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县志》求取 ⇩

概述1

大事记(1929年~1987年)7

地理篇44

第一章 建置沿革44

第一节 清代建置44

第二节 民国时期建置44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置(1949.10~1987年)46

第二章 行政区划49

第一节 丹江镇49

第二节 达地镇50

第三节 丹江区51

第四节 西江区58

第五节 大塘区62

第六节 永乐区66

第三章 自然地理71

第一节 地质和矿产71

第二节 地貌74

第三节 气候76

第四节 水文83

第五节 土地面积、土壤87

第六节 植被、野生植物、草场92

第七节 野生动物95

第四章 人口97

第一节 人口发展97

第二节 人口构成98

第三节 人口控制101

民族篇106

第一章 苗族106

第一节 迁徙及现在居住地域、姓氏106

第二节 家庭106

第三节 婚姻107

第四节 社会组织109

第五节 经济生活110

第六节 服饰111

第七节 语言文字111

第八节 文学艺术113

第九节 风情习俗117

第十节 节日122

第二章 其他民族125

第一节 水族125

第二节 侗族128

第三节 瑶族130

第四节 彝族132

第五节 汉族133

第三章 民族工作与民族关系135

第一节 苗族区域自治135

第二节 民族工作机构136

第三节 民族研究组织137

第四节 国家经济扶持138

第五节 民族关系139

党群篇142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党派社团142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雷山县党部142

第二节 社会团体143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146

第一节 中共雷山县委员会146

第二节 基层党组织150

第三节 党代表会议和党代表大会151

第四节 党务154

第五节 县委的主要活动159

第六节 纪律检查委员会162

第三章 社会团体165

第一节 总工会165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66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168

第四节 农民协会(含贫协)170

第五节 工商联合会171

政权篇174

第一章 清代、民国政权174

第一节 丹江厅理苗(民)府174

第二节 丹江县署(县政府)174

第三节 雷山设治局175

第四节 雷山县政府175

第五节 雷山县参议会178

第二章 雷山县人民代表大会179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会议179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184

第三节 代表选举187

第三章 雷山县人民政府190

第一节 县级机构190

第二节 派出机构195

第三节 基层政权195

第四节 政务196

第五节 档案、信访202

第四章 人民政协205

第一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205

第二节 政协雷山县委员会206

第三节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208

第四节 咨询服务211

劳动人事民政篇214

第一章 劳动人事214

第一节 干部队伍214

第二节 民族干部培养216

第三节 干部管理218

第四节 劳动工资220

第五节 职工福利222

第六节 劳动就业226

第七节 劳动保护228

第八节 离、退休管理229

第九节 落实干部政策230

第二章 民政232

第一节 优 抚232

第二节 安置235

第三节 社会救济236

第四节 灾害救济237

第五节 社会福利241

第六节 婚姻登记242

第七节 其他工作243

司法篇246

第一章 公安246

第一节 机构246

第二节 户口管理248

第三节 治安管理248

第四节 镇压反革命251

第五节 打击刑事犯罪活动252

第六节 预审、看守254

第七节 消防256

附:重大事故258

第二章 检察260

第一节 机构260

第二节 刑事检察260

第三节 法纪检察262

第四节 经济检察263

第五节 林业检察263

第六节 监所检察264

第三章 审判265

第一节 机构265

第二节 审判制度266

第三节 刑事审判266

第四节 民事审判268

第五节 经济、行政审判269

第六节 案件复查269

第四章 司法行政271

第一节 法制建设271

第二节 法律顾问与公证272

军事篇274

第一章 军事机构、驻军274

第一节 清朝时期274

第二节 民国时期275

第三节 人民共和国建立后277

第二章 兵役281

第一节 制度281

第二节 征集282

第三章 民兵、防空战备285

第一节 组织建制285

第二节 教育训练287

第三节 武器装备288

第四节 重要活动289

第五节 防空战备290

第四章 战事291

第一节 雍乾时期反清抗暴291

第二节 咸同时期苗民起义291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战事294

第四节 解放以后的战事297

国民经济管理篇302

第一章 经济发展综述302

第一节 经济建设302

第二节 人民生活304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和经济体制改革307

第一节 生产关系变革307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315

第三章 计划统计317

第一节 计划编制与监督317

第二节 统计319

第四章 审计321

第一节 财政预算审计321

第二节 工商企业审计322

第三节 行政事业审计和内部审计323

第四节 扶贫资金审计323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325

第一节 市场管理325

第二节 个体工商户管理326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327

第四节 经济合同、商标、广告管理331

第六章 物价管理334

第一节 管理体制334

第二节 物价演变335

第三节 检查监督339

第七章 物资管理342

第一节 管理体制342

第二节 物资分配与供应342

第八章 标准计量管理344

第一节 度量衡的演变344

第二节 计量管理345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346

农牧水利篇348

第一章 农业348

第一节 农业耕地348

第二节 农作物351

第三节 烤烟369

第四节 茶叶372

第五节 耕作374

第六节 农田基本建设376

第七节 植物保护376

第八节 农用机具379

第九节 农牧场、果苗场382

第十节 农业区划384

第二章 畜牧、渔业387

第一节 牧草、水面资源387

第二节 饲 料388

第三节 畜、禽、蜂饲养389

第四节 畜、禽疫病防治393

第五节 畜、禽品种改良395

第六节 稻田养鱼396

第三章 水利398

第一节 蓄水工程398

第二节 引水工程400

第三节 提灌工程402

第四节 小水电工程403

第五节 人、畜饮水工程408

第六节 防洪工程409

第七节 管理养护409

第四章 乡镇企业411

第一节 发展概况411

第二节 乡镇工业412

第三节 建筑业412

第四节 种植业414

第五节 养殖业415

第六节 商业、服务业416

第七节 运输业417

第八节 管理417

第九节 专业村418

林业篇424

第一章 森林资源424

第一节 森林分布424

第二节 林副产品429

第二章营林431

第一节 采种、育苗431

第二节 造林433

第三节 育林435

第四节 林场437

第三章 森工生产与经营442

第一节 采伐442

第二节 运输442

第三节 购销443

第四节 民用材446

第四章 森林保护与管理447

第一节 火灾防范447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449

第三节 林政450

第四节 林业“三定”451

第五章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452

第一节 自然生态环境452

第二节 保护区的范围与保护措施454

工建交邮篇456

第一章 工业456

第一节 发展历程456

第二节 重工业459

第三节 轻工业462

第四节 企业管理466

第二章 交通468

第一节 驿道、乡村道路468

第二节 公路建设469

第三节 运输474

第四节 交通监理与路政管理476

第三章 邮电478

第一节 机构478

第二节 邮 政479

第三节 电信482

第四章 城乡建设、环卫管理486

第一节 县城建设486

第二节 集镇、农房建设490

第三节 庙宇、会馆建筑491

第四节 建筑设计与招标492

第五节 污染源与环境卫生管理492

财政金融篇496

第一章 财政496

第一节 财政体制496

第二节 财政收入498

第三节 财政支出503

第四节 财政审计与监督508

第二章 税政509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的税捐50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税收514

第三节 农业税522

第四节 减免526

第三章 金融528

第一节 机构528

第二节 货币529

第三节 存款、储蓄532

第四节 贷款534

第五节 基建拨款和贷款537

第六节 代理业务538

第七节 结算539

第八节 信用合作社541

第九节 保险事业543

商业篇546

第一章 管理体制546

第一节 国营商业546

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549

第三节 集体及私营(个体)商业554

第四节 饮食服务业557

第二章 工业品购销559

第一节 百货、针纺560

第二节 五金、交电、化工563

第三节 糖酒563

第四节 盐业564

第五节 石油566

第六节 卷烟567

第七节 建材、金属、爆炸品、汽车568

第三章 农业生产资料经营570

第一节 肥料570

第二节 农具571

第三节 农药、农药械、农用薄膜572

第四节 耕牛调剂572

第四章 收购及外贸574

第一节 农副土特产收购574

第二节 猪、畜、禽、蛋收购576

第三节 废旧物资577

第四节 中药材收购578

第五节 外贸578

第五章 民族贸易581

第一节 特需供应581

第二节 民族地区照顾582

第六章 粮油经营584

第一节 粮油收购584

第二节 销售586

第三节 粮食调运590

第四节 仓储保管591

第七章 集市贸易593

第一节 场集593

第二节 集市贸易596

教育篇602

第一章 义学、书院、塾馆602

第一节 义学、书院602

第二节 塾馆602

第二章 幼儿教育604

第一节 幼稚班604

第二节 幼儿园604

第三章 小学教育606

第一节 发展概况606

第二节 学校简介610

第四章 中等教育615

第一节 发展概况615

和二节 学校简介617

第三节 职业学校(班)622

第五章 成人教育625

第一节 农村扫盲625

第二节 职工进修629

第六章 政治思想教育和教学改革631

第一节 政治思想教育631

第二节 教学改革633

第三节 双语教学与推行苗文634

第七章 教师636

第一节 教师队伍636

第二节 政治待遇639

第三节 经济待遇641

第八章 经费、设备645

第一节 经费645

第二节 设备646

第九章 教育管理648

第一节 教育行政机构648

第二节 教育科研648

第三节 学校管理体制649

第四节 学制及课程设置650

文化科技篇654

第一章 文化事业654

第一节 文化馆、站654

第二节 文艺演出队655

第三节 图书发行658

第四节 图书阅览659

第五节 电影放映660

第六节 文物管理663

第七节 节日娱乐场所664

第二章 文学艺术667

第一节 文学667

第二节 艺术668

第三章 报刊、广播、电视672

第一节 报刊672

第二节 通讯报道673

第三节 广播673

第四节 雷公山调频电视转播台676

第五节 电视差转台、卫星电视地面站678

第四章 文物、名胜680

第一节 城堡遗址680

第二节 战场遗址681

第三节 摩崖、碑刻682

第四节 雷公山风景区685

第五节 民族村寨687

第五章 科学技术693

第一节 科协、专业学(协)会693

第二节 科技队伍694

第三节 科普活动696

第四节 科研成果鉴定697

第五节 科技成果应用699

卫生体育篇704

第一章 卫生机构与设施704

第一节 业务机构704

第二节 设备707

第三节 经费708

第二章 医疗卫生709

第一节 医疗709

第二节 卫生防疫713

第三节 妇幼保健722

第四节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725

第五节 爱国卫生运动726

第六节 民族医药728

第三章 药品、医疗器械731

第一节 药品、器械供应731

第二节 药政管理731

第三节 中草药733

第四章 体育737

第一节 机构与设施737

第二节 学校体育738

第三节 群众体育739

第四节 体育竞赛741

人物志746

杨大六746

李冰747

侯教之748

谢静仁749

韦洪彬750

佘辉庭750

蔡用宾751

周树清752

杨文华752

罗雨峰753

余国民754

张清云754

梁聚五755

宋闹少757

李新三757

唐德海758

张伯平759

李木九760

周忠烈760

李茂祥762

任有清762

李正隆763

余金才763

谢世钦765

解放雷山牺牲烈士英名录766

丹江县抗日阵亡人员名单766

雷山县革命烈士英名录767

杂志770

丹江通判《黔南识略》(节录)770

雷山今昔(原载民国35年7月贵州《边铎》月刊)771

欣欣向荣的苗族聚居区一雷山(原载1954年5月《新黔日报》二版)775

建设雷山的几点期望(节录)(原载民国35年贵州《边铎》月刊)777

认请雷山县情振兴山区经济(原载《农业区划与山区建设》)779

雷山县苗族自治区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决议(1954年7月3日通过)784

雷山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县革命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1980年9月25日通过)786

雷公山游记(原载《贵州文献》)786

雷公坪探胜(节录)(原载《贵州真山真水》)789

“银球”出雷山(原载1989年3月17日《人民日报》)794

诗词辑录796

雷公山资源概况(节录)(原载《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集》)802

大事记要(1988年~1990年)805

编纂始末819

1992《雷山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雷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2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雷波县志(1997 PDF版)
雷波县志
1997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中国县情大全  雷山县(1991 PDF版)
中国县情大全 雷山县
1991
双山县志( PDF版)
双山县志
鹤山县志( PDF版)
鹤山县志
雷山县人物录( PDF版)
雷山县人物录
贵州省雷山县地名志(1984 PDF版)
贵州省雷山县地名志
1984
雷山县水力志(1990 PDF版)
雷山县水力志
1990
潜山县志(1993 PDF版)
潜山县志
1993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霍山县志(1993 PDF版)
霍山县志
1993 合肥:黄山书社
独山县志(1996 PDF版)
独山县志
1996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眉山县志(1992 PDF版)
眉山县志
1992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稷山县志(1994 PDF版)
稷山县志
1994 北京:新华出版社
营山县志(1989 PDF版)
营山县志
1989 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
崂山县志(1990 PDF版)
崂山县志
1990 青岛:青岛出版社
马山县志(1997 PDF版)
马山县志
1997 北京:民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