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土壤》求取 ⇩

第一篇土壤的形成、分布与分类1

第一章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1

第一节气候1

一、新疆气候的基本特点7

二、新疆的水热条件6

三、灾害性天气8

第二节地质、地貌及成土母质9

一、地质、地貌概况9

二、成土母质13

第三节水文及水文地质18

一、水文及水文地质概况18

二、影响土壤形成的水文及水文地质特点20

第四节植被23

一、高山垫状植被23

二、高山、亚高山草甸草原23

三、高山、亚高山荒漠草原24

四、山地森林、森林草原24

五、山地湿草原25

六、山地干草原25

七、低山丘陵半荒漠25

八、山麓砾质荒漠26

九、平原灌木荒漠植被26

十、荒漠化草甸植被26

十一、平原荒漠林27

十二、草甸草本植被27

十三、沼泽草本植被28

十四、干涸沼泽荒漠草甸植被28

十五、盐化荒漠植被28

十六、砂质荒漠植被29

第二章土壤形成的人为条件30

第一节 土壤的开垦利用30

第二节 灌溉、耕作、施肥与土壤的演变31

第三节 灌溉淤积与土壤形成演变33

第四节 种植对土壤形成演变的影响34

第五节人为活动引起土壤退化34

一、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和沼泽化35

二、土壤的沙化35

三、土壤的侵蚀35

第三章土壤形成与演变36

第一节土壤形成过程36

一、荒漠化过程37

二、灌淤过程38

三、耕种熟化过程39

四、有机质的累积过程40

五、钙的淋溶淀积过程43

第二节土壤演变规律44

一、垦殖利用促进土壤演变44

二、自然条件的变化引起土壤演变45

第四章土壤分类46

第一节新疆土壤分类的历史沿革46

一、新疆最早的土壤命名分类46

二、建国前中外土壤学者对新疆土壤分类的贡献46

三、建国后新疆土壤的分类工作48

第二节土壤分类的原则、依据和指标49

一、土壤分类原则49

二、土壤分类依据50

三、土壤分类指标51

第三节土壤鉴别层次与鉴别特征52

一、表土鉴别层及其鉴别特征53

二、心土鉴别层及其鉴别特征54

三、底土鉴别层及其鉴别特征55

第四节 土壤分类系统55

第五章土壤分布规律61

第一节 土壤水平分布规律61

第二节土壤垂直分布规律63

一、各山地土壤垂直分布概况63

二、各山地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64

第三节土壤区域性分布规律68

一、山前洪积冲积平原68

二、山间谷地69

三、山间盆地69

四、冲积平原70

五、洪积-冲积扇与干三角洲70

六、耕种土壤分布规律71

第二篇土壤类型及性状75

第六章淋溶土纲和半淋溶土纲75

第一节棕色针叶林土75

一、成土条件75

二、成土过程75

三、剖面特征76

四、理化性状76

五、亚类简述79

第二节灰色森林土84

一、成土条件84

二、成土过程85

三、剖面特征85

四、理化性状85

五、亚类简述88

第三节灰褐土96

一、成土条件96

二、成土过程96

三、剖面特征97

四、理化性状98

五、亚类简述104

第四节山地森林土壤的保护与利用116

一、森林土壤利用状况116

二、森林土壤的保护措施116

第七章钙层土纲118

第一节黑钙土118

一、分布118

二、成土条件118

三、形成过程118

四、剖面特征119

五、理化性质120

六、亚类及土属121

七、黑钙土的合理利用与改良130

第二节栗钙土131

一、成土条件131

二、成土过程132

三、剖面形态132

四、理化性状132

五、亚类及土属133

六、栗钙土的利用与改良148

第八章干旱土纲149

第一节棕钙土149

一、成土条件150

二、成土过程150

三、剖面形态150

四、理化性状151

五、主要亚类及土属152

六、棕钙土的利用与改良165

第二节灰钙土166

一、分布166

二、影响灰钙土形成的主要自然条件166

三、形成过程166

四、剖面形态与主要理化性状167

五、亚类及土属169

六、灰钙土的利用与改良179

第九章漠土土纲182

第一节灰漠土182

一、形成条件182

二、成土过程183

三、剖面特征和理化性状186

四、亚类简述187

五、灰漠土的改良与培肥196

第二节灰棕漠土198

一、形成条件198

二、成土过程198

三、剖面特征和理化特性200

四、主要亚类及土属201

五、利用及保护205

第三节棕漠土205

一、形成条件205

二、形成过程207

三、形态特征和理化特性208

四、亚类及土属211

五、开发利用224

第十章初育土纲226

第一节新积土226

一、形态特征及主要类型226

二、改良利用与培肥230

第二节龟裂土231

一、面积和分布231

二、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231

三、亚类简述231

四、改良利用234

第三节风沙土235

一、形成条件和成土过程235

二、理化性状236

三、风沙土亚类及土属238

四、风沙土的改良利用245

第四节石质土、粗骨土245

一、石质土245

二、粗骨土245

三、利用与改良246

第十一章半水成土纲和水成土纲248

第一节草甸土248

一、形成与分布248

二、形态特征和理化性质248

三、草甸土的亚类251

四、利用与改良257

第二节林灌草甸土258

一、地理分布258

二、形成过程259

三、剖面形态和理化性质260

四、亚类及土属262

第三节潮土268

一、分布与面积268

二、形成过程269

三、主要性状273

四、亚类及土属278

五、潮土的利用与改良290

第四节沼泽土和泥炭土292

一、沼泽土292

二、泥炭土301

三、沼泽土和泥炭土的改良利用302

第十二章盐碱土纲304

第一节盐土的形成与分布304

一、形成条件304

二、盐土的形成过程312

第二节盐土313

一、盐土的性状313

二、盐土亚类概述315

第三节漠境盐土327

一、残余盐土亚类327

二、洪积盐土(漠境盐土)亚类332

第四节碱土333

一、草原碱土亚类333

二、荒漠碱土亚类334

三、草甸碱土亚类336

第十三章人为土纲340

第一节水稻土340

一、面积与分布340

二、水稻土的形成340

三、水稻土的性状341

四、亚类及土属343

五、水稻土的改良和培肥350

第二节灌淤土351

一、灌淤土的形成与分布351

二、灌淤土的形态和理化性质352

三、灌淤土亚类及土属357

四、灌淤土的利用与改良362

第三节灌漠土(灌耕土)363

一、形成条件和成土过程363

二、形态特征和理化性质366

三、主要亚类及土属369

四、合理利用与培肥379

第十四章高山土纲381

第一节高山草甸土381

一、地理分布381

二、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381

三、剖面形态和理化性质383

四、利用途径386

第二节亚高山草甸土386

一、地理分布387

二、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387

三、剖面形态和理化性质388

四、利用途径389

第三节高山草原土389

一、地理分布390

二、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390

三、剖面形态和理化性状390

四、利用途径391

第四节亚高山草原土392

一、地理分布392

二、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392

三、剖面形态和理化性质392

四、利用途径396

第五节高山漠土397

一、地理分布397

二、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397

三、剖面形态和理化性状397

四、利用途径398

第六节高山寒漠土398

一、地理分布399

二、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399

三、剖面形态和理化性质399

四、利用途径400

第三篇土壤的基本性质与土壤肥力403

第十五章土壤的物理性状403

第一节 土壤质地403

一、土壤质地基本类别及其农业性状403

二、新疆土壤质地分布规律405

三、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407

第二节土壤结构409

一、土壤结构类型409

二、土壤团聚体组成状况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411

三、土壤结构演变评述412

四、土壤结构的改善414

第三节土壤容重和孔隙度415

一、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415

二、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在同一剖面上的分布418

三、影响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的因素418

四、土壤开垦年限420

第四节土壤水421

一、土壤蓄水量421

二、土壤水分类型422

三、土壤有效含水量424

四、土壤水分状况的调节和合理用水426

第五节 土壤空气426

第六节土壤热量状况428

一、土壤温度与作物生长发育428

二、土壤温度的变化429

三、坡向与土壤性质对土壤温度的影响432

四、土壤及近地层大气热状况的调节433

第十六章土壤的化学性状435

第一节土壤腐殖质特性435

一、植被类型与土壤腐殖物质组成、性状435

二、垦殖与土壤腐殖物质组成、性状439

三、土壤腐殖物质中胡敏酸的光学性质440

第二节土壤矿物质组成442

一、新疆土壤矿物质的地带性差异443

二、新疆山地土壤矿物质的垂直差异443

三、新疆土壤风化淋溶率(BA)的差异444

四、新疆土壤中的粘土矿物445

第三节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454

第四节土壤碳酸钙和酸碱度457

一、土壤碳酸钙458

二、土壤的酸碱度460

第十七章土壤养分463

第一节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氮素含量463

一、土壤有机质与氮素的分布规律463

二、土壤氮素与土壤有机质的关系466

三、新疆土壤耕层碱解氮含量和供氮强度467

四、新疆土壤氮素的调节469

第二节土壤磷素470

一、土壤磷素含量470

二、土壤磷素的形态471

三、新疆土壤磷素的有效含量和供应强度474

四、土壤磷素与土壤碳酸钙475

第三节土壤钾素476

一、土壤钾含量476

二、土壤钾素含量的影响因素478

第四节土壤微量元素479

一、新疆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概况479

二、耕地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480

三、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与土壤类型的关系482

四、影响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及施用微量元素肥料的效果483

第十八章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490

第一节土壤微生物490

一、细菌490

二、放线菌491

三、真菌492

第二节 土壤酶493

第三节 微生物在土壤培肥中的作用494

第十九章土壤肥力综述497

第一节新疆土壤肥力条件及特征497

一、热量条件优越497

二、灌溉农业的土壤水分保证率较高497

三、土壤沙化普遍,质地偏粗498

四、耕地盐渍化面积大,障碍因素多498

五、耕地土壤有机质、氮、磷、锌等养分一般较缺,但钾素丰富500

第二节土宜性500

一、主要作物的土宜性500

二、土宜性的调节和培养502

第三节新疆土壤肥力的发展及分级503

一、土壤环境条件和土壤生产力的变化503

二、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504

三、新疆耕地土壤肥力评级506

第四篇土壤资源的评价及改良利用511

第二十章土壤资源评价511

第一节土壤资源评价的目的与原则511

一、土壤资源评价的目的511

二、土壤资源评价的原则511

第二节土壤资源评价方法和评价系统513

一、评价方法513

二、土壤资源评价系统514

第三节土壤资源适宜类简述517

一、耕地类(现农地)51

二、宜农类518

三、宜林类518

四、宜牧类519

五、暂不适宜类519

第四节土壤资源数量统计519

一、暂不宜利用土壤比例大521

二、宜农、林、牧的土壤资源结构不协调521

三、农业后备资源相对不足521

四、宜林土壤资源质量较好…但数量小521

五、宜牧土壤资源数量大…但质量较差521

第五节土壤资源的开发潜力522

一、土壤资源开发潜力研究的两个阶段522

二、土壤资源开发潜力522

第二十一章土壤利用、改良与培肥525

第一节土壤的合理利用525

一、漠土的利用525

二、风沙土壤的利用526

三、盐碱土壤的利用526

四、潮湿土壤的利用527

五、灌溉土壤的利用527

六、草原土壤与森林土壤的利用528

七、粗骨土和石质土的利用528

第二节中低产土的改良529

一、盐碱土改良530

二、风沙土的改良541

三、板土的改良543

四、侵蚀土的防治545

五、湿土的改良546

第三节 土壤培肥548

第二十二章土壤改良利用分区554

第一节分区原则与系统554

一、分区原则554

二、分区系统554

第二节分区概述558

一、农林牧结合培肥大区558

二、农牧结合治水改土大区565

第二十三章土地利用现状及合理开发573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573

一、各类用地现状573

二、土地资源特点575

第二节土地利用的经验与教训576

一、按程序开垦造田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先决条件576

二、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必须坚持水利先行…严格以水定地…切实加强灌溉管理577

三、大力植树种草…积极保护自然植被是合理开发利用新疆土地资源的战略措施578

四、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是实现高产稳产的基础579

五、防治土壤盐渍化是挖掘土地生产潜力的中心环节580

六、用养相结合是增强土地后劲的根本途径581

第三节合理开发土地资源的初步意见581

一、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581

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意见583

第四节配方施肥588

一、配方施肥概况588

二、配方施肥分区593

主要参考文献600

附录:与本书有关的法定计量单位换算表601

1996《新疆土壤》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壤普查办公室编著 1996 北京: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新疆土壤分析(1983 PDF版)
新疆土壤分析
1983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新疆新垦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1964 PDF版)
新疆新垦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
1964
新疆图志  卷66  土壤志  2( PDF版)
新疆图志 卷66 土壤志 2
新疆图志  卷65  土壤志  1( PDF版)
新疆图志 卷65 土壤志 1
土壤  土壤学  土壤耕作  土壤改良(1957 PDF版)
土壤 土壤学 土壤耕作 土壤改良
1957 北京:农业出版社
新疆土壤地理(1965 PDF版)
新疆土壤地理
1965 北京:科学出版社
儿子们(1956 PDF版)
儿子们
1956 新文艺出版社
土壤与土壤管理(1984 PDF版)
土壤与土壤管理
1984 北京:农业出版社
土壤(1986 PDF版)
土壤
1986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土壤(1981 PDF版)
土壤
1981 北京:商务印书馆
土壤(1981 PDF版)
土壤
1981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新疆乡土志稿(1990 PDF版)
新疆乡土志稿
1990 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
土壤(1983 PDF版)
土壤
1983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土壤、土壤学、土壤耕作、土壤改良(1957 PDF版)
土壤、土壤学、土壤耕作、土壤改良
1957 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
新型土壤管理(1991 PDF版)
新型土壤管理
1991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