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县志》求取 ⇩

概述1

大事记1

建置篇36

第一章沿革36

第二章 境域37

第三章 行政区划38

第一节 解放前38

第二节 解放后40

第四章 治所——眉山镇43

区乡镇篇46

第一章眉城区46

第一节 眉城乡47

第二节 大石桥乡48

第三节 象耳镇49

第四节 鲜滩乡50

第五节 松江乡50

第六节 张坎镇与张坎乡51

第七节 白马铺乡51

第二章 太和区52

第一节 太和镇与太和乡53

第二节 镇江乡54

第三节 回龙乡54

第四节 悦兴乡55

第三章 崇礼区55

第一节 崇礼乡56

第二节 土地乡57

第三节 富牛乡57

第五节 复盛乡58

第四节 新华乡58

第六节 家相乡59

第七节 光华乡59

第四章 永寿区60

第一节 永寿镇61

第二节 石伏乡61

第三节 罗平镇与罗平乡62

第四节 复兴乡62

第五节 五皇乡63

第六节 柳圣乡63

第七节 金花乡64

第五章 思蒙区64

第一节 思蒙镇65

第二节 修文乡66

第四节 龙兴乡67

第三节 山宝乡67

第五节 黄家乡68

第六节 崇仁镇68

第七节 娴婆乡68

第八节 莲花乡69

第六章 多悦区69

第一节 多悦镇与多悦乡71

第二节 尚义乡71

第三节 中店乡72

第四节 郑军乡72

第五节 正山口乡73

第六节 海珠乡74

第七章 万胜区74

第一节 万胜镇与万胜乡75

第二节 伏东乡76

第四节 三苏乡77

第三节 广济乡77

第五节 新四乡78

第六节 秦家乡79

第七节 盘鳌乡79

第八节 晋凤乡80

第九节 五峰乡80

自然地理篇82

第一章地质82

第一节 构造82

第二节 地层83

(一) 三迭系83

(二) 侏罗系83

(三) 白垩系83

(一) 钙芒硝、石膏84

第三节 矿藏84

(五) 第四系84

(四) 第三系84

(二) 石油、天然气85

(三) 泥炭85

(四) 建筑石料85

(五) 沙金85

第四节 地震85

第二章 地貌86

第一节 类型86

(一) 平坝86

(二) 阶地87

(三) 浅丘87

(四) 深丘87

(五) 低山87

(四) 长楸山脉88

(三) 文家坳山脉88

(一) 象耳山脉88

第二节 山脉88

(二) 蟆颐山脉88

(五) 三峰山脉89

第三章 气候89

第一节 温度89

(一) 气温89

(二) 地温91

第二节 降水95

(一) 降水量95

(二) 空气湿度96

(三) 霜雪96

(四) 蒸发量96

第三节 日照97

第四节 气压97

(一) 低温98

第五节 风98

第六节 灾害性天气98

(二) 干旱99

(三) 洪涝99

(四) 冰雹101

(五) 大风101

第四章 水文102

第一节 地表水102

(一) 岷江102

(二) 思蒙河103

(三) 醴泉江103

(四) 娜江104

(五) 王店子河104

(二) 遂宁组105

(一) 沙溪庙组105

(三) 蓬莱镇组105

第二节 地下水105

第五章 土壤105

第一节 母质105

(四) 夹关组112

(五) 灌口组112

(六) 中更新统112

(七) 上更新统112

(八) 全新统112

第二节 类型112

第六章 植物、动物113

第一节 植物113

(一) 植被113

(二) 境内主要植物113

(二) 鸟纲114

(三) 爬行纲114

(一) 哺乳纲114

第二节 动物114

(四) 两栖纲115

(五) 鱼纲115

(六) 昆虫纲115

(七) 多足类115

(八) 甲壳纲115

(九) 蛛形纲115

(十) 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115

人口篇116

第一章发展116

第一节 解放前116

第二节 解放后116

第一节 自然区域分布123

第二章 分布123

第二节 行政区域分布124

第三节 城乡分布125

第三章 结构125

第一节 性别125

第二节 年龄126

第三节 民族128

第四节 文化程度128

第五节 职业129

第四章 管理131

第一节 机构131

第二节 人口普查131

第三节 颁发身份证132

第五章 计划生育132

第二节 措施133

第一节 机构133

第三节 宣传教育134

第四节 技术与设备135

党群政协篇136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眉山县委136

第一节 组织发展136

第二节 代表大会138

(一) 第一次代表大会138

(二) 第二次代表大会138

(三) 第三次代表大会138

(四) 第四次代表大会139

(五) 第五次代表大会139

(一) 办事机构140

第三节 组织与机构设置140

(七) 第七次代表大会140

(六) 第六次代表大会140

(二) 党组141

(三) 党委142

(四) 支部143

第四节 领导与决策146

(一) 领导体制146

(二) 决策151

(三) 自身建设154

第五节 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156

(一) 组织建设156

(二) 组织管理159

(三) 党员教育159

(四) 理论学习161

(五) 群众宣传162

第六节 纪律检查163

(一) 纪律教育163

(二) 违纪查处164

(三) 甄別、复查164

第七节 统战工作165

(一) 团结爱国民主人士165

(二) 联系民主党派166

(三) 落实统战政策166

(四) 对台工作166

(五) 外事侨务166

(六) 民族、宗教工作167

第八节 机要保密167

第九节 信访168

第十节 档案169

附:中共眉山地委170

第十一节 党史资料征集170

第一节 中国民主同盟眉山支部171

第二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眉山支部171

第二章 民主党派171

第三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眉山小组172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172

第一节 国民党眉山县党部172

(一) 组织沿革172

(二) 党务活动173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眉山县分团174

第三节 中国民主社会党眉山县党部175

第四节 中国青年党眉山县党部175

第一节 工会176

(一) 总工会176

第四章 群众组织176

(二) 教育工会180

第二节 农民组织180

(一) 农会180

(二) 农民协会181

(三) 贫农下中农协会183

第三节 青年组织184

(一) 共产主义青年团184

附:少年先锋队188

(二) 民主青年联合会188

第四节 妇女组织189

(一) 妇女协进会189

(二) 妇女会189

(三) 妇女联合会189

(一) 科学技术协会192

第五节 科技工作者组织192

(二) 专业学会、协会、研究会193

第六节 工商业者组织194

(一) 商会194

(二) 工商联合会194

第五章 人民政协197

第一节 组织197

第二节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200

第三节 提案办理201

第四节 组织学习201

第五节 生产、科研、咨询202

第六节 文史资料征集203

第七节 祖国统一工作203

(二) 临时参议会205

(一) 议事会、参事会205

第一节 议会205

第一章 清末、民国政权205

政权篇205

(三)参议会206

第二节 州、县政府207

(一) 州衙207

(二) 县署(府)207

第三节 区、乡组织208

(一) 区署(公所)208

(二) 乡镇(联保)公所208

第四节 重要政事210

(一) 查禁鸦片烟毒210

(二) 清查共产党员210

(三) 特种工程211

(六) 济赈粮荒212

(四) 二五减租212

(五) 选举国大代表和立法委员212

附:四川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213

第二章 建国后的权力机构214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214

(一) 第一届各代会214

(二) 第二届各代会214

(三) 第三届各代会215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215

(一) 第一届人代会216

(二) 第二届人代会216

(三) 第三届人代会216

(四) 第四届人代会217

(五) 第五届人代会217

(八) 第八届人代会218

(六) 第六届人代会218

(七) “三代会”218

(九) 第九届人代会219

(十) 第十届人代会219

(十一) 第十一届人代会220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20

(一) 机构220

(二) 重要决议、决定221

(三) 监督、视察222

(四) 干部任免223

(五) 选举工作223

第三章 建国后的政府机构224

第一节 机构224

(一) 县级机构224

(二) 派出机构233

(三) 乡(镇)234

第二节 政务234

(一) 领导体制234

(二) 行政管理236

附:川西人民行政公署眉山区专员公署240

政事篇241

第一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0—1956年)241

第一节 剿匪反霸241

第二节 抗美援朝242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242

第四节 土地改革242

第五节 “三反一五反”244

第七节 农业合作化246

第六节 粮油统购统销246

第八节 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248

第九节 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248

第二章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1966年)249

第一节 整风反右249

第二节 大跃进251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253

第四节 反右倾254

第五节 整风整社255

第六节 调整、恢复国民经济256

(一) “精兵简政”256

(二) 加强农业256

(三) 调整工业257

(四) 调整商业257

(二)“大四清”258

(一) “小四清”258

第七节 “四清”258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259

第一节 红卫兵运动259

第二节 派性斗争261

第三节 “二月镇反”262

第四节 “三支两军”262

第五节 建立革命委员会264

第六节 清理阶级队伍264

第七节 “一打三反”265

第八节 干部下放265

第九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266

第十节 批林整风267

第十一节 农业学大寨268

第一节 揭批“四人帮”271

第四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6— )271

第二节 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272

第三节 平反冤假错案273

第四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74

第五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79

(一) 增强企业活力280

(二) 搞活流通281

(三) 物价改革283

(四) 金融体制改革284

第六节 政治体制改革285

(一) 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285

(二) 党政职能分开285

(三) 机构改革286

(四) 改革干部管理体制288

第二节 民政科290

第一节 堂局290

第一章 机构290

民政篇290

第三节民政局291

第二章 基层政权建设291

第一节 选举291

第二节 体制改革292

第三节 地名普查294

第三章 拥军优抚300

第一节 慰问300

第二节 支前301

第三节 安置302

第四节 优待303

第五节 抚恤305

第六节 凭吊306

第四章 社会福利308

第一节 “五保”308

第二节 济贫310

(一) 城镇社会救济310

(二) 农村扶贫311

第三节 救灾314

第四节 补助315

第五章 管理316

第一节 婚姻登记316

第二节 殡葬改革316

第三节 收容遣送318

第一节 行政机构319

第二节 公安机构319

第一章 机构319

政法篇319

第三节检察机构321

第四节 审判机构321

第二章 司法行政322

第一节 法制宣传322

第二节 调解324

第三节 律师事务325

第四节 公证326

第三章 公安327

第一节 侦察327

第二节 预审328

第三节 看守329

第四节 治安管理330

(一) 取缔反动会道门330

(二) 查禁烟赌331

(三) 查禁淫秽物品332

(四) 户口管理332

(五) 枪支管理333

(六) 爆炸物品管理333

(七) 特业管理333

(八) 监督、管制、帮教334

第五节 交通管理335

(一) 公路交通管理335

(二) 铁路治安管理335

(三) 自行车管理336

第六节 消防336

第七节 治安处罚337

第四章 检察338

第一节 刑事检察338

第三节 经济检察339

第四节 监所检察339

第二节 法纪检察339

第五节 案件复查340

第六节 受理控告、申诉341

第五章 审判341

第一节 法庭341

第二节 刑事审判342

第三节 民事审判343

第四节 经济审判344

第五节 申诉复查345

劳动人事篇346

第一章干部346

第一节 结构346

第二节 任用347

(一) 吸收录用347

(二)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348

(三)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349

第三节 管理350

(一) 管理权限350

(二) 调配351

(三) 内调干部352

(四) 专业技术于部352

(五) 顾问、调研员、视察员353

(六) 干部监察353

第二章 工人354

第一节 用工形式354

(一) 民国时期354

(二) 解放后355

第二节 队伍形成及发展355

(一) 形成355

(一) 招工356

(二) 发展356

第三节 管理356

(二) 补员357

(三) 调配357

(四) 培训359

第四节 劳动保护360

(一) 安全生产360

(二) 防护保健361

(三) 待业保险362

第五节 劳动就业362

第三章 工资、福利364

第一节 工资364

(一) 工资制度364

(二) 工资调整366

(三) 工资区类别调整366

(一) 福利费367

第二节 福利367

(二) 休假368

(三) 抚恤369

第四章 离休、退休、退职370

第一节 离休370

第二节 退休370

第三节 退职371

军事篇372

第一章机构372

第一节 军事科和国民兵团部372

第二节 人民武装部372

(一) 县人民武装指挥部372

(二) 县人民武装部373

(四) 区、乡人民武装部374

(三) 县人民武装委员会374

第二章 兵役375

第一节 兵役制度375

(一) 募兵与抓丁375

(二) 志愿兵役制375

(三) 义务兵役制376

第二节 兵役工作376

(一) 兵役登记376

(二) 兵员征集377

第三章 地方武装378

第一节 团练378

第二节 警察队379

第三节 国民兵队379

第五节 武警中队380

第四节 警卫队380

第四章 民兵381

第一节 组织381

第二节 训练382

第三节 勤务383

(一) 清匪383

(二) 护桥、护厂、护库385

(三) 抗洪救灾385

第四节 民兵代表会385

第五章 驻军386

第一节 民国时期386

第二节 解放后388

第六章 战事388

第一节 顺天军血战眉州388

第三节 汤古山战斗389

第二节 保路同志军的斗争389

第四节 解放眉山的战斗390

第七章 拥政爱民391

第一节 巩固政权391

(一) 清剿土匪391

(二) 组建和训练地方武装392

第二节 共建精神文明392

第三节 支援生产建设394

(一) 兴修水利394

(二) 支援工农业生产395

(三) 协助城市建设395

(二) 灭火396

第五节 学雷锋做好事396

(一) 防洪396

第四节 救灾抢险396

综合经济篇398

第一章生产建设398

第一节 物质生产398

(一) 工农业生产398

(二) 建筑、运输和邮电400

(三) 商业401

第二节 产业结构402

(一) 社会生产结构402

(二) 农、轻、重比例403

(三) 农村经济结构403

(四) 工业内部结构404

第三节 生产效益405

(一) 工业资金利税率405

(二) 国民收入405

第二章 人民生活407

(三) 劳动生产率407

第一节 城镇408

(一) 收入408

(二) 生活费用409

(三) 居住条件409

第二节 农村409

(一) 收入409

(二) 生活费用410

(三) 居住条件410

第三章 计划管理410

第一节 管理体制410

第二节 生产计划412

(一) 农业计划412

(三) 交通运输计划413

(二) 工业计划413

第三节 商品流通计划414

第四节 社会集团消费计划414

(一) 范围414

(二) 控制415

第五节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415

第六节 人口、劳动力计划416

第四章 物价管理417

第一节 管理体制417

第二节 商品价格涨落417

第三节 差价、比价419

(一) 差价419

(二) 比价420

(一) 优待422

(二) 补贴422

第四节 优待、补贴422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423

第一节 管理体制423

第二节 集市贸易423

(一) 交易市场423

(二) 逢场日期424

(三) 市场管理424

(四) 市场管理费425

第三节 企业登记426

(一) 发证登记426

(二) 换证登记426

(三) 查证验证427

第四节 经济合同427

第五节 商标428

第七节 个体工商户429

第六节 广告429

第六章 生产资料管理430

第一节 土地430

(一) 耕地430

(二) 地政430

第二节 建材431

第三节 农资432

(一) 机构432

(二) 国合分工433

(三) 分级管理433

(四) 供应433

第四节 种子434

(一) 机构434

(二) 引种434

(三) 制种434

(二) 调查435

(一) 体制435

第七章 统计、审计、计量、标准化435

第一节 统计435

(三) 分析436

(四) 报表436

第二节 审计437

(一) 体制437

(二) 审务437

(三) 公证437

第三节 计量、标准化438

(一) 体制438

(二) 计量439

(三) 标准化440

(四) 质量440

第一章 经济体制441

第一节 生产关系变革441

农业篇441

第二节生产工具变革442

第三节 产业结构调整443

第四节 经营管理444

(一) 计划管理445

(二) 劳动管理445

(三) 财务管理446

(四) 物资管理447

(五) 收益分配447

第五节 经济效益449

第二章 生产条件450

第一节 土地450

第二节 土壤451

(一) 沙坝经作区451

(五) 浅丘黄泥、紫色土粮、桑、果区452

(四) 黄泥台地粮、果、经作区452

(二) 冲积平坝粮、经区452

(三) 黄泥再积平坝粮、油区452

(六) 黄泥台地粮、林、茶区453

(七) 低山紫色士粮、桑、渔、牧区453

第三节 劳动力453

第四节 机具454

(一) 耕作454

(二) 排灌454

(三) 植保455

(四) 脱粒455

(五) 加工455

第三章 农田基本建设456

第一节 耕地土质456

(六) 运输456

第二节 改造田、土457

(一) 改造冬水田457

(二) 改造下湿田458

(三) 地变田458

(四) 改士造地459

第三节 培肥地力459

(一) 稿秆还田459

(二) 种植绿肥460

(三) 培养菌肥460

第四章 农作物种植461

第一节 耕作制度461

(一) 种植制度461

(一) 推广良种463

第二节 生产技术463

(二) 耕耘制度463

(二) 作物栽培468

(三) 施用肥料473

(四) 植物保护474

第三节 作物产量477

(一) 粮食作物477

(二) 经济作物477

第五章 林、果、茶、花生产478

第一节 林业478

(一) 分布478

(二) 生产478

(三) 管理481

(一) 发展482

第二节 水果482

(四) 林产品482

(二) 优质品种483

(三) 苗木繁殖484

(四) 丰产栽培484

(五) 贮藏保鲜484

第三节 茶叶485

(一) 分布485

(二) 栽培485

(三) 加工486

第四节 玫瑰486

(一) 品种资源486

(二) “蜀玫”培育486

第一节 畜禽487

(一) 饲养种类487

第六章 养殖业487

(二) 品种改良491

(三) 饲料生产491

(四) 疫病防治492

第二节 蚕桑494

(一) 发展494

(二) 蚕种495

(三) 栽桑495

(四) 饲养496

第三节 水产496

(一) 鱼类资源497

(二) 苗种繁殖497

(三) 放养水域498

(四) 集约化养鱼498

(六) 鱼病防治499

(五) 江河捕捞499

(七) 渔政管理500

第七章 国营农场500

第一节 规模500

第二节 机构501

第三节 体制改革501

第四节 经营项目502

第五节 经济效益502

第八章 农业科教503

第一节 四级农科网503

第二节 技术培训503

(一) 当季生产技术培训503

(二) 农村干部培训学校504

第三节 农业教育505

(一) 蟆颐堰506

第一节 引水506

第一章 水利工程506

水利篇506

(二)通济堰支渠507

(三) 东风渠支渠508

(四) 醴泉堰509

(五) 西来堰510

第二节 蓄水511

(一) 库511

(二) 塘517

(三) 石河堰517

(四) 屯水田518

第三节 提水机具519

(一) 竹木具提水519

(二) 机电提灌519

(三) 喷灌520

第二章 江河治理521

第一节 根治境内岷江521

第二节 山溪河治理523

第三章 防洪524

第一节 机构524

第二节 防汛524

(一) 堤防524

(二) 队伍525

(三) 物资525

第三节 抗洪526

第四章 管理527

第一节 机构527

第二节 工程管理527

(三) 整治病害水库528

(一) 夏修整补528

(二) 岁修528

第三节 用水管理529

(一) 统一水权,分级管理529

(二) 计划用水,集中轮灌529

第四节 经营管理529

(一) 综合经营530

(二) 水费530

工业篇533

第一章经济成份533

第一节 私营533

第二节 集体534

第三节 国营534

(一) 粮油535

第一节 食品535

第二章 行业535

(二) 屠宰及肉类加工537

(三) 制糖537

(四) 饮料538

附:三苏酒厂简介539

(五) 糖果糕点539

(六) 调味品539

(七) 罐头食品540

第二节 纺织缝纫皮革及其制品540

(一) 缫丝541

(二) 纺织542

(三) 缝纫542

(一) 造纸及纸制品543

第三节 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543

(四) 羽绒制品543

(五) 皮革及其制品543

(二) 印刷544

(三) 文教用品545

第四节 化工545

(一) 火柴546

(二) 火硝547

(三) 芒硝547

(四) 硝铵547

(五) 氮、磷、钾肥548

(六) 塑料制品549

(七) 其他化工产品549

第五节 建材、非金属矿物及其制品549

(一) 石灰549

(四) 土陶550

(五) 石膏及其制品550

(二) 砖瓦550

(三) 沙石550

(六) 水泥551

(七) 大理石制品551

第六节 机械551

(一) 农机552

(二) 印刷机553

(三) 金属制品与维修554

(四) 其他设备制造554

第七节 采金与治炼554

(一) 采金554

(二) 铸造555

(三) 炼铁555

(二) 竹藤棕编织556

(一) 木制品与家具制造556

(四) 轧钢556

第八节 木竹藤棕草制品556

(三) 草编557

第九节 饲料557

第十节 其他557

(一) 自来水558

(二) 电558

(三) 煤及煤制品558

(四) 衡器制造558

(五) 缝纫划片558

(六) 弹花559

第三章 市属以上厂简介559

第一节 行政管理560

(一) 机构560

第四章 管理560

(二) 体制562

第二节 企业管理563

(一) 组织结构563

(二) 领导制度564

(三) 管理制度565

(四) 奖惩566

(五) 企业扩权569

(六) 经营承包569

乡镇企业篇571

第一章企业发展571

第一节 五级办企业571

(一) 乡(镇)办企业571

(五) 户办企业572

(四) 联户办企业572

(二) 村办企业572

(三) 村民小组办企业572

第二节 划归企业574

(一) 手工业系统划归574

(二) 供销、粮食系统划归574

(三) 交通、水电系统划归574

第三节 资金来源575

(一) 自筹575

(二) 减免税收575

(三) 银行贷款575

第四节 横向联合576

(一) 筹资性联合576

第二章 企业门类577

(二) 技术性联合577

(三) 加工性联合577

第一节 种植养殖业578

(一) 种植业578

(二) 养殖业578

第二节 工业579

(一)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582

(二) 化学工业582

(三) 建材及非金属矿物制品582

(四) 食品加工583

(五) 饮料制造584

(六) 木材加工及木、竹制品584

(十) 印刷585

(九) 造纸585

(十一) 有色金属矿采选585

(七) 缝纫585

(八) 羽绒制品585

(十二) 其他586

第三节 建筑业586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587

第五节 商业(含饮食业、服务业)588

第三章 管理589

第一节 机构589

(一) 管理机构589

(二) 经营机构589

(三) 收入分成590

(四) 全奖全赔590

(五) 大包干590

(一) 定包奖赔590

第二节 经营责任制590

(二) 定额包交590

(六) 抵押承包591

第三节 分配591

(一) 工分制591

(一) 固定资产592

(三) 利润分配592

(二) 管理费592

第四节 财务管理592

(二) 工资制592

第五节 安全管理593

(一) 机构、制度593

(二) 劳动保护593

(三) 环境保护594

第六节 技术培训594

第四章 效益594

第一节 经济效益594

(四) 交纳税金596

(三) 劳务输出596

第二节 社会效益596

(一) 转移劳力596

(二) 丰富市场596

(五) 支援农业597

能源篇598

第一章电力598

第一节 生产598

(一) 火力发电598

(二) 水力发电599

(三) 单位自发电601

第二节 建网602

(一) 变电站602

(二) 网 路603

第三节 供电605

(一) 分配605

(一) 机构606

(二) 计费606

第四节 管理606

(二) 计划调节607

(三) 安全管理607

附:眉山供电分局简介607

第二章 煤、石油、天然气608

第一节 煤炭608

(一) 开采608

(二) 调进608

(三) 供应609

(四) 加工610

(五) 节煤611

(六) 煤价补贴611

(三) 供应612

(二) 调配612

第二节 石油612

(一) 购销机构612

(四) 节油613

第三节 天然气614

第三章 沼气614

第一节 机构614

第二节 建设615

(一) 技术队伍615

(二) 资金、材料615

(三) 池型结构616

(四) 应用设备616

(五) 发展利用617

(四) 国内外效应618

(三) 减少疫病618

(二) 提高肥效618

(一) 节能增收618

第三节 效益618

第四节 管理619

附:沼气事故619

第四章 柴草620

第一节 利用620

第二节 节柴620

交通篇622

第一章道路622

第一节 公路622

(一) 省道623

(二) 县道623

(三) 乡道626

(四) 专用道627

(六) 环城路628

(五) 连网路628

第二节 航道629

(一) 长航河道629

(二) 短运水路629

第三节 铁路630

第二章 津梁630

第一节 桥梁630

(一) 大道桥630

(二) 古桥631

(三) 公路桥637

(一) 古津639

(二) 渡口639

第二节 津渡639

(四) 铁路桥639

(三) 汽车渡642

第三章 水陆站口643

第一节 码头643

(一) 城郊码头643

(二) 沿江场镇码头645

第二节 车站645

(一) 汽车站645

(二) 火车站646

第四章 客货运输646

第一节 木船运输646

(一) 长航646

(三) 渡运647

(二) 短航647

附:造船648

第二节 人畜力车运输648

(一) 独轮车(鸡公车)648

(二) 人力车(黄包车)649

(三) 板板车649

(四) 架架车649

(五) 气轮车649

(六) 畜力车649

(七) 自行车650

第三节 机动车运输650

(一) 拖拉机650

(二) 汽车651

第四节 火车运输653

第五节 联合运输655

第六节 搬运装卸656

第五章 管理657

第一节 机构657

(一) 行政657

(二) 企、事业单位657

(三) 驻县省、市机构658

第二节 安全658

(一) 港航监督658

(二) 渡口安全660

(三) 车辆监理660

附:重大交通事故661

第三节 路政662

(一) 养护662

第四节 营运663

(一) 市场663

(二) 绿化663

(二) 运价664

邮电篇666

第一章机构666

第一节 驿铺666

第二节 邮政局666

第三节 电信局667

(一) 电报局667

(二) 交换所667

(三) 无线电台667

(四) 乡村电话管理所667

(五) 线路工务段668

第四节 邮电局668

第一节 邮路669

第二章 邮务669

第二节 邮运670

第三节 邮递670

第四节 业务671

(一) 函包671

(二) 储汇672

(三) 发行672

(四) 机要通信672

(五) 邮资672

(六) 集邮673

第三章 电信673

第一节 线路673

(一) 长话线673

(二) 市话线674

(三) 农话线674

(一) 长话机械675

(四) 电报线675

第二节 设备675

(二) 市话机械676

(三) 农话机械676

(四) 电报机械676

(五) 电源676

第三节 业务677

第四节 电话电报费677

(一) 长途677

(二) 市话678

(三) 农话678

第四章 管理680

第一节 组织管理680

(五) 会议电话680

(四) 电报680

第二节 业务技术管理681

第三节 财务管理681

第四节 全面质量管理682

商业篇683

第一章经济成份683

第一节 私营商业683

第二节 国营商业684

第三节 集体商业686

(一) 供销商业686

(二) 集体商店688

第二章 商品购销689

第一节 粮食、油料689

(一) 粮食689

(二) 油料691

(一) 猪、禽、蛋692

第二节 副食品692

(二) 糖、酒、烟693

(三) 蔬菜693

(四) 食盐693

第三节 日用工业品694

第四节 中、西药696

第五节 生产资料698

(一) 工业生产资料698

(二) 农业生产资料699

(三) 农机具700

(四) 耕牛701

第六节 农副土特产品701

第八节 废旧物资703

第七节 出口商品703

第三章 商业市场704

第一节 综合市场704

第二节 专业市场705

(一) 米、柴、炭市705

(二) 牛市706

(三) 叶烟市706

(四) 线子市706

(五) 蚕茧市707

第三节 物资交流会707

第四章 饮食服务业708

第一节 饮食业708

第二节 服务业709

第三节 名食品709

(一) 东坡肘子709

(三) 眉州火腿710

(二) 东坡鱼710

(四) “仿绍”酒711

(五) 甜黄蛋711

(六) 李合脂711

(七) 红苕粑711

(八) 熊黄糕711

(九) 宋凉粉712

(十) 莫稀饭712

(十一) 三苏大曲712

(十二) 龙眼酥712

(十三) 精酿香醋713

第五章 商品储运713

第一节 仓储713

第二节 运输714

(一) 商业局715

第六章 商业管理715

第一节 管理机构715

(二) 粮食局716

(三) 供销合作社716

(四) 酒类、烟草专卖局716

(五) 物资局717

(六) 外贸公司717

第二节 企业管理717

(一) 计划管理717

(二) 财会管理718

财税篇721

第一章机构721

第一节 财政721

第二节 税务722

第一节 财政体制723

第二章 体制723

(一) 统收统支724

(二) 收入分类分成724

(三) 以收定支724

(四) 总额分成725

(五) 定收定支725

(六) 固定比例留成,超收分成725

(七) 定收定支,总额分成725

(八) 划分收支,分级包干725

第二节 税收制度726

(一) 管理体制726

(二) 税制变革727

(三) 征收管理制度728

(一) 田赋729

第一节 田赋、农业税729

第三章 财政收入729

(二) 农业税731

第二节 企业收入733

第三节 工商税收入734

(一) 民国时期捐税734

(二) 解放后税收737

第四节 其他收入740

第四章 培养税源744

第一节 支持发展生产744

第二节 促进财务核算745

第三节 帮助搞活企业745

第五章 财政支出746

第一节 行政、事业费746

(一) 行政费746

(二) 事业费747

第二节 基本建设投资748

第三节 支农资金749

(一) 无偿投资749

(二) 无息周转金749

第四节 其他支出750

第六章 债券752

第一节 民国时期债券752

第二节 解放后的债券753

第七章 管理监督754

第一节 预算管理754

第二节 企业财务管理755

第三节 财税监督756

(一) 财政审计监督756

(三) 利润监交757

(二) 税务监察757

金融篇758

第一章金融实业组织758

第一节 民间信用组织758

(一) 典当758

(二) 钱庄758

(三) 字号、商号758

(四) 钱铺、钱摊759

(五) 金号、银楼、金银手饰店759

第二节 金融机构759

(一) 民国时期759

(二) 解放后760

第三节 合作金融组织761

(一) 民国时期761

第一节 货币与流通762

(一) 清末762

第二章 货币762

(二) 解放后762

(二) 民国时期763

(三) 解放后764

第二节 货币管理765

第三章 存款767

第一节 单位存款767

(一) 机关、团体、部队存款767

(二) 国营企业存款768

(三) 集体企业存款768

(四) 农业社队及乡镇企业存款768

第二节 储蓄存款769

(一) 城镇储蓄769

(二) 农村储蓄770

第四章 贷款771

第一节 国营工业贷款772

第二节 国营商业贷款772

第三节 集体企业贷款773

第四节 农业贷款774

第五节 乡镇企业贷款775

第六节 固定资产贷款775

第七节 其他贷款776

(一) 私营工商业贷款776

(二) 支持信用合作社贷款776

(三) 结算贷款776

(四) 耐用消费品贷款776

(七) 信托贷款777

(六) 特种贷款777

(五) 专项贷款777

第五章 结算778

第一节 同城结算779

第二节 异地结算779

第六章 保险780

第一节 险种与规模780

(一) 人身保险780

(二) 财产保险780

(三) 运输保险781

(四) 牲畜保险781

第二节 承保与收费781

第三节 责任与赔偿782

第七章 基本建设投资管理782

第八章 代理国库783

第一节 国家基本建设拨款783

第二节 自筹基建资金监督783

第一节 金库(国库)784

第二节 拨款784

第三节 其他784

(一) 公债(国库券)784

(二) 期票785

城乡建设篇786

第一章机构786

第一节 行政机构786

第二节 企事业机构786

(一) 房产管理所786

(五) 公共汽车公司787

(四) 建筑设计室787

(六) 沼气办公室787

(二) 自来水厂787

(三) 城区市政园林环卫管理所787

(七) 建筑公司788

(八) 环境监测站、监理站788

(九) 工程质量监督站788

(十) 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所788

第二章 县城建设788

第一节 城垣788

第二节 街道789

(一) 演变789

(二) 整修791

第三节 公共设施792

(一) 自来水792

(三) 排水793

(四) 环境卫生793

(二) 公共汽车793

(五) 街灯794

(六) 行道树794

(七) 其他795

第三章 乡镇建设796

第一节 建制镇建设796

(一) 街道796

(二) 公共设施797

第二节 乡村建设798

(一) 乡集镇建设798

(二) 农村住房799

第四章 城乡规划800

第一节 县城总体规划800

第二节 县域城镇规划801

第三节 乡镇规划801

(一) 市政工程管理802

第一节 城镇建设管理802

第四节 农村规划802

第五章 城乡建设管理802

第五节 规划实施802

(二) 县城市容管理803

(三) 城管监督803

(四) 工程质量监督803

(五) 建筑市场管理803

第二节 城镇房产管理804

(一) 管理制度804

(二) 私房改造805

(三) 房产普查805

第三节 农村建房用地管理806

(一) 审批806

(三) 收费807

(二) 清理807

第六章 城乡建设资金808

第一节 来源808

(一) 公房租金收入808

(二) 税费收入808

(三) 省、地、县专项拨款809

第二节 使用809

(一) 城乡建设支出809

(二) 公房管理支出809

(三) 环境保护支出810

第七章 建筑810

第一节 建筑风格和技术810

(一) 古建筑810

(二) 现代建筑811

第三节 建筑设计812

第四节 建筑用材812

第二节 建筑工具812

第五节 建筑队伍813

第八章 环境保护813

第一节 环境污染814

第二节 环境监测814

(一) 污染源监测814

(二) 环境状况例行监测814

(三) 污染事故监测815

第三节 环境监理815

第四节 治理污染816

(一) 宣传教育816

(二) 基建环保同步816

(三) 治理817

(四) 绿化818

科技篇820

第一章机构820

第一节 农业推广所820

第二节 科学技术协会820

第三节 科学技术委员会821

第四节 农业科学研究所821

第五节 科技顾问团821

第六节 科技服务单位822

第二章 科技队伍822

第一节 普查822

(一) 调查822

(二) 登记824

(三) 发证824

(二) 中级825

(一) 初级825

第二节 归队825

第三节 评职称825

(三) 高级826

第四节 待遇827

(一) 任用827

(二) 经济待遇827

(三) 生活福利827

第五节 科技人员流动827

第三章 科技活动828

第一节 科普宣传828

(一) 橱窗展览828

(二) 幻灯、电影828

(三) 举办讲座828

(二) 短期培训829

(三) 专业培训829

第二节 技术培训829

(一) 组织参观829

(四) 资料、图书829

(四) 农技校830

(五) 现场会830

(六) 聘专家讲课830

第三节 科技情报830

(一) 机构830

(二) 刊物830

(三) 收集与交流831

第四节 青少年科技活动831

(一) 科技制作品选展831

(二) 珠算竞赛831

(三) 智力问答831

(三) 胡豆青、早玉米连作晚稻832

(二) 三熟三高产试验832

(四) 不同熟制的研究总结832

第一节 农业科研832

第四章 科技实验与研究832

(一) 伏花生连作晚稻832

(五) 辐恢系稻田制种833

(六) 温室无土育秧833

(七) 早、中稻品比试验833

(八) 辐恢系品比试验834

(九) 玉米稻、高梁稻育成834

(十) 成都香糯“6208”引种834

(十一) 小麦“76-3-3”新品种育成834

(十二) 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835

(十三) 小麦选、留种及播期试验835

(十四) 蓄、留再生稻835

(十七) 喷射“九二○”激素836

(十八) 大面积群众性农作物高产实验836

(十六) 沼气肥836

(十五) 稻田养萍利用836

第二节 工业科研837

(一) 含钾磷肥试制成功837

(二) 试制微尘粉笔837

(三) 磷酸二氢钾中间试验项目837

(四) 混凝士空心小砌块838

(五) MB-280型模式手压泵838

(六) 石膏新制品838

(七) 榨机防堵器838

第三节 多种经营科研838

(一) 红浮萍养猪838

(六) 推广配合饲料839

(五) 人工饲养粹蛇和龟839

(四) “钴60”辐射蚕种839

(二) 夏橙低温保果839

(三) 聚合草839

(七) 柑桔留种保鲜840

(八) 良种鸡繁育840

(九) 引种低芥酸“奥诺”油菜840

(十) 试用“诱蕊”杀甘蔗螟840

(十一) 自动售粮器840

(十二) 研制自控恒温箱(器)840

第四节 医卫科研841

(一) 新方杀虫丸散841

(二) 针麻手术841

(三) 血吸虫病防治研究841

(四) 抗癫痫中药841

(二) 提供资料842

第三节 自然资源调查及利用842

第二节 技术合作与转让842

第一节 科技咨询842

(一) 提供技术842

第五章 科技服务842

第四节 科技市场843

第六章 科技成果844

第一节 获奖成果844

第二节 获奖成果应用846

(一) 农用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846

(二) “川油9号选”油菜良种847

(三) 小麦疏株密植栽培法847

(四) 眉山9号脐橙847

(一) “81-5”小麦良种848

(七) 柴油机车节油新技术848

第三节 引进成果推广848

(五) 渠道网箱流水养鱼848

(六) 蜜蜂带罩长途运输848

(二) “双推”技术849

(三) 推广饲养“建川杂交鸭”849

(四) 两段育秧新技术849

(五) 万亩杂交水稻制种849

(六) 花生“条播、壅针、喷磷”新技术850

(七) 推广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850

教育篇851

第一章机构851

第一节 行政机构851

(四) 招生委员会办公室852

(一) 教育会852

第三节 教育团体852

(二) 国民教育巡回辅导站852

(三) 教学研究室852

(一) 国民教育研究会852

第二节 专业机构852

(二) 教育学会853

第二章 管理853

第一节 学校管理853

(一) 行政管理853

(二) 思想教育854

(三) 学生组织855

第二节 教育经费856

第三节 教学设施856

第四节 勤工俭学858

第一节 教学方法859

第三章 教学859

第二节 教学研究860

(一) 教研组及网点860

(二) 教研活动861

第三节 考试制度862

第四章 学前教育和普通教育863

第一节 幼儿教育863

第二节 小学教育863

(一) 学校863

(二) 学制864

(三) 课程864

第三节 中学教育869

(一) 学校869

(三) 课程870

(二) 学制870

第五章 专业技术教育874

第一节 师范874

第二节 中技877

第三节 职业中学878

第六章 成人教育878

第一节 扫盲878

第二节 农民业余教育879

第三节 “五·七”大学880

第四节 干部、职工教育880

第五节 函授、电视教育882

(一) 函授882

(二) 电视大学883

第六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883

第七章 教职员队伍883

第一节 发展883

第二节 素质及培训884

第三节 待遇885

第四节 民办教师队伍整顿887

文化体育篇888

第一章机构888

第一节 文化局888

(一) 民众教育馆888

(二) 文化馆888

(三) 图书馆889

(四) 书店889

(五) 三苏博物馆890

(六) 电影发行放映公司890

(七) 川剧团890

第四节 县志办公室891

第三节 体育运动委员会891

第二节 广播电视局891

第二章 文化艺术892

第一节 文艺团体892

(一) 川剧892

(二) 话剧893

(三) 京剧893

(四) 曲艺893

第二节 文化活动894

(一) 文化馆馆办活动894

(二) 图书借阅895

(三) 图书发行895

(四) 川剧表演896

第三节 影剧场所897

(一) 剧场897

(二) 电影院898

(一) 彩灯899

(二) 民歌899

第四节 民间艺术899

(三) 民间故事900

(四) 火绘901

(五) 汉白玉雕901

(六) 苏裱901

第三章 文艺创作901

第一节 创作活动901

第二节 创作辅导902

第三节 文化艺术团体902

(一) 眉山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以下简称文联)902

(二) 摄影家协会902

第一节 风景名胜903

(二) 蟆颐观903

(一) 三苏祠903

(四) 东坡画院903

第四章 风景名胜与文物古迹903

(三) 三苏书画家协会903

附:古人咏蟆颐观诗904

(三) 大旺寺白塔905

(四) 寨子城906

(五) 苏坟山906

附:有关老翁井、苏坟山诗文907

(六) “连鳌山”与“兰坡”石刻字908

(七) 松江野渡908

(八) 中坝渔村908

第二节 古建筑909

(一) 木结构建筑909

(二) 石结构建筑910

第三节 摩崖造像911

(一) 仙人洞摩崖造像911

(二) 石碓窝摩崖造像912

(三) 法宝寺摩崖造像912

(四) 天门关摩崖造像及题刻913

(五) 陈沟千佛崖913

(六) 临界摩崖造像913

(七) 宋坪摩崖造像913

(八) 三峰寺摩崖造像913

(九) 洞口门摩崖造像913

(三) 凤凰崖墓群914

(二) 白马山崖墓群914

(一) 猫山崖墓群914

第五节 古墓葬914

(三) 碑刻914

(二) 王祠堂牌坊914

(一) 李祠堂石刻914

第四节 题刻和碑刻914

(四) 凌江堰古墓915

(五) 永丰古墓915

(六) 白鹤翁墓915

(七) 毛隆恩墓915

(八) 赵坟山墓群916

(九) 瓦场坎墓群916

(十) 李家大坟园916

(十一) 陈家山墓群916

(十二) 徐坟山墓群916

(十三) 川爷庙墓群916

第一节 报刊917

第五章 新闻、广播、电视917

(一) 晋凤农民协会会址917

第六节 革命文物917

(二) 烈士陵园917

第二节 广播918

(一) 广播事业的发展918

(二) 放大站建设及通讯员919

(三) 自办节目919

第三节 电视、录像920

第六章 州、县志编修921

第一节 始修921

第二节 再修921

第一节 群众体育922

(一) 民间体育922

第七章 体育922

第三节 新修922

(二) 学校体育923

(三) 职工体育924

第二节 体育设施925

(一) 人民体育场925

(二) 灯光球场925

(三) 室内训练房925

(四) 游泳池926

(五) 运动员接待室926

(六) 基层体育设施926

第三节 培训、竞赛926

(一) 业余体校926

(二) 竞赛926

(三) 人才选拔及先进体育工作者928

第一章 建祠929

三苏祠篇929

第一节殿堂930

(一) 正门930

(二) 前厅930

第二章 园林930

(三) 飨殿931

(四) 启贤堂931

(五) 木假山堂931

(六) 来凤轩931

(一) 云屿楼932

(二) 披风榭932

第二节 亭榭932

(七) 厢房932

(三) 瑞莲亭及瑞莲池933

(四) 百坡亭933

(五) 抱月亭933

(六) 快雨亭933

(七) 式苏轩933

(八) 景苏楼934

(九) 绿洲亭(又名水竹轩)934

(十) 半潭秋水一房山(又名月亭)934

(十一) 采花舫934

(十二) 船坞934

(十七) 西门935

(十六) 绿筠轩935

第三节 古树935

(一) 榕树(附老榆树)935

(十四) 茗香轩935

(十三) 碑亭935

(十五) 疏竹轩935

(二) 银杏936

(三) 黄荆树936

(四) 雪松(附古柏)936

(五) 并蒂丹荔936

(六) 古柏936

(七) 桢楠936

第四节 渠池、假山、花圃937

(一) 渠池937

(二) 假山937

第一节 东坡手迹刻石938

(一) 马券碑938

(三) 花圃938

第三章 碑刻938

(二) 柳州碑939

(七) 中山松醪赋碑940

(十一) 登州海市诗碑940

(十) 武昌西山诗并叙碑940

(九) 寒食诗碑940

(八) 记承天寺夜游碑940

(六) 洞庭春色赋碑940

(五) 丰乐亭记碑940

(四) 醉翁亭记碑940

(三) 表忠观碑940

(十二) 十二月一日雨后微雪诗碑941

(十三) 书黄鲁直言碑941

(十四) 过于海舶得迈寄书酒诗碑941

(十五) 楚颂碑941

(十六) 寄西湖诸友诗碑941

第二节 其他刻石942

(一) 苏符行状碑942

(十七) 和柳子玉喜雪次韵仍呈述诗碑942

(十八) 任氏乳母墓志铭碑942

(二) 东坡盘陀画像碑943

(三) 眉州八景诗碑944

(四) 三苏先生祠记碑945

(五) 三苏祠诗碑945

(六) 新建木假山房记碑945

(七) 重修苏祠新置祠田兼筑方墙门道记事碑945

(八) 谒三苏祠诗碑945

(九) 题寄三苏祠壁碑945

(十) 宋赠太子太师苏老泉之墓碑945

(十一) 宋礼部尚书苏公符白鹤翁墓碑946

(十二) 培修眉州三苏祠记碑946

(一) 王寅重九怀舍弟子由诗947

(三) 梅、竹、菊图947

(二) 墨竹图947

(十三) 四川省政府布告碑947

第三节 木刻947

(十五) 《冬日杂吟》诗碑947

(十四) 题三苏祠诗碑947

(四) 老梅、吊菊图948

(五) 一天云水贴948

(六) 佛寿图948

(七) 东坡戴笠着屐图并行书赞诗948

(八) 三苏图948

(九) 东坡笠屐图948

(一) 元代刻《王状元集诸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949

第一节 三苏文献版本949

(十) 当代刻苏轼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949

第四章 书画949

(二) 元代刻《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950

(三) 元代刻《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诗》950

(四) 明代眉山刻《三苏先生全集》950

(五) 明代嘉靖眉山刻《三苏文集》950

(六) 清代刻《三苏全集》950

第二节 书画951

(一) 明张伯起行书苏轼《后赤壁赋》长卷951

(二) 明许光祚車书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单条951

(三) 清何绍基行书苏轼祠《落日绣帘卷》、《玉骨那悉瘴雾》、《夜饮东坡醒复醉》屏951

(四) 清张船山車书屏951

(五) 清龚晴皋草书单条951

(九) 朱德《题三苏祠》诗,正楷单条952

(一) 清道光十二年(1832)刻《三苏全集》木板952

第三节 其他952

(七) 齐白石画鼠、徐悲鸿补猫的《捕鼠图》952

(八) 清童二树画梅花中堂952

(六) 清翁方纲苏轼《后赤壁赋》片段单条952

(二) 三苏塑像953

(三) 苏东坡盘陀塑像953

(四) 明代铁钟(三苏祠明末战火遗物之一)953

(五) 东汉抚琴陶俑953

(六) 东汉庖厨俑953

(七) 清端溪砚953

(八) 白玉带扣一副953

第五章 题咏954

第一节 诗词954

第二节 散文960

第三节 楹联962

第一节 陈列964

第六章 纪念活动964

第二节 祭扫苏坟965

第三节 东坡会965

第四节 学术研究966

第七章 管理966

第一节 管理机构966

第二节 祀田管理967

第三节 经营管理968

医药卫生篇969

第一章机构969

第一节 行政机构969

(一) 县卫生局969

(二) 县委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969

(三)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969

(一) 县属970

第二节 企事业机构970

(四) 县医药管理局970

(二) 区属971

(三) 乡属971

(四) 村办972

(五) 企事业单位办972

第三节 卫生团体972

(一) 三皇会(药王会)972

(二) 医师公会972

(三) 县中医师公会972

(四) 四川省国医分馆眉山支馆973

(五) 卫生促进会973

(六) 县卫生工作者协会973

(七) 中华医学会四川省眉山分会973

(二) 设备974

(一) 基本建设974

第一节 设施974

第二章 医疗974

第二节 技术975

(一) 科室975

(二) 技术976

第三节 医疗制度978

(一) 护理制度978

(二) 就诊、收费制978

(三) 公费医疗制978

(四) 合作医疗制979

(五) 农村健康保险979

第四节 医疗管理979

第五节 中医980

附:《苏沈良方》简介981

第六节 西医981

(一) 骨科983

第七节 中西医结合983

第八节 专科983

(二) 癲痫984

(三) 精神病984

(四) 痔瘘984

第九节 社会医疗服务984

第三章 卫生防疫985

第一节 卫生运动985

第二节 卫生管理与监测986

(一) 饮食行业卫生管理986

(二) 饮水卫生管理986

(三) 公共场所及服务行业987

(四) 学校卫生管理987

(一) 疫情988

(五) 工业卫生管理988

第三节 血吸虫病防治988

(二) 防治989

第四节 传染病防治990

(一) 疫情990

(二) 防治991

第五节 地方病防治992

(一) 疫情992

(二) 防治992

第四章 妇幼保健993

第一节 妇女保健993

(一) 接生993

(二) 妇女病防治994

第二节 儿童保健994

第二节 西药995

第一节 中草药995

第五章 医药995

第三节 药政管理996

民俗篇998

第一章家庭、宗祠998

第一节 家庭998

第二节 宗祠998

第二章 会馆、行会、帮会999

第一节 会馆999

第二节 行会999

第三节 帮会1000

(一) 哥老会1000

(二) 青帮1001

第三章 宗教1001

第一节 佛教1001

第二节 道教1002

(一) 天主教1003

(二) 基督教1003

第三节 天主教1003

第四章 庙会、迷信、禁忌1004

第一节 庙会1004

第二节 迷信1005

(一) 跳端公1005

(二) 算命1005

(三) 测字、抽彩头1005

(四) 看风水1005

(五) 看相1005

(八) 送童子、拜干亲1006

第三节 禁忌1006

(六) 打醮、耍水龙、断屠、闭南门1006

(七) 吃斋1006

第五章 习俗1007

第一节 起居1007

(一) 服饰1007

(二) 饮食1008

(三) 居住1008

(四) 行止1008

(一) 嫁娶1009

第二节 礼仪1009

(二) 丧葬1010

(三) 庆贺1010

(四) 祭祀1011

第三节 生产习俗1011

(一) 打春牛1011

(二) 开秧门1011

(一) 传统节日1012

第四节 节日1012

(三) 新米饭喂狗1012

(五) 上邛崃进糖房1012

(四) 人市1012

(二) 法定节日1014

第五节 恶风陋习1016

(一) 匪患1016

(二) 吸毒1016

(三) 赌博1017

(四) 宿娼1017

(五) 弃婴和拐卖妇女1017

(六) 蓄婢1017

第六节 美德1017

(一) 舍己救人1017

(三)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1018

(二) 奉献精神1018

(四) 热心公益1019

(五) 拾金不昧1019

(六) 尊老爱幼1019

(七) 爱劳动1019

第六章 方言1020

第一节 语音1020

(一) 声母1020

(二) 韵母1023

(三) 声调1025

第二节 词汇1025

第三节 谚语1026

第四节 歇后语1026

第一节 歌谣1027

(一) 号子1027

第七章 歌谣、传说1027

(二) 报路歌1028

(三) 民歌1029

(四) 儿歌1031

第二节 民间传说1031

(一) 裴城1031

(二) 白马铺1031

(三) 松江夜渡1032

(四) 美女峰和金牛山1032

(五) 苏氏兄妹猜谜1033

(六) 东坡夜题“连鳌山”1033

(七) 东坡肘子1034

(八) 华藏寺的山门1034

(十) 王萃云傲对知州1035

(九) 瑞莲池的金鸳鸯1035

人物篇1036

第一章传略1036

五代1036

1037

1051

1052

近现代1053

第二章 简介1067

第三章 英名录1077

第四章 进士录1090

附录1095

建置记异1095

重要文告辑存1098

奇特现象1109

1992《眉山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四川省眉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1992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