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西县志》求取 ⇩

凡例3

概述3

序言3

大事记11

第一篇 建置41

第一章 地理位置41

第一节 位置41

第二节 面积41

第三节 县界41

第二章 建置沿革42

第一节 建置前沿革42

第三章 行政区划43

第一节 建国前行政区划43

第二节 建置后沿革43

第二节 建国后行政区划44

第四章 县城 乡镇48

第一节 县城48

第二节 乡镇49

第二篇 自然地理65

第一章 地质 地貌65

第一节 地质65

第二节 地貌65

第二章 气候 物候66

第一节 气候66

第二节 物候68

第三章 水系 水文69

第一节 水系69

第二节 水文71

第一节 土壤73

第四章 土壤 植被73

第二节 植被74

第五章 自然资源74

第一节 土地74

第二节 草原74

第三节 野生植物75

第四节 野生动物75

第五节 河沙76

第六章 自然灾害76

第一节 水灾76

第二节 旱灾76

第三节 冻灾77

第四节 虫灾77

第五节 风灾77

第六节 雹灾77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81

第三篇 农业81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81

第二节 土地改革82

第三节 合作化83

第四节 人民公社85

第五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86

第二章 土地开发87

第一节 开发利用87

第二节 管理89

第三章 种植业90

第一节 农作物的种类及产量90

第二节 栽培技术99

第三节 农作物区域分布100

第四节 农田基本建设100

第五节 种子101

第六节 肥料104

第七节 耕作制度105

第八节 蔬菜106

第九节 经营管理106

第十节 植物保护112

第四章 农机具113

第一节 作业机具113

第二节 机构队伍116

第三节 农机具管理116

第四节 农机具修造117

第五节 农机物资供应118

第六节 农机具改革与推广118

第五章 林业119

第一节 林木种类119

第二节 植树造林120

第三节 苗圃 林场 果木121

第四节 林业管理122

第六章 水利123

第一节 水利工程123

第二节 农田灌溉126

第三节 水土治理128

第四节 机构队伍129

第七章 养殖业131

第一节 饲养管理131

第二节 繁殖与改良133

第三节 疫病防治135

第四节 国营畜牧场135

第五节 草原建设和管理135

第六节 水产养殖137

第二节 集体工业142

第一节 私营工业142

第一章 所有制形式142

第四篇 工业142

第三节 国营工业143

第四节 个体工业143

第五节 乡镇工业144

第二章 工业行业145

第一节 纺织工业145

第二节 机械工业146

第三节 食品工业147

第四节 建材工业149

第五节 化学工业151

第六节 被服 皮革工业151

第七节 造纸 印刷工业152

第八节 电子 仪表工业153

第九节 其它工业153

第一节 发电156

第三章 电力工业156

第二节 变电157

第三节 用电158

第四节 管电159

第四章 工业管理160

第一节 设备管理160

第二节 技术质量管理164

第三节 经营管理171

第四节 体制改革173

第五篇 交通 邮电177

第一章 交通177

第一节 公路 乡道177

第二节 水路180

第三节 桥梁 涵洞181

第一节 公路运输182

第二章 运输182

第二节 水路运输184

第三节 人力 畜力运输185

第三章 交通管理185

第一节 路政管理185

第二节 运输管理186

第三节 安全管理186

第四章 邮政187

第一节 邮政网路187

第二节 邮政设旌188

第三节 邮政业务189

第五章 电信190

第一节 电信网路190

第二节 电信设施191

第三节 电信业务193

第六章 邮电管理194

第一节 行政管理194

第二节 企业管理194

第六篇 商业200

第一章 所有制形式200

第一节 私营商业200

第二节 集体商业201

第三节 供销合作商业202

第四节 国营商业204

第五节 个体商业206

第二章 专业门类207

第一节 日用百货207

第二节 五金交电208

第三节 饮食服务210

第四节 医药211

第五节 烟草212

第六节 生产资料213

第七节 土产品收购215

第八节 食品216

第九节 集市贸易217

第三章 对外贸易217

第一节 收购加工218

第二节 物资出口218

第三节 基地建设219

第四章 粮食219

第一节 机构220

第二节 粮食购销220

第三节 粮食储运224

第四节 粮油供应228

第五节 饲料购销231

第一节 物资采购232

第五章 物资232

第二节 物资供应233

第三节 物资管理233

第六章 煤炭233

第一节 煤炭购销234

第二节 煤炭节约234

第七章 石油235

第一节 石油采购235

第二节 石油销售236

第七篇 经济综合管理239

第一章 经济计划239

第一节 计划种类与管理239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实施241

第三节 计划检查与调整242

第二章 统计242

第二节 统计业务243

第一节 统计制度243

第三章 工商管理244

第一节 市场管理245

第二节 企业登记246

第三节 商标注册247

第四节 经济合同248

第四章 物价248

第一节 市场物价248

第二节 物价调整254

第三节 物价管理256

第五章 标准计量257

第一节 度量衡演变257

第二节 计量管理与生产257

第三节 计量标准化258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261

第一章 地方财政261

第八篇 财政 金融261

第二节 预算管理262

第三节 财政决算263

第四节 财务管理265

第五节 财务监督266

第六节 财务审计267

第二章 金融267

第一节 机构267

第二节 货币268

第三节 信贷272

第四节 公债国库券273

第五节 保险274

第六节 储蓄274

第三章 税务275

第一节 税收管理体制275

第二节 税种 税率276

第三节 上缴利税281

第九篇 城乡建设285

第一章 县城建设285

第一节 城池 街道285

第二节 照明286

第三节 取暖286

第四节 公用建筑286

第五节 民用建筑288

第六节 供水 排水289

第七节 园林绿化289

第二章 乡(镇)村建设290

第一节 房屋建设290

第二节 农村照明290

第三节 农村供水290

第五节 农村绿化291

第四节 道路建设291

第三章 工程建筑292

第一节 建筑队伍292

第二节 施工设计293

第三节 旌工设备293

第四章 环境保护293

第一节 环境污染293

第二节 环境治理294

第五章 外地驻兰西单位294

第十篇 政党社团29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兰西县地方组织299

第一节 组织机构299

第二节 党员301

第三节 党的重大活动304

第四节 党的代表大会308

第五节 党校312

第七节 宣传教育313

第六节 干部管理313

第八节 纪律检查314

第九节 统战工作316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318

第一节 组织沿革318

第二节 主要活动318

第三章 社会团体319

第一节 工人组织319

第二节 农民组织321

第三节 妇女组织322

第四节 青少年组织324

第五节 工商联组织329

第六节 文教科协组织330

第一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337

第十一篇 政事337

第一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337

第二节 基层选举338

第三节 主要活动338

第四节 人民代表大会340

第二章 政府350

第一节 清代及民国政府350

第二节 伪县公署350

第三节 人民政府352

第四节 施政纪略361

第三章 政治协商会议363

第一节 组织沿革363

第二节 历届委员会议364

第三节 重要活动367

第一节 机构371

第十二篇 公安司法371

第一章 公安371

第二节 公安活动374

第三节 武警380

第二章 检察381

第一节 检察机构381

第二节 法纪检察381

第三节 刑事检察381

第四节 审查公诉382

第五节 经济检察382

第六节 监所检察382

第三章 审判383

第一节 机构383

第二节 案件审理383

第四章 司法行政385

第一节 律师386

第二节 公证386

第三节 民事调解386

第四节 法制宣传387

第十三篇 民政391

第一章 社会福利391

第一节 敬老院391

第二节 残疾人安置391

第二章 社会救济392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社会救济392

第二节 解放后的社会救济392

第三节 义仓393

第四节 精简退职职工救济393

第五节 扶贫393

第一节 抚恤394

第三章 优抚安置394

第二节 拥军优属395

第三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396

第四章 侨务外事396

第一节 侨务396

第二节 外事396

第五章 婚姻登记397

第六章 殡葬管理398

第七章 其它民政工作399

第一节 支援前线399

第二节 移民与自流人口安置401

第三节 信访工作401

第四节 烈士陵园管理403

第一章 劳动407

第一节 劳动管理407

第十四篇 劳动人事407

第二节 劳动保护410

第三节 劳动保险412

第四节 劳动就业412

第五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413

第二章 人事414

第一节 组织机构414

第二节 民国与东北沦陷时期公职人员414

第三节 建国后行政人员415

第三章 工资福利421

第一节 工资形式421

第二节 工资调整422

第三节 职工工资福利423

第四节 干部福利424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427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427

第一章 兵役制度427

第十五篇 军事427

第一节 招募兵役制427

第二章 武装428

第一节 地主武装428

第二节 地方武装428

第三节 民兵431

第三章 驻军431

第一节 清代驻军431

第二节 民国驻军432

第三节 东北沦陷时期驻军432

第四节 解放后驻军432

第四章 兵事 战备433

第一节 兵事433

第二节 战备434

第一节 私塾教育439

第十六篇 教育439

第一章 各类教育439

第二节 学前教育440

第三节 小学教育441

第四节 中学教育446

第五节 中等专业教育450

第六节 成人教育452

第七节 特殊教育454

第二章 教师队伍455

第一节 教师构成455

第二节 教师培训456

第三节 教师待遇457

第三章 教学458

第一节 教学计划458

第二节 教学方法459

第四节 教学质量与人才输送460

第三节 教学研究460

第四章 教育行政461

第一节 机构461

第二节 经费462

第三节 设施462

第十七篇 科学技术469

第一章 科技组织469

第一节 科技机构469

第二节 科技队伍470

第二章 科技活动470

第一节 科研项目471

第二节 学术交流471

第四节 科技引进472

第五节 能源节约472

第三节 科技情报和资料交流472

第三章 科技成果及推广应用473

第一节 科技成果473

第二节 推广应用478

第四章 科技服务481

第一节 气象观测481

第一节 图书馆481

第二节 地震观测483

第十八篇 文化487

第一章 文化事业487

第二节 文化馆(站)488

第三节 档案管理490

第四节 电影放映491

第五节 戏剧演出492

第六节 图书发行494

第二节 群众文艺495

第一节 文学创作495

第二章 群众文化495

第三节 美术书法摄影496

第四节 民间艺术498

第三章 新闻 广播 电视498

第一节 报刊498

第二节 广播499

第三节 电视499

第四章 文物古迹500

第一节 文物500

第二节 古迹501

第十九篇 卫生507

第一章 医疗507

第一节 医疗机构507

第二节 医疗队伍509

第三节 医疗设备513

第五节 卫校 卫生职工进修学校515

第四节 医疗水平515

第二章 卫生管理516

第一节 管理机构516

第二节 管理制度516

第三节 卫生改革517

第三章 医药518

第一节 药品生产518

第二节 药品管理519

第三节 地产药材519

第四章 卫生防疫520

第一节 卫生防疫机构520

第二节 疫情521

第三节 预防接种522

第四节 地方病防治526

第六节 防盲防沙527

第五节 职业病防治527

第七节 公共卫生528

第八节 卫生宣传529

第九节 妇幼保健529

第十节 爱国卫生运动532

第二十篇 体育537

第一章 体育设施537

第一节 田径运动设施537

第二节 球类运动设施537

第三节 冰上运动设施537

第二章 各类体育538

第一节 学校体育538

第二节 群众体育538

第一节 竞赛活动539

第二节 竞赛成绩539

第三章 体育竞赛539

第四章 体育行政545

第一节 培训与输送545

第二节 经费545

第二十一篇 社会生活549

第一章 人口549

第一节 人口变动549

第二节 人口构成550

第三节 人口分布554

第二章 计划生育555

第一节 计划生育概况555

第二节 宣传教育555

第三节 节育措施555

第四节 节育政策556

第三章 宗教 帮会557

第一节 宗教557

第二节 帮会560

第四章 风俗习惯561

第一节 衣食住行561

第二节 婚嫁563

第三节 丧葬563

第四节 陋俗565

第五节 节日 时令566

第五章 家庭婚姻568

第一节 家庭构成568

第二节 婚姻568

第三节 人民生活569

第六章 社会新风570

第一节 喜事新办570

第二节 敬老爱幼570

第四节 济困扶贫571

第三节 拾金不昧571

第五节 见义勇为572

第七章 方言 谚语573

第一节 方言573

第二节 谚语579

第三节 歇后语583

第八章 民间传说585

第二十二篇 人物591

第一章 人物传略591

第二章 名录599

第一节 烈士名录599

第二节 兰西籍和外地在兰西工作过的地师级以上干部及专家、学者名录606

第三节 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录609

附录619

一、地方文献要目619

二、《兰西县志》编纂始末619

1992《兰西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黑龙江省兰西县办公室编) 1992 海口:海南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西充县志(1993 PDF版)
西充县志
1993 重庆:重庆出版社
依兰县志( PDF版)
依兰县志
依兰县地方志( PDF版)
依兰县地方志
舒兰县档案志(1986 PDF版)
舒兰县档案志
1986
兰考县卫生志(1984 PDF版)
兰考县卫生志
1984
依兰县志(1963 PDF版)
依兰县志
1963 重庆图书馆
肥西县志(1994 PDF版)
肥西县志
1994 合肥:黄山书社
岳西县志(1996 PDF版)
岳西县志
1996 合肥:黄山书社
贺兰县志(1994 PDF版)
贺兰县志
1994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西华县志(1993.01 PDF版)
西华县志
1993.01 郑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
舒兰县文物志(1985 PDF版)
舒兰县文物志
1985 吉林省文物志编修委员会
依兰县文物志(1988 PDF版)
依兰县文物志
1988 黑龙江省文物志编修办公室
陇西县志(1990 PDF版)
陇西县志
1990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襄城县志(1993 PDF版)
襄城县志
1993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东兰县志(1994 PDF版)
东兰县志
1994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