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五评传》求取 ⇩

自序1

第一章 从启蒙到学贯中西1

生在上海租界,祖籍广东香山,五色祥云称云五。年少聪悟,熟读儒家经典,长于作文写对子。1

上班偷看图书,被老板解雇。白天替父亲干活,夜间拚命读书。从半工半读到辍学自修,求学生涯一波三折。9

同文馆幸识布茂林,通览《大英百科全书》,选读中国史籍名著。任教益智书室,跻身高薪阶层。振群学社当社长,游苏州偶发诗兴抒豪情。13

在新、老公学交结一批挚友,帮助胡适走出颓唐。出洋留学美梦破灭,退而博览杂读,自嘲为“四不象”学者。19

“为学当如群山式,一峰突起众峰环”,学贯中西,自成一套读书成才理论,好学精神影响几代年少学子。26

第二章 跨入政门半只脚34

得到孙中山赏识,就任临时大总统秘书。虽然圆了美梦,却又觉得事务性工作太繁琐,两为其难。34

提出教改建议,受蔡元培器重,进教育部任职。随政府迁北京,起草教学法令。卷入人事纠纷,触犯众多上司,被迫39

离开中央机关。39

在北京为《民主日报》撰写社论,到国民党办的大学教授英文。1912年加入国民党,参加过反袁、反北洋军阀活动,1927年脱离国民党。49

编译股主任任内,翻译资料数十万言。担任三省禁烟特派员,卷入收购外商鸦片的存土案,因“合法”拿回扣而被迫辞职。54

第三章 出任商务编译所长67

商务一度守旧遭抨击,高梦旦恳请胡适进商务挑重担。得到胡适鼎力推荐,王云五踌躇满志出任编译所长。67

商务创业人经营有方,事业蒸蒸日上。拒绝日商染指管理,坚持收回外股。遭暴徒狙击,发起人夏瑞芳捐躯。73

张元济创设编译所,推出《最新教科书》,印行古籍精品,介绍近代西学,为商务事业打下良好基础。78

汰旧迎新,调整人员结构,商务人才济济。严定工作规范,“经济杠杆”引发争议。调整办刊方针,充实编辑力量,商务“门面”形象一新。86

第四章 图书统一分类法与四角号码102

志向宏远,主持编辑有方。洞烛先机,善于经营,商务名扬中外。推出大型丛书50余部,编印工具书近200种,学术专著优先出版,普及读物健康纯正。102

兼任东方图书馆馆长,首创民营企业藏书向社会开放之先例。举办图书馆学讲习班,对外培训图书管理专业人才。115

创制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一度被普遍采用,为推进我国图书馆学起过阶段性积极作用。此法技术要素过于复杂,118

且依附杜威分类法,终于被时代所淘汰。118

研究数年,四角号码检字法一炮打响,王云五名利双收。四角号码究竟是发明,还是“改进”?125

撰文评述“五卅”事件,被租界当局罚款200元。受资方委托出面应付“工潮”,多年卷入劳资纠纷,心烦意乱。一度辞去职务,“跳槽”到中央研究院做研究员。重返商务,以总揽行政大权为先决条件。142

第五章 多重色彩的企业家142

半年考察历九国,汲取欧美、日本企业管理经验,学习对付职工若干方法。访德发偶感,钦佩“枕戈民族”。写诗忆亲人,透出几许缠绵。152

拟定全面改革计划草案,明确各岗位职责,严定工作标准,以薪金为调节手段。“西学为用”,土洋结合,开我国民资企业“科学管理”之先河。163

召集职工代表会议,宣讲改革有利劳方。外出演讲“科学管理法”,引起舆论关注。“科学”改革方案失人心,愁极须发白。170

第六章 重振商务事业183

“一·二八”劫难,商务总馆与东方图书馆毁于一片火海,被迫停业。解雇职工,规划复兴,自谓以“菩萨心肠”作“魔王姿态”。183

复业之际提出响亮口号——“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改组机构,精简员工,严行奖勤罚懒,要求人尽其力,物尽其用。把出版作为重振商务的重点,决定不再为发展印刷业而投资。189

制定出版新计划,多出书,出好书,盈利丰厚,兼顾社会效201

益。商务三年推出新书12024册,占同期全国新书出版数48%。201

组织编写《大学丛书》,改变我国高校无中文教材之落后状况。刊印《四库全书》珍本,罕见古籍得以流传于世。推出《中国文化史丛书》,拓展文化研究新领域。编纂“中式《牛津大字典》”,计划宏大。206

第七章 商务出书又出人215

出书避免触犯忌讳,拒绝《资本论》翻译计划。扶植各科优秀学子,出书坚持质量第一,学术为重,商务被称作“文化界的伯乐”。215

招募编辑,唯才是用,商务出书又出人。商务曾是各学科知识分子的汇集之地,极一时人才之盛,堪称没有围墙的研究院。224

聘用才识之士,自比开饭馆:选好厨子,才能拿出特色菜肴。选拔干部,才学要出众,为人要厚道。主持商务大政,刺激下属进取心,自有整套办法。230

事业上“步步高”,得益于诸多名人的提携推介。办成出版大事业,离不开张元济、高梦旦鼎力相助。两老虚位谦让,令王云五终身感恩。237

第八章 八年辗转苦维持244

全面抗战爆发,应邀出席庐山谈话会。布置战时商务工作,董事会留沪、总管理处暂设长沙,上海机器大量拆迁,职工分流于沪、港和内地。244

驻港四年,统驭内地商务机构。发扬民族正气,多出抗战读物。排解困难险阻,商务港版书大量输入后方。知恩图报,尽心尽意照顾蔡元培。248

太平洋燃起战火,入驻重庆,与沪、港联系中断。扩建工厂,流通资金,奖惩严明,调控有方,再度中兴商务,坚持日出新书一、二种。日本侵略者视之为眼中钉,国人誉之为爱国出版家。256

抗战胜利,筹划渝、沪两地商务机构归并。与张元济函电辩驳,力主论功行赏,实欲重用亲信。坦言“商而优则仕”,决意弃商从政。在商务奋斗25年,功大于过,名垂出版史册。268

第九章 从参政员到“政治花瓶”282

参加国民参政会,以“努力尽职”为勉。参加访英代表团,妙语答辩版权问题。重大问题与当局保持一致,偏袒官方,轻视民意。282

领衔责备中共,托病拒访延安。参加“国民大会”,出任政府大官,“竭智尽忠”为哪家?悟周恩来双关妙语,感慨唏嘘数十年。291

标榜“为国效力”,出任经济部长,押错政治赌注。高价出售敌伪财产,工商业主怨愤丛生。主持部内私分公款,反被蒋介石誉为“亮节清风”,堪称千古奇谈。302

名列国府委员,甘为独裁统治做“花瓶”。担任行政院副院长,为筹措军费搜刮民间财产,社会各界怨声载道。萌生退心,预作遗产分配,却又在“劝说”下出任财长。311

第十章 在金圆券风潮中324

担纲“币制改革”,酿成金圆券风潮。是“始作俑者”,还是“代人受过”?金圆券改制草案俱在,王云五是关键人物。324

有始无终反类犬。王云五遭舆论谴责,借开会之机访美避风头。335

“紧急处分令”推出金圆券,抵制重重难实施,蒋介石训斥资本家“只爱金钱,不爱国家”。蒋经国“打虎”逞英雄,谁知335

通货膨胀引发抢购风,“补救办法”毫无新意,经济金融大崩溃,只好引咎辞职。传媒揭露泄密案,王云五涉嫌说不清,弹劾一年余,下野财长再受“申诫”。344

风云过后重说金圆券,功过责任论纷纭。徐柏园回忆披露当年秘密小组成员,王云五开口揭示内情。352

第十一章 孤岛附政362

在港滞留观望,得蒋介石资助,成立华国出版社。赴台定居,虽受当局器重,内心仍觉凄凉。参加“自由人”活动,《自由人》刊物屡惹麻烦,王云五向当局斡旋无结果。362

在台多次参加“国民大会”,屈从蒋介石意旨。敲边鼓,吹喇叭,“国大之宝”有辱学人刚正品行。在官言商,以商喻政,不料当局政治权术有别于商业信用,“动员戡乱”条款压倒一切。372

奉命主持行政改革,提出改革建议案,涉及弊政方方面面。军方缺乏合作诚意,蒋介石放弃改革初旨,采取拖延策略。前后折腾九年多,王云五殚精竭虑,绩效甚微,反而激发民间怨气和讥评。381

在“考试院”装点门面,发表改革清议。调任“行政院”,上下左右皆受牵制。年度预算屡受美国干涉,陈诚发怒连告病假,王云五凄然萌辞意。390

自撰年谱,留下珍贵史料。七十六岁走下政坛,无官无责一身轻。因沈志明案与雷震案连连碰壁,决意退出是非之地。397

第十二章 重操旧业生辉煌408

任教政大政研所,培养人才数十名,享有“博士之父”誉称。喜获韩国大学颁授之荣誉学位,聊补学历缺憾。芬芳桃李,繁荣台、港学术文化,成绩显著。408

出任台湾商务印书馆董事长,中兴台馆,推出众多优秀著作,弘扬中华灿烂文化,辉映台岛,功在千秋。415

参与主持多项基金会工作,开奖助文化学术风气之先。捐赠藏书与家产,创建云五图书馆,惠泽学界精英。文教兼职七、八项,认真务实。429

坐拥“书城”不服老,夜半起床勤笔耕。年逾古稀掀高潮,相继推出五巨著,日撰万言称“奇人”,一息尚存要写作。宣说科学读书法,淘沙见金珠成串。439

第十三章 “学界奇人”的最后岁月455

“避寿”不成,三次盛大寿庆轰动台北。病痛缠身犹笔耕,诗词抒怀,忆往昔岁月。商务旧情结萦绕于怀,作跋文深情怀念张元济。九二老人溘然谢世,长眠净律寺佛教墓园。455

盖棺论定,布衣卿相未足称,文化出版功千秋,奋斗精神堪勉后。469

1999《王云五评传》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郭太风著 1999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