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基础知识 第2版》求取 ⇩

一、旅游活动1

(一)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

第一章 旅游业发展概述1

第一节 旅游活动及其分类1

(三)旅游活动体系2

(二)旅游的概念2

(四)旅游活动基本要素3

(一)按地理范围划分4

二、旅游活动的种类4

(二)按旅游目的划分5

(一)旅行者、游客、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6

一、旅游活动的主体6

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6

(三)国内游客、国内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8

(二)国际旅行者、国际游客、国际旅游者及国际一日游游客8

(一)旅游资源及其功能9

二、旅游活动的客体9

(一)丰富多样、种类齐全10

三、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10

(二)旅游资源分类10

一、旅游业及其构成11

第三节 旅游业11

(二)绚丽多彩、独具特色11

(三)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紧密结合11

(四)各大地区的旅游资源形成了区域性的典型主题11

(一)对目的地经济的积极作用12

二、旅游业对目的地经济和社会文化的作用12

(二)对目的地社会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13

(三)对目的地的消极影响14

(二)第二个时期(1978年起至今)15

(一)第一个时期(1949~1977年)15

三、中国旅游业的发展15

(一)旅游市场概念17

一、旅游市场概念与构成要素17

第四节 旅游市场17

(一)欧洲市场18

二、国际旅游市场及其发展趋势18

(二)旅游市场构成要素18

(六)南亚市场19

(五)中东市场19

(二)美洲市场19

(三)东亚和太平洋市场19

(四)非洲市场19

(三)出境旅游市场20

(二)国内旅游市场20

三、中国旅游市场及其发展趋势20

(一)海外来华旅游市场20

(二)旅游行业组织及其职能21

(一)旅游行政组织及其职能21

第五节 旅游组织21

一、旅游组织及其职能21

(二)我国旅游行业组织22

(一)国家旅游局22

二、我国旅游组织及其职能22

(三)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UFTAA)23

(二)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PATA)23

三、国际性旅游组织23

(一)世界旅游组织(WTO)23

一、原始社会时期25

第一节 中国发展简史25

第二章 中国历史常识25

二、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26

三、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27

(一)秦汉时期29

四、秦至清鸦片战争的封建社会时期29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31

(三)隋唐时期32

(四)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时期35

(五)明、清(至1840年)时期38

(一)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40

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40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41

(七)以建立者的姓氏定国名43

(六)根据吉祥文义定国名43

第二节 中国历史小常识43

一、国号名称的主要来由43

(一)根据原来的部族名定国名43

(二)根据发迹地定国名43

(三)根据封爵定国名43

(四)根据发迹地特产定国名43

(五)根据谶语定国名43

(四)皇太子、皇太孙44

(三)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嫔妃44

(八)以社会上流行口号定国名44

(九)按同音通假定国名44

(十)根据建政权所在地定国名44

二、帝王、皇族、皇戚称谓44

(一)后、王、天子44

(二)皇帝44

(二)庙号45

(一)谥号45

(五)公主、驸马45

三、帝王的谥号、庙号、尊号、全称、年号、陵号45

四、天干、地支46

(六)陵号46

(三)尊号46

(四)全称46

(五)年号46

(二)月47

(一)年47

五、年、月、日、辰及其记录方法47

(二)节(气)48

(一)四时48

(三)日48

(四)辰48

六、四时、节(气)48

(二)五行49

(一)阴阳49

七、阴阳、五行、八卦49

(三)会试50

(二)乡试50

(三)八卦50

八、生肖50

九、院试、乡试、会试、殿试50

(一)院试50

(三)三纲五常51

(二)四书五经51

(四)殿试51

十、十三经、四书五经、三纲五常51

(一)十三经51

(二)氏52

(一)姓52

十一、避讳52

十二、姓、氏、名、字、号52

(四)号53

(三)名、字53

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景观54

第三章 中国旅游地理54

(一)花岗岩名山55

二、风景观赏山岳旅游地型55

第二节 山地自然景观55

一、体育探险登山旅游地型55

(二)岩溶山水风景57

(四)其他自然因素形成的名山58

(三)丹霞风光58

(一)长江60

一、江河景观60

(五)历史文化名山60

第三节 水自然景观60

(三)珠江61

(二)黄河61

二、湖泊景观62

(六)京杭大运河62

(四)黑龙江62

(五)富春江62

(三)杭州西湖63

(二)洞庭湖63

(一)鄱阳湖63

(八)青海湖64

(七)日月潭64

(四)太湖64

(五)滇池、洱海64

(六)千岛湖64

(三)观赏泉65

(二)矿泉65

三、泉与矿泉65

(一)冷泉65

(三)吊水楼瀑布66

(二)黄河壶口瀑布66

四、瀑布景观66

(一)黄果树瀑布66

(一)北戴河海滨风景区67

五、海洋和海滨景观67

(四)海南三亚海滨风景区68

(三)青岛海滨风景区68

(二)大连—旅顺口海滨68

一、气候环境69

第四节 气候及天气景观69

(五)厦门海滨69

二、天气景观70

一、植物景观71

第五节 动植物景观71

一、自然保护区72

第六节 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72

二、动物观赏72

(四)自然历史遗迹型73

(三)自然风景型73

(一)综合型73

(二)生物型73

(七)历代宗教名胜型74

(六)历史古迹名胜型74

二、风景名胜区74

(一)自然山川风景型74

(二)湖泊水域风景型74

(三)海滨风景型74

(四)森林风景型74

(五)石林溶洞瀑布风景型74

第七节 中国的人文景观75

(八)革命历史纪念地型75

第九节 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76

第八节 《世界遗产名录》76

(二)什么是民俗78

(一)什么是民族78

第四章 中国的民族民俗78

第一节 概论78

一、什么是民族和民俗78

(一)中国民族的族称和人口79

二、中国民族概况79

(三)中国民族的语言文字80

(二)中国民族的分布状况80

(一)春节81

二、汉族的传统节日81

第二节 汉族81

一、汉族概况81

(三)端午节82

(二)清明节82

(二)民俗83

(一)概况83

(四)中秋节83

第三节 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和朝鲜族83

一、满族83

(一)概况84

二、蒙古族84

(二)民俗85

(一)概况86

三、维吾尔族86

(二)民俗87

(二)民俗88

(一)概况88

四、回族88

(一)概况89

五、朝鲜族89

(二)民俗90

(二)民俗91

(一)概况91

第四节 壮族土家族苗族和黎族91

一、壮族91

(一)概况92

二、土家族92

(二)民俗93

(二)民俗94

(一)概况94

三、苗族94

(一)概况95

四、黎族95

(二)民俗96

(二)民俗97

(一)概况97

第五节 藏族彝族白族纳西族和傣族97

一、藏族97

(一)概况99

二、彝族99

(二)民俗100

(二)民俗101

(一)概况101

三、白族101

(一)概况102

四、纳西族102

(二)民俗103

(一)概况104

五、傣族104

(二)民俗105

二、其他55个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107

一、汉族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107

第五章 中国的四大宗教107

第一节 中国各民族宗教信仰概述107

(一)原始佛教时期及部派佛教时期(公元前6世纪~公元1世纪中叶)108

一、印度佛教的创立与发展简史108

第二节 佛教108

(一)佛教在世界的传播109

二、佛教的传播109

(二)大乘佛教时期(公元1世纪中叶~7世纪)109

(三)密乘佛教时期(7世纪~12世纪)109

(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110

(二)集谛113

(一)苦谛113

三、佛教的教义113

(四)道谛114

(三)灭谛114

四、佛教的经典和标记115

(一)佛116

五、佛教供奉的对象116

(二)菩萨118

(三)罗汉119

(四)护法天神120

(三)鼓楼122

(二)钟楼122

六、汉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122

(一)山门(或三门)122

(八)罗汉堂123

(七)法堂(亦称讲堂)123

(四)天王殿123

(五)大雄宝殿123

(六)东西配殿123

(二)绕佛124

(一)合掌124

(九)方丈室124

(十)藏经楼124

七、常用的称谓124

八、常用的礼仪124

(一)佛教四大名山125

十、佛教之旅125

(三)五体投地125

九、常见的佛事125

(一)水陆法会125

(二)众姓道场125

(三)增福延寿道场125

(四)焰口施食125

(五)忏法125

(二)著名佛教石窟和摩崖造像127

(三)汉地佛教八宗祖庭129

(五)著名藏传佛教寺院130

(四)汉地佛教其他重要名寺130

(六)云南上座部佛教著名寺塔131

(三)道教形成两大派系阶段132

(二)道教上升为理论化阶段132

第三节 道教132

一、道教的创立和发展简史132

(一)原始道教阶段132

(一)宣扬“道”是“万物之母”133

二、道教的教义133

(二)追求长生不老、肉身成仙134

(一)尊神135

四、供奉的主要对象135

三、道教的经典和标记135

(二)神仙136

(二)灵官殿138

(一)山门殿138

(三)护法神将138

五、道观的主要殿堂138

(一)五岳139

八、道教之旅139

(三)三清殿139

(四)玉皇殿139

(五)三官殿139

六、道教主要称谓139

七、斋醮139

(三)符箓派三名山141

(二)道教发祥地141

(五)道教神仙祖庭142

(四)丹鼎派名山142

(六)其他道教名山大观143

(三)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144

(二)伊斯兰教在世界的传播144

第四节 伊斯兰教144

一、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144

(一)伊斯兰教的创立144

(一)六大信仰145

二、伊斯兰教的教义145

(四)伊斯兰教主要宗派145

(三)善行146

(二)五功146

(一)三大节日147

五、主要节日和习俗147

三、伊斯兰教的经典和标记147

四、信奉的最主要对象147

七、清真寺建筑148

六、伊斯兰教主要称谓148

(二)主要习俗148

八、伊斯兰教之旅149

一、基督教的创立与发展简史150

第五节 基督教150

(四)基督教四传中国151

(三)基督教三传中国151

二、基督教传入中国简况151

(一)基督教一传中国151

(二)基督教二传中国151

四、基督教的经典和标志152

(三)天堂地狱说152

三、基督教的教义152

(一)上帝创世说152

(二)原罪救赎说152

(二)圣诞节153

(一)复活节153

五、基督教信奉的对象153

六、基督教主要称谓153

七、基督教主要节日153

(一)著名天主教教堂和遗迹154

八、基督教之旅154

(三)著名东正教教堂155

(二)著名新教教堂155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157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157

第六章 中国的古代建筑157

(二)木头圆柱160

(一)台基160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件160

(六)彩画161

(五)斗拱161

(三)开间161

(四)大梁,即横梁161

(八)山墙162

(七)屋顶(古称屋盖)162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163

(九)藻井163

一、城市规划165

第二节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城防建筑165

二、现存城市建筑介绍167

三、古长城建筑168

一、宫殿169

第三节 宫殿与坛庙169

(一)宫殿的布局与陈设170

(二)中国现存的古代皇宫172

(一)祖庙与社稷坛174

二、坛庙174

(二)天、地等坛175

第四节 陵墓建筑176

二、陵园的建筑布局177

(四)明清两代的“宝城宝顶”形式177

一、封土的沿革177

(一)秦汉两代的“方上”177

(二)唐代改为“以山为陵”177

(三)宋代恢复“方上”的形式,但不是简单重复177

(一)土穴墓178

三、墓室结构178

四、随葬品179

(三)砖石墓179

(二)木椁墓179

(一)秦始皇陵180

五、中国现存的著名的古代陵墓180

(四)北宋陵181

(三)唐乾陵181

(二)汉茂陵181

(六)清陵182

(五)明十三陵182

(二)岳阳楼183

(一)黄鹤楼183

第五节 中国著名的楼阁、佛塔、古桥183

一、楼阁183

(一)楼阁式塔184

二、佛塔184

(三)滕王阁184

(三)覆钵式塔185

(二)密檐式塔185

(二)苏州宝带桥186

(一)安济桥(又名赵州桥)186

(四)金刚宝座塔186

三、古桥186

(五)程阳永济桥187

(四)卢沟桥187

(三)泉州洛阳桥187

一、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与发展195

第一节 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特色与分类195

第七章 中国的古代园林195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196

(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196

二、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196

(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196

(二)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197

(一)按占有者身份分197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197

三、中国古代园林分类197

一、筑山198

第二节 中国古代园林的组成要素198

二、理池199

三、植物200

(一)厅堂201

五、建筑201

四、动物201

(七)亭202

(六)舫202

(二)楼阁202

(三)书房馆斋202

(四)榭202

(五)轩202

(十)园墙203

(九)桥203

(八)路与廊203

第三节 中国古代园林的常见构景手段204

六、匾额、楹联与刻石204

五、框景205

四、对景205

一、抑景205

二、添景205

三、夹景205

(一)颐和园206

一、皇家园林206

六、漏景206

七、借景206

第四节 中国现存的著名园林206

(三)北海公园207

(二)承德避暑山庄207

(一)苏州园林208

二、私家园林208

(三)寄畅园与豫园209

(二)扬州的个园与何园209

(四)广东四大名园210

(二)从民族角度划分212

(一)从地域角度划分212

第八章 中国烹饪主要风味流派212

一、中国烹饪风味流派的划分212

(一)山东风味213

二、地方风味流派简介213

(三)从原料性质划分213

(四)从功用划分213

(五)从生产者主体划分213

(六)从时代划分213

(三)江苏风味214

(二)四川风味214

(七)湖南风味215

(六)福建风味215

(四)广东风味215

(五)浙江风味215

(十一)西北风味216

(十)上海风味216

(八)安徽风味216

(九)北京风味216

(二)仿古风味217

(一)素食风味217

(十二)东北风味217

三、其他风味选介217

一、陶瓷器219

第一节 陶瓷器、丝织刺绣品和名茶219

第九章 中国的风物特产219

(四)景德镇名瓷220

(三)淄博美术陶瓷220

(一)宜兴紫砂器220

(二)洛阳仿唐三彩220

(一)丝织品221

二、丝织刺绣品221

(五)醴陵釉下彩瓷221

(六)德化白瓷塑221

(七)龙泉青瓷221

(二)刺绣222

(一)茶叶的分类223

三、名茶223

(二)中国传统名茶224

一、名酒226

第二节 名酒、中药226

(二)中国国家名酒227

(一)中国酒的分类227

(一)中药材231

二、中药231

(二)中成药232

(二)福州脱胎漆器234

(一)北京雕漆234

第三节 漆器、金属工艺品和玉石木竹雕刻234

一、漆器234

(二)景泰蓝235

(一)金银花丝镶嵌235

(三)扬州镶嵌漆器235

二、金属工艺品235

(一)玉雕236

三、玉石木竹雕刻236

(三)木雕238

(二)名石雕刻238

(四)竹刻239

(二)徽墨240

(一)湖笔240

第四节 文房四宝、工艺画、年画和风筝240

一、文房四宝240

(四)四大名砚241

(三)宣纸241

三、木版年画242

(二)木版水印画242

二、工艺画242

(一)内画壶242

四、风筝243

二、简史244

一、简况244

第十章 中国台、港、澳地区概况244

第一节 台湾省244

四、民俗风情245

三、经济概况245

五、著名景点246

二、简史247

一、简况247

第二节 香港特别行政区247

四、经济248

三、政治概况248

六、著名景点249

五、民俗风情249

二、简史250

一、简况250

第三节 澳门250

五、著名景点251

四、民俗风情251

三、经济251

(一)简况253

一、日本253

第十一章 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概况253

第一节 亚太地区客源国253

(五)民俗254

(四)文化254

(二)政治制度254

(三)经济254

(六)著名景点255

二、新加坡256

(一)简况256

(二)政治制度257

(三)经济257

(四)著名高等学府257

(五)民俗257

(六)著名景点257

三、泰国258

(一)简况258

(二)政治制度258

(三)经济259

(四)文化259

(五)民俗259

四、马来西亚260

(一)简况260

(六)著名景点260

(二)政治制度261

(三)经济261

五、菲律宾262

(六)著名景点262

(一)简况262

(五)民俗262

(四)著名高等学府262

(五)民俗263

(四)著名高等学府263

(六)著名景点263

(三)经济263

(二)政治制度263

六、印度尼西亚264

(一)简况264

(四)文化265

(三)经济265

(五)民俗265

(二)政治制度265

七、韩国266

(一)简况266

(六)著名景点266

(三)经济267

(四)文化267

(二)政治制度267

(五)民俗268

(六)著名景点268

八、蒙古269

(一)简况269

九、哈萨克斯坦270

(四)民俗270

(一)简况270

(三)经济270

(二)政治制度270

(三)经济271

(四)民俗271

(二)政治制度271

(一)简况272

(二)政治制度272

十、澳大利亚272

(五)民俗273

(四)文化273

(六)著名景点273

(三)经济273

一、德国274

(一)简况274

第二节 欧洲地区客源国274

(四)文化275

(三)经济275

(五)民俗275

(二)政治制度275

(六)著名景点276

二、英国277

(一)简况277

(三)经济278

(四)文化278

(二)政治制度278

(五)民俗279

三、法国280

(一)简况280

(六)著名景点280

(二)政治制度281

(三)经济281

(四)文化282

(五)民俗283

四、俄罗斯284

(一)简况284

(六)著名景点284

(三)经济285

(四)文化285

(二)政治制度285

(五)民俗286

(六)著名景点287

(一)简况288

一、美国288

(二)政治制度288

第三节 北美地区客源国288

(四)文化289

(五)民俗289

(三)经济289

(六)著名景点290

(一)简况291

(二)政治制度291

二、加拿大291

(五)民俗292

(四)著名高等学府292

(六)著名景点292

(三)经济292

1999《导游基础知识 第2版》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 1999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