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上》
作者 | 王礼训,王汉生,孙希圣,吕可英,李成义,邹积贵,陈陆达,赵长 编者 |
---|---|
出版 |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421 |
出版时间 | 1983(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11099·257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420778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前言1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13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3
一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13
二 英、法、德三国无产阶级的独立政治运动18
三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27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创立34
一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的革命活动和科学社会主义观点的初步形成34
二 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创立。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47
第三节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共产党宣言》58
一 马克思恩格斯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斗争58
二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共产党宣言》68
第二章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中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78
第一节法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79
一 法国二月革命。无产阶级争取“社会共和国”的斗争79
二 巴黎工人六月起义——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战斗87
第二节共产主义者同盟在德国的活动91
一 德国三月革命。意、匈、捷、波等国民族独立斗争91
二 共产主义者同盟为实现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而斗争101
三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解散106
第三节科学社会主义在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中的发展110
一 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的特点和历史意义110
二 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的经验总结114
第三章第一国际的建立。团结和统一工人运动的斗争127
第一节第一国际的建立127
一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工人运动的高涨127
二 国际的先驱组织。马克思恩格斯在国际成立前的活动132
三 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136
四 国际的《成立宣言》和《临时章程》138
第二节国际的前四次代表大会。同蒲鲁东主义者的争论143
一 国际日内瓦代表大会。经济斗争的纲领143
二 国际洛桑代表大会。《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
三 国际布鲁塞尔代表大会。社会主义纲领155
四 国际巴塞尔代表大会。反对巴枯宁无政府主义斗争的开始159
第三节国际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同工联领导人的分歧166
一 国际支持和组织罢工斗争166
二 国际对英国选举改革运动的方针169
三 国际支持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172
第四节国际与德国社会民主工党176
一 全德工人联合会的活动及拉萨尔主义的影响176
二 爱森纳赫派大会——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建立179
第四章巴黎公社——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184
第一节普法战争。三月十八日革命185
一 普法战争和九月四日革命。国际总委员会关于普法战争的两篇宣言185
二 三月十八日巴黎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192
第二节巴黎公社的建立和无产阶级保卫公社的斗争200
一 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革命措施200
二 巴黎公社反对凡尔赛反革命复辟的斗争212
第三节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法兰西内战》217
一 《法兰西内战》——巴黎公社基本经验的总结217
二 巴黎公社的伟大历史意义223
第四节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第一国际后期反对巴枯宁主义的斗争226
一 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226
二 资产阶级对国际的进攻和巴枯宁派分裂活动的加剧230
三 国际海牙代表大会。反对巴枯宁主义斗争的胜利234
四 第一国际的解散及其历史地位240
第五章欧美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建立。第二国际的前期活动243
第一节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哥达纲领批判》243
一 德国社会民主工党与全德工人联合会的合并243
二 拉萨尔主义在哥达纲领草案中的反映。《哥达纲领批判》250
三 杜林主义对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影响。《反杜林论》260
四 “非常法”时期的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267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欧美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建立275
一 欧美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275
二 美法英等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建立及其内部斗争280
三 俄国劳动解放社286
四 马克思的逝世290
第三节第二国际的建立及其前期活动292
一 第二国际的建立292
二 第二国际的第二、三、四次代表大会297
三 恩格斯反对德国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304
四 《法德农民问题》310
五 恩格斯的逝世314
第六章列宁主义的诞生。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俄国一九○五年革命317
第一节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化318
一 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318
二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出现322
三 马克思主义者反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斗争326
第二节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建立。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333
一 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建立333
二 反对经济主义的斗争。《怎么办?》337
三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343
四 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在组织问题上的原则分歧。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原则346
第三节俄国一九○五年革命时期布尔什维克的活动351
一 革命的爆发。布尔什维克的策略路线351
二 十二月武装起义。革命的失败及其历史意义358
三 反对取消派和召回派的斗争362
第七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第二国际的破产。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367
第一节战争危机年代各国党反对军国主义和机会主义的斗争368
一 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激化。战争危机的加剧368
二 第二国际的斯图加特和哥本哈根代表大会373
三 第二国际巴塞尔代表大会。《巴塞尔宣言》381
第二节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宁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理论385
一 大战的爆发。第二国际的破产385
二 反对社会帝国主义和社会和平主义的斗争。列宁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理论392
三 国际社会主义者齐美尔瓦尔得会议和昆塔尔会议398
第三节列宁关于时代、革命和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403
一 列宁对考茨基“超帝国主义论”的批判403
二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国首先胜利的理论411
三 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纲领415
1983《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礼训,王汉生,孙希圣,吕可英,李成义,邹积贵,陈陆达,赵长 1983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 1981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 当代哲学思潮述评 日本学者的有关论文
- 1984
-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上
- 1983
-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 1980
-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2
- 辽宁第一师范学院政教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研室
-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 1985
-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1964
-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 1986 北京:群众出版社
-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上
- 1921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 1980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 1991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上
- 1978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 1983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