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采油化学原理》求取 ⇩

第一章界面2

第一节 三次采油概述2

第二节界面张力与界面过剩自由能4

一、界面张力的力学和能量定义4

二、界面张力的热力学定义5

三、界面张力与毛细管压差——Laplace公式7

四、界面张力的测量——旋滴法8

五、内聚功和粘附功11

第三节 润湿作用12

第四节界面电理论16

一、双电层模型及其电荷分布16

二、平面双电层内的电势分布17

三、表面电荷密度21

四、Stern双电层模型23

第二章表面活性剂27

第一节 表面活性与表面活性剂27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28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性质33

第四节 表面活性剂在液-气(汽)或液-液界面上吸附的Gibbs公式36

第五节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界面上的吸附状态40

第六节 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吸附层状态方程43

第七节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48

一、吸附量的测定49

二、吸附机理51

三、表面活性剂石油羧酸盐在高岭土上吸附52

第八节 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58

第九节表面活性剂溶液驱油机理64

一、降低油水界面张力64

二、减小原油在岩石表面的粘附力66

三、影响原油-水(或岩石)间的界面膜67

第十节 三次采油对表面活性剂的基本要求67

第三章乳状液69

第一节乳状液的类型70

一、相体积理论70

二、定向楔理论71

三、乳化剂的溶解度72

四、器壁性质73

五、乳状液类型的鉴别73

第二节原油乳状液的性质74

一、原油乳状液的类型74

二、粒子大小及分布74

三、粘度75

四、原油乳状液的外观颜色77

五、电性质77

第三节乳状液的稳定性78

一、乳状液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78

二、界面张力的影响80

三、界面膜的性质81

四、乳状液液膜的性质86

第四节乳状液稳定性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89

一、油滴-界面的聚并90

二、滴-滴聚并91

三、界面性质对聚并的影响94

第五节破乳103

一、加表面活性剂103

二、外加电场104

三、其它方法105

第六节破乳的微观机理106

一、液膜的排液107

二、液膜的破裂108

第七节原油乳状液的动态破乳法109

一、动态法原理110

二、破乳作用111

第八节影响原油乳状液破乳的因素115

一、原油乳状液的性质115

二、原油破乳剂的性质117

三、外界膜水条件118

第九节电破乳新技术119

一、电破乳机埋119

二、脉冲电压与直(交)流电压联合法122

三、脉冲电压与离心场联合法125

四、脉冲电场与研磨联合法126

第四章泡沫128

第一节 泡沫形成原因128

第二节泡沫的性质129

一、泡液膜性质129

二、泡沫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131

三、泡沫干度131

四、气泡的大小及分布132

第三节泡沫的稳定性及影响因素132

一、液膜的排液133

二、表面粘度135

三、液膜表面电荷137

四、泡液膜透气性138

五、黑膜139

六、溶液粘度140

七、表面活性剂的结构141

第四节泡沫起泡性及稳定性的测量143

一、气流法143

二、搅动法144

三、单泡寿命法144

第五节消泡145

一、消泡剂的作用机理146

二、对消泡剂的要求153

三、影响消泡剂效率的因素155

第六节消泡剂消泡效率的测定方法159

一、直接测定法160

二、间接测定法161

第七节泡沫驱提高原油采收率163

一、气驱和蒸汽驱中的问题163

二、蒸气泡沫驱提高重油采收率164

三、二氧化碳泡沫驱提高轻质原油采收率166

第八节聚合物增强泡沫驱提高原油采收率167

一、泡沫驱存在的主要问题167

二、聚合物增强泡沫及特点168

三、聚合物增强泡沫驱的室内研究169

四、聚合物增强泡沫的应用前景180

第五章182

第一节碱的性质182

一、氢氧化钠182

二、碳酸钠186

三、硅酸钠187

第二节碱与原油作用及后果187

一、碱水-原油的界面膜性质188

二、原油乳状液的形成193

第三节 碱与岩石反应193

第四节碱水驱的室内设计196

一、实验室设计197

二、岩心驱替试验199

三、油田应用199

第六章聚合物201

第一节聚丙烯酰胺201

一、丙烯酰胺单体202

二、水解聚丙烯酰胺205

第二节 聚丙烯酰胺的性质206

第三节 多糖(生物聚合物)210

第四节聚合物分子量212

一、聚合物分子量的特点213

二、数均分子量的测定216

三、重均分子量的测量224

四、粘均分子量的测定228

第五节分子量分布232

一、分子量分布的意义232

二、溶解度分级的原理和方法234

三、凝胶渗透色谱法238

四、分子量分布的表示方法244

第六节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特性247

一、流变性247

二、粘弹性251

三、注入能力252

四、机械降解254

五、滞留255

第七章复合驱257

第一节碱/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258

一、聚合物对碱-原油界面张力的影响259

二、碱剂对聚合物粘度的影响260

三、复配体系中碱耗及聚合物吸附滞留损失260

四、碱/聚合物复配体系的驱油效率261

第二节表面活性剂/碱二元复合体系263

一、表面活性剂对碱水-原油界面张力的影响263

二、碱剂对表面活性剂溶液体系-大庆原油间界面张力的影响264

三、碱对表面活性剂吸附的影响266

四、表面活性剂/碱二元复合驱的现场试验268

第三节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268

一、室内研究269

二、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的先导试验270

第四节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体系271

一、ASP体系界面张力行为272

二、ASP体系的粘度行为273

三、ASP体系中化学剂在岩石上的吸附滞留277

四、ASP体系的驱油效果279

五、三元复合驱先导性试验279

1997《三次采油化学原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康万利,董喜贵编 1997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化学驱油论文集  “八五”三次采油成果汇编  上  1991-1995(1998 PDF版)
化学驱油论文集 “八五”三次采油成果汇编 上 1991-1995
1998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石油科学进展21  三次采油最优控制理论的应用(1990年02月第1版 PDF版)
石油科学进展21 三次采油最优控制理论的应用
1990年02月第1版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采油物理原理  (上册)(1979年03月第1版 PDF版)
采油物理原理 (上册)
1979年03月第1版 石油工业出版社
91国优教材  采油化学(1989年05月第1版 PDF版)
91国优教材 采油化学
1989年05月第1版 石油大学出版社
化学原理(1982 PDF版)
化学原理
1982
采油自动化原理与自动计量( PDF版)
采油自动化原理与自动计量
新疆石油学院科研处
采油物理原理  下(1979 PDF版)
采油物理原理 下
1979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二次和三次采油(1982 PDF版)
二次和三次采油
1982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油藏采收率原理与应用(1989 PDF版)
油藏采收率原理与应用
1989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采油  中  自喷采油(1985 PDF版)
采油 中 自喷采油
1985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采油工艺原理(1981 PDF版)
采油工艺原理
1981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采油工艺原理(1989 PDF版)
采油工艺原理
1989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采油化学(1989 PDF版)
采油化学
1989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汽车化油器原理(1982 PDF版)
汽车化油器原理
1982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化学原理(1985 PDF版)
化学原理
1985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