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作者 | 王辉生责任编辑 编者 |
---|---|
出版 |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464 |
出版时间 | 1983(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3093·296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881465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5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5
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5
二早期的工人斗争。19世纪30—40年代英、法、德三国无产阶级的独立的政治运动9
三19世纪科学文化的积极成果16
第二节马克思和思格斯的思想转变。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26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转变26
二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40
第三节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共产党宣言》的发表48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而斗争。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48
二《共产党宣言》及其历史意义63
第二章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74
第一节法国革命。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第一次伟大斗争74
一二月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派执掌了政权74
二二月革命后的阶级斗争和“社会共和国”的破产80
三六月起义。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第一次伟大斗争86
第二节德国革命。共产主义者同盟在德国革命中的活动91
一从三月革命到维护帝国宪法运动91
二共产主义者同盟在德国革命中的活动98
三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后期活动和历史地位106
第三节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民族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和策略113
一 1848年欧洲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的斗争113
二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和策略120
第四节1848年欧洲革命的总结。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125
一 1848年革命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125
二 1848年欧洲革命的基本经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128
第三章第一国际140
第一节第一国际的建立。国际的纲领和路线的制定140
一19世纪50—6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工人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的重新高涨140
二19世纪50、6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巨大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148
三第一国际的创立。《成立宣言》和《临时章程》的制定151
第二节第一国际的前期活动158
一各次代表大会(会议,及其反对蒲鲁东主义的斗争158
二 国际在反对资本的斗争中发展壮大166
三反对工联主义的斗争174
第三节第一国际的后期活动184
一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革命184
二伦敦代表会议和海牙代表大会及其反对巴枯宁主义的斗争192
三第一国际的解散及其历史地位204
第四章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209
第一节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209
一19世纪60年代法国工人运动的高涨。第二帝国的危机209
二普法战争的爆发和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灭亡。第一国际关于普法战争的两篇宣言212
三巴黎工人同卖国政府的斗争。三月十八日起义216
第二节巴黎公社的建立及其采取的革命措施。保卫公社的英勇斗争225
一巴黎公社的建立225
二巴黎公社采取的革命措施230
三保卫公社的英勇斗争236
第三节《法兰西内战》。巴黎公社革命的基本经验241
一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241
二《法兰西内战》。巴黎公社革命的基本经验244
三巴黎公社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252
第五章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建立和发展255
第一节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建立255
一60年代德国工人运动的新高涨。全德工人联合会的成立255
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建立259
第二节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对拉萨尔主义和杜林主义的斗争269
一 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的合并269
二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拉萨尔主义的清算。《哥达纲领批判》277
三 马克思、恩格斯反对杜林主义的斗争。《反杜林论》284
第三节“非常法”时期的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293
一 “非常法”初期为扭转党内混乱状况而进行斗争293
二“非常法”时期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斗争策略300
三1869—1890年间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经验和教训306
第六章欧美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建立。第二国际的前期活动311
第一节欧美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建立311
一欧美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311
二欧美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普遍建立。各国党为党的革命化和群众化而斗争316
第二节第二国际的创立及其前期活动324
一第二国际的建立324
二第二国际前期的各次代表大会及其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331
三第二国际前期活动的成就及其存在的严重问题338
第三节恩格斯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342
一恩格斯对“青年派”和德国党内议会主义的批判342
二恩格斯对法、德两党在农民问题上的右倾观点的批判。《法德农民问题》351
第七章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建立。列宁主义的诞生358
第一节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国左派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358
一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358
二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出现364
三德国党和各国左派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369
第二节俄国工人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列宁的初期革命活动375
一俄国工人运动的兴起375
二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劳动解放社”379
三列宁的初期革命活动385
第三节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建立391
一列宁反对经济派的斗争。《怎么办?》391
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布尔什维主义的诞生402
三列宁反对孟什维克在组织问题上的机会主义的斗争。《进一步,退两步》406
第八章俄国1905年革命。世界革命风暴的兴起412
第一节俄国1905年革命。布尔什维克关于民主革命的策略路线412
一俄国1905年革命的爆发412
二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417
三十月全俄政治罢工和十二月武装起义426
四 俄国1905年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434
第二节布尔什维克在革命低潮时期的斗争。布尔什维克正式形成为独立的政党439
一 布尔什维克在革命低潮时期反对取消派和召回派的斗争439
二布尔什维克正式形成为独立的政党449
第三节俄国1905年革命的国际影响。世界革命风暴的兴起451
一欧洲工人运动的高涨451
二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觉醒456
第九章第二国际的后期活动。国际无产阶级反对帝国主义大战和推进革命的斗争465
第一节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分化。第二国际第五、六次代表大会465
一第二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分化465
二各国左派的形成。第二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468
第二节国际无产阶级反对军国主义和机会主义的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国际的破产474
一两大军事集团的相互对抗和战争危机。第二国际第七、八次代表大会474
二各国人民反战运动的高涨。第二国际第九次代表大会485
三大战爆发。第二国际的破产488
第三节战争爆发后布尔什维克和各国左派反对帝国主义和机会主义的斗争497
一布尔什维克和各国左派在战争和和平问题上反对机会主义的斗争497
二布尔什维克党联合各国左派为建立新的“国际”而斗争506
第四节大战期间马克思主义者反对考茨基主义的斗争。列宁关于一国首先胜利的学说和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511
一列宁对“超帝国主义”论的批判。《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511
二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517
三 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策略519
第十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526
第一节俄国二月革命。列宁关于从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和策略526
一俄国二月革命的胜利526
二二月革命后的时局532
三 列宁的四月提纲和布尔维克第七次代表会议537
第二节布尔什维克党关于武装起义的方针。《国家与革命》544
一临时政府的三次政治危机544
二 布尔什维克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国家与革命》550
三粉碎科尔尼洛夫叛乱和社会主义革命形势的成熟558
第三节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及其历史意义564
一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564
二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诞生和苏维埃政权的“凯旋行进”570
三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575
第十一章布尔什维克党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而斗争585
第一节布尔什维克党为保卫和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585
一镇压阶级敌人的反抗和最初实行的社会主义改造585
二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589
三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594
四列宁批判考茨基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攻击。《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599
第二节俄共(布)工作重心的转移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604
一俄共(布)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604
二俄共(布)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608
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论粮食税》614
第三节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619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奠定物质基础619
二吸收众多的农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626
三开展文化革命,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水平630
四加强执政党和政权的建设634
第十二章十月革命后欧亚革命运动的高涨和第三国际的前期活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643
第一节十月革命后欧亚革命运动的高涨643
一欧洲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643
二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656
第二节第三国际的建立及其前期活动663
一第三国际的建立663
二第三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反对右倾和“左”倾机会主义的斗争666
三为建立工人阶级统一战线而斗争。第三国际第三、四次代表大会674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工人运动的高涨679
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679
二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工人运动的发展。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685
三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688
第十三章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第三国际的中期活动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692
第一节联共(布)为建成社会主义而斗争692
一联共(布)捍卫列宁主义反对托洛茨基主义的斗争。《论列宁主义基础》692
二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确定。托季联盟被粉碎700
三农业集体化方针的确定和实施709
四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1936年苏联宪法718
五 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主要经验和教训726
第二节第三国际的中期活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732
一第三国际的中期活动732
二中国红色政权的建立。毛泽东思想的形成742
第十四章第三国际的后期活动。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757
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迫近。第三国际关于反战的策略方针757
一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迫近757
二第三国际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而斗争762
二各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反法西斯斗争767
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772
一英美法的绥靖政策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772
二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776
三 中国人民的伟大抗日战争。《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786
四 欧亚各国人民反法西斯侵略的斗争800
第三节第三国际的解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805
一第三国际的解散及其历史地位805
二 美共和世界各国马列主义者反对白劳德修正主义的斗争807
三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和主要历史经验812
第十五章战后初期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818
第一节战后初期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战略和策略818
一 战后初期的国际形势和各国人民革命运动的发展818
二 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战略和策略826
三欧洲九国共产党情报局的成立及其主要活动834
第二节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841
一 中国全面内战的爆发。伟大的战略决战841
二《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848
第三节中国革命胜利的意义及其基本经验852
一 中国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852
二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854
第十六章亚非国家保卫人民政权和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苏联和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经济建设865
第一节中国、朝鲜和印度支那人民保卫政权的斗争。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865
一中国、朝鲜和印度支那人民为保卫人民民主政权和国家独立而斗争865
二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亚非会议869
三美、英、法、意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874
第二节苏联和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经济建设878
一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878
二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经济建设884
第三节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和经济建设的重大成果893
一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893
二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论十大关系》901
后记909
1983《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辉生责任编辑 1983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 1984 湖南人民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 1980
-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2
- 辽宁第一师范学院政教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研室
-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 1985
-
- 全国第三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文集 下
- 1997 北京:学习出版社
-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1964
-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 1986 北京:群众出版社
-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 1980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下
- 1921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 1991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下
- 1980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 1983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 1981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