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物理学》求取 ⇩

第一章作为一个分散体系的土壤1

第一节 分散相的特性1

一、颗粒的大小2

二、颗粒的化学性质和矿物学性质3

三、粘粒的形状12

四、粘粒的表面15

五、粘粒的表面特性21

第二节 颗粒大小分析39

二、样品的分级40

一、样品的制备40

第二章土壤胶体的粘度与膨胀56

第一节 胶体粘粒的粘度57

一、胶体悬液的粘度57

二、交换性阳离子和粘土矿物对粘度的影响59

第二节 胶体粘粒的膨胀63

一、影响膨胀的因素63

二、膨胀的概念65

三、土壤的体积变化势(PVC)70

一、土壤结持类型76

第三章土壤的动力特性76

第一节 土壤结持度76

二、湿润土壤的结持度77

三、干土的结持度84

第二节 土壤可塑性88

一、测定方法88

二、可塑性的水膜理论90

三、阿特伯概念91

一、基本原理99

第三节 土壤的抗剪强度99

二、测定抗剪强度的方法101

三、抗剪强度与塑性的关系102

第四节 压缩与压实104

一、抗压缩作用104

二、压实作用106

第五节 抗穿透作用115

第六节 耕作时的土壤动力特性117

一、土壤的动力特性118

二、犁耕物理119

四、耕地时的牵引阻力121

三、自行脱土121

第四章土壤结构的形成和分类132

第一节 定义132

第二节 结构分类134

一、建立在团聚体大小、形状和特性基础上的结构分类134

二、根据土壤组织拟成的分类134

三、与大土类有关的结构137

第三节 土壤结构的形成141

一、阳离子的影响142

二、粘粒的相互作用145

三、铁铝胶体153

四、有机质的作用155

第五章土壤结构的评价及农业意义182

第一节 土壤结构的评价182

一、团聚作用182

二、土壤孔隙度189

第二节 农业意义196

一、耕作变化对土壤结构的影响196

二、苗床—根床整地200

三、中耕208

四、结构的退化210

五、结构的恢复211

六、土壤结构与根系发育214

七、土壤结壳220

八、土壤结构与植物生长223

第六章土壤通气性234

第一节 通气孔隙类型与土壤空气成分234

一、通气孔隙类型234

二、土壤空气成分235

第二节 气体交换——土壤空气的更新238

一、质流239

二、扩散作用240

第七章土壤的热状况257

第一节 热源和热量257

辐射257

第二节 土壤的热性质268

一、热容量268

二、导热率和热扩散率270

第三节 土壤温度的变化277

第四节 土壤的热状况改善282

第一节 含水量287

第八章土壤水分保持287

第二节 接近颗粒表面的水分289

第三节 土壤水分的能量状况294

第四节 势的术语和势的测定295

第五节 用于特定场合的势的结合302

第六节 蒸气相中的水304

第七节 含水量—能量关系中的滞后现象313

第一节 一般流动原理320

流方程320

第九章土壤水分运动320

第二节 流动原理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330

一、饱和流问题330

二、不饱和流问题334

三、层状土壤体系中的流动345

四、土壤中的水汽流347

第十章田间土壤水分状况354

第一节 田间水分平衡354

一、稳态和平衡情况355

二、水分运动358

一、流动方程365

第二节 渗透365

二、渗透状况369

第三节 水分的再分布与排水376

一、土壤剖面中水分的再分布376

二、排水和深渗透382

第四节 蒸发384

第五节 结语388

第十一章土壤水分与植物的关系393

第一节 植物的内部水分关系393

第二节 植物对叶部水分亏损的反应396

第三节 叶水势与土壤水分的关系398

一、植物叶的蒸腾作用399

二、水分通过植物体400

三、水分向植物根运动402

四、植物生长与土壤水分的关系404

第四节 土壤微生物的水分关系405

第五节 灌溉406

一、地面灌溉407

二、地下灌溉407

三、灌溉计划408

第一节 地表水管理412

第十二章土壤水分管理412

一、地表覆盖与休闲413

二、地表遮荫和覆盖414

三、人工引起径流415

第二节 排水415

一、排水系统的规格416

二、冲洗定额417

三、排水问题418

四、与排水系统设计有关的流动因素431

五、与土壤特性有关的排水系统的设计432

六、原地测定导水率433

第三节 淋洗和改良434

一、溶质迁移方程435

二、被吸附物质的迁移435

三、易混合置换436

四、盐渍土壤的改良437

第四节 污水处理和地下水补给439

一、地下水补给439

二、污水处理439

第一节 径流和侵蚀问题分析443

第十三章土壤侵蚀——水蚀443

侵蚀过程的力学444

第二节 构成侵蚀损失的因素448

一、气候因素448

二、地形因素449

三、植被因素450

四、土壤因素454

第三节 土壤侵蚀的防治457

一、农艺措施457

二、工程措施460

第四节 土壤损失方程465

第十四章土壤侵蚀——风蚀472

第一节 风蚀的力学472

一、风力因素472

二、土壤因素476

三、地面因素478

第二节 风蚀防治措施478

第三节 风蚀方程480

内容索引(汉英对照)482

1983《土壤物理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美)贝弗尔(L.D.Baver)等著;周传槐译 1983 北京:农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土壤学基础与土壤地理学(1980 PDF版)
土壤学基础与土壤地理学
1980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土壤物理学(1983 PDF版)
土壤物理学
1983
土壤物理学(1988 PDF版)
土壤物理学
1988
土壤  土壤学  土壤耕作  土壤改良(1957 PDF版)
土壤 土壤学 土壤耕作 土壤改良
1957 北京:农业出版社
土壤地理学(1992 PDF版)
土壤地理学
1992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土壤生物化学(1984 PDF版)
土壤生物化学
1984 北京:农业出版社
土壤与土壤管理(1984 PDF版)
土壤与土壤管理
1984 北京:农业出版社
土壤物理学(1986 PDF版)
土壤物理学
1986 北京:科学出版社
土壤物理化学(1985 PDF版)
土壤物理化学
1985 北京:农业出版社
物理的土壤学  灌溉与非灌溉土壤的物理学(1983 PDF版)
物理的土壤学 灌溉与非灌溉土壤的物理学
1983 北京:农业出版社
土壤学基础与土壤地理学(1980 PDF版)
土壤学基础与土壤地理学
1980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土壤、土壤学、土壤耕作、土壤改良(1957 PDF版)
土壤、土壤学、土壤耕作、土壤改良
1957 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
土壤物理化学(1990 PDF版)
土壤物理化学
1990 天则出版社
土壤物理学(1953 PDF版)
土壤物理学
1953 上海:中华书局
土壤微生物学(1950 PDF版)
土壤微生物学
1950 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