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土壤管理》
作者 | 西尾道德等编;黄细喜,顾克礼译 编者 |
---|---|
出版 |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109 |
出版时间 | 1991(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810234706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483655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 轮作旱田生产力的保持及其土壤微生物1
一 轮作的意义1
1 蔬菜产地土壤状况1
(1)蔬菜地土壤病害严重1
(2)蔬菜连作破坏养分平衡2
2 北总台地的多样化品种轮作3
3 轮作中引进普通旱作物的意义3
4 轮作挖掘了农田地力5
(1)目标地力5
(2)土壤自由度是限制还是扩大5
(3)以轮作作为土壤管理的基础6
二 轮作控制根际微生物的可能性6
1 实例:北总台地久保轮作方式6
(1)适合作物特性的经营支柱6
(2)适合于不同旱作田的播种方式8
(3)久保式轮作原则8
(4)因作物和田块变换堆肥的施用11
2 轮作的目的11
(1)轮作的四大作用11
(2)根系残茬供给的养分12
3 轮作促使盐基平衡适度12
(1)引进节氮作物12
(2)注意清洗作物12
4 从土壤微生物看轮作13
5 轮作与抑制病原菌13
6 轮作的防病作用14
(1)减少病原菌15
(2)削弱发病力15
(3)减少助长病害机会15
(4)引入“诱饵”植物16
7 创造良好的微生物相的轮作16
(1)着眼于植物固有的微生物16
(2)谋求良好的根际微生物相16
(3)光照与根际微生物17
(4)温度与根际微生物17
三 品种轮作与根际微生物21
1 实例:不施堆肥的萝卜连作30年21
(1)收获后的基肥施用及品种轮作21
(2)有效地防止烂根22
(3)品种轮作调整微生物相24
2 品种与微生物相24
3 品种抗性及其利用25
(1)品种抗性25
(2)根系分泌物是决定性的依据26
四 蔬菜轮作的可行性27
1 三浦的蔬菜轮作27
2 萝卜-甘蓝-西瓜轮作是最佳组合27
3 土壤病害极少27
五 大力发展轮作27
第二章 有机物的施用与土壤病害32
一 有机物的施用与微生物32
1 有机物的作用32
2 不同有机物的效果32
3 有机物对作物的影响35
(1)病原菌的发芽与有机物35
(2)作物“体质”左右着感染程度36
(3)“体质”差异何在36
4 收获后立即施用有机物的意义37
5 播种前施用有机物37
二 有机物的防病效果38
1 病害防除的可能性与局限性38
2 病害防除成功实例的再研究39
(1)几丁质与病害39
(2)根肿病与pH39
(3)乙烯抑制病菌39
3 避免对有机物的过高期望39
三 有机物施用与作物营养生理的变化40
1 有机物改变作物“体质”40
2 “体质”的改善与病害的抑制42
(1)施用有机物改善“体质”42
(2)与减轻病害有关的条件42
四 “熏炭肥”“熏炭晕肥”与微生物的利用43
1 实例:“熏炭肥”、“熏炭晕肥”使植物生长健壮43
(1)破除了蔬菜生产的一般常识43
(2)熏炭肥的施用方法44
(3)熏炭肥生产方法45
2 熏炭对作物“体质”改良的作用45
3 熏炭的特点与节肥的交互作用46
4 熏炭是共生微生物的载体46
(1)VA菌根菌和磷酸的吸收46
(2)熏炭肥料能否增殖VA菌根菌46
(3)合理用肥47
第三章 水旱轮作与土壤微生物48
一 实例:水旱轮作的山区西红柿产地48
1 一季西红柿两季水稻连续25年48
2 西红柿每公顷88吨49
3 水稻获高产49
4 水旱轮作病害消长情况51
5 两季水稻土壤变化情况51
6 掩埋西红柿残茬53
7 基本建设与规模经营53
二 水旱轮作土壤与微生物特征53
1 水旱轮作的重新评价53
2 水旱轮作的土壤变化55
(1)水改旱55
(2)水旱轮作55
3 微生物活跃56
(1)水改旱时56
(2)旱改水时57
4 水旱轮作与地力消耗57
(1)旱田化有机物分解加剧57
(2)水旱轮作与有机物的分解58
5 微生物活动情况分析59
(1)西红柿、旱田与水田微生物差异59
(2)西红柿茬口的水田微生物61
6 水旱轮作问题61
(1)水的管理61
(2)水旱轮作的作物选择61
(3)水旱轮作的轮换61
(4)有机物的分解与施用62
第四章 耕耘与土壤微生物63
一 实例1:多耕松土63
1 土壤排水性好,雨住田干63
2 耕耘轻松65
二 实例2:深耕改土66
1 上下土层调换66
2 深耕效果因不同蔬菜种类而异68
3 深耕对上下层不同微生物的影响70
三 实例3:稻、麦免耕栽培70
1 免耕栽培产量稳定72
2 免耕与土壤物理性73
3 免耕与土壤化学性73
4 根系分布的差异76
四 耕耘的意义及存在问题77
1 良性耕耘与恶性耕耘77
(1)耕耘的意义77
(2)以旋耕为中心的耕耘77
(3)良性耕耘77
2 耕耘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78
3 耕耘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80
4 特殊耕耘法80
(1)超深耕=调换土层80
(2)免耕81
5 各种耕法的特征与优缺点81
五 从实例看耕耘的意义82
1 犁耕有利有机物和土壤更好地混合82
(1)创造上细下粗的耕层构造82
(2)巧妙地利用谷壳83
(3)改善微生物的效应84
2 超深耕的效果在于调换土层84
(1)超深耕也是引起土壤病害原因之一84
(2)真菌能在土壤中长期生存85
(3)超深耕因病原菌不同而表现不同的效果85
3 植物的本性就是免耕——重新认识耕耘的意义85
(1)作物根系对耕耘的意义86
(2)微生物和有机质均趋向表层86
(3)免耕何以增产87
4 耕耘的作用87
(1)深耕、免耕和常规耕87
(2)耕耘方法对微生物的影响89
(3)耕法的原则89
〔附录〕减少土壤病害的土壤管理(图表)90
1 问题在连作90
2 施肥与土壤病害93
3 土壤物理性、地温与土壤病害98
4 有机物利用与土壤病害101
5 有机肥的合理用量102
6 土壤管理、改良技术标准106
1991《新型土壤管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西尾道德等编;黄细喜,顾克礼译 1991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茶树营养生理与土壤管理
- 1992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土壤物理学
- 1988
-
- 土壤 土壤学 土壤耕作 土壤改良
- 1957 北京:农业出版社
-
- 新疆土壤地理
- 1965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土壤地理学
- 1992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儿子们
- 1956 新文艺出版社
-
- 土壤与土壤管理
- 1984 北京:农业出版社
-
- 土壤物理学
- 1986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森林土壤生态管理
- 1994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土壤物理学
- 1983 北京:农业出版社
-
- 茶园土壤管理与施肥
- 1997 北京:金盾出版社
-
- 土壤、土壤学、土壤耕作、土壤改良
- 1957 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
-
- 土壤监测与管理
- 1996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土壤管理与土壤退化
- 198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图书情报研究室
-
- 果园土壤管理
- 1985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