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县志》求取 ⇩

概述1

大事记5

第一编 建置 政区33

第一章 建置33

第一节 位置 境域33

第二节 建置沿革33

第二章 行政区划36

第一节 明、清行政区划36

第二节 民国行政区划40

第三节 解放后行政区划45

第三章 县城 乡镇54

第一节 县城54

第二节 乡镇55

第二编 自然环境61

第一章 地质61

第一节 地层62

第二节 构造63

第二章 地貌64

第一节 类型与分布64

第二节 诸山 坳口 岩洞64

第三章 气候70

第一节 日照 太阳辐射70

第二节 气温71

第三节 降水75

第四节 风79

第五节 湿度 蒸发80

第六节 霜雪 雹冰82

附:荔浦县气象站85

第四章 水文86

第一节 河流86

第二节 地下水87

第三节 水质88

第五章 土壤 植被89

第一节 土壤类型与分布89

第二节 土壤特性91

第三节 植被91

第六章 自然资源92

第一节 土地资源92

第二节 水资源93

第三节 矿产资源95

第四节 生物资源100

第七章 自然灾害101

第一节 水灾101

第二节 旱灾103

第三节 风、雹灾105

第四节 寒害106

第三编 农业109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109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109

第二节 土地改革110

第三节 互助合作111

第四节 人民公社113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17

第二章 生产条件117

第一节 耕地117

第二节 劳动力119

第三节 耕畜120

第四节 肥料120

第五节 农具122

第六节 农业机械123

第三章 农业生产125

第一节 农业区划125

第二节 肥料施用128

第三节 作物品种128

第四节 耕作制度134

第五节 作物栽培135

第六节 植保140

第七节 主要作物面积、产量144

第八节 水果生产157

第四章 经营管理164

第一节 组织管理164

第二节 劳动管理164

第三节 财务管理165

第四节 收益分配166

第五章 农业机构167

第一节 农业局167

第二节 场站所167

第四编 林业171

第一章 林业资源171

第一节 面积与蓄积量171

第二节 林木种类181

第二章 造林育林182

第一节 育苗182

第二节 造林183

第三节 封山育林187

第三章 森林保护187

第一节 防火护林187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188

第三节 制止乱砍滥伐189

第四章 森林利用189

第一节 林木采伐190

第二节 林副产品190

第五章 山林权属192

第一节 管理机构192

第二节 山林所有制192

第三节 国营荔浦林场193

第五编 畜牧 渔业197

第一章 畜牧业197

第一节 机构197

第二节 畜禽品种197

第三节 畜禽繁殖198

第四节 品种改良200

第五节 饲料201

第六节 饲料加工201

第七节 饲养202

第八节 疫病防治209

第二章 渔业214

第一节 资源214

第二节 养殖215

第三节 捕捞217

第四节 鱼病防治217

第五节 管理217

第六节 荔浦县国营水产养殖场218

第六编 水利219

第一章 工程建设220

第一节 引水工程220

第二节 蓄水工程223

第三节 提水工程230

第四节 资金筹集235

第二章 水利管理237

第一节 管理机构237

第二节 工程管理237

第三节 灌溉管理238

第四节 经营管理238

第三章 水土保持240

第一节 水土流失240

第二节 治理措施240

第四章 防汛 抗旱241

第一节 防汛241

第二节 抗旱242

第七编 工业245

第一章 所有制类型247

第一节 国营工业247

第二节 集体工业248

第三节 个体工业250

第四节 中外合资工业251

第二章 主要行业255

第一节 食品业255

第二节 造纸业257

第三节 印刷业258

第四节 纺织业258

第五节 采矿业259

第六节 电力业259

第七节 建材业263

第八节 机械修造业263

第九节 其它264

第三章 经营管理268

第一节 管理体制268

第二节 管理制度269

第四章 企业与产品选介270

第一节 企业选介270

第二节 产品选介280

第八编 交通 邮电283

第一章 交通283

第一节 机构283

第二节 陆路284

第三节 水路301

第四节 装卸搬运304

第五节 养路费征收305

第二章 邮电305

第一节 机构305

第二节 邮政306

第三节 电信311

第九编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319

第一章 县城建设321

第一节 城池321

第二节 街道321

第三节 公共建筑 设施324

第四节 住宅建筑330

第五节 环境卫生331

第六节 园林绿化331

第二章 村镇建设332

第一节 圩镇建设332

第二节 农村建设336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与开发340

第一节 房产管理340

第二节 地产管理343

第三节 房地产开发343

第四章 建筑业343

第一节 建筑队伍343

第二节 技术力量344

第三节 机械设备与流动资金344

第四节 管理344

附:荔浦县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简介345

第五章 环境保护346

第一节 环境污染346

第二节 环境治理349

第三节 环境管理349

第十编 商业351

第一章 商业经营351

第一节 个体商业351

第二节 公私合营商业352

第三节 集体商业353

第四节 国营商业372

第五节 圩市贸易394

第二章 粮油购销399

第一节 粮油收购399

第二节 粮食储运405

第三节 粮油加工411

第四节 粮油销售412

第三章 物资供应416

第一节 金属材料416

第二节 机电设备416

第三节 建筑材料416

第四节 农机具417

第四章 对外贸易418

第一节 进出口贸易418

第二节 利用外资424

第三节 经营方式424

第四节 扶持出口商品生产424

第五章 服务行业425

第一节 饮食业425

第二节 旅店业426

第三节 其它服务行业426

第六章 体制改革426

第一节 国营商业426

第二节 集体商业428

第三节 个体商业429

第十一编 工商 物价 计量431

第一章 工商管理431

第一节 机构431

第二节 圩市432

第三节 工商登记441

第四节 市场管理446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452

第六节 经济合同管理453

第二章 物价管理455

第一节 机构455

第二节 价格管理455

第三节 商品价格457

第四节 商品比价484

第三章 标准计量与质量491

第一节 机构491

第二节 计量器具的演变492

第三节 计量器具生产管理493

第四节 计量器具使用管理494

第五节 产品质量管理499

第六节 商品质量监督499

第十二编 财税 金融501

第一章 财政501

第一节 机构501

第二节 体制501

第三节 收支概况504

第四节 收入507

第五节 支出513

第六节 财务管理与三大检查519

第七节 审计监督522

第二章 税务522

第一节 机构522

第二节 农业税523

第三节 工商税528

第三章 金融541

第一节 民间借贷和民办信用组织541

第二节 银行 保险公司543

第三节 货币 流通 管理545

第四节 存款550

第五节 贷款556

第六节 结算及联行往来564

第七节 债券566

第八节 保险571

第十三编 计划统计575

第一章 计划575

第一节 机构575

第二节 计划编制575

第三节 计划执行576

第二章 统计580

第一节 机构580

第二节 专业统计580

第三节 统计调查581

第四节 统计分析581

第十四编 党派群团583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荔浦县地方组织583

第一节 组织583

第二节 主要活动584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荔浦县地方组织584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与活动584

第二节 组织建设587

第三节 代表大会590

第四节 整党整风598

第五节 宣传教育599

第六节 统一战线603

第七节 纪律检查606

第八节 党史资料征集整理608

第九节 重大政事纪略608

第三章 群众团体616

第一节 农民组织616

第二节 工人组织617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620

第四节 妇女组织625

第五节 工商业组织630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631

第七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633

第八节 其它群众团体634

第十五编 政权637

第一章 解放前的政权组织637

第一节 明、清政权机构637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政权机构637

第三节 历代职官640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649

第一节 代表选举649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650

第三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652

第四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657

第五节 调查、视察活动663

第六节 提案处理665

第三章 人民政府670

第一节 机构670

第二节 政务政绩纪略675

第四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荔浦县委员会678

第一节 组织机构678

第二节 政协会议679

第三节 活动纪略680

第十六编 公安 司法685

第一章 公安685

第一节 机构685

第二节 社会治安686

第三节 打击刑事犯罪689

第四节 交通管理689

第五节 监所管理693

第六节 消防管理693

第二章 检察695

第一节 机构695

第二节 刑事检察695

第三节 法纪检察696

第四节 经济检察696

第五节 监所检察697

第三章 审判697

第一节 机构697

第二节 案件审理698

第三节 案件审结699

第四节 申诉复查700

第四章 司法行政701

第一节 机构701

第二节 法制宣传701

第三节 律师事务702

第四节 公证业务702

第五节 人民调解702

第十七编 民政 信访705

第一章 优抚705

第一节 褒扬抚恤705

第二节 伤残抚恤706

第三节 群众优待708

第四节 国家补助709

第五节 拥军优属710

第二章 安置711

第一节 复员军人安置711

第二节 退伍军人安置712

第三节 转业军人安置712

第四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713

第五节 移民安置713

第三章 救灾救济714

第一节 水灾救济714

第二节 风、雹灾救济715

第三节 粮荒救济715

第四节 城镇救济716

第五节 平时救济716

第六节 收容遣送716

第七节 其它救济717

第四章 扶贫717

第五章 社会福利719

第一节 慈善事业719

第二节 福利事业719

第三节 “五保”供养719

第六章 婚姻登记722

第一节 宣传婚姻法722

第二节 婚姻登记722

第七章 土地管理723

第一节 用地管理723

第二节 地籍管理724

第三节 土地监察724

第八章 信访725

第十八编 劳动 人事727

第一章 劳动管理727

第一节 工人队伍727

第二节 劳动就业728

第三节 用工制度728

第四节 技工培训729

第五节 劳动保护730

第二章 人事管理730

第一节 干部队伍730

第二节 录用调配733

第三节 任免培训733

第四节 考核奖惩735

第三章 工资 福利736

第一节 工资736

第二节 福利740

第四章 离休 退休 退职741

第一节 离休741

第二节 退休741

第三节 退职741

第十九编 军事743

第一章 驻军743

第一节 明代驻军743

第二节 清代驻军743

第三节 解放后驻军743

第二章 地方武装744

第一节 明清武装744

第二节 民国武装745

第三节 人民武装746

第三章 兵役750

第一节 清代兵役750

第二节 民国兵役750

第三节 解放后兵役751

第四章 战事纪要753

第一节 明代农民起义753

第二节 清代农民起义754

第三节 桂军、粤军战事756

第四节 抗击日军757

第五节 解放战事764

第六节 剿匪764

附:壬戌匪乱766

第二十编 教育 科技 文化769

第一章 教育769

第一节 机构769

第二节 私学 官学 科举770

第三节 普通教育771

第四节 专业教育779

第五节 成人教育781

第六节 人才输送783

第七节 师资784

第八节 经费 设施789

第九节 勤工俭学790

第二章 科技790

第一节 机构790

第二节 科技队伍791

第三节 科技普及791

第四节 科技成果792

第三章 文化797

第一节 机构797

第二节 群众文化798

第三节 民间文艺801

第四节 文艺创作804

第五节 图书 出版809

第六节 电影 录像812

第七节 文物 胜迹814

第四章 档案820

第一节 机构820

第二节 档案管理820

第三节 档案馆藏821

第四节 档案利用821

第五章 广播 电视 报刊821

第一节 广播 电视821

第二节 报刊823

第二十一编 卫生 体育825

第一章 卫生825

第一节 机构825

第二节 设备828

第三节 爱国卫生828

第四节 防疫830

第五节 医疗832

第六节 保健834

第七节 医务人员837

第八节 经费839

第九节 药政管理839

第二章 体育840

第一节 机构 设施840

第二节 学校体育841

第三节 群众体育842

第四节 职工体育842

第五节 体育竞赛843

第六节 人才输送848

第二十二编 社会849

第一章 人口849

第一节 数量849

第二节 分布851

第三节 变动853

第四节 构成857

第五节 计划生育865

第二章 民族868

第一节 民族分布及来源868

第二节 习俗870

第三节 风尚872

第四节 建筑 手工艺873

第五节 民族关系874

第三章 方言876

第一节 语音876

第二节 字词881

第四章 居民生活882

第一节 农村居民生活882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884

第五章 宗教 寺庙885

第一节 宗教885

第二节 寺庙886

第二十三编 人物887

第一章 传略887

徐徵887

潘绥藩887

朱斐然887

李佩蘅887

莫炽888

罗大纲888

陈应台888

张祖良888

张高友889

梁西庚889

陈嘉889

何济生890

黄政德890

丘福光890

潘荣瑞891

何治方891

邓剑虹891

金紫臣891

陈雨甘892

陈伟892

诸葛建全893

赖国俊893

廖泽汉893

满谦子893

韩蒙轩894

第二章 烈士英名录894

中法战争阵亡烈士名录894

抗日战争阵亡烈士名录894

荔浦县革命烈士名录902

第三章 人物表908

明代至民国荔浦籍外任职官表908

解放后荔浦籍在外工作人员表910

荔浦县高级职称科技人员表915

附录917

旧志序917

《荔浦县志》序一917

《荔浦县志》序二917

《荔浦县志》序三918

《荔浦县志》序四918

《荔浦县志》序五920

《荔浦县志》序六920

《修仁县志》序921

艺文921

鹅翎岩祈雨文921

修文庙记921

修儒学记922

修城垣串楼记922

风俗922

重修儒学记923

修鹅翎岩亭序923

修义学记924

重修学宫记924

荔浦义学田记924

荔浦县观风示924

荔浦解925

蒙山考925

926

碑记932

杜莫寨石城记932

修仁官坝条规932

筑坝议约碑文933

笔村川岩水利纠纷碑文933

修荔航运碑文933

镇北乡义敢村抗战阵亡烈士纪念碑文934

文告934

荔浦县人民政府关于减租退租的布告934

中共荔浦县委会、荔浦县人民政府关于发展食品工业的决定934

中共荔浦县委会、荔浦县人民政府关于发展乡镇企业的决定935

中共荔浦县委会、荔浦县人民政府关于延长土地承包期的意见937

荔浦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设长滩河水库和长滩河电站二期工程的决议939

1996《荔浦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荔浦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6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