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文学发展史》求取 ⇩

导 论 中国新文学的特质与文学史框架的构想1

目 录1

上编 中国新文学的发展过程15

第一章 中国新文学的历史背景:中国文学自身的15

孕育和世界文化的催生15

第一节 晚明清末的文学革新运动和新文学的历史孕育15

第二节世界文化的催生和新文学对外来文化的择取22

第二章 中国新文学的伟大开端:思想启蒙运动的27

兴起与新文学的诞生27

第一节 民主科学的倡导与文学革命的展开27

第二节错综的主题群落与其曲折的发展趋向34

第三节孕育在伟大开端中的历史调整39

第三章 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壮大:文学主导倾向的45

形成与对峙互补格局的建构45

第一节 阶级意识的自觉与新文学主导倾向的形成45

文学观51

第二节 文学主潮在斗争中的发展和构成合力的其他51

第三节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文学新调整的开始57

第四章 中国新文学的历史调整:民族自救自立的62

文学呼唤与“工农兵方向”的确立62

第一节文学救亡运动的高涨与多种区域文学的出现62

第二节从民族自救的呐喊到民族自立的省思67

第三节文学现代化进程的历史选择与“工农兵方向”的72

确立72

中编 中国新文学的创作现象81

第五章启蒙文学:冲决封建蒙昧,改造国民灵魂81

第一节启蒙文学的发展与嬗变81

第二节 解剖国民灵魂,催动思想革命——《阿Q正传》94

等小说和鲁迅前期杂文94

第三节揭示人生病苦,呼唤人性觉醒——叶绍钧、108

冰心、朱自清等的启蒙文学创作108

第一节现代情爱文学的发展轮廓118

第六章情爱文学:现代性爱意识的觉醒及文学地118

位的变迁118

第二节 青春的骚动和诗幻的憧憬——湖畔诗社、郭沫若、冯至、徐志摩、田汉、冯沅君的创作132

第三节 凝重深邃的思考与性爱意识的深化——142

《伤逝》《莎菲女士的日记》《春桃》142

第七章 叛逆文学:封建主义的历史性崩溃和新生151

民主力量的成长151

第一节现代叛逆文学的产生和发展151

第二节 忧愤深广与狂飚突进的叛逆宣言——《狂人日记》、《女神》158

第三节 封建大家族的崩溃史和叛逆者的成长史——167

《激流三部曲》167

第四节 封建家族的喜剧性终结和叛逆文学的历史文化反174

思——《北京人》《财主底儿女们》174

诗意美的融合186

第一节 悲剧意识浪漫精神的觉醒和感伤文学的现代性特征186

第八章 感伤文学:时代病人间苦的折光与幻灭感186

第二节 现代理性烛照下的感伤情怀——《在酒楼上》等小说和《野草》197

第三节 时代病人格病的纽结,自叙传忏悔录的统一——郁达夫的小说和散文204

第九章 乡土文学:乡恋乡愁情怀的寄托和民俗美211

感的多重意蕴211

第一节现代乡土文学的历史成因和审美拓展211

第二节 乡风民俗与农民悲剧的真实写照——从二十年代写实型乡土文学到集大成之作《山雨》218

第三节从隐现着乡愁到浸透了寂寞——抒情型乡土文学228

的发展及成熟之作《呼兰河传》228

第四节从田园牧歌到“边城”神韵——废名与沈从文的乡土小说232

第十章通俗文学:大众文化心态的表现与媚俗倾241

向的发展241

第一节通俗文学在现代的衍变241

第二节言情小说的兴起与衍化—《啼笑因缘》《秋海棠》250

第三节武侠侦探小说的发展与侠情结合的走向256

《新儿女英雄传》《虾球传》264

第四节革命传奇小说的除旧布新与喜剧氛围的渲染——264

第十一章左翼文学:阶级意识的觉醒与政治270

倾向性的增强270

第一节在暴风雨中诞生,在双重超越中成熟270

第二节 多姿多彩的艺术天地,血火交织的历史画卷—285

蒋光慈、胡也频、茅盾、叶紫的小说285

第三节 政论化的诗与诗化的政论——殷夫的红色鼓动诗和鲁迅的后期杂文293

第十二章都市文学:都市现代化的历史阵痛与艺术304

视角的多向选择304

第一节 现代都市文学的出现及成熟304

第二节 十里洋场的现代都市景观和民族工业命运的艺313

术写照——《子夜》313

第三节 都市化的舞台与舞台上的都市——《雷雨》《日出》《上海屋檐下》321

第四节 衰微的皇城帝都中底层市民的哀歌——《骆驼祥子》330

第一节 中国现代派文学从引进到发展337

土壤的渗透与反拨337

第十三章 现代派文学:现代主义艺术对中国文化337

第二节象征主义的诗歌创作——李金发与戴望舒348

第十四章救亡文学:文学忧患意识的发展及救亡358

主题的深化358

第一节救亡文学的历史轨迹358

第二节 热情的呼唤与激愤的呐喊——艾青、臧克家、田间的诗373

第三节 冷静沉实的开掘,凝重博大的风采——《腐蚀》381

《四世同堂》381

第十五章历史文学:现实对历史的呼唤与作家对388

历史的审美选择388

第一节在多向选择中前进的中国现代历史文学388

第二节 现代历史小说的奠基与现代历史剧的高峰——400

《故事新编》与《屈原》等史剧400

代讽刺艺术的拓展411

第一节历史传统的持续与新兴形态的演变411

第十六章讽刺文学:东西方喜剧智慧的融合与现411

第二节现代讽刺文学的奠基——鲁迅的讽刺艺术418

第三节 黑暗社会腐恶政治的艺术凸镜——张天翼、沙汀、陈白尘的讽刺艺术423

第四节 民族心理与国民性格的文化透视——老舍、钱钟书的讽刺艺术429

第十七章 工农兵文学:革命主题的全面强化和民438

间文艺传统的整体革新438

第一节从文学大众化的呼唤到工农兵文学的繁荣438

第二节 农民文化心态的艺术探寻与小说体式的变革——赵树理、丁玲、周立波、孙犁447

第三节诗歌戏剧的大众化创新与新生活的热情颂歌——460

《王贵与李香香》《漳河水》《白毛女》460

下编 中国新文学的历史整合471

第十八章 社团流派:文学的自身选择和政治性规471

范的交错471

第一节新文学的主要社团及其形态的现代性和发展的471

复杂性471

第二节现实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主要流派及其交错发展485

第三节 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思潮中的主要流派及其交错发展497

第一节现代文学批评的历史鸟瞰513

第二节批评模式的主要形态523

第三节批评文体和批评风格533

第二十章 文学体式:现代文体的基本构架与主要544

特征544

第一节文体现代化概观544

第二节新诗体及其主要亚类型551

第三节现代小说文体及其历史演化564

第四节现代散文文体及其主要亚类型577

第五节现代戏剧文体及其历史演化588

结语 作家队伍的建设和对新文学的反思602

后记611

第十九章 文学批评: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多元化613

格局613

1991《中国新文学发展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冯光廉,刘增人主编 1991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文学发展史(1982 PDF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1982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中(1982 PDF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中
1982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下(1982 PDF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下
1982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上卷(民国30.01 PDF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上卷
民国30.01 中华书局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下( PDF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下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中(1982 PDF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中
1982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下(1982 PDF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下
1982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新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1997 PDF版)
新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1997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电气设备(1982 PDF版)
电气设备
1982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上(1990 PDF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上
1990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中国文学发展简史(1961 PDF版)
中国文学发展简史
1961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俗文学发展史(1997 PDF版)
中国俗文学发展史
1997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中(1958 PDF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中
1958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下(1958 PDF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下
1958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发展史(1957 PDF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1957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