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民俗志》求取 ⇩

概述1

第一章 生活习俗1

第一节 服饰1

一 发型1

题字…………………………………………………………姚雪垠题词…………………………………………………………李准“中州民俗丛书”编纂说明………………………………刘永立《方城民俗志》序……………………………………………姚雪垠序………………………………………………1

二 帽子3

三 衣服8

四 鞋袜15

五 佩戴20

六 穿着与洗藏22

一 家常便饭23

第二节 饮食23

二 待客饮食35

三 风味小吃46

四 民间饮茶51

五 时令菜食52

第三节 居处54

一 房屋建筑54

二 庭院布局59

三 室内摆设63

四 照明取暖64

五 居处信仰67

一 道路70

第四节 交通70

二 桥梁75

三 运输79

四 通讯87

五 行旅89

第五节 文化教育93

一 学校教育93

二 文化程度96

三 文化崇拜97

第六节 起居99

一 晨昏作息99

二 一日三餐100

三 一天三晌101

第七节 行业习俗102

一 木匠业102

二 建筑业103

三 铁匠业105

四 理发业106

五 染坊业108

六 油坊业109

七 窑业110

八 渔业111

九 蚕业112

十 面粉加工业114

十一 医药业116

十二 养殖业119

十三 屠宰业122

十四 狩猎业124

十五 其它行业125

第八节 妇女地位127

一 婚姻地位127

二 婆媳地位129

三 母子地位131

四 家务地位131

五 经济地位132

六 文化地位133

七 政治地位134

八 其它135

第九节 卫生保健137

一 饮食保健137

二 单方保健139

三 锻炼保健142

四 精神保健143

五 衣着保健144

第二章 农业习俗145

第一节 耕作习俗145

一 犁地145

二 耙地150

三 打埂151

一 条播152

第二节 播种习俗152

二 点播153

三 撒播154

四 掩播154

五 栽播155

六 插播155

第三节 田间管理156

一 锄地156

二 追肥158

三 抗旱160

四 排涝161

一 收割162

第四节 收打习俗162

二 装运165

三 垛垛167

四 打场168

五 起场172

六 翻晒172

第五节 储藏习俗174

一 仓储174

二 踅藏174

三 窖藏175

四 囤藏177

五 挂藏177

二 建国后分成178

第六节 分成习俗178

一 建国前分成178

第三章 乡里社会179

第一节 村落179

一 村落形成179

二 村落命名180

三 村落结构182

四 村落设施182

第二节 家族184

一 家族形成184

二 家谱185

三 家规家风186

五 财产继承188

四 分家188

第三节 姓氏190

一 汉族姓氏190

二 回族姓氏192

第四节 邻里193

一 村规民约193

二 民间组织197

三 邻里道德198

第五节 方言199

一 称谓方言200

二 忌讳方言208

一 侨居国外、香港人员名单209

第六节 乡情209

二 去台人员名单211

第四章 集会贸易213

第一节 集日213

一 县城集213

二 独树集214

三 赵河集215

四 拐河集215

五 博望集216

六 二郎庙集217

一 小顶山香火会218

第二节 庙会218

二 城隍庙会219

三 土山会220

四 拐河三皇庙会221

五 三贤山庙会221

六 姜台庙会222

七 维摩寺庙会223

八 马王庙会224

九 关帝庙会224

第三节 赛会227

一 烟火会227

二 唢呐会228

四 民间舞蹈会229

三 灯谜会229

五 小刀会231

六 大刀会231

七 盂兰盆会231

八 葛仙会232

九 酒仙会232

十 财神会233

十一 老君会233

十二 太阳会233

一 临补会234

二 小满会234

第四节 物交会234

十三 太平会234

三 柳河水会235

四 县城物交会235

第五节 市商236

一 市场规划236

二 行业标志236

三 经营方式237

四 商号241

五 叫卖歌246

第五章 人生仪礼253

第一节 称谓253

一 血缘间称谓253

三 书信称谓256

二 绰号256

第二节 通礼257

一 见面通礼257

四 面谈称谓257

二 长幼通礼258

三 待客通礼259

四 借取通礼259

五 探询通礼260

六 迎送通礼261

七 感谢通礼261

八 道歉通礼262

九 恭让通礼262

二 分娩263

第三节 诞生263

一 怀孕263

三 三天264

四 报喜265

五 送米面265

六 满月267

七 百天268

八 抓周268

九 揭痂269

十 起名269

二 女子成年271

一 男子成年271

第四节 成年271

第五节 婚嫁272

一 相亲272

二 订亲273

三 结婚277

四 回门292

五 认门293

六 离婚294

第六节 寿礼295

二 报丧296

一 举哀296

第七节 丧葬习俗296

三 穿孝297

四 发丧299

五 吊孝299

六 守灵300

七 打墓301

八 入殓302

九 送殡303

十 安葬304

十一 点主305

十二 圆坟306

十四 周年307

十三 五七307

第八节 祭礼308

一 祭天地308

二 祭神灵309

三 祭鬼魂309

第六章 民间信仰311

第一节 对天地、自然、神灵信仰311

一、对天地信仰311

二、对气象信仰312

三、对动、植物信仰314

四、对魂灵信仰314

第二节 对巫蛊类信仰315

第三节 宗教信仰318

一 道教318

二 佛教320

三 基督教321

四 伊斯兰教322

第七章 岁时节俗325

第一节 革命节日、纪念日325

一 革命节日325

二 杜凤瑞牺牲纪念日326

第二节 传统节俗328

一 春节328

四 元宵节330

三 扎花树330

二 添仓节330

五 二月二331

六 寒食节332

七 清明节332

八 三月三333

九 端阳节333

十 六月六333

十一 七月七334

十二 仲秋节334

十四 十月一335

十五 冬至335

十三 重阳节335

十六 腊八儿336

十七 二十三儿336

十八 除夕337

第三节 二十四节气338

第八章 民间工艺345

第一节 制篦工艺345

第二节 石刻工艺346

第三节 丝织工艺348

第四节 纺织工艺349

第五节 刺绣工艺358

第六节 编织工艺360

一 地方剧种363

第九章 民间游艺363

第一节 民间戏剧363

二 戏班规矩366

三 演出习俗367

第二节 民间曲艺371

一 坠子书371

二 三弦书372

三 大调曲373

四 鼓儿词373

五 评词373

第三节 民间音乐374

一 《大铜器曲》374

六 乱弹374

二 道教音乐376

三 板头曲377

四 唢呐377

第四节 民间舞蹈378

一 龙灯379

二 狮舞379

三 旱船379

四 寿星观花380

五 高跷380

六 竹马380

八 大头和尚戏刘翠381

九 推小车381

七 老别381

十 背哥382

十一 庄稼佬送闺女382

十二 鹬蚌舞382

十三 姜公背姜婆382

十四 唐僧取经383

第五节 民间杂要383

第六节 民间故事383

一 炼真宫384

四 韩信寨385

三 牛心山385

二 野馍店385

五 扳倒井386

六 宋知州巧断土地案386

七 白文光出任386

八 老农称呼的由来387

九 火烧博望屯387

十 广阳大枣388

十一 过秃尾巴老苍龙389

第七节 民间笑话390

一 丸子391

二 没有馍391

四 “咦,还是个草蹄哩!”392

三 不要命392

五 懒得好393

第八节 民间谜语393

第九节 民歌398

一 夯歌398

二 旱船歌399

三 童谣400

四 婚姻爱情歌404

五 其它歌谣407

第十节 民间谚语411

一 世态人情411

三 教育、成才413

二 婚姻、家庭413

四 农林牧渔414

五 勤劳致富414

六 买卖经商415

七 天文气象415

八 卫生保健416

第十一节 坎子417

第十二节 民间游戏421

一 翻绞421

二 走顶子421

三 赶羊角422

四 占方422

五 占岗儿422

七 蹦五花423

六 丢窑423

八 走古路424

九 过关425

十 券井425

十一 瞎子逮瘸子425

十二 官打捉贼426

十三 弹子426

十四 藏老母426

十五 打柴427

十六 猫逮老鼠427

十七 跳房427

二十 丢手巾428

十九 叨鸡428

十八 关爷骑大马428

二十一 打瞎驴429

二十二 老鹰抓鸡娃429

二十三 牤牛羝阵429

二十四 抓子430

二十五 丢猴430

第十三节 民间美术431

一 绘画431

二 书法432

三 摄影434

二 刚正不邪的吴阿衡435

一 执法如山的张释之435

第一节 乡里风云人物435

第十章 民俗人物435

三 “不守妇道”的孙德卿437

四 空军战斗英雄杜风瑞438

五 舍己为人的李金德441

六 拥军模范崔新慧441

七 心灵美的姑娘刘建英442

第二节 济世行医人物445

一 “妙手回春”的马清德445

二 “举世神医”陈仲甫445

三 不为名利的孙馨吾445

四 “大国手”贾海如446

一 御膳师吴氏兄弟447

第三节 民间技艺人物447

二 土机械师马德奎448

三 制笔能手杨俊杰450

四 女机绣设计师沈照平451

第四节 风趣传说人物452

一 才思敏捷的卢景炎452

二 打油诗人王潘453

第五节 民间游艺人物456

一 三弦书艺人裴氏兄弟456

二 二簧名角“麻旦”458

三 酷爱民乐的陈福田459

编后话461

1991《方城民俗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金祥主编 1991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