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求取 ⇩

绪论1

一、土壤和土壤肥力1

二、土壤和农业生产4

三、土壤科学的发展7

第一章 土壤质地与土壤矿物质11

第一节 土壤颗粒与土壤质地11

一、土壤颗粒的分级与特性11

二、土壤质地分类14

三、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18

第二节 土壤的母岩及原生矿物19

一、土壤的母岩20

二、土壤中的原生矿物22

第三节 土壤中的次生矿物25

一、层状硅酸盐矿物的构造特征25

二、土壤中的主要粘粒矿物29

三、我国土壤中粘粒矿物的分布规律37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39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及其构成39

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39

二、土壤有机质的构成39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与周转41

一、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41

二、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42

三、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周转的因素44

第三节 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分及其特征46

一、非腐殖物质46

二、腐殖物质47

第四节 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及其调节51

一、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51

二、耕地土壤有机质的保持与提高52

第三章 土壤的化学性质55

第一节 土壤胶体的构造及性质55

一、土壤胶体的构造及其组成55

二、土壤胶体的特性56

三、土壤的阳离子交换作用62

四、土壤的阴离子吸附与交换69

第二节 土壤的酸碱性反应73

一、土壤的酸性73

二、土壤的碱性78

三、土壤的缓冲性能80

第三节 土壤的氧化还原性质82

一、土壤中的氧化剂与还原剂82

二、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83

三、Eh与土壤物质的数量及转化的关系84

四、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86

五、土壤氧化还原性质与肥力的关系86

六、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调节87

第四章 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89

第一节 土壤孔性89

一、土壤比重和容重89

二、土壤孔性91

第二节 土壤结构的概念、类型和作用96

一、土壤结构性的概念96

二、土壤结构的类型及特性96

三、土壤结构体的形成99

四、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的关系103

五、土壤结构性的改善104

第三节 土壤结特性和耕性107

一、土壤结持性107

二、土壤耕性113

第五章 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状况118

第一节 土壤水分118

一、土壤水分的保持和类型118

二、土壤水分含量及有效性122

三、土壤水分的能量概念124

四、土壤水分运动128

五、土壤水的入渗与土壤水的再分布130

六、土壤——植物——大气水分循环系统131

七、土壤水分状况与作物生长132

第二节 土壤空气134

一、土壤空气的组成和特点134

二、土壤通气性135

三、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138

第三节 土壤热量状况139

一、土壤热量的来源和平衡139

二、土壤的热特性140

三、土壤的温度变化142

四、土壤温度与作物生长143

第四节 土壤水、气、热的调节145

一、加速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土壤水、气、热状况145

二、合理灌排、控制水分、调节气热145

三、精耕细作、合理轮作146

第六章 土壤养分148

第一节 土壤中的氮素148

一、土壤中氮素的含量、来源及存在形态148

二、土壤中氮素形态的转化151

第二节 土壤中的磷素153

一、土壤中磷素的含量、来源及存在形态153

二、土壤中磷的转化155

第三节 土壤中的钾素158

一、土壤中钾素的含量、来源及存在形态158

二、土壤中钾的转化159

第四节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161

一、硼161

二、钼162

三、锰162

四、锌162

五、铜163

第七章 土壤形成、分类与分布164

第一节 土壤形成因素164

一、母质与土壤形成164

二、气候与土壤形成165

三、生物与土壤形成166

四、地形与土壤形成167

五、时间与土壤形成168

六、人为因素与土壤形成168

第二节 土壤形成过程168

一、土壤有机质的累积和分解168

二、风化和粘粒的生成169

三、土壤中物质的移动170

第三节 土壤演化与剖面形态描述174

一、土壤发育174

二、土壤发生层174

三、土壤形态描述177

第四节 土壤分类180

一、国外的土壤分类180

二、我国的土壤分类184

三、土壤分类研究的发展趋势190

第五节 土壤分布190

一、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190

二、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带性191

三、土壤的区域性分布192

第八章 中国的主要土壤196

第一节 铁铝土196

一、背景196

二、成土特点197

三、分类198

四、利用和改良200

第二节 淋溶土201

一、背景201

二、成土特点201

三、分类202

第三节 半淋溶土206

一、背景206

二、成土特点206

三、分类207

第四节 钙层土209

一、背景209

二、成土特点210

三、分类211

四、利用改良214

第五节 石膏盐层土215

一、背景215

二、成土特点215

三、分类216

四、利用改良217

第六节 半水成土218

一、黑土218

二、草甸土221

三、白浆土223

四、潮土225

第七节 水成土225

一、背景225

二、成土特点225

三、分类226

四、利用改良227

第八节 盐碱土227

一、背景227

二、成土特点227

三、分类230

四、利用改良234

第九节 岩成土壤234

一、石灰岩土234

二、磷质石灰土235

三、紫色土236

四、风沙土237

五、火山灰土238

第十节 高山土壤239

一、成土背景239

二、成土特点239

三、分类239

四、利用改良240

第十一节 人为土240

一、成土特点241

二、人为土壤的诊断242

三、人为土的分类243

四、土壤类型描述243

第九章 土壤管理247

第一节 土壤污染247

一、土壤污染的特点247

二、土壤污染的评价指标248

三、土壤污染物的种类、来源249

四、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251

五、农药对土壤的污染254

六、工业“三废”对土壤的污染257

七、化学肥料对土壤的污染258

八、土壤污染的防治259

第二节 土壤侵蚀260

一、土壤侵蚀的类型261

二、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262

三、土壤侵蚀的防治264

第三节 几种主要低产土壤的改良和利用267

一、盐渍土的改良利用267

二、风沙土的利用和改良272

三、红黄壤的利用和改良275

四、低产水稻土的改良278

附:土壤学实验指导282

实验一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282

实验二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283

实验三 土壤容重的测定及总孔度、通气度的计算284

实验四 土壤全蓄水量及田间持水量的测定285

实验五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287

实验六 土壤酸碱度的测定289

实验七 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290

实验八 土壤速效磷的测定292

实验九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294

实验十 土壤可溶性盐总量的测定295

实验十一 土壤机械分析299

实验十二 土壤剖面的田间观察及土壤质地鉴定302

附表1 土壤科学研究中某些常用计量单位的变更情况306

附表2 土壤研究中某些测定项目的计量单位的变更307

附表3 国际单位(SI)的倍数和分数的名称和符号307

1993《土壤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赵兰坡,邹永久,杨学明主编 1993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土壤学(1978 PDF版)
土壤学
1978 国立编译馆出版
土壤学(1954.10 PDF版)
土壤学
1954.10 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农政总局农业教育处
土壤学(1931 PDF版)
土壤学
1931
土壤学(1954 PDF版)
土壤学
1954
土壤学( PDF版)
土壤学
中国农业书局
土壤学(1985 PDF版)
土壤学
1985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土壤学(1996 PDF版)
土壤学
1996 北京:科学出版社
土壤学(1982 PDF版)
土壤学
1982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土壤学(1983 PDF版)
土壤学
1983 北京:农业出版社
土壤、土壤学、土壤耕作、土壤改良(1957 PDF版)
土壤、土壤学、土壤耕作、土壤改良
1957 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
土壤学(1938 PDF版)
土壤学
1938 商务印书馆
土壤学(1993 PDF版)
土壤学
1993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土壤学(1931 PDF版)
土壤学
1931 广州中山大学农科学院
土壤学(1952 PDF版)
土壤学
1952 商务印书馆
土壤学(1950 PDF版)
土壤学
1950 上海: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