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求取 ⇩

绪论1

第一章现实主义诗歌的曲折历程——建国初三十年诗歌创作发展概述47

第二章建国初期的颂歌浪潮55

第一节 闻捷的诗55

第二节 邵燕祥的诗58

第三节 未央的诗60

第四节 梁上泉、雁翼的诗62

第三章现实主义精神的强化和诗歌创作的探索65

第一节 流沙河、公刘等人的探索66

第二节 艾青的探索及其对诗歌题材的拓展69

第四章“大跃进”民歌运动与长篇叙事诗的勃兴72

第一节 大跃进民歌运动及其对诗歌发展的影响73

第二节 长篇叙事诗的勃兴77

第三节 兄弟民族叙事诗的发掘和整理80

第五章从颂歌到战歌82

第一节 郭小川的诗83

第二节 贺敬之的诗86

第三节 李瑛的诗90

第四节 严阵、张志民的诗93

第六章颂歌与战歌的歧途与末路——文革十年的诗97

第七章十七年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复归102

第一节 天安门诗歌运动103

第二节 欢庆胜利,批判“四人帮”的诗106

第三节 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108

第一章建国初三十年散文创作发展概述110

第二章风姿各具的文艺性散文118

第一节 政治热情与战斗情思的结合——刘白羽的豪放派散文119

第二节 酿造生活与营构诗意——杨朔的诗化散文123

第三节 思想、情趣与知识的融合——秦牧的散文127

第四节 寓教育于深挚的回忆——吴伯箫、曹靖华的散文132

第五节 细腻、优美的女性散文——冰心、菡子的散文136

第三章与时代同步的报告文学139

第一节 建国初三十年报告文学概述139

第二节 魏巍等的朝鲜战争通讯145

第三节 靳以等的经济建设通讯147

第四节 《爬在旗杆上的人》等“干预生活”的报告文学150

第五节 社会主义的新人、新风赞——穆青等的报告文学153

第六节 徐迟、黄钢的报告文学156

第四章建国初三十年的杂文159

第一节 夏衍、巴人、徐懋庸、秦似的杂文160

第二节 马铁丁的杂文165

第三节 “三家村”杂文167

第一章在现实主义道路上曲折前进——建国初三十年小说创作发展概述173

第二章建国初期的现实主义小说182

第一节 建国初期军事小说创作的高涨及其审美意义与局限183

第二节 新人、新事、新生活的热情颂歌——赵树理及山西诸作家的早期作品185

第三节 现实主义小说的另一种形态——《我们夫妻之间》与《洼地上的“战役”》188

第三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出与确立191

第一节 李准的《不能走那条路》等及其他作家反映合作化的小说192

第二节 赵树理的《三里湾》及其他小说195

第三节 孙犁的《铁木前传》及“荷花淀派”199

第四节 《百炼成钢》等建国初期的工业题材小说202

第五节 杜鹏程的长篇战争小说《保卫延安》205

第六节 峻青、王愿坚的短篇小说208

第四章50年代中期“干预生活”、触及灵魂的现实主义小说211

第一节 王蒙等“干预生活”的小说212

第二节 宗璞、邓友梅等描写爱情、婚姻的小说215

第五章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强化到“两结合”创作口号的提出217

第一节 李准现实主义创作的新转折——《李双双小传》与《耕云记》等小说218

第二节 “带着微笑看生活”的现实主义——王汶石的短篇小说221

第三节 马烽与西戎的小说225

第四节 乡土、风俗画式的现实主义小说——周立波的《山乡巨变》与《禾场上》228

第五节 阶级斗争观念制约下的现实主义小说——《艳阳天》与《风雷》232

第六节 城市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现实主义再现——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237

第七节 有浓厚浪漫色彩的革命新传奇《林海雪原》240

第八节 《红日》对长篇军事小说的艺术新发展243

第九节 茹志鹃与刘真描写革命斗争历史的短篇小说246

第十节 知识分子革命化的“苦难历程”与灵魂净化后的“英雄颂”——《青春之歌》与《红岩》250

第十一节 长篇小说的史诗化趋向——《创业史》、《红旗谱》与《一代风流》254

第十二节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262

第六章现实主义的扭曲与扼杀——“文革”十年小说创作267

第七章十七年现实主义传统的复归——《东方》、《班主任》等1977年至1978年的小说274

第一章建国初三十年戏剧创作概述280

第二章传统写实戏剧的继续发展290

第一节 胡可的《战斗里成长》和《槐树庄》291

第二节 老舍的《龙须沟》和《茶馆》293

第三节 夏衍的《考验》301

第四节 《同甘共苦》、《洞箫横吹》、《布谷鸟又叫了》303

第五节 《妇女代表》和《枯木逢春》308

第六节 《霓虹灯下的哨兵》及《年青一代》、《千万不要忘记》310

第七节 曹禺的《胆剑篇》和《王昭君》314

第三章富有浪漫精神的戏剧创作316

第一节 郭沫若的《蔡文姬》317

第二节 田汉的《关汉卿》等剧作319

第四章写实戏剧的复兴323

第一节 《于无声处》、《丹心谱》等剧作324

第二节 《西安事变》、《东进!东进!》等剧作327

第五章戏曲与歌剧330

第一节 《十五贯》等传统戏曲改编331

第二节 创作戏曲335

第三节 歌剧创作339

第一章诗歌美学形态的多元化——新时期诗歌创作发展概述345

第二章现实主义诗歌356

第一节 艾青的诗356

第二节 公刘的诗360

第三节 雷抒雁的诗362

第四节 杨牧的诗366

第五节 张学梦、叶延滨的诗369

第三章朦胧诗374

第一节 舒婷的诗375

第二节 顾城、梁小斌的诗378

第三节 江河、杨炼的诗383

第四章朦胧诗后新生代387

第一节 新传统主义诗歌群体388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诗歌群体393

第三节 女性诗人群体397

第一章新时期散文创作发展概述401

第二章新时期的文艺性散文410

第一节 巴金的《随想录》411

第二节 孙犁的散文415

第三节 何为的散文419

第四节 贾平凹的散文422

第五节 王英琦及其他作家的散文425

第三章报告文学的新发展431

第一节 新时期报告文学概述431

第二节 黄宗英、柯岩的报告文学437

第三节 理由的报告文学440

第四节 陈祖芬的报告文学444

第五节 钱钢、李延国、刘亚洲的报告文学446

第六节 乔迈、贾鲁生、胡平的报告文学449

第四章新时期杂文452

第一节 林放、黄裳等的杂文454

第二节 邵燕祥、冯英子等的杂文458

第一章现实主义的复归、深化、开放性发展与现代主义的引进、融合、创新——新时期十年小说创作发展概述462

第二章现实主义的复归与“伤痕小说”的勃兴472

第一节 知青“伤痕小说”472

第二节 从维熙与“大墙文学”476

第三节 冯骥才的“伤痕小说”480

第四节 农村“伤痕小说”与《许茂和他的女儿们》482

第三章现实主义的深化与“反思文学”浪潮485

第一节 王蒙对“风云三十年”的深刻反思及其艺术上的新开拓486

第二节 张贤亮的“反思小说”489

第三节 谌容与张洁的“反思小说”494

第四节 茹志鹃与张一弓的农村“反思小说”499

第五节 知青“反思小说”502

第六节 现实主义深化在军事文学中的体现——徐怀中与李存葆等对军事文学的突破506

第七节 历史小说中现实主义的深化——《金瓯缺》、《星星草》、《大渡魂》等小说511

第八节 深入到文化层面的“反思小说”——古华的《芙蓉镇》与陆文夫的《小巷人物志》517

第九节 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再现——李准的《黄河东流去》522

第十节 京味文化小说——北京乡土、风俗画作家群526

第四章“改革文学”的崛起与现实主义的开放性发展530

第一节 蒋子龙的工业改革小说532

第二节 反映城市工业体制改革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花园街五号》和《男人的风格》等长篇小说536

第三节 农村改革小说与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541

第四节 农村改革与道德伦理观的变化——贾平凹的三部中篇农村改革小说547

第五节 山东作家群对农村变革现实的独特审美观照——《鲁班的子孙》、《老人仓》、《秋天的愤怒》等小说551

第六节 对农村变革现实的高层次文化审视——贾平凹的《浮躁》、张炜的《古船》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556

第七节 知青题材的新超越——《雪城》、《血色黄昏》、《隐形伴侣》、《桑那高地的太阳》等长篇小说561

第八节 军旅小说的新拓展——朱苏进、刘亚洲、海波等的小说568

第九节 黎汝清的《皖南事变》与“新历史小说”572

第五章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引进与借鉴(上)576

第一节 王蒙、茹志鹃的意识流小说577

第二节 宗璞、谌容等的超现实主义荒诞小说581

第六章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引进与借鉴(中)585

第一节 韩少功、阿城等的“寻根小说”586

第二节 张承志、邓刚等的诗化象征小说590

第三节 刘恒、刘震云等的“新写实小说”594

第四节 李锐、矫健的集束小说598

第五节 刘心武、张辛欣等的“纪实小说”601

第六节 孙犁、贾平凹等的“新笔记小说”605

第七章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引进与借鉴(下)608

第一节 刘索拉、徐星的“前先锋派”小说609

第二节 扎西达娃、马原、洪峰等“新小说派”613

第三节 莫言的小说616

第四节 残雪的小说619

第五节 余华、苏童、格非等的“后现代派”小说622

第一章新时期戏剧发展概述627

第二章写实倾向的再现主义戏剧635

第一节 《小井胡同》——再现主义戏剧的新拓展635

第二节 《狗儿爷涅槃》——再现主义戏剧的深化641

第三节 《天下第一楼》——再现主义戏剧的新成就646

第三章写意倾向的表现主义戏剧650

第一节 《屋外有热流》——“探索性戏剧”的先声651

第二节 《魔方》及其他——戏剧形式的新探索655

第三节 《耶稣·孔子·披头士列侬》和“《搭错车》现象”——建立新的戏剧品格660

第四章再现和表现的兼容与戏剧艺术的新发展665

第一节 《桑树坪纪事》——直面人生的诗化悲歌666

第二节 《洒满月光的荒原》——生命主题的多声部交响671

第五章戏曲与歌剧675

第一节 《潘金莲》与“魏明伦现象”677

第二节 《红楼惊梦》和《曹操与杨修》680

第三节 《芳草心》及新时期歌剧创作684

附录(一)台湾当代文学概况689

附录(二)香港当代文学概况713

后记722

1992《新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金汉等主编 1992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文学发展史(1982 PDF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1982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中(1982 PDF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中
1982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综史  下(1994 PDF版)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综史 下
1994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中(1982 PDF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中
1982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题解新编(1996 PDF版)
中国当代文学题解新编
1996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新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1997 PDF版)
新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1997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中华当代文学新编(1993.05 PDF版)
中华当代文学新编
1993.05 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1988 PDF版)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
1988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电气设备(1982 PDF版)
电气设备
1982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当代文学新编(1988 PDF版)
当代文学新编
1988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编(1985 PDF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编
1985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简编(1986 PDF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简编
1986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中(1958 PDF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中
1958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发展史(1957 PDF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1957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整合发展  当代中国发展新视角(1998 PDF版)
整合发展 当代中国发展新视角
1998 济南:济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