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文学发展史》求取 ⇩

第一章新中国文学总论1

第一节对新中国文学的总体把握1

新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格局中所处的地位1

新中国文学在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中不断地更新与发展4

新中国文学的基本特征8

第二节新中国文学发展的三个时期12

新中国文学的开端与发展期13

新中国文学的挫折与低潮期16

新中国文学的复苏与转折期18

第三节新中国作家队伍的结构26

老一辈“跨代”作家的桥梁作用26

解放后成长起来的作家的创作道路29

“归来”的作家重新焕发的艺术青春31

新时期崛起的青年作家的探索与追求33

第四节新中国文学的基本经验与教训37

改善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是文学发展的根本保证37

“双百”方针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学的坚定不移的政策39

批判继承古今中外的文学遗产是社会主义文学发展的根基41

尊重艺术规律是新中国文学发展的关键43

第二章新中国文学思潮45

第一节新中国文学思潮的历史背景45

新中国文学思潮的认识价值45

新中国文学思潮的历史背景46

新中国文学思潮的辨析51

第二节工农兵文学思潮55

工农兵文学思潮的兴起及其意义55

对“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方针的理解的偏差58

新时期对“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方针的正确理解61

对工农兵文学思潮的评价62

第三节理想主义文学思潮63

理想主义文学思潮的发端及其意义63

建国后17年中理想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和体现67

“文化大革命”中对理想主义文学思潮的篡改与利用69

新时期文学对理想主义的再认识和理想色彩的追求70

对理想主义文学思潮的评价72

第四节“干预生活”的文学思潮73

“干预主活”文学思潮的产生及其理论主张73

“干预生活”文学思潮经受的磨难76

新时期“干预生活”文学思潮的复兴及发展79

对“干预生活”文学思潮的评价82

第五节人性、人道主义文学思潮83

人性、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由来83

人性、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受到的责难85

新时期人性、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复兴与表现87

对人性、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评价91

第六节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92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92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在创作中的表现94

对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理论探讨98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功过及意义101

第七节民族文化寻根思潮102

民族文化寻根思潮的兴起102

民族文化寻根文学的特色106

对民族文化寻根思潮的评价109

第八节新写实主义文学思潮112

新写实主义的潮讯初露112

新写实主义潮流的兴起114

关于新写实主义的讨论与争鸣115

新写实主义潮流的淡化与转移118

第三章新中国的诗歌创作119

第一节新中国诗歌发展概况119

诗歌主题和题材的转移120

诗歌的抒情主人公的变异123

诗歌的形式由单一到多样125

诗歌的现状和未来127

第二节“放歌”派诗人及其创作129

“放歌”派产生的历史条件及特征129

郭小川的诗歌131

贺敬之的诗歌139

闻捷的诗歌144

李瑛的诗歌150

第三节民歌派诗人及其创作155

民歌派的形成155

民歌派诗歌的共同特点157

田间的诗歌158

李季的诗歌159

张志民的诗歌162

第四节“归来”的诗人及其创作163

“归来”的诗人及其共同点163

艾青的诗歌164

公刘的诗歌169

白桦的诗歌171

流沙河的诗歌174

邵燕祥的诗歌176

第五节朦胧诗派及其创作178

朦胧诗出现的历史背景178

朦胧诗的特色179

第六节“新生代”诗人的诗歌创作189

“新生代”诗歌浪潮的兴起189

“新生代”诗派的宣言和主张191

对“新生代”诗歌的评价194

第七节旧体诗词的创作197

旧体诗词创作的发展概况197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词199

当代诗人的旧体诗词206

第八节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210

少数民族诗歌的地位、价值及主要成就210

少数民族诗人的创作215

少数民族民间歌手的创作226

第四章新中国的小说创作229

第一节新中国小说创作发展概况229

新中国小说题材的拓展与变化230

新中国小说体裁的兴衰与变化236

新中国小说表现方法的丰富多样与流派的消长242

第二节农村题材小说创作246

农村题材小说模式的形成及突破246

建国后17年农村题材的中、短篇小说252

反映农业合作化的三部长篇——《三里湾》、《山乡巨变》、《创业史》258

新中国农村曲折历史的艺术展现——《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芙蓉镇》265

李准及其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271

刘绍棠、高晓声、汪曾祺与乡土文学274

贾平凹与商州系列小说282

第三节城市题材小说创作284

新中国工业与城市题材小说的嬗变284

蒋子龙笔下的“开拓者家族”290

张洁及其《沉重的翅膀》294

刘心武及其《钟鼓楼》297

陆文夫与小巷文学299

邓友梅与民俗小说301

第四节历史题材小说创作303

历史题材小说的发展历程303

民主革命斗争的壮丽史诗——《红旗谱》、《青春之歌》、《红岩》309

峻青、王愿坚的短篇小说创作315

姚雪垠及其《李自成》317

新时期历史长篇小说创作鸟瞰320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创新与突破324

第五节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328

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崛起328

王蒙及其《活动变人形》334

谌容及其《人到中年》337

从维熙与“大墙文学”340

《天云山传奇》与《绿化树》342

梁晓声、史铁生、叶辛与知青小说346

《北方的河》与《棋王》353

第六节军事题材小说创作357

新中国军旅小说的不断拓展357

五十年代别开生面的两篇军事小说——《洼地上的“战役”》、《百合花》361

表现解放战争的三部长篇小说——《保卫延安》、《红日》、《林海雪原》363

新时期军事文学的新收获——《西线轶事》、《高山下的花环》369

异常活跃的新时期军旅小说创作374

第七节爱情伦理题材小说创作378

新中国爱情伦理题材小说的发展趋向378

爱情伦理小说的最初尝试——《我们夫妇之间》、《红豆》和《在悬崖上》385

爱情伦理小说突破禁区后的新拓展——《爱,是不能忘记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和《东方女性》388

爱情伦理小说的道德困惑393

第八节边疆和少数民族题材小说创作397

当代小说园地的一支奇葩397

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的小说创作404

彝族作家李乔的小说创作407

壮族作家陆地的小说创作410

第五章新中国的戏剧创作414

第一节新中国戏剧创作的发展概况414

建国后十七年戏剧创作的发展414

新时期戏剧创作的复苏417

戏剧在“危机”中的探索419

第二节话剧创作的丰硕成果422

话剧创作的三次高潮422

郭沫若、田汉的历史剧新作425

老舍、曹禺建国后的话剧创作430

陈其通、胡可、沈西蒙等的话剧创作435

新时期现实主义话剧的代表作437

新时期话剧的探索与创新444

第三节歌剧创作的艺术花朵448

新歌剧创作的繁荣与停滞448

《洪湖赤卫队》——革命英雄主义的颂歌450

《江姐》——壮烈的革命悲剧452

《刘三姐》——智慧与美的抒情曲453

第四节戏曲改革的初步尝试455

戏曲改革在艰难中前进455

戏曲现代戏的兴起及评价459

《十五贯》改编的成就461

新时期戏曲改革的成就与探索464

第六章新中国的散文创作469

第一节新中国散文创作概况469

建国后17年散文创作的成就469

新时期散文的复苏与突进475

80年中期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的崛起482

第二节新中国的抒情、叙事散文486

杨朔的诗意性散文487

秦牧的知识性散文490

刘白羽的议论性散文493

吴伯箫的记事性散文496

冰心的抒情性散文498

曹靖华的追忆性散文500

第三节新中国的报告文学501

魏巍的报告文学502

穆青的报告文学505

徐迟的报告文学508

黄宗英的报告文学512

理由的报告文学515

柯岩的报告文学518

陈祖芬的报告文学519

第四节新中国的杂文522

《燕山夜话》与《三家村札记》522

巴金的《随想录》及其他524

孙犁在新时期的杂感528

第七章新中国的文学评论531

第一节新中国文学评论的发展概况531

文学评论独立地位的确立531

文学评论队伍的构成535

文学评论方法的更新539

第二节老一辈文学评论家543

周扬的文学评论543

茅盾的文学评论546

何其芳的文学评论549

邵荃麟的文学评论553

冯雪峰的文艺思想555

胡风的文艺思想558

第三节解放后涌现的评论家563

冯牧的文学评论563

李希凡的文学评论566

阎纲的“评论诗”568

谢冕的诗评论571

第四节新时期的青年评论群体575

青年评论群体的崛起575

青年评论群体的批评特点577

青年评论群体的局限和不足588

再版后记590

1993《新中国文学发展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丛中主编 1993 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文学发展史(1982 PDF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1982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中(1982 PDF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中
1982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下(1982 PDF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下
1982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上卷(民国30.01 PDF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上卷
民国30.01 中华书局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下( PDF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下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中(1982 PDF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中
1982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下(1982 PDF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下
1982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新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1997 PDF版)
新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1997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电气设备(1982 PDF版)
电气设备
1982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上(1990 PDF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上
1990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中国文学发展简史(1961 PDF版)
中国文学发展简史
1961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俗文学发展史(1997 PDF版)
中国俗文学发展史
1997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中(1958 PDF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中
1958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下(1958 PDF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下
1958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发展史(1957 PDF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1957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