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语法》求取 ⇩

第一章 字和词1

第一节 词素、词、汉字1

第二节 词的构成4

第二章 词类6

第一节 名词6

一、名词的分类7

二、名词的用法7

(一)名词作主语、宾语、定语8

(二)名词作谓语9

(三)名词作状语10

(四)名词作补语18

三、名词的活用19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般用法19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使动用法21

(三)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22

第二节 动词24

一、动词的分类24

(一)动作动词24

(二)判断动词27

(三)助动词28

二、动词的用法32

(一)动词作谓语32

(二)动词作状语34

(三)动词作补语36

(四)动词作定语37

(五)动词作主语、宾语38

(六)动词的使动用法39

第三节 形容词41

一、形容词的词形变化42

(一)形容词可以重迭42

(二)形容词词索后附“如”、“若”、“然”、“尔”、“焉”、“乎”等词尾,组成形容词42

二、形容词的用法44

(一)形容词作定语44

(二)形容词作谓语45

(三)形容词作状语47

(四)形容词作补语48

(五)形容词作主语、宾语48

三、形容词的活用49

(一)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一般用法49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使动用法51

(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52

第四节 数词53

一、数词的分类及表述方式54

(一)基数及其表述方式54

(二)序数及其表述方式55

(三)分数及其表述方式57

(四)约数及其表述方式60

(五)倍数及其表述方式62

(六)虚数及其表述方式63

二、数词的用法66

(一)数词作定语66

(二)数词作状语67

(三)数词作主语和宾语68

(四)数词作谓语68

(五)数词作补语69

三、数词的活用70

第五节 量词70

一、量词的分类及其表述方式71

(一)物量词及其表述方式71

(二)动量词及其表述方式73

二、量词的用法74

第六节 代词76

一、人称代词76

(一)第一人称代词76

(二)第二人称代词81

(三)第三人称代词85

(四)人称代词的复数89

(五)谦称和尊称92

二、指示代词97

(一)近指97

(二)远指99

(三)旁指100

(四)虚指101

(五)分指102

(六)无指103

(七)泛指105

(八)特殊指示代词“者”、“所”106

三、疑问代词115

(一)代询问的人115

(二)代询问的事物116

(三)代询问的原因、方式或情况117

(四)代询问的时间119

(五)代询问的处所120

(六)代询问的数量121

第七节 副词122

一、程度副词123

(一)表轻度123

(二)表比较度125

(三)表高度127

(四)表过甚129

二、范围副词130

(一)表专独130

(二)表共同133

(三)表相互134

(四)表统括136

三、情态副词138

(一)表示恰巧、侥幸138

(二)表示依然不变139

(三)表示原本如此140

(四)表示突然141

(五)表示偶然143

(六)表示逐渐144

(七)表示空枉145

四、时间副词146

(一)表示过去146

(二)表示现在148

(三)表示将来149

(四)表示经常150

(五)表示长久151

(六)表示暂时153

(七)表示急速153

(八)表示初始155

(九)表示终竟156

五、重复副词157

(一)表示重复157

(二)表示连续159

(三)表示追加、补充161

(四)表示轮流、交替162

六、否定副词163

(一)表示否定163

(二)表示命令、劝止165

七、语气副词166

(一)表示强调、肯定语气166

(二)表示相反语气168

(三)表示反诘语气170

(四)表示揣测、估量语气171

(五)表示希望、祈请语气175

(六)表示出乎意料、追究根底语气176

(七)表示让步语气177

八、敬谦副词179

(一)表示尊敬179

(二)表示谦卑181

第八节 介词183

一、介词的分类及用法184

(一)时地介词184

(二)原因介词190

(三)方式介词192

(四)关涉介词196

二、介词的省略201

三、介词宾语的省略和前置202

(一)介词宾语的省略202

(二)介词宾语的前置204

第九节 连词206

一、并列连词206

二、连贯连词208

三、进层连词211

四、选择连词213

五、转折连词216

六、让步连词219

七、假设连词221

八、条件连词223

九、因果连词224

十、目的连词227

十一、偏正连词227

第十节 助词229

一、标志助词229

(一)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标志领属关系,标志修饰关系,标志大范围和小范围的关系,标志定语后置229

(二)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标志修饰关系232

(三)用在中心词和补语之间,标志补充关系233

(四)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其成为词组或复句的分句233

(五)用在宾语和谓语之间,标志宾语前置234

(六)用在动词前,标志被动236

(七)同“前”、“后”、“往”、“来”、“东”、“西”、“南”、“北”、“内”、“外”、“上”、“下”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处所、范围等237

二、音节助词240

第十一节 语气词242

一、助陈述语气242

(一)加强肯定与否定语气242

(二)助终结语气244

(三)助判断语气245

(四)助已然语气246

(五)助将然语气247

(六)助限止语气248

(七)助比拟语气249

二、助疑问语气251

(一)助是非问语气251

(二)助特指问语气252

(三)助选择问语气254

(四)助反诘语气255

(五)助测度语气258

三、助祈使语气261

(一)助请求、祈使语气261

(二)助禁止、劝诫、劝勉语气262

(三)助商量语气263

四、助感叹语气264

(一)助赞叹、赞颂、欢愉语气264

(二)助感慨、慨叹语气265

(三)助悲哀、悲愤、悲痛、愤怒语气266

(四)助惊讶、讥讽语气267

五、表示提挈语气268

六、表示停顿、舒缓语气269

(一)用在复句的前一分句末269

(二)用在主语之后270

(三)用在状语之后271

七、语气词连用272

第十二节 叹词274

一、表示强烈感情的274

(一)表示赞颂、欢愉的感情274

(二)表示愤怒、斥责的感情275

(四)表示惊疑的感情276

(四)表示悲哀、慨叹的感情277

二、表示命令呼唤的278

三、表示应答的279

第十三节 兼词280

一、合音兼词280

二、非合音兼词283

第三章 词组 熟语 固定格式286

第一节 词组286

一、联合词组287

二、偏正词组290

(一)修饰、限制名词的290

(二)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的292

三、动宾词组293

四、主谓词组295

第二节 熟语296

一、相当于副词,修饰、限制谓语296

(一)加强反诘语气296

(二)表示不仅限于某一范围293

(三)表示否定299

(四)表示揣测、估计299

(五)表示接连发生、出现300

(六)表示推断、肯定300

二、相当于连词,起连接作用301

(一)连接分句,表示连贯关系301

(二)连接分句,表示进层关系301

(三)连接分句,表示选择关系302

(四)连接分句,表示转折303

(五)连接分句,表示结果303

三、相当于代词,起指代、询问作用304

(一)表示近指304

(二)表示询问305

四、其他305

无所305

有所306

无以307

有以307

第三节 固定格式308

(一)表示比拟308

(二)表示反诘语气309

(三)加强肯定、否定判断310

(四)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311

(五)用委婉的语气表示肯定311

(六)表示被动313

(七)表示询问314

(八)表示并列314

(九)表示动作行为或性状正反两方面的变化315

(十)表示两种动作行为、状况轮流、连续或交替发生、出现317

(十一)表示某种性状的程度随动作行为的变化而加深319

(十二)表示情况逐步发生变化319

(十三)表示仅限于某一范围320

(十四)表示处置321

第四章 句子322

第一节 句子的结构成分322

一、主语323

(一)名词及其词组作主语323

(二)代词及其词组作主语324

(三)数量词作主语324

(四)动词及其词组作主语325

(五)形容词及其词组作主语326

(六)主语的省略327

二、谓语332

(一)动词及其词组作谓语332

(二)形容词及其词组作谓语333

(三)代词作谓语334

(四)数量词作谓语335

(五)名词及其词组作谓语335

(六)副词作谓语338

(七)谓语的特殊句式338

(八)谓语的省略346

(九)主语同谓语的关系349

三、宾语354

(一)名词及其词组作宾语354

(二)代词作宾语355

(三)数量词作宾语355

(四)动词及其词组作宾语356

(五)形容词及其词组作宾语357

(六)双宾语358

(七)宾语的前置362

(八)宾语的省略371

(九)谓语同宾语的关系373

四、定语376

(一)形容词及其词组作定语376

(二)数量词作定语377

(三)名词及其词组作定语378

(四)代词作定语381

(五)动词及其词组作定语383

(六)定语代替以名词为中心词的偏正词组384

(七)定语的后置385

(八)定语的省略386

五、状语387

(一)副词作状语388

(二)名词作状语389

(三)数词作状语390

(四)动词及其词组作状语392

(五)形容词作状语394

(六)介宾结构作状语395

六、补语397

(一)形容词作补语397

(二)动词及其词组作补语398

(三)数量词作补语399

(四)副词作补语400

(五)介宾结构作补语401

第二节 句子的种类403

一、单句及其类型403

二、复句及其类型414

(一)并列复句414

(二)连贯复句415

(三)进层复句416

(四)选择复句416

(五)转折复句417

(六)让步复句419

(七)假设复句419

(八)条件复句421

(九)因果复句422

(十)目的复句423

1987《古汉语语法》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学林等编写 1987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古代汉语语法知识(1979 PDF版)
古代汉语语法知识
1979 北京:北京出版社
古代汉语语法新编(1987 PDF版)
古代汉语语法新编
1987
古代汉语  语法部分( PDF版)
古代汉语 语法部分
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
古汉语语法概要( PDF版)
古汉语语法概要
四平师范学院
古汉语语法提要(1985 PDF版)
古汉语语法提要
1985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古今汉语比较语法(1964 PDF版)
古今汉语比较语法
1964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古汉语语法常识(1977 PDF版)
古汉语语法常识
1977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古汉语语法十讲(1980 PDF版)
古汉语语法十讲
1980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古汉语语法论集(1998 PDF版)
古汉语语法论集
1998 北京:语文出版社
古汉语语法初阶(1963 PDF版)
古汉语语法初阶
1963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古汉语语法(1957 PDF版)
古汉语语法
1957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古代汉语语法(1981 PDF版)
古代汉语语法
1981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古代汉语特殊语法(1979 PDF版)
古代汉语特殊语法
1979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古汉语语法特征(1984 PDF版)
古汉语语法特征
1984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古汉语语法手册(1985 PDF版)
古汉语语法手册
1985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