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化学》
作者 | G.H.Bolt,M.G.M.Bruggenwert原著 编者 |
---|---|
出版 | 中央图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84 |
出版时间 | 1981(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47173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译序1
前言1
符号表1
第一章土壤的组成1
1-1固相成份1
1-1-1 无机成份1
1-1-2 有机成份8
1-2 液相10
1-3 气相11
第二章化学平衡13
2-1 平衡的条件13
2-2 标准状态与活性14
2-3水溶液中离子之活性系数16
2-3-1 高离子强度混合水溶液中之活性系数20
2-4 根据热力学数据计算平衡常数21
2-5 若干热力学考察22
2-6计算例题23
2-6-1 热力学平衡常数之计算24
2-6-2 在低浓度电解质溶液中平衡溶液组成之计算27
2-6-3 高电解质浓度溶液中平衡组成之计算27
2-7涉及质子或电子之转移之反应30
2-7-1 酸碱平衡30
2-7-2 氧化还原平衡33
2-7-3 pH与pe之电学测定35
2-8 溶解度平衡的图示38
2-9 表面构造与溶解度40
参考文献42
第三章土壤固相与土壤溶液间之表面相互作用43
3-1 固相之表面电荷43
3-2与固相邻接液体层之性质45
3-2-1 在高水分含量下扩散双重层之厚度47
3-2-2 低液体含量体系之扩散双重层50
3-3 固相与液相互相作用对土壤性质之影响51
参考文献53
第四章土壤之阳离子吸附55
4-1 交换反应之定性说明55
4-2实验研究57
4-2-1分析数据之解释57
4-2-1-1 阳离子交换容量59
4-2-1-2 交换复合体之阳离子组成60
4-2-1-3 土壤系中离子之分布比例(Distribution ratio)62
4-2-2 若干实验数据63
4-3 模式考察64
4-4交换平衡67
4-4-1 交换公式67
4-4-2应用交换公式于估算溶液与交换复合体组成之变化70
4-4-2-1 计算的一般化构想70
4-4-2-2 特殊情况72
4-5土壤对阳离子之高选择性吸附73
4-5-1黏土晶格中阳离子之固定74
4-5-1-1 实用观点75
4-5-2 有机配位基与阳离子复合物形成76
4-6土壤组成分对H-及A1离子之吸附77
4-6-1不同吸附机构之分析77
4-6-1-1 H-离子非选择性吸附77
4-6-1-2 酸性化黏土系中A1-离子之角色78
4-6-1-3 有机物对H-离子之选择性吸附79
4-6-1-4 氧化物表面的H-离子吸附80
4-6-1-5 氢离子吸附机构之总括81
4-6-1-6 盐基饱和石灰能位(Limepotential)82
4-6-2 土壤成分之滴定曲线84
4-6-3 土壤pH之矫正86
4-6-4 土壤pH之测定悬液效果(Suspension effect)88
例题89
参考文献90
第五章土壤之阴离子吸附91
5-1 带阴电表面之阴离子推斥91
5-2 阴离子之正吸附92
5-3 磷酸盐之“固定”94
例题95
参考文献95
第六章土壤中常见的溶解平衡97
6-1碳酸盐平衡97
6-1-1 CO2-H2O系97
6-1-2 含有CaCO3(s)系101
6-2铁之氧化物与氢氧化物107
6-2-1 亚铁化合物108
6-2-2 铁化合物之氧化还元反应108
6-2-3 赤铁矿-磁铁矿-菱铁矿-水系之pe-pH图112
6-3铝116
6-3-1 AlO3-HO系116
6-3-2 A12O3-Si02-H2O系118
6-4磷119
6-4-1 磷酸盐在土壤中之溶解度120
6-4-2 在A12O-Fe2O-CaO-P205-H2O系中磷酸盐的溶解度图121
6-5 所讨论各系有关之热力学数据123
例题125
参考文献126
引用文献127
第七章土壤可溶性成份之移运与聚集128
1-1 随液相与在液相中之移运128
7-2土壤中溶质之移运130
7-2-1 完全交换情况下之位移130
7-2-2 不完全交换下的移运132
7-2-3 交换等温式对于溶质移运之影响134
7-3渗入溶质之前锋135
7-3-1 交换等温式之影响136
7-3-2 扩散与分散之影响137
7-3-3 前锋展开效果之大小程度137
7-4若干实例138
7-4-1 钠性土之改良138
7-4-2 聚钠过程139
7-4-3 微量成份在土壤中之渗滤140
7-5 注意事项141
例题142
第八章化学平衡与土壤生成143
8-1绪言143
8-1-1 土壤生成与成土因子143
8-1-2 水质分析在土壤生成研究上之用途144
8-1-3 地形之模型145
8-2土壤矿物之风化147
8-2-1 同成分及不同成分溶解147
8-2-2 溶解度与稳定度关系148
8-2-3 部分平衡的观念155
8-2-4 风化产物155
8-2-5 有机物之腐化,腐植化及鉗合作用156
8-2-6 土壤溶液的组成158
8-3土壤还元与氧化159
8-3-1 土壤还元之环境条件159
8-3-2 浸水后还元产物依次出现162
8-3-3 还元过程中土壤反应及碱度之产生162
8-3-4 水化土之水域163
8-3-5 在季节性还元条件下之风化作用165
8-4逆风化作用167
8-4-1 翻转土、碳酸钙、盐分度及高pH167
8-4-2 氧化铁绝对量的聚集170
例题171
参考文献171
第九章盐化土及钠化土173
9-1 盐性土及钠性土之化学性特征175
9-2 灌溉引起之聚盐作用176
9-3 灌溉引起之聚钠作用180
9-4 灌溉措施引起之碱化作用184
9-5 盐性土及钠性土改良之化学观点187
例题189
参考文献191
引用文献191
第十章土壤之污染193
10-1 做为环境因子之土壤194
10-2 土壤污染之认知与预测195
10-3土壤中之氮及磷197
10-3-1 氮之污染效果198
10-3-2 土壤中(过多)氮之来源199
10-3-3 土壤中有机氮之形态201
10-3-4 土壤中无机氮之形态203
10-3-5 氮经过土壤之路线203
10-3-6 有关磷酸盐之污染影响209
10-3-7 土壤中磷酸盐之来源210
10-3-8 磷酸盐与土壤之互相作用211
10-3-9 污水处理场磷酸盐之剖面分布特性214
10-4重金属与微量元素216
10-4-1 As,砷217
10-4-2 Cd,镉219
10-4-3 Co,钴220
10-4-4 Cr,铬221
10-4-5 Cu,铜222
10-4-6 Hg,汞224
10-4-7 Mo,钼226
10-4-8 Ni,镍228
10-4-9 Pb,铅229
10-4-1 0Se,硒231
10-4-1 1V,钒232
10-4-1 2Zn,锌232
10-4-1 3钳合作用与金属之移动性234
10-5土壤中之有机农药235
10-5-1受土壤成份之键结238
10-5-1-1 农药吸附机构241
10-5-1-2 土壤中农药之吸附剂244
10-5-2土壤中农药之分解246
10-5-2-1 光分解作用254
10-5-2-2 化学分解作用254
10-5-2-3 生物分解作用255
10-6其他土壤污染源249
10-6-1 原油漏溢及油泥弃置249
10-6-2 燃料气之洩漏250
10-6-3 卫生掩埋252
10-7 本书与其他科技之关联255
参考文献257
1981《土壤化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G.H.Bolt,M.G.M.Bruggenwert原著 1981 中央图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土壤化学
- 1991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
- 土壤 土壤学 土壤耕作 土壤改良
- 1957 北京:农业出版社
-
- 土壤容量化学
- 1989 北京:气象出版社
-
- 土壤生物化学
- 1984 北京:农业出版社
-
- 土壤分析化学
- 1988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土壤化学选论
- 1986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土壤物理化学
- 1985 北京:农业出版社
-
- 土壤化学
- 1990 北京:农业出版社
-
- 土壤化学原理
- 1987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土壤、土壤学、土壤耕作、土壤改良
- 1957 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
-
- 土壤管理与土壤退化
- 198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图书情报研究室
-
- 土壤物理化学
- 1990 天则出版社
-
- 土壤矽化
- 1959 人民铁道出版社
-
- 土壤化学
- 1959 北京:农业出版社
-
- 土壤化学
- 1981 中央图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