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求取 ⇩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科学理论体系1

一、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1

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4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9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条件9

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来源11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发展17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以及学习的根本目的和方法23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23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25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27

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意识的能动性30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30

一、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31

二、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运动、时空统一观33

三、物质运动的规律性41

第二节 意识的能动性43

一、意识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43

二、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作用45

三、电脑和人脑的关系及今后的发展50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53

一、客观规律性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53

二、主观能动性对客观规律性的作用54

三、在实践中实现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55

第三章 物质世界的辨证发展及其普遍规律58

第一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58

一、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58

二、物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61

三、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63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是揭示物质世界发展动因的普遍规律66

一、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66

二、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71

三、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73

第三节 质量互变规律是揭示物质世界发展状态的普遍规律76

一、适度原则的现实意义76

二、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79

三、质量互变规律对实践的指导意义82

第四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揭示物质世界发展趋向的普遍规律83

一、辩证的否定观及其现实意义83

二、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86

三、事物的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趋势88

第四章 认识的辨证运动和真理的发展规律9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其他认识论的根本区别91

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91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点和本质区别93

三、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创立93

第二节 实践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94

一、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94

二、旧实践观及其主要缺陷96

三、动态实践系统97

四、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99

第三节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100

一、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101

二、创新认识和认识的无限发展104

第四节 现代科学思维方式105

一、理论思维105

二、现代科学思维方式107

第五节 真理的辩证发展规律112

一、真理和价值观112

二、实践标准和逻辑证明115

三、具体真理和谬误116

第六节 认识路线、思想路线和人类智力发展的规律118

一、认识论和群众路线118

二、认识论和思想路线119

三、掌握人类智力发展的规律120

第五章 社会历史和社会结构125

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生产发展史125

一、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125

二、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29

第二节 社会经济结构131

一、社会生产力的构成和特点131

二、科学技术与管理和现代生产力的关系133

三、生产关系的结构、类型和特点135

第三节 社会政治结构137

一、阶级的产生及其在社会政治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137

二、国家的产生、结构、职能及其类型139

三、政治法律制度、设施在政治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143

第四节 社会意识结构144

一、社会文化发展及其作用144

二、社会意识的结构和特点146

三、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148

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关系149

第六章 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过程及其规律152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52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152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155

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59

第二节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60

一、阶级斗争是一个历史范畴160

二、阶级斗争在历史上的作用162

第三节 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65

一、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及其相互关系165

二、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创造者167

三、正确评价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170

四、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173

第七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176

第一节 劳动价值论是剖析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基础176

一、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177

二、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179

三、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182

第二节 剩余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剥削实质184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条件184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186

三、资本的本质和工资的本质189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对抗性质190

一、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190

二、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193

第四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196

一、资本主义经济是以生产社会化为物质基础的发达的商品经济197

二、资本主义制度是以雇佣劳动制度为特征的剥削制度,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200

三、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以资本积累为源泉的扩大再生产202

第八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性和内在矛盾205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性205

一、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205

二、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208

三、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是以前私有制社会的一大进步213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216

一、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扩大和深化216

二、资本再生产中的内在矛盾加剧和对抗性质的激化218

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周期性激化的集中表现220

第三节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224

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内在矛盾224

二、资本主义的国体和政体226

三、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及其实质228

四、资本主义国家对内、对外职能及其相互关系230

五、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231

第九章 现代资本主义及其特征235

第一节 垄断是现代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235

一、垄断资本的形成235

二、垄断资本的实质239

三、垄断与竞争的相互关系240

四、国内垄断向国际垄断的转变242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广泛发展246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及其特征246

二、垄断资本的国际化及国际垄断的组织形式251

三 帝国主义的新殖民政策253

第三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使命254

一、对资本主义制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历史评价254

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257

三、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变为现实的启迪260

第十章 现代西方哲学、政治、经济思潮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特征263

第一节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评介263

一、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演变和基本特征263

二、欧洲大陆人本主义哲学思潮265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269

四、英、美科学哲学思潮272

第二节 现代西方政治思潮评介277

一、现代西方政治思潮的演变和基本特征277

二、自由主义政治思潮278

三、保守主义政治思潮281

四、民主社会主义政治思潮284

五、技术统治主义政治思潮285

第三节 现代西方经济思潮评介288

一、现代西方经济思潮的演变和基本特征288

二、凯恩斯主义289

三、现代凯恩斯主义292

四、现代货币主义(又称芝加哥学派)296

五、现代供应学派298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多种模式301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设想与社会主义的实践301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基本设想301

二、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为多种模式304

三、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相互区别和联系30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是长期复杂的过渡时期310

一、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客观性310

二、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长期性313

三、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复杂性和艰巨性31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运动规律319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容和作用319

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状况和性质322

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326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30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及其根本任务330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基本特征331

二、社会主义生产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生产335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和消费340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34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体制改革347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艰巨性347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和目标349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350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体制改革351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艰巨性351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关键353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355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355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357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步发展规律358

第十三章 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政党360

第一节 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的政治特征360

一、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国家必然是无产阶级专政362

二、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363

第二节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364

一、无产阶级专政的阶级本质365

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370

三、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职能374

第三节 无产阶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76

一、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377

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381

三、加强执政党的建设385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共产主义社会390

第一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形态390

一、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丰富391

二、生产资料的完善的全民所有制391

三、共产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统一392

四、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392

第二节 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条件393

一、文化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394

二、具有共产主义思想觉悟、道德品格的一代新人394

三、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全世界取得彻底胜利395

第三节 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进行接力奋斗398

一、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所形成的 “一球两制”共处的长期性和斗争的艰巨性398

二、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必然性402

三、坚定信念,努力奋斗 为人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探索前进404

1989《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姚惠龙,金方主编 1989 北京:华夏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8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概论(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概论
198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6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6 上海:学林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8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8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
1989 北京:华夏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5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3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5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1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8 武汉:武汉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4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4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9 西安:西安工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