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材学习参考》求取 ⇩

“日理万机”的“机”1

老舍取笔名2

鲁迅与内山完造3

对鲁迅的三处肖像描写4

何为“三味”5

为何对梅花鹿行礼6

鲁迅与寿镜吾先生7

从“宿儒”谈起8

对课9

“自己”和“自己”10

唐弢取名11

“梨花”的虚与实12

“吹面不寒杨柳风”13

叠字·叠词·叠句14

济南冬天的情15

老舍和他的作品17

仲夏与伯仲19

《伊索寓言》较早的中译本20

《皇帝的新装》有续篇21

《天方夜谭》23

殉职·殉难·遇难24

“不远万里”解25

吴晗的骨气26

苏步青赋诗结善缘28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孔子29

另外两只狼31

小鹿·驴子·老鼠33

“狡猾”与“偷”34

“杞人忧天”35

“提辖”“教头”“虞侯”36

鲁提辖的三拳37

赵玉林和老孙头的“诞生”38

美猴王的诞生地——花果山40

寓言和童话42

乌篷船和白篷船43

鲁迅小说中的“乌篷船”43

好豆乎?好戏乎?46

礼服和钟声48

孔子姓名的由来49

神医扁鹊50

唐朝的宫市51

“春江水暖鸭先知”52

古人的“号”和“绰号”53

七步、五步、三步诗55

鲁迅与人力车夫56

两次“想到我自己”57

“伊”和“她”58

“刹”与“煞”60

《变色龙》中的大衣61

春蚕到死丝方尽63

没有第二人称的写作手法64

“叶秉臣”与“叶圣陶”65

茅以升与桥66

卢沟桥原有二十四个石拱68

王愿坚漫谈学语文69

以小见大的典型71

《七根火柴》曾受到过批判73

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75

最早的牛郎织女故事77

“立早章”和“木易杨”78

郭沫若的“沫”怎么读79

柳宗元与刘禹锡的友谊80

穆兰与《木兰辞》82

《木兰诗》的修辞手法83

写一首·填一首·和一首85

“烂柯人”与“烂柯山”86

“茅盾”这个笔名是如何来的88

《白杨礼赞》为何用象征手法90

四句精彩的反问句91

《井冈翠竹》修辞妙92

《背影》中父亲的五句话94

背影》的写作角度95

古代年龄的代称96

“旧毡帽”与“肥皂泡”97

藏书与借书98

望文生义闹笑话100

“风骚”与“风流”102

臧克家推敲《有的人》103

比喻与象征105

同一事物的不同象征106

名联系谁作107

藤野先生回忆鲁迅108

藤野先生故乡的“惜别碑”109

得民心110

“亦然先生”111

孔乙己写“回”字112

年关、端午和中秋113

景随情变114

吴敬梓和《儒林外史》115

合乎情理的夸张117

滕子京与岳阳楼118

《岳阳楼记》与范仲淹120

才智卓犖话刘基122

草木情深124

敬辞与谦辞125

老舍冒险写作《龙须沟》126

曹刿其人127

“伐”与“信”128

“阿斗”刘禅129

诸葛亮和“武侯祠”131

是“对答”,不是“对策”133

“官”与“吏135

两位“醉翁”与平山堂136

欧阳修炼句138

“逃之夭夭”和“贻笑天下”140

“抛来”和“抛给”141

杨德群与张静淑142

说明文“引用”之妙144

爱虫如痴的法布尔146

女儿绿148

待人宽厚的王翱149

苏轼缘何号“东坡”150

苏轼何时到石钟山151

大禹·大禹陵·禹王庙152

《包身工》的姐妹篇154

自然的过渡156

不可更易的一句话158

“线索”摭谈159

郁达夫与“赵廉”160

碧野寄语中学生162

“双关”的课文标题163

“朝南坐”与“东向坐”164

四面楚歌下的一曲“悲歌”166

海瑞与海南岛168

陈意映二三事170

“奇男子”林觉民171

关于“幽默”173

郭沫若“哭吐”请缨诗175

柔石为什么取笔名为“柔石”178

柔石的“迂”179

《药》的背景180

《药》中的两处景物描写181

华小栓的六次“咳嗽”182

神秘幽深和沉郁热烈183

抢亲的习俗与祥林嫂的再嫁184

忌讳与避讳186

“我真傻……”188

《母亲》中主人公的原型190

阿Q的原型192

鲁迅曾想写《阿Q正传》续集193

阿Q与他的毡帽195

阿Q的口头禅“妈妈的”196

“令”“贵”“尊”“台”197

《书博鸡者事》中职官名小释199

“狡兔”果真有“三窟200

正气浩然文天祥202

宋濂敬爱的“先达”204

“生吞活剥”探源206

王金发·秋瑾·章介眉207

郭老愤作《雷电颂》209

“莪伽”和“艾青”211

“不尴尬”与“尴尬”212

刘鹗和“白妞”213

“鸦雀无声”境更幽215

成语中的修辞拾零216

阿房宫与杜牧218

阿房宫究竟有多大220

顿首·稽首221

奇趣的“一”223

《聊斋志异》取名趣闻225

蟋蟀何以名“促织”227

一代名优柳敬亭228

“梨园”溯源229

正史·野史·稗史231

“仿词”在鲁迅杂文中的运用232

古诗文中的“兮”字234

“丰收成灾”235

欧·亨利笔法237

在弦高的背后238

后唐庄宗宠爱伶官酿悲剧240

由“鸡虫”话双关242

“秋高”与“高秋”244

古人的书名245

1991《中学语文教材学习参考》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宋连庠,杨振中,陈文高等编著 1991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