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遗传育种学》求取 ⇩

绪论1

一、家蚕遗传育种学的意义1

二、家蚕遗传育种学的发展1

三、我国近代家蚕遗传育种的成就2

第一章形态性状的遗传6

第一节 基因符号的命名规则6

第二节卵性状的遗传7

一、卵形7

二、卵色8

三、卵色遗传的母性决定机制10

四、卵色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13

第三节幼虫性状的遗传14

一、蚁蚕14

二、幼虫斑纹15

三、体色17

四、血色18

五、体型18

第四节茧性状的遗传18

一、茧色18

二、茧形21

三、缩皱22

第五节蛹、蛾性状的遗传22

一、翅形22

二、体色22

第二章连锁遗传24

第一节基因分析与连锁24

一、基因分析24

二、性状的连锁遗传现象24

三、连锁遗传的验证25

第二节连锁的检索27

一、连锁群标志基因27

二、连锁检索的方法28

第三节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30

一、基因定位30

二、连锁遗传图31

第三章性遗传34

第一节 性染色体34

第二节性决定35

一、W染色体的作用35

二、Z染色体及常染色体的作用36

第三节 伴性遗传38

第四节限性遗传及从性遗传40

一、限性遗传40

二、从性遗传40

第五节 性嵌合体与间性41

第四章染色体及染色体变异43

第一节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43

一、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43

二、蚕类染色体的数目43

第二节减数分裂与染色体44

一、减数分裂的过程44

二、减数分裂的雌雄差异47

三、联会复合体48

第三节 染色体组型49

第四节染色体结构变异50

一、缺失50

二、重复51

三、倒位52

四、易位52

第五节 染色体数目变异53

第五章发生遗传学57

第一节家蚕体壁形态性状的发生遗传57

一、家蚕幼虫体壁的形态性状57

二、各种基因作用的表现时期57

三、基因作用与细胞质的关系58

第二节E群基因60

一、E群基因的种类与复合座位60

二、E群基因在胚胎发生期的表现60

三、E群基因与幼虫斑纹、腹足的分化61

四、E群基因与畸形体节的分化63

五、E群基因与生殖腺的异常分化63

六、E群基因的作用与细胞质的关系64

第三节嵌合体64

一、嵌合体的概念和种类64

二、嵌合体的诱发和形成机制65

第四节遗传致死作用66

一、致死基因引起的致死66

二、染色体畸变引起的致死68

第五节单性生殖和多倍体68

一、单性生殖的概念68

二、孤雌生殖68

三、雄核发育69

四、单性生殖在家蚕育种中应用的展望71

五、多倍体71

第六章同工酶遗传73

第一节淀粉酶同工酶73

一、淀粉酶活性型不同地理种间的差异73

二、淀粉酶活性的变异74

三、消化液淀粉酶不同活性型酶活力的差异74

四、消化液淀粉酶活力与实用性状的关系75

五、淀粉酶同工酶76

第二节酯酶同工酶77

一、丝腺酯酶同工酶77

二、中肠酯酶同工酶78

三、血液酯酶同工酶80

四、皮肤酯酶同工酶80

五、神经节酯酶同工酶80

六、卵酯酶同工酶81

第三节磷酸酶同工酶81

一、血液酸性磷酸酶同工酶81

二、中肠碱性磷酸酶同工酶83

三、卵碱性磷酸酶活力与经济性状的关系85

第七章分子遗传及遗传工程86

第一节丝蛋白基因86

一、丝心蛋白H链基因86

二、丝心蛋白L链基因88

三、丝胶蛋白基因88

四、丝心蛋白基因的表达与调节89

第二节卵壳蛋白基因91

一、卵壳蛋白基因的结构及表达91

二、卵壳蛋白基因定位和卵壳突变体94

第三节基因工程94

一、家蚕基因文库94

二、蚕丝基因的克隆化97

三、用家蚕NPV作载体生产干扰素99

四、外源核酸诱导蚕的变异103

第八章数量遗传105

第一节数量性状的遗传力105

一、遗传力的概念105

二、遗传力的估算方法106

第二节遗传相关113

一、相关的组成部分113

二、遗传相关系数的估算方法115

第三节品种间遗传距离的测定119

一、遗传距离的概念与应用119

二、数量性状遗传距离的测定方法120

三、聚类分析与聚类图124

第九章实用性状的遗传127

第一节茧丝性状的遗传127

一、茧丝性状的部分伴性遗传127

二、茧丝性状的普通遗传131

第二节化性及眠性的遗传133

一、化性的遗传133

二、眠性的遗传136

三、化性、眠性有关基因的表达机理139

第三节食性遗传141

一、食性异常蚕的遗传141

二、蚁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遗传142

三、不食人工饲料蚕的遗传144

第四节饲料效率的遗传146

一、饲料效率的概念146

二、饲料效率的测定方法146

三、饲料效率的品种间差异147

四、突然变异蚕的饲料效率147

五、饲料效率及其构成因素间的相关关系147

六、饲料效率各构成因素的遗传特性148

七、高饲料效率育种展望150

第十章选择152

第一节选择的遗传原理152

一、淘汰隐性基因的完全选择152

二、淘汰隐性基因的部分选择154

三、淘汰显性基因的完全选择155

四、不利于显性基因的部分选择156

五、上位基因的选择156

六、超显性基因的选择157

七、加性基因的选择158

第二节选择的方法158

一、混合选择158

二、蛾区选择159

三、单项性状选择与综合性状选择160

四、直接选择和间接选择161

第三节选择的效果162

一、遗传进度与选择差162

二、选择差与选择强度163

三、提高选择效果164

第十一章近亲交配166

第一节近亲交配的作用166

一、近亲交配的遗传效应166

二、近亲交配的表现型效应168

三、近亲交配使群体分化170

四、近交衰退170

第二节近交程度分析171

一、近交系数与亲缘系数171

二、近交系数的计算171

第三节近亲交配的应用173

一、近亲交配的用途173

二、近亲交配的应用原则174

第十二章育种目标176

第一节 蚕丝生产对蚕品种的基本要求176

第二节如何制定育种目标177

一、制定育种目标的一般原则177

二、蚕品种选育的具体指标178

第十三章品种资源与引种179

第一节 品种资源的重要性179

第二节品种资源的种类及其利用价值180

一、地方品种180

二、育成品种180

三、突变型品种及类型181

四、近缘野生种181

第三节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与研究181

一、蚕品种资源的收集181

二、品种资源的保存182

三、品种资源的研究182

四、特殊育种素材的创造183

五、品种资源的信息贮存与检索184

第四节引种184

一、引种的意义184

二、引种的方法185

三、引进品种的利用186

第十四章系统育种与杂交育种187

第一节 系统育种187

第二节杂交育种188

一、杂交亲本的选择189

二、杂交方式190

第三节育种环境的设置194

一、春用多丝量品种的育种环境设置195

二、夏秋用品种的育种环境设置195

第四节选择技术与交配控制196

一、不同世代的选择技术196

二、主要性状的选择方法198

三、选择指数199

四、交配控制200

第五节系谱记载201

一、育种编号201

二、育种系谱及成绩记载表203

第六节育种实例203

一、杂交育种实例203

二、系统分离育种实例209

第十五章诱变育种211

第一节突变的诱发211

一、诱变因素211

二、突变频率213

三、辐射敏感性217

第二节突变体的检出与捕获219

一、染色体不分离与多倍体的检出219

二、斑纹限性的诱发与检出219

三、卵色限性的诱发与检出220

四、茧色限性系统的诱发与检出220

五、伴性平衡致死基因的诱发与检出221

六、伴性蚁色限性系统的诱发与检出221

七、食性突变的诱发与检出222

第三节突变的改良与利用224

一、普斑限性系统过剩染色体的切除224

二、突变系经济性状的改良225

三、突变基因的组合226

第十六章抗病遗传及育种228

第一节 抗病性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28

第二节抗性遗传分析模型229

一、LD-P线的概念229

二、抗性遗传分析模型231

第三节抗病性的遗传232

一、对CPV抵抗性的遗传232

二、对NPV抵抗性的遗传232

三、对DNV抵抗性的遗传233

四、对IFV抵抗性的遗传234

五、对白僵病抵抗性的遗传235

第四节抗病育种方法235

一、抗病性的度量235

二、人工接种方法239

三、抗病性材料的征集与鉴定240

四、抗病育种后代的处理241

第五节抗病性的选育效果241

一、对NPV抗病性的选育效果241

二、对CPV抗病性的选育效果242

三、对DNV抗病性的选育效果243

四、对诱发感染抵抗性的选育效果243

第十七章杂种优势245

第一节 杂种优势的现象245

第二节杂种优势的度量246

一、杂种效果246

二、杂种优势率248

三、杂种优势指数249

四、势能比值249

五、真杂种优势率250

六、竞争优势率250

第三节杂种优势的利用250

一、单杂交种(二元杂种)251

二、多元杂交种(重复杂交种)251

第十八章配合力254

第一节配合力的概念与种类254

一、配合力的基本概念254

二、配合力的种类254

三、配合力计算公式255

第二节配合力的遗传效应与选择256

一、普通配合力的遗传效应与选择256

二、特殊配合力的遗传效应与选择257

第三节不完全双列杂交法估计配合力258

一、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258

二、家蚕经济性状配合力分析262

第四节蚕业上常用的配合力测定方法263

一、顶交测验法263

二、品种(或品系)间相互杂交测定法264

第十九章品种鉴定266

第一节品种鉴定的组织和程序266

一、品种鉴定的意义266

二、品种鉴定的组织机构与任务266

三、品种鉴定程序267

第二节实验室品种鉴定268

一、实验室品种鉴定的要求及主要调查项目268

二、全国家蚕品种审定方法270

第三节农村生产鉴定271

一、农村生产鉴定的要求271

二、主要鉴定项目和方法272

家蚕基因的符号、名称和表现型273

1994《家蚕遗传育种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向仲怀主编 1994 北京:农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家畜繁育学讲义(1960 PDF版)
家畜繁育学讲义
1960 北京:农业出版社
鱼类育种遗传学  (日)(昭和58年10月第1版 PDF版)
鱼类育种遗传学 (日)
昭和58年10月第1版
遗传育种与良种繁育学( PDF版)
遗传育种与良种繁育学
玉米遗传育种学(1979 PDF版)
玉米遗传育种学
1979 北京:科学出版社
植物遗传传育种学(1976.12 PDF版)
植物遗传传育种学
1976.12 北京市:科学出版社
单倍体与育种(1985 PDF版)
单倍体与育种
1985 北京:农业出版社
植物遗传传育种学(1976 PDF版)
植物遗传传育种学
1976 北京:科学出版社
树木遗传育种学(1980 PDF版)
树木遗传育种学
1980 北京:科学出版社
鱼类遗传与育种学(1988 PDF版)
鱼类遗传与育种学
1988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家蚕遗传学(1983 PDF版)
家蚕遗传学
1983 农牧渔业部教育局;西南农学院
家畜遗传繁育学(1986 PDF版)
家畜遗传繁育学
1986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果林遗传育种学(1974 PDF版)
果林遗传育种学
1974 山西农学院
家蚕饲育学(1959 PDF版)
家蚕饲育学
1959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家蚕良种繁育与育种学(1982 PDF版)
家蚕良种繁育与育种学
1982 北京:农业出版社
遗传育种与良种繁育(1984 PDF版)
遗传育种与良种繁育
1984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