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

第一章土壤之概义1

绪论1

一 土壤及土壤学2

二 土壤之定义及其组成3

三 土壤与植物生长之关系4

四 土壤与植物养料之关系5

五 研究土坏应具之知识8

第二章构成土坏之主要矿物及岩石11

一 主要矿物之风化与土壤11

二 主要岩石之风化与土壤15

第三章土壤之成因31

一 机械之作用31

二 化学之作用37

三 土壤生成与气候及岩石之关系41

第四章土坏之分类45

一 土壤分类法之概别45

二 地质学上之分类法46

三 依结构上之分类法57

四 各种土坏之鉴别法62

第五章土壤之结构及组织65

Ⅰ.土壤之结构65

土粒之类别66

二 三种土粒之特性66

三 土粒之数目及其面积69

四 土壤之机械分析法71

Ⅱ.土壤之组织75

土壤之组织法76

二 土壤组织之改良78

第六章土壤一般之性质83

一 土壤之色泽及臭气83

二 土位及土层84

三 土壤之假比重86

四 土壤之真比重89

五 土壤之重量91

六 土壤之空隙93

七 土壤之凝聚性及黏着性96

第七章土壤水101

一 吸湿水101

二 微管水及其流动105

三 渗透水113

第八章土壤之水分与植物117

一 土壤水分对于植物之功用117

二 植物需水率118

三 植物枯萎及其系数测定法123

四 土壤有效水分及其适量125

第九章土壤水分之调节129

一 土壤中原有水分之保持129

二 土壤中水分不足之补充138

三 土壤中过剩水分水之排去139

第十章土壤之有机物143

一 土壤中有机物之起源及植物之组织143

二 土壤中有机物分解145

三 土壤中有机物分解与各种要素之关系149

四 腐植质153

五 有机物对于土壤之影响158

六 土壤有机物之增加及其改善161

七 土壤有机物之测定法164

第十一章土壤之胶质物167

一 胶质物之特性167

二 土坏胶质物之种类及其发生169

三 胶质物对于土壤之影响170

四 土壤胶物质之测定173

第十二章土壤之温度176

一 土坏温热之重要176

二 土壤温热之来源179

三 土壤之吸收热力180

四 土坏之比热185

五 土壤热之传播187

四 土坏温热之消失188

七 土壤温热之调节189

八 土壤温热之变化190

第十三章土壤之空气191

一 土壤中气体之成分191

二 土壤中炭气及其功用193

三 土壤中养气及其重要196

四 土壤之容气量197

五 土壤中空气之流动及交换198

六 土坏通气性之改进199

第十四章土坏之溶液200

一 土坏溶液之要义200

二 土坏溶液之变化202

三 土坏溶液之浓稀与各种要素之影响204

四 土壤溶液采取法206

第十五章土壤之凝吸性208

一 土壤凝吸作用208

二 土壤重要气体之凝收209

三 土壤重要盐基物之吸收210

四 土壤凝吸力与各要素之关系214

五 土坏凝吸性之功效217

六 土壤凝吸性之测量219

第十六章土壤养分之消失221

一 土坏养分消失之原因221

二 作物对养料之消失222

三 排水对于养料之消失223

四 作物与排水对于土中养分消失之比较225

第十七章鹼性士壤229

一 鹼土发生之原因229

二 鹼土之类别231

三 鹼土对于植物之影响232

四 鹼质与土壤之关系235

五 鹼土之改良235

第十八章酸性土壤239

一 酸土发生之原因239

二 酸土之类别241

三 酸土对于植物之影响242

四 土坏酸性之测定法243

五 酸土之改良245

第十九章土壤之石灰247

一 石灰之种类248

二 石灰对于土坏物理性之关系250

三 石灰对于土壤化学性之关系251

四 石灰对于土壤微生物之关系254

五 石灰对植物生理之关系255

六 石灰滥用之弊端256

七 用石灰之要义257

第二十章土壤生物之概论262

一 大生物262

二 微生物264

三 土壤生物对于高等植物之利害268

第二十一章土壤微生物与淡素271

一 分解作用及腐朽作用271

二 铔化作用272

三 硝化作用274

四 硝化还元作用及同化作用282

五 淡素固定作用284

六根瘤菌接种法289

第二十二章土壤微生物与炭硫燐及矿物292

一 炭素循环作用292

二 硫之循环作用293

三 燐之循环作用296

四 矿物质循环作用297

第二十三章土壤之调查298

土壤调查之意义298

二 土壤调查之必要299

三 土壤调查与土壤之分类301

四 土壤调查之方法304

第二十四章地力论308

一 地力之意义308

二 永久地力与一时地力309

三 地力之测验311

四 地力之简单鉴别法313

第二十五章地力之维持及增进315

一 土坏中淡肥之节省及补充316

二 土壤中燐肥之节省及补充325

三 土壤中钾肥之节省及补充329

四 土壤卫生之注意332

参考书340

1935《土壤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云森,陈启昌编 1935 商务印书馆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土壤学(1978 PDF版)
土壤学
1978 国立编译馆出版
土壤学(1954.10 PDF版)
土壤学
1954.10 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农政总局农业教育处
土壤学(1931 PDF版)
土壤学
1931
土壤学(1954 PDF版)
土壤学
1954
土壤学( PDF版)
土壤学
中国农业书局
土壤学(1985 PDF版)
土壤学
1985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土壤学(1996 PDF版)
土壤学
1996 北京:科学出版社
土壤学(1982 PDF版)
土壤学
1982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土壤学(1983 PDF版)
土壤学
1983 北京:农业出版社
土壤、土壤学、土壤耕作、土壤改良(1957 PDF版)
土壤、土壤学、土壤耕作、土壤改良
1957 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
土壤学(1938 PDF版)
土壤学
1938 商务印书馆
土壤学(1993 PDF版)
土壤学
1993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土壤学(1931 PDF版)
土壤学
1931 广州中山大学农科学院
土壤学(1952 PDF版)
土壤学
1952 商务印书馆
土壤学(1950 PDF版)
土壤学
1950 上海: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