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西县志》
作者 | 云南省泸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编者 |
---|---|
出版 |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834 |
出版时间 | 1992(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222011323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444710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概述1
大事记7
建置区划编41
第一章位置面积41
第二章 建置沿革41
第三章区域区划42
第一节 区域42
第二节 区划43
第四章县城 区(镇)47
第一节 县城47
第二节区(镇)48
一 中枢镇48
二 金马区48
三 白水区49
四 永宁区50
五 三塘区50
六 午街铺区51
七 向阳区51
自然环境编57
第一章地质地貌57
第一节地质57
一 地层57
二 构造57
第二节地貌58
一 岩溶地貌59
二 构造剥蚀地貌60
三 河流侵蚀地貌60
第二章山脉河流60
第一节山脉60
一 九华山岭60
二 东华山脉61
三 西华山脉61
四 煤炭山脉61
五 内青沙岭62
第二节河流62
一 小江河62
二 金马河63
三 白马河63
四 南盘江63
五 勺布白河63
六 雨洒河63
第三章气候物候65
第一节气候65
一 日照65
二 气温67
三 雨量69
四 湿度70
五 风向71
六 降雪72
七 降霜72
八 降雹73
第二节物候73
一 花卉73
二 果树73
三 动物74
第四章土壤植被74
第一节土壤74
一 土壤类型74
二 土壤分布74
三 土地级别76
第二节 植被77
第五章自然资源78
第一节 土地资源78
第二节水资源78
一 地表水79
二 地下水80
三 水质81
第三节 矿物资源82
第四节植物资源82
一 林木植物83
二 果木植物83
三 药用植物83
四 花卉植物84
五 野生牧草84
第五节动物资源85
一 兽类85
二 鸟类85
三 虫类85
四 鱼类85
第六章自然灾害86
第一节 旱灾86
第二节 水灾87
第三节 冷冻灾89
第四节 冰雹灾90
第五节 风灾91
第六节 地震92
第七节 雷击92
人口编94
简述94
第一章人口演变95
第一节 增减95
第二节 流动98
第二章人口分布100
第一节 地区分布100
第二节 民族分布101
第三章人口构成102
第一节 民族构成102
第二节 性别构成103
第三节 年龄构成107
第四节 文化构成110
第五节 职业构成112
第六节 家庭构成113
第七节 婚姻构成114
第四章人口控制115
第一节 机构115
第二节 政策116
第三节奖惩措施117
一 奖励117
二 惩罚117
第四节 节育措施117
第五节 节育成效118
农业编119
简述119
第一章生产关系120
第一节土地所有制120
一 封建土地所有制120
二 农民个体所有制121
三 集体所有制122
四 全民所有制122
第二节经济体制122
一 农业合作社122
二 农村人民公社123
三 联产承包责任制124
第二章生产条件125
第一节 劳力125
第二节耕地126
一 面积与分布126
二 农田建设127
第三节 农机具129
第三章种植业132
第一节 作物结构132
第二节作物栽培133
一 耕耙 施肥133
二 栽培134
第三节作物保护137
一 病 虫 草害137
二 病 虫 草害防治137
第四节作物产量138
一 粮食作物产量138
二 经济作物产量141
第四章养殖业143
第一节畜牧业143
一 牧草 饲料143
二 畜禽饲养143
三 畜禽改良145
四 疫病防治145
第二节渔业148
一 鱼种148
二 放养148
三 捕捞149
第五章副业149
第一节家庭副业149
一 养蜂150
二 养蚕150
三 采集150
四 编织151
五 烧窑151
六 劳务151
第二节 集体副业152
第六章管理152
第一节机构152
一 管理机构152
二 服务机构153
第二节经营管理153
一 计划管理153
二 劳动管理153
三 财务管理154
四 分配管理155
第三节 农业产值157
第四节 农业区划158
林业编160
简述160
第一章森林资源160
第一节 面积与分布160
第二节 木竹品种163
第二章山林权属165
第一节 林权演变165
第二节 纠纷调处167
第三章植树造林167
第一节 采种育苗167
第二节 人工植树168
第四章森林保护171
第一节 护林组织171
第二节护林措施171
一 封山育林171
二 护林防火172
三 制止毁林开荒174
四 病虫害防治174
第五章采伐经营175
第一节 采伐175
第二节 经营175
第六章机构178
第一节 管理机构178
第二节 服务机构178
第三节 经营机构178
水利电力编179
简述179
第一章水利建设180
第一节坝塘180
一 堤坝180
二 围塘180
第二节水库181
一 中型水库181
二 小(一)型水库184
三 小(二)型水库185
第三节西水东调187
一 矣维河引水工程187
二 赭红坡输水工程187
第四节农田灌溉188
一 水库、坝塘、龙潭水灌溉188
二 提水灌溉190
第五节防洪排涝190
一 知府塘排涝190
二 根治金马、桃园、中枢西大河192
三 山区、丘陵区排涝192
第二章电力建设193
第一节 电站193
第二节 电网195
第三章水电管理198
第一节机构198
一 行政管理机构198
二 技术服务管理机构198
第二节水利管理199
一 工程管理199
二 机电泵站管理199
三 供水用水及水费征收管理199
第三节电力管理200
一 发电管理200
二 供电管理200
三 用电管理201
四 经济效益201
第四节其它管理202
一 水库移民安置202
二 工伤残亡抚恤203
三 水事纠纷调处204
工业编205
简述205
第一章采矿业206
第一节煤矿206
一 开采206
二 炼焦207
三 管理208
第二节 铁矿209
第二章机械制造业210
第一节农具 农机210
一 农具210
二 农机210
第二节食品加工机械211
一 压面机211
二 小钢磨211
三 多用米线机211
第三节其它机械212
一 印刷机212
二 售油器及洗麦机212
三 水闸、电机等机械212
第三章化学工业212
第一节 肥皂212
第二节 磷肥213
第三节 氮肥213
第四章建材业214
第一节 砖 瓦 石灰214
第二节 石 沙215
第三节 水泥215
第五章轻工业217
第一节 爆竹217
第二节 造纸218
第三节 印刷219
第四节 缝纫220
第五节织染220
一 纺织220
二 印染221
第六节 制糖221
第七节其它221
一 木具221
二 铁具222
三 铜具222
四 金银手饰222
五 陶器223
六 白铁器具223
七 弹棉花等223
第六章加工业223
第一节 副食品加工223
第二节粮油加工224
一 粮食加工224
二 油脂加工225
第三节 烟叶复烤226
第四节 药材加工227
第七章管理228
第一节 机构228
第二节 体制改革228
乡镇企业编229
简述229
第一章行业229
第一节 工业229
第二节 建筑业232
第三节 商 饮 服务业233
第四节 运输业235
第五节种植 养殖业236
一 种植236
二 养殖236
第二章管理237
第一节 管理机构237
第二节 管理体制238
第三节管理业务238
一 计划管理238
二 技术管理239
三 质量管理239
四 安全管理240
五 财务管理240
交通编242
简述242
第一章道路242
第一节 驿道242
第二节公路243
一 国家及省属公路243
二 县属公路243
三 区乡公路244
第三节桥涵 渡口246
一 主要桥梁、涵洞246
二 主要渡口248
第二章运输249
第一节 客运249
第二节 货运252
第三章管理254
第一节 管理机构254
第二节 公路养护254
第三节 安全管理255
第四节收费管理255
一 养路费255
二 客运费256
三 货运费256
邮电编257
简述257
第一章机构257
第一节 驿站257
第二节 局 所258
第二章邮政259
第一节 邮路 邮运259
第二节 投递260
第三节业务262
一 函件262
二 包件262
三 汇兑263
四 发行264
五 机要264
六 集邮264
第三章电信266
第一节电报266
一 有线266
二 无线267
三 传真267
第二节电话267
一 长途267
二 市内270
三 农村270
城乡建设编273
简述273
第一章县城建设273
第一节 城墙273
第二节 街道275
第三节房屋277
一 公房277
二 民房280
第四节 排水281
第五节 供水282
第六节 照明282
第七节 植树283
第二章村镇建设283
第一节村寨建设284
一 房屋284
二 饮水285
三 照明285
四 道路285
第二节 集镇建设285
第三章建设管理289
第一节 管理机构289
第二节 建筑审批289
第三节 建筑设计289
第四节 施工管理290
第五节 土地征用290
第四章房产管理291
第一节 管理机构291
第二节 房屋分配291
第三节 房屋租用291
第四节 房产普查292
第五章环境保护292
第一节 环境污染292
第二节污染治理293
一 污染293
二 治理293
商业编294
简述294
第一章集市295
第一节 集市沿革295
第二节 集市简介296
第二章经济成份297
第一节 私营297
第二节集体298
一 供销合作社298
二 合作商店299
三 待业青年合作商店299
四 农工商联合公司299
第三节 国营299
第三章经营301
第一节购销301
一 生产资料301
二 生活资料304
三 农副产品307
四 外贸产品308
第二节 仓储310
第三节饮食服务311
一 饮食业311
二 服务业311
第四章管理312
第一节管理机构312
一 国营商业管理机构312
二 供销合作管理机构312
第二节管理体制313
一 国营商业管理体制313
二 供销合作商业管理体制313
第三节 经济效益314
粮油编315
简述315
第一章粮油征购316
第一节粮食征购316
一 公粮征收316
二 粮食统购316
三 粮食议购317
第二节 油(脂)料收购320
第二章粮油供销323
第一节粮食供销323
一 定量口粮供应323
二 商业用粮供应324
三 饲料粮供应325
四 返销粮供应325
五 奖售粮销售325
六 籽种供应326
七 运输补助326
八 民工补助326
九 军粮供应329
十 出口供应330
十一 周转 兑换330
十二 议价粮销售331
第二节油脂供销332
一 定量供应333
二 议价销售333
第三章粮油储运335
第一节粮油储存335
一 设备335
二 储存337
三 保管340
第二节粮油调运340
一 调拨340
二 运输342
第四章管理机构342
第一节 县粮局342
第二节 区粮所(厂)343
财税编344
简述344
第一章财政收入344
第一节 农业税344
第二节 工商税346
第三节 企业收入349
第四节 其它收入350
第五节 预算外收入350
第二章财政支出352
第一节 经济建设费352
第二节 教科文卫事业费353
第三节 抚恤 救济费353
第四节 行政管理费354
第五节 其它支出354
第六节 预算外支出355
第三章财税管理356
第一节财政管理356
一 机构356
二 体制357
三 预算决算358
四 财务监督359
第二节税务管理359
一 机构359
二 税收制度360
三 管理权限362
四 税收征管363
金融编365
简述365
第一章货币365
第一节 货币流通365
第二节 铸币367
第三节货币管理368
一 投放368
二 回笼368
三 现金管理368
第二章机构369
第一节当铺 信用合作社369
一 当铺369
二 信用合作社370
第二节银行370
一 富滇银行泸西兑换所370
二 泸西县银行371
三 中国人民银行泸西县支行371
四 中国农业银行泸西县支行371
五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泸西县支行372
六 中国工商银行泸西县支行372
第三节 保险公司372
第三章业务372
第一节存款372
一 财政存款372
二 企业存款373
三 农村存款373
四 城乡储蓄373
第二节贷款375
一 农业贷款376
二 工商业贷款378
三 基本建设贷款380
第三节拨款380
一 农业拨款380
二 基本建设拨款380
第四节保险381
一 险种381
二 理赔381
第五节代理业务383
一 代理财政金库383
二 发行债券383
三 解付侨汇383
四 收兑 配售金银383
第六节结算 核算385
一 转帐结算385
二 会计核算385
经济管理编386
简述386
第一章计划386
第一节 机构386
第二节 体制387
第三节计划编制387
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387
二 第二个五年计划388
三 第三个五年计划389
四 第四个五年计划390
五 第五个五年计划391
六 第六个五年计划391
第二章统计392
第一节 机构392
第二节业务393
一 农业统计393
二 工业统计395
三 商业统计396
四 财政金融统计397
五 教育卫生统计397
六 劳动工资统计397
七 人口统计398
第三章审计398
第一节 机构398
第二节业务398
一 财务收支审计398
二 定期审计399
三 专项资金审计399
四 经济责任审计399
第四章标准化 计量400
第一节 机构400
第二节计量400
一 计量制度演变400
二 计量器具管理401
第三节标准化402
一 工业标准化管理402
二 农业标准化管理403
第五章物价管理404
第一节 管理机构404
第二节分类管理404
一 工业品价格404
二 农产品价格405
三 非商品收费价格406
第三节 监督 检查407
第六章工商行政管理408
第一节 管理机构408
第二节市场管理408
一 集市建设408
二 秩序维护409
三 违章违法行为查处409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409
第四节商标 广告 经济合同管理411
一 商标管理411
二 广告管理412
三 经济合同管理412
党派群团编413
简述413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泸西组织414
第一节组织建设414
一 组织建立和发展414
二 历次党代会419
三 党员状况421
第二节思想建设422
一 理论学习422
二 党员教育423
第三节作风建设424
一 纪律检查424
二 端正党风425
第四节宣传工作425
一 宣传教育425
二 新闻报道426
第五节统战工作427
一 团结各界人士427
二 落实统战政策428
三 港台眷属工作428
第六节其它工作428
一 信访428
二 档案429
三 党史征集429
第七节重要事略430
一 “三反”、“五反”运动430
二 土地改革430
三 社会主义改造431
四 肃反运动431
五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432
六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432
七 “反右倾”、“改造落后”432
八 “四清运动”433
九 文化大革命433
十 拔乱反正434
十一 全面改革434
十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35
第二章其它党派436
第一节中国国民党泸西组织436
一 县党部及省属区党部436
二 历次党代会436
三 基层组织436
四 主要活动436
第二节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泸西分团437
第三章群众团体438
第一节工会438
一 组织建设438
二 主要活动439
第二节农会440
一 组织建设440
二 历次农代(贫代)会440
第三节共青团泸西组织441
一 组织建设441
二 历次团代会442
三 主要活动443
四 少年先锋队443
第四节妇联444
一 组织建设444
二 历次妇代会444
三 主要活动445
第五节科协445
一 组织建设445
二 主要活动446
政权编447
简述447
第一章权力机关447
第一节 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447
第二节县人民代表大会448
一 历届县人民代表大会449
二 历届县人大常务委员会450
第二章行政机关451
第一节府 州署451
一 府署451
二 州署455
第二节县公署 县政府457
一 县行政公署457
二 县国民政府458
三 县人民政府460
第三节 区 乡政权468
第三章政协机关469
第一节 政协泸西县委员会469
第二节 政协事务470
第四章议事机关471
第一节 县自治议事会471
第二节 县参议会471
民政编473
简述473
第一章拥军 优抚473
第一节拥军473
一 活动473
二 英烈褒扬474
三 复 退 转军人安置474
第二节优抚475
一 优待475
二 抚恤477
第二章救济 扶贫480
第一节救济480
一 灾荒救济481
二 社会救济481
第二节 扶贫482
第三章社会福利483
第一节 孤儿收养483
第二节 五保户供养483
第三节 福利企业484
第四章其它485
第一节 婚姻登记485
第二节 收容遣送486
第三节 侨务486
第四节 地名管理486
劳动人事编488
简述488
第一章劳动管理489
第一节招收 安置489
一 招收489
二 安置490
第二节 调剂 调配491
第三节培训 教育491
一 培训491
二 教育491
第四节劳动工资492
一 标准工资492
二 津贴493
三 奖金494
第五节劳保 福利494
一 劳保494
二 福利495
第六节 工人状况496
第二章人事管理496
第一节 吸收录用496
第二节 考核 任免497
第三节 调剂 调配498
第四节 培养教育499
第五节退休 离休 退职500
一 退休500
二 离休500
三 退职500
第六节 干部结构501
公检法司编503
简述503
第一章公安504
第一节 机构504
第二节治安行政管理504
一 社会治安505
二 经济文化保卫和群众治安508
第三节户籍管理509
一 户口登记509
二 户口迁证509
第四节 监所管理510
第五节 消防510
第二章检察511
第一节 机构511
第二节刑事检察512
一 审查批捕512
二 审查起诉512
三 侦查活动监督513
四 支持公诉和审判监督513
第三节 经济检察513
第四节 法纪检察514
第五节 监所检察514
第六节 控告 申诉检察515
第三章审判515
第一节 机构515
第二节审判制度516
一 公开审判制度517
二 回避制度517
三 人民陪审及合议制度517
四 辩护制518
五 上诉和两审终审制518
六 死刑复核制518
七 审判监督制519
八 审判委员会集体领导制519
九 调解制度519
十 民族语言文字诉讼制度519
第三节刑事审判520
一 反革命案件审判520
二 严惩严重刑事罪犯案件审判521
三 依法惩处经济犯罪案件521
第四节 民事审判524
第五节 经济审判527
第六节 裁判执行527
第七节 案件复查527
第四章司法行政528
第一节 调解529
第二节 法制宣传529
第三节 律师事务530
第四节 公证530
军事编531
简述531
第一章机构531
第一节 协署 守备署531
第二节 局 处 科531
第三节 人民武装部532
第二章兵役534
第一节 军户承袭534
第二节招募 抽丁534
一 招募534
二 抽丁535
第三节志愿兵 义务兵535
一 志愿兵535
二 义务兵536
三 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536
第四节 预备役537
第三章地方武装538
第一节 府 州署武装538
第二节县国民政府武装538
一 保卫团538
二 常备队538
三 保卫队539
四 自卫总队539
第三节县人民武装539
一 窦崇孝、杨福安大队539
二 李平大队539
三 盘江大队540
四 唐占文等大队540
五 区武工队540
六 公安大队540
七 县警卫营541
第四节民兵541
一 组织541
二 训练542
三 活动543
第四章驻军 设施545
第一节 驻军545
第二节设施546
一 飞机场546
二 防空洞546
第五章战事547
第一节 反抗官府547
第二节 兵匪袭扰549
第三节 人民武装斗争550
教育编554
简述554
第一章蒙学 府学 书院555
第一节 蒙学555
第二节 府学 书院556
第二章基础教育556
第一节 学前教育556
第二节小学教育557
一 学校557
二 学制 课目560
三 教学561
第三节中学教育565
一 学校565
二 学制课目568
三 教学568
第三章专业 职业教育572
第一节专业教育572
一 学校572
二 学制 课目574
三 教学574
第二节职业教育575
一 学校575
二 学制 课目576
三 教学577
第四章业余教育577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577
第二节职工业余教育578
一 扫盲578
二 “双补”579
三 函大 电大579
四 高等自学考试579
第五章 教育整体改革实验579
第六章教师581
第一节 结构582
第二节待遇583
一 政治待遇583
二 生活待遇584
第三节 培训584
第七章机构 经费 设施585
第一节 机构585
第二节 经费586
第三节设施588
一 校舍588
二 设备588
科技编590
简述590
第一章科技组织591
第一节机构591
一 管理机构591
二 研究机构591
三 其它592
第二节科技团体592
一 县科协592
二 区 乡科协592
三 学会593
第三节科技队伍593
一 专业人员593
二 职称评定594
三 待遇594
第二章科技普及595
第一节科普宣传595
一 创办刊物595
二 宣传专栏596
三 展览成果596
四 组织科普街596
五 咨询服务596
第二节 技术培训597
第三节 交流 协作598
第三章科技成果599
第一节成果选介599
一 农业599
二 林业600
三 畜牧业601
四 工业601
第二节获奖成果602
一 获省级奖602
二 获州级奖603
文化编604
简述604
第一章图书605
第一节设施605
一 图书馆605
二 藏书605
第二节 流通607
第三节 发行607
第二章电影609
第一节 放映609
第二节 发行610
第三章文学 艺术611
第一节文学611
一 诗歌611
二 散文613
三 小说613
四 戏剧613
第二节艺术614
一 音乐614
二 舞蹈616
三 戏曲618
四 美术620
五 书法623
六 摄影624
七 艺教624
第三节群众文化活动625
一 设施625
二 节日性文化活动625
三 歌咏活动625
四 灯谜 游戏626
第四章报刊626
第一节报纸626
一 《盘江报》626
二 《人民报》627
三 《泸西报》627
四 《泸西文化》627
五 其它报纸627
第二节刊物628
一 《泸西旅省学会季刊》628
二 《纪念文集》628
三 《民众旬刊》628
四 《新民周刊》628
第五章广播 电视628
第一节广播629
一 广播网629
二 自办节目629
第二节电视 录像630
一 电视630
二 录像630
文物名胜旅游编631
简述631
第一章文物 古迹631
第一节文物631
一 字画631
二 瓷器632
三 青铜器632
四 铜鼓633
五 雕刻633
六 碑刻633
第二节古迹634
一 建筑634
二 遗址636
三 古墓637
第二章名胜 园林638
第一节名胜638
一 阿庐古洞638
二 桃笑玄天641
三 歹鲁瀑布642
四 板桥湖光642
五 翠屏秋水642
六 五峰水月643
七 天马香泉643
八 东华积雪643
九 东寺晓钟643
十 鹤岫浮青644
十一 冒烟奇洞644
第二节园林644
一 钟秀公园644
二 阿庐公园645
第三章旅游开发645
第一节 景区开发645
第二节 旅游盛况646
第三节 旅游管理646
卫生编647
简述647
第一章医疗648
第一节机构648
一 中医药堂(店)院648
二 西医院 所 室649
第二节技术652
一 中医652
二 西医653
第三节设备654
一 床位654
二 器械655
第四节护理657
一 人员657
二 制度658
三 质量658
第五节 医德658
第二章卫生660
第一节 环境卫生660
第二节 饮水卫生661
第三节 食品卫生662
第三章防疫663
第一节 机构663
第二节 疫情663
第三节防治665
一 天花666
二 流行性感冒666
三 疟疾666
四 麻疹667
五 伤寒副伤寒667
六 痢疾667
七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668
八 流行性乙型脑炎668
九 病毒性肝炎668
十 脊髓灰质炎668
十一 麻疯病669
十二 地方性甲状腺肿及克汀病669
十三 肺结核669
第四章保健670
第一节妇女保健670
一 接生670
二 妇科病查治671
第二节 儿童保健671
第三节 学生保健672
第五章管理672
第一节 行政管理672
第二节 药政管理673
第三节 公医管理673
体育编675
简述675
第一章民间体育675
第一节 摔跤675
第二节 打磨秋676
第三节其它677
一 打陀螺677
二 打泡团677
三 跳绳678
四 踢毽678
五 跳级级高678
第二章竞技体育678
第一节球类678
一 篮球679
二 排球679
三 足球679
四 乒乓球680
五 羽毛球680
六 门球680
第二节 田径680
第三节 自行车681
第四节 棋类681
第五节 桥牌682
第三章体育活动682
第一节 学校体育682
第二节 乡村体育682
第三节 城区体育683
第四章体育比赛683
第一节 县内比赛683
第二节 州 省参赛685
第五章机构 经费 设施 人才689
第一节 机构689
第二节 经费690
第三节 设施690
第四节 人才691
民族编692
简述692
第一章彝族692
第一节 经济状况693
第二节生活习俗694
一 饮食694
二 服饰695
三 居住696
第三节礼仪696
一 婚姻696
二 家庭697
三 节日697
四 道德697
五 丧葬698
六 禁忌698
第四节 语言文字699
第五节 宗教信仰700
第二章回族701
第一节 经济状况701
第二节生活习俗701
一 饮食701
二 服饰701
三 居住702
第三节礼仪702
一 婚姻702
二 家庭702
三 节日702
四 道德702
五 丧葬703
六 禁忌703
第四节语言文字703
一 语言703
二 文字703
第五节 宗教信仰703
第三章傣族704
第一节 经济状况704
第二节 生活习俗704
第三节礼仪705
一 婚姻705
二 家庭705
三 节日705
四 道德705
五 丧葬705
六 禁忌706
第四节 语言文字706
第五节 宗教信仰706
第四章壮族706
第一节 经济状况706
第二节生活习俗707
一 饮食707
二 服饰707
三 居住707
第三节礼仪708
一 婚姻708
二 家庭708
三 节日708
四 道德709
五 丧葬709
六 禁忌709
第四节 语言文字709
第五节 宗教信仰709
第五章苗族710
第一节 经济状况710
第二节生活习俗710
一 饮食710
二 服饰711
三 居住711
第三节礼仪711
一 婚姻711
二 家庭712
三 节日712
四 道德712
五 丧葬712
六 禁忌712
第四节 语言文字713
第五节 宗教信仰713
第六章汉族713
第一节 经济状况713
第二节风俗习尚714
一 农事习俗714
二 礼仪习俗714
三 生活习俗716
第三节 语言文字718
第四节 宗教信仰718
第七章民族工作719
第一节 扶持民族经济719
第二节 扶持民族教育720
第三节 培养民族干部720
第四节 落实宗教政策720
第五节 建立民族乡721
社会编722
简述722
第一章人民生活723
第一节 农民生活723
第二节 居民生活726
第三节 职工生活726
第二章姓氏727
第一节 姓氏来历727
第二节 姓氏分布731
第三章宗教733
第一节 原始宗教733
第二节 佛教734
第三节 道教735
第四节 伊斯兰教735
第五节 天主教735
第六节 基督教736
第四章方言736
第一节语音736
一 声母736
二 韵母738
三 调值741
四 轻声和儿化韵741
第二节词汇741
一 亲属称谓741
二 常用词汇744
三 特殊语气助词746
第三节谚语746
一 气象746
二 农业748
三 家务749
四 社交749
五 商业750
六 其它750
第四节歇后语750
一 比喻语750
二 谐音双关语753
第五章奇闻 传说754
第一节奇闻754
一 知音草754
二 古井奇观755
三 奇石之谜755
第二节传说755
一 李三墨龙755
二 透明鱼755
三 唐神仙的传说756
人物编757
简述757
一传记757
贺勋757
戴时雍757
陈忠758
陈王庭758
万裕祚758
张保和758
吴永安759
马安礼760
余中宏761
陈文先761
盛尧阶762
何起龙762
马梅轩763
张灼764
陈度764
詹宝善765
段家彦766
陈思贤766
王用予766
王文龙767
卢嘉尉 卢桂馨768
杨乾吉768
杨兴甲769
李曜九770
李平771
赵鸿基772
张克铭772
郭家祥773
陶淑773
张木天774
李春芬775
段占元775
杨增莹776
李国相776
肖沛777
张吉明777
李国泰778
李灿778
陈春林779
宋纯学779
袁旭初780
赵国微781
张冲782
李家能785
张理祥785
张士明786
苏惠芬787
二英名录787
抗日阵亡将士英名录787
革命烈士英名录789
三人物表796
科举时期进士、举人名录表796
高级职称人员名录表800
省级以上劳模、先进生产者名录表801
附录803
一重要文告803
二诗文辑萃809
(一)古体诗809
(二)歌赋812
(三)新体诗814
(四)散文815
三 碑志817
四旧志简况及附文825
(一)旧志编纂简况825
(二)清康熙《广西府志》卷目825
(三)清乾隆《广西府志》826
(四)民国《泸西县志》目录828
编后语830
1992《泸西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云南省泸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1992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