1988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
- 邓小平社会发展战略
- 1996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 邓小平与当代中国
- 1992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 邓小平发展理论
- 1998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 邓小平与当代中国
- 1993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 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
- 1998 北京:红旗出版社
-
-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的发展
- 1994 北京:红旗出版社
-
- 邓小平发展理论
- 1998 北京:北京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