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现状与进展》
作者 | 张轴材主编 编者 |
---|---|
出版 | 通用中文代码国际联合会 |
参考页数 | 276 |
出版时间 | 1991(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447332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1.语言文字工作的进展1
1.1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进展1
1.1.3合理统筹语言文字工作与中文信息处理工作3
1.2国际民间学术组织——汉字现代化研究会4
1.2.2安子介先生的语文学术思想5
1.3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字典八卷本《汉语大字典》全部出齐5
1.4当代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大词典《语言大典》问世6
1.5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6
1.6中国式的“托福”-HSK7
1.7日本追加人名用汉字118个8
1.8台湾国字整理小组的工作成效及历史语文研究所科研动向9
1.9两岸文字统一的呼声日见高涨—台湾《联合报》文摘10
2.字符集及编码11
2.1汉字编码国家标准11
2.1.3第一辅助集12
2.1.8文本通信用编码字符集13
2.2少数民族文字编码国家标准13
2.2.3朝鲜文编码字符集14
2.3中国台湾定义的汉字字符集15
2.4其它国家的汉字编码标准16
2.4.3ANSI/NISO Z 39.64—1989简介17
2.5ISO字符编码体系17
2.5.2ISO/IEC DIS 10646体系18
2.6Unicode18
2.6.2替代标准19
2.6.5Unicode字集20
2.6.6未来发展与字符登录21
2.6.7代码赋值22
2.6.8细目23
2.6.9Unicode汉字24
2.7GB13000—90(DP)28
3.汉字内部码44
3.1概述44
3.2ASCII体系的汉字内码46
3.2.2未占用C1区的编码方式47
3.2.3覆盖C1区的编码方式51
3.3EBCDIC体系的汉字内码53
3.3.2“空档码”54
3.4汉字内部码推荐方案55
3.4.3ASCII代码体系的汉字内部码推荐方案56
3.4.4EBCDIC代码体系的汉字内部码推荐方案57
4.多字符集汉字数据库60
4.1概述—背景与渊源60
4.2基本软件支撑环境开发60
4.2.2系统结构61
4.2.4显示管理62
4.2.7数据库管理系统63
4.3数据制备与预处理:字型与属性63
4.3.2集属内排除重码65
4.3.3属性表填制66
4.4多字符集数据库的基本功能67
4.4.2认同/甄别的流程68
4.5归并结果69
5.字形与字型库73
5.1字符、字形与字型73
5.2SC18及AFII在CJK图符登录方面的进展75
5.3点阵字模79
5.3.4新颁布的标准80
5.4点阵式符号库制作技术80
5.4.2点阵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81
5.5汉字大字库及3.5万宋体24点阵字库的创作82
5.6长沙前进计算机研究所的XS-1高压缩精密通用汉字库83
5.6.3中国计算机字型产业84
5.6.4高压缩汉字库对个人计算机设计的影响85
5.7非点阵字模85
5.7.2IKARUS介绍85
5.7.3中文向量轮廓多种印刷字型自动产生系统86
5.8中文PostScript87
5.8.2中文PostScript的描边字型的发展89
6.操作系统97
6.1DOS97
6.1.2CMEX与CSI规格99
6.1.2.2CSI规格简介100
6.2DOS图形环境—Windows105
6.2.2长青窗口汉字系统108
6.2.3Windows中文化台湾资策会进展109
6.3OS/2111
6.3.2OS/2中文化台湾的进展113
6.4OS/2图形环境—PresentationManager114
6.5UNIX操作系统的中文化与国际化114
6.5.2UNIX系统中文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115
6.5.4ATTUNIXSystemV的国际化努力117
6.5.5中文应用环境CAE的设计和实现119
6.5.7X/Open本地化标准化活动120
6.5.8UniForum国际化工作委员会概况121
6.5.9POSIX.1122
6.5.10PortSoft123
6.6UNIX图形环境124
6.6.2Sun4工作站上XWindow中文化情况125
7.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中文支撑126
7.1概貌126
7.1.4国内概况127
7.2Fortran127
7.2.2国内外Fortran标准中多字符集支撑能力扩充的进展情况128
7.2.3ISOFortran90语言已增加的功能及不足之处129
7.3多字符集FORTRAN的实现130
7.4COBOL131
7.4.2CODASYLCOBOL委员会建议132
7.4.3中国对COBOL多文种处理研究之现状133
7.5BASIC135
7.6Modula—2136
7.7Ada语言中文处理问题137
7.8C语言国际标准138
7.8.3通用实用程序前导文件139
7.8.4本地化时间表示140
7.9ASN.1140
7.10数据库对中文信息处理的支持140
7.10.2汉字字符处理对数据库的基本要求141
7.10.3今后应继续开展的工作143
8.汉字文书处理系统144
8.1概述144
8.2汉字文书处理特点145
8.3中外文文字处理机147
8.3.2文字处理机的发展动向148
8.4电子排版系统148
8.4.2电子排版系统的发展方向149
8.5活跃的文字处理协会149
9.中文基础研究及应用技术152
9.1汉字属性152
9.1.2建立汉字属性系统153
9.1.4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发展154
9.2词频统计与词语库155
9.2.4词频统计和汉语信息处理156
9.3《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规范》与汉语自动分词157
9.3.2制订过程158
9.3.4主要内容及难点159
9.3.5《分词规范》的验证和应用161
9.3.6汉语自动分词162
9.3.7汉语自动分词系统167
9.4汉语语音合成169
9.5汉语自然语言理解与生成170
9.5.2汉语理解与生成国内研究现状171
9.5.4与国际上的差距172
9.5.6汉语理解研究的应用前景与发展策略173
9.6机器翻译173
9.6.2机器翻译国内研究现状174
9.6.3与国际上的联系和差距175
9.6.5MT研究的应用前景与几点建议176
9.7汉字信息处理词典176
9.7.2词典的性质及读者对象177
9.7.4词典的译名178
9.8汉字排序178
9.8.2汉字排序179
9.9简繁转换182
9.10汉字与盲文转译电脑化182
10.中文输入技术183
10.1汉字识别183
10.1.3中国汉字识别技术发展的趋势184
10.2汉语语音识别的新进展187
10.3四达—863A型语音识别系统188
10.4汉字键盘输入方法与评测190
10.4.3邮电部向全国推荐使用的三种输入方法191
10.4.4键盘输入方法的发展193
10.4.5键盘输入方法的评测及发展194
10.5海峡两岸中文电脑输入技术表演赛196
11.EDI198
11.1UN/EDIFACT198
11.2ISO/IECJTC1/SWGEDI198
11.3中文EDI198
12.CAI应用于汉语教学与研究200
12.1来华留学生COA能力的培养200
12.2对外汉语教学与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软件的研究200
12.2.3计算机应用于汉语教学与研究201
12.2.4本系统的内容与流程202
12.3CEC系列中华学习机汉语教学功能介绍204
12.4汉语拼音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205
12.4.2基本功能206
12.5机助汉语教学的基本软件开发206
12.5.2汉语语音合成系统207
12.6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可实现题型的分类与设计208
12.7智能型计算机辅助汉语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09
12.7.2知识库210
12.7.3学生模型211
12.7.4教学决策模块212
12.8汉语信息处理技术与对外汉语教学213
13.各公司的中文化产品214
13.1新华社新闻信息处理系统的多文种处理214
13.2联想集团中文化产品—联想式汉字系统215
13.2.4汉字驱动程序216
13.2.8PC—FAX通讯系统217
13.3布尔的中文化产品218
13.3.3布尔开放式系统—DPX/2220
13.4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90年在中文产品方面的新进展220
13.4.1GW-CVGA/24高分辨率汉字图形显示系统221
13.4.2长城集成软件223
13.4.4GWTOOLS工具软件224
13.5HP计算机的本地语言支持系统224
13.5.1什么是NLS/NLIO225
13.5.3亚洲字符的输入输出226
13.7DEC公司汉字产品的策略、方向及应用226
13.7.2汉化的等级227
13.7.3汉字应用平台228
13.7.4开发工具230
13.7.5服务231
13.8IBM在NLS领域中的成就和最新发展232
13.8.3国家语言体系结构(NLA)234
13.9NEC公司的中文产品234
13.9.2中文终端机236
13.10优利系统公司产品的中文化238
13.10.2中文化的实现239
13.10.4总结240
13.11从五笔字形到王码电脑240
13.11.2“复线双轨”制的王码汉字输入体系241
13.11.4王码电脑242
13.12四通文字处理机242
13.12.2四通MS-2403243
13.13浪潮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在中文信息技术方面的进展244
13.13.2浪潮汉字显示传呼机245
13.14汉字终端进展综述246
13.15KJDD中日英兼容操作系统247
13.16多语种处理系统—QHML247
13.17CDC计算机产品的中文化248
13.17.3系统软件和公用程序的汉化250
13.17.4CDC公司UNIX系统应用软件的汉化251
13.18SUN公司的中文语言环境251
13.18.2国际化252
13.18.3区域化253
14.少数民族文字及各种多文种系统的实现254
14.1概述254
14.2多文种信息处理中要解决的问题及处理方法简述254
14.3蒙古文信息处理简介257
14.4藏文信息处理简介258
14.5维吾尔文/哈萨克文信息处理简介259
14.6朝鲜文信息处理简介260
14.7彝文信息处理简介261
14.8壮文信息处理简介261
14.9应用实例262
14.10今后的工作263
15.情报检索、中文全文检索264
15.1中文情报检索技术的近期进展264
15.1.2中文情报检索及有关技术的进展265
15.2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情报检索研究工作概况270
15.3古典文献的计算机处理270
16.人脑电脑速记272
16.1人脑电脑速记—字母式速记272
16.2人脑速记—人脑手写技术272
16.2.2声韵双拼体制—《汉语拼音方案》的外部压缩形式273
16.2.4音节模式274
16.3电脑速记—电脑打字技术275
附件1
A.1ACCC秘书处整理的有关编码方面的术语1
A.2中国近几年的有关技术提案7
ISO—IECJTC1/SC2/WG2N4809
ISO—IECJTC1/SC2/WG2N508R19
ISO—IECJTC1/SC2/WG2N51323
ISO—IECJTC1/SC2/WG2N64733
ISO—IECJTC1/SC2/WG2N66939
ISO—IECJTC1/SC2/WG2N561三论HCC47
A.31989年度信息技术中日语功能的标准化调查报告书61
A.3.1审议经过64
A.3.1.8委员会的主要调查研究项目65
A.3.2信息处理技术国际化功能的标准化66
A.3.3信息处理与信息表示的参考模型67
A.3.4信息交换用字符集与信息处理用字符集的动向69
A.3.5对基本字符集的补充—推荐辅助汉字的使用方法70
A.3.6操作系统及应用基础的日语化72
A.3.6.2POSIX及UNIX的国际化73
A.3.7程序语言的国际化和日语功能75
A.3.7.2LISP中多种文字的处理问题76
A.3.7.4Fortran的日语功能77
A.3.7.5C语言的日语处理功能78
A.3.8SQL2同时支援多国语言机能的概要88
A.3.8.3编集者的各国文字集合支持提案90
A.3.8.5关连SQL2构文一览91
A.3.9应用日语功能的标准化99
A.3.9.2文件信息交换的日语功能102
A.3.9.3字符代码(概念)和字体的对应106
A.3.9.5将来日语字符列表的标准化107
A.3.10日语输入及编辑的日语功能109
A.3.10.2窗口系统的日语环境110
A.3.10.3NEMACS的日语环境112
A.3.10.4日语环境“形成器”115
A.3.11编辑后记119
A.3.11.3采用文件处理系LaTex的文件交换120
A.4日本信息处理专刊122
A.4.1日文文本处理是否只适于日文122
A.4.2日文文本处理用字符代码123
A.4.2.3Kanji文字124
A.4.2.4交换字符集125
A.4.2.5内码127
A.4.2.6前景展望131
A.4.2.7总结132
A.4.3日语的键盘输入133
A.4.3.3假名—汉字变换中的人工干预136
A.4.3.4校勘和排版支持系统137
A.4.3.5结论139
A.4.4日语文本的非键盘输入140
A.4.4.3在线识别的优点141
A.4.4.4这项技术的状况142
A.4.4.5最近研究的回顾153
A.4.4.6其他154
A.4.4.7结论155
A.4.5输入日文文本的键盘和指法练习方法160
A.4.5.3指法的认知模型161
A.4.5.4用于输入日文文本的键盘162
A.4.5.5汉字输入165
A.4.5.6输入方法的评价166
A.4.5.7键盘输入的标准化167
A.4.6表意处理系统及KJ法170
A.4.6.2KJ法171
A.4.6.4得到全景图172
A.4.7有关基于日语的程序设计175
A.4.7.3规格说明描述语言176
A.4.7.4程序设计语言178
A.4.7.5试验180
A.4.7.6讨论184
A.5谚文(Hangul)处理在国际化应用方面的要求与问题186
A.5.1引言186
A.5.2谚文(Hangul)处理方法的特征186
A.5.2.3输入方法188
A.5.3从谚文的角度看可移植应用程序的问题189
A.5.3.1代码集190
A.5.3.2输入方法191
A.5.3.7式样指南192
A.5.4结语192
A.6关于Unicode的十问十答194
A.7四单位联合征询、搜集表198
1991《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现状与进展》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轴材主编 1991 通用中文代码国际联合会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文信息的计算机处理
- 1984 北京:宇航出版社
-
- 雷达信息处理的理论与技术
- 1987年12月第1版 科学出版社
-
- 现代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
- 1994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 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 1998进展
- 1999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 现代管理信息技术
- 1995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
- 现代信息技术
- 1995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 实用汉字信息处理技术
- 1990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 计算机中西文文字处理
- 1987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 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及其基础
- 1991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 农业信息处理技术
- 199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中文信息处理技术
- 1990 北京:宇航出版社
-
- 现代信息技术
- 1986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 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
- 1999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 信息处理中的模糊技术
- 1993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
- 电信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 1992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