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问答 第2册》求取 ⇩

第三册 第一单元1

一、单元要点1

二、问与答1

349.为什么本单元全部选用与桥有关的文章?1

目录1

350.说明事物就是要说明事物的特征,那么,什么是事物的特征?2

351.说明事物要求准确,准确是否就是精确?2

352.《中国石拱桥》与《北京立交桥》一为说明文,一为通讯(记叙文),如何准确区分它们属于不同的文体呢?2

353.通讯除了用叙述、描写等多种方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事件这一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3

354.《吴门桥》一文主要是写什么景?3

355.在《母亲架设的桥》一文中,也写了桥的形式和特点,为什么不是说明文?4

356.《巴黎的桥》第2段写其他美景的作用是什么?有人说是陪衬,有人说是映衬,哪一种说法对?4

357.在说明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与在记叙文中运用有何不同?4

358.赵州桥和卢沟桥在说明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5

359.《北京的立交桥》开头的一段起什么作用?5

362.为什么“那桥不论修得怎样简陋,可仍是美好的”?6

360.《北京的立交桥》后面有两段写立交桥建成前北京交通的堵塞情况,为什么不把这个材料放在前面写?6

361.《吴门桥》运用了一些什么修辞手法?6

363.为什么“单看到乡村画师所绘的山水画,上面画得有露出圆木缺口杂草丛生的桥,便不由得潸然泪下”?7

364.《巴黎的桥》是怎样组织材料的?7

365.《中国石拱桥》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这些方法有什么作用?7

366.《巴黎的桥》课后的练习说,“华丽的词语不是用得越多越好。”是什么意思?8

367.为什么单个的词和短语都可充当句子成分?9

368.什么叫非主谓句?它与省略句如何区别?9

369.这个句子应该怎样进行语法分析?10

370.本单元的5篇文章,除了内容都与桥有关之外,还有什么共同点?11

三、课后重难点习题解答11

四、阅读训练15

五、作文训练19

371.什么叫“科学小品”?《死海不死》属科学小品吗?20

二、问与答20

一、单元要点20

第二单元20

372.传说和神话这些非科学的材料能说明科学知识吗?21

373.运用“画图表”的说明方法应当注意些什么?21

374.《统筹方法》一文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点?22

375.两篇短文运用了多种说明力法,请解释一下几种主要说明方法的含义。23

376.为什么说“田忌赛马”的故事中含有统筹方法的意味?23

377.《向沙漠进军》是一篇什么样的说明文?在说明顺序上有什么特点?24

378.《向沙漠进军》是如何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24

379.《谈笑》一文说明的是什么?又是如何说明的?24

380.《谈笑》一文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25

381.《口技》能算说明文吗?25

382.说明文有哪些基本特点?26

383.说明文在语言上有什么要求?26

386.下列句中加横线的部分是否可以删去?27

385.“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这句话的主干如何分析?27

384.《死海不死》中的“死”与“不死”是什么意思?27

387.怎样把握说明文的中心句?28

388.《蚯蚓》短文是不是说明文?为什么?28

389.写说明文,除了注意抓事物的主要特征,注意运用28

适当的说明方法外,还应该注意什么?28

三、课后重难点习题解答29

四、阅读训练32

五、作文训练38

第三单元39

一、单元要点39

二、问与答39

390.为什么要读报?39

391.如何通过读报积累资料?40

392.了解新闻体裁的术语有没有必要?40

395.报纸上的评论有哪几种?41

394.学习写“答记者问”应该注意什么?41

393.副刊不可多读吗?41

三、课后重难点习题解答42

四、阅读训练45

五、作文训练49

第四单元50

一、单元要点50

二、问与答50

396.什么是散文?它有什么特点?50

397.什么是象征手法?《白杨礼赞》如何运用这一手法?51

398.《白杨礼赞》4次写白杨树不平凡,有何作用?52

399.什么叫“托物言志”?《白杨礼赞》如何运用“托物言志”这一抒情方式的?52

400.为什么《听潮》与《口技》属于不同的文体?53

401.为什么学习《听潮》这一课要特别注意朗读?53

403.《钓胜于鱼》是什么意思?含有什么人生哲理?54

402.对《听潮》的主题思想到底怎样理解?54

404.说明事理的散文有什么特点?55

405.《钓胜于鱼》与《自杨礼赞》、《听潮》的主要区别在哪里?55

406.你知道中国古典诗歌的概况吗?55

407.前面学语法知识时把句子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本单元为什么又把句子分为陈述句和疑问句呢?56

408.反问句和设问句是语法分类还是修辞分类?57

409.写邀请信应注意什么?57

三、课后重难点习题解答58

四、阅读训练66

五、作文训练70

第五单元74

一、单元要点74

二、问与答74

410.《故宫博物院》一文可以分为几部分?74

的?75

413.《故宫博物院》的说明顺序是什么?它是怎样确定75

411.能依照作者的观察顺序写出故宫各个建筑的名称,用线连接起来,并注明作者的行进方向吗?75

412.《故宫博物院》第二部分的开头和结尾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75

414.《故宫博物院》说明的重点是什么?它是依据什么确定的?76

415.同写太和殿相比,《故宫博物院》写御花园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着重写御花园?76

416.作者在说明故宫时的爱憎感情是怎样表达的?77

417.《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为什么要详写甲骨文的发现?77

418.为什么叫载有甲骨文的甲骨为书的雏形,而称简册为正式的书籍?77

419.作者为什么要比较简牍和帛书的优缺点?78

420.唐人章碣《焚书坑》诗从侧面证明了书籍发展过程的什么现象?78

421.《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是怎样突出活版印刷这一说明重点的?为什么要突出这一重点?78

422.根据《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的介绍,书籍的演变可以分成几个大的阶段?文章怎样突出每一个发展阶段的重点?79

423.《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为什么以时间为顺序?79

426.《万紫千红的花》第3段的结构与前面的哪一段基本相同?这种相同表明了什么?80

427.第1~3段的结构关系是怎样的?80

425.《万紫千红的花》第2段在结构上与第1段怎样衔接?这种衔接起什么作用?80

424.《万紫千红的花》第1自然段说了几层意思?80

428.《万紫千红的花》第4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81

429.《万紫千红的花》的第5段的结句与上文的哪一句话大体照应?为什么只能说是大体照应?81

430.《万紫千红的花》的第6段列图表的具体作用是什么?81

431.《万紫千红的花》用了哪些说明方法?82

432.介绍活版印刷的《活板》,为什么要先说雕板印刷?82

434.《活板》说明的重点是什么?怎样突出这一重点?83

433.能分析《活板》第2段的层次和内容吗?83

435.你能发现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的不足吗?你知道现代铅印是怎样克服这些不足的吗?84

三、课后重难点习题解答84

四、阅读训练87

五、作文训练90

第六单元93

一、单元要点93

二、问与答93

436.《地球是圆的吗?》一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93

440.为什么说浑天说比盖天说有了很大进步?94

439.“大地在大范围内不可能是平坦的,而应该是弯曲成弧形的”,这是为什么?如果大地真的是平坦的,那么在海岸看船离去会是怎样的景象呢?94

437.能解释“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吗?94

438.《地球是圆的吗?》的第2段列举了古人“天圆地方”的说法,这说明了什么?94

441.你能根据《地球是圆的吗?》一文的内容把地球形体的定义写出来吗?95

442.能列表说明人类对地球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吗?95

443.能写出《看云识天气》的结构提纲吗?96

444.《看云识天气》的第4段和第5段都是说明阴雨天气的云的,它们有什么不同?96

445.雨雪前云层的变化是怎样说明的呢?96

446.《看云识天气》第6段是不是前后不一致?96

447.能比较《看云识天气》和《地球是圆的吗?》两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上的不同吗?97

448.能说说《苏州园林》第1段的作用吗?97

449.《苏州园林》的第2段说了几层意思?这一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98

450.《苏州园林》的第3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使用这些说明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98

451.《苏州园林》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要采用这种顺序?99

452.《苏州园林》使用哪些说明方法?能分别举例说明吗?99

455.《核舟记》上的对联为什么要以《后赤壁赋》的句子为上联?能把这副对联译成现代汉语吗?100

454.《核舟记》先写船舱,再写船尾,能不能倒过来?100

453.能说明《核舟记》一文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吗?100

456.《核舟记》写船头3人各突出了什么特点?101

457.《核舟记》写船尾两个船夫,着重写什么?101

458.《核舟记》写船背文字有什么作用?101

三、课后重难点习题解答102

四、阅读训练104

五、作文训练105

第七单元108

一、单元要点108

二、问与答108

459.《在烈日和暴雨下》第1段的作用是什么?108

460.《在烈日和暴雨下》第2段是怎样写热的?109

461.为什么“祥子有些胆怯”?而“见了座儿他还想拉”?110

462.《在烈日和暴雨下》第6段写中午的烈日与第2段写早上的闷热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110

465.下列话有什么特别含义?为什么要这样说?111

463.为什么要拿骡马来与祥子比较?111

464.《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什么要写坐车人的表现?111

466.《变色龙》很多地方通过人物对话的只言片语来反映社会环境,能举例说明吗?112

467.能说说《变色龙》中细节描写的作用吗?112

468.《杨修之死》这个标题的含义是什么?113

469.《杨修之死》的开头心理描写起什么作用?113

470.能找出《杨修之死》中插叙与顺叙接榫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吗?114

471.曹操与杨修的矛盾有7个故事,能将它们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并将曹操对这每件事的态度写在后面吗?114

472.杨修被杀是因他“恃才放旷”以致“数犯曹操之忌”。能举例说明吗?115

473.《落棋有声》中的厂长为什么朗声大笑?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116

474.《醉人的春夜》这一标题的含义是什么?116

477.《小小说三篇》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共同特点?117

478.《小小说三篇》各是怎样交代社会背景的?117

476.《小小说三篇》在刻画人物方式上有何不同?117

475.《到五月花烈士公墓去》的市长为什么说自己“是一个灵魂”?117

三、课后重难点习题解答118

四、阅读训练120

五、作文训练123

第八单元126

一、单元要点126

二、问与答126

479.你能根据《辞海》“长江”条的内容,写出长江各段的名称吗?126

480.《从宜宾到重庆》的说明顺序是什么?127

481.《从宜宾到重庆》介绍的内容是什么?127

482.《从宜宾到重庆》一文为什么除了介绍地理知识之外,还要介绍历史文化、风土人情?128

483.“城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城”的修辞特点是什么?128

484.为什么要着重介绍重庆夜景?129

485.《从宜宾到重庆》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129

488.《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第3段开头说:“比较普遍的是计算机网络”,“比较普遍”指什么?130

489.《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一文说明了电子计算机哪些功能?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130

486.《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一文开头一句话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130

487.《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一文为什么要先介绍计算器?130

490.《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一文在叙述银行储蓄和资料检索的例子时是怎样突出计算机的神奇功能的?131

491.能举例说明《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一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吗?131

492.《〈自然·生活·哲理〉序》的第1段说明了些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说?132

493.《〈自然·生活·哲理〉序》的第2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话说了几层意思?一二两句之间是什么关系?132

494.试说明《〈自然·生活·哲理〉序》的第2段和第3段之间的前后照应是怎样的?132

495.《自然·生活·哲理》一书的内容“情高意真”,能不能把“情高”换成“情深”、“情重”、“情切”?133

496.《〈自然·生活·哲理〉序》为什么要摘引那么多133

警句?133

497.试说明《〈自然·生活·哲理〉序》的结尾一段的作用是什么?134

498.《标点符号用法》的说明部分说明了几层意思?为什么要说这几层意思?134

499.关于句号的说明分几层意思?3个例句各有什么代表性?134

501.《标点符号用法》一文关于问号的举例都是疑问句,为什么要举 3个例句?两个反问句有什么不同?例(10)、(11)两句是什么句?135

502.《标点符号用法》一文的例(12)、(13)、(14)、(15)从结构上看可以分为几类?135

500.能以关于问号的说明为例说明下定义和作诠释的区别和联系吗?135

503.《标点符号用法》一文例(17)、(18)、(19)中的逗号用在什么句子成分后面?136

504.《标点符号用法》一文中例(21)、(22)中的顿号用在什么句子成分后面?136

505.你能解释“计算机网络”“终端设备”的意思吗?136

506.使用分号要注意什么?136

507.你能分析下边的句子,并将画横线的标点符号所起的作用,填写在括号内吗?137

三、课后重难点习题解答137

四、阅读训练140

五、作文训练143

第四册 第一单元146

一、单元要点146

二、问与答146

508.初读《故乡》,对文章的布局、谋篇有怎样的感知?文章是不是只写了故乡的景?146

509.《故乡》中塑造的主要人物是闰土,还有2个重要人物是杨二嫂和“我”,能不能少写其中某一种人物呢?147

510.《故乡》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对比,品味课文从哪几个角度对比,各有什么作用呢?147

513.《故乡》第2自然段如何描写故乡,作用是什么?148

512.《故乡》如何划分段落?各部分主要内容是什么?148

511.《故乡》中的“我”是不是作者自己?148

514.作者怎样写“月夜瓜地刺猹图”?不写这段文字行吗?149

515.作者写少年闰土与“我”的交往,写了哪几件事,“我”为什么对少年闰土的记忆那么难忘?149

516.当中年闰土见到“我”时,叫了一声“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这是为什么?149

517.作者在写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语言时,都用了省略号,前后用法一样吗?为什么?150

518.“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含义是什么?150

519.少年闰土是神奇的小英雄形象,为什么到了中151

年,他的生活又是那么的困苦不堪呢?151

520.“我”为什么会“害怕”呢?151

521.《故乡》文中“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一句,你能理解吗?151

522.你认为下列这句话富有哲理吗?能说出其中的含义吗?151

523.对《故乡》中的“我”应如何看待?152

524.《有的人》一诗既是为纪念鲁迅而作,为何题目为《有的人》?“有的人”实指什么人?152

526.《有的人》第2节诗中,哪两个动词的对比用得好?好在何处?153

527.你能品味《有的人》一诗中“反复”手法是如何运用的?为什么必需用“反复”的手法呢?153

525.《有的人》第2节诗,是从什么角度来进行两种人的对比的?怎样对比?153

528.《有的人》这首诗有形象地描绘,也有深刻内涵及铿锵有力的诗句,你能找到并述说一下吗?154

529.你能理解作者写“雷峰塔的倒掉”与文章要表现的主题有什么关系吗?154

530.扣住《论雷峰塔的倒掉》这一课的题目,谈谈这篇文章的结构?154

531.《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的特点是以议为主,夹叙夹议。你对这一特点能作简略评述吗?155

532.白娘娘和法海各代表什么样的人物?155

533.法海到底落到怎样的下场,你从文章中哪些段可以看出?文段中用得好的词语有哪些?156

534.《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为什么还要对玉皇大156

帝予以议论?有必要吗?156

535.下段文字中“当初”和“现在”对比说明了什么?反问句妙在哪儿?156

536.你能否扣准一个“论”字,体会作者的反封建主义的感情?157

三、课后重难点习题解答157

四、阅读训练162

五、作文训练169

537.《什么是生态系统》、《大自然警号长鸣》两篇课文所写的内容有什么相同与不同?172

二、问与答172

一、单元要点172

第二单元172

538.把《大自然警号长鸣》与《什么是生态系统》比较,看议论文中的说明与说明文中的说明有何不同?173

539.把《大自然警号长鸣》与《什么是生态系统》比较,看说明文中的议论和议论文中的议论有何不同?173

540《大自然警号长鸣》第7段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的?173

541.第3、6段说明的“物物相制”和“物质循环系统”的现象是怎样的?174

542.《马说》《说虎》《为学》这3篇文言文都属于议论文体,它们的中心论点各是什么?174

543.《马说》《说虎》《为学》这3篇文章在议论方式上174

有何异同?174

544.《马说》全文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是怎样逐层展开论证的?175

545.能结合韩愈所处时代谈谈作者对人才问题的见解吗?175

546.没有遇到伯乐,千里马的遭遇会如何?作者带着什么感情写的?175

547.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何在?对食马者的“无知”作者是什么态度?175

550.作者是怎样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画“食马者”无知的形象的?176

552.“警号”是什么意思?“大自然警号”又是什么意思?176

551.结尾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一句在句式上有何特点?对全文起什么作用?176

549.作者在结尾处怎样痛斥“食马者”的?176

548.“安求其能千里也”应怎样读才符合作者的感情?176

553.《大自然警号长鸣》怎样从引述东北虎的一则消息写到大自然正到处发出警号的?177

554.《大自然警号长鸣》第二部分每一层都有连接上下文的句子,你能找出来并说明作用吗?177

555.《大自然警号长鸣》第二部分怎样说明虎和其他野生动物锐减状况的?177

556.由《大自然警号长鸣》最后一段,作者想到了什么,发表了哪些议论,提出了什么主张?177

557.《大自然警号长鸣》前半部分的说明与后半部分178

的议论有什么联系与区别?178

558.《为学》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178

559.“天下事”与“为学”都有“难、易”,这是一组矛盾对立的概念,它们能否转化?178

560.《为学》中“子何恃而往”出现了两次,两次说话的语气和感情有什么不同?179

561.《为学》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用了什么手法?179

562.富僧的话证明了什么观点?179

563.《为学》结尾处作者写到了富僧的神态,对全文的论点起了什么作用?179

564.西蜀距离南海,不知有几千里路,为什么条件好的富和尚不能去而条件差的穷和尚却达到了?179

569.比较《什么是生态系统》第3、6段有什么相同?这两段如合在一起,在语言、组织上作何调整?180

568.《什么是生态系统》开头两段在内容上有何共同点?180

565.《为学》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180

567.《什么是生态系统》第一部分(第1、2段)在结构上有何特点?180

566.《为学》在人物的对话描写上有何特点?180

570.《什么是生态系统》第3段可分为几层?各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181

571.《什么是生态系统》的标题与结句是否有矛盾?181

572.生态系统是复杂而抽象的,文章是如何把它介绍得浅显易懂的?181

三、课后重难点习题解答182

四、阅读训练186

五、作文训练189

第三单元190

一、单元要点190

二、问与答190

573.《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90

575.《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191

574.《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提出中心论点之前,所写内容与中心论点有什么关系?191

576.可以把下列句中的“冲破”改为“冲垮”、“伟大”改为“重大”吗?192

577.下列句子的改动合适吗?192

578.4种“情绪”有什么内在联系?次序可以调换吗?192

579.把“捧场”改为“赞扬”好吗?192

580.去掉3个“可能”可以吗?192

581.“糖衣裹着的炮弹”指的是什么?192

582.下列改动好吗?192

583.“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句话与前面哪句话呼应?193

584.两个“务必”句与前面哪句话呼应?193

585.删去“不骄、不躁”可以吗?193

586.“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这句话与上文哪两句呼应?193

587.可以删去《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文中的第(21)、(22)两句吗?193

591.《从三到万》从故事中引出论点,结合故事讲道理,这样写有何作用?194

590.能给课文《从三到万》划分层次,写出段意吗?194

589.能找出课文《从三到万》中第1段、第2段、第5段和第7段的中心句吗?194

588.读了《从三到万》第3、4自然段后,说说作者从中引出了哪几个论点?194

592.《从三到万》开头的设问,作者回答了没有?作者的观点是什么?195

593.下列加点的两个词语可以互换位置吗?195

594.“这个故事……人们大都当作笑话,而不把它看成一个严肃的讽刺性故事”中的“大都”可以删去吗?195

595.在“初学的一个最重要关节”中去掉“一个”可以吗?195

596.可以去掉“倒是”“反而”吗?195

597.下句中3个“越是”和一个“越”起何作用?196

598.“殊不知他根本还不曾入门”的“殊不知”怎么讲?196

599.把“只”字去掉可以吗?196

600.阅读《想和做》后,能找出归纳性和过渡性的语句吗?196

601.结合《想和做》的练习一,能确认全文的中心论点196

并说出理由吗?196

605.“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这3个句子可以调换次序吗?197

604.《想和做》第2自然段中“只顾做事,不动脑筋”改为“不动脑筋,只顾做事”可以吗?197

603.《想和做》第1自然段中的“只会空想”“不会做事”两个短语互换位置可以吗?197

602.能编写《想和做》的段落提纲吗?197

606.《想和做》第4自然段中删去“能够这样想的只有人”可以吗?198

607.下列这两句话与前面各段文字是怎样具体照应的?198

608.可以删去《想和做》第6自然段开头的“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这句话吗?198

609.《想和做》第7段中的这句话是承上还是启下?198

610.《想和做》的倒数第2段是否可以去掉?198

611.《想和做》的最后一段可以去掉吗?198

612.能说出“哨子”的含义吗?199

613.“那只哨子给我带来的悔恨远远超过了给我的欢乐”能概括成一个成语吗?199

614.《哨子》第3段中的“哨子”应怎样理解?与第4段至第9段各段中的“哨子”是怎样的关系?199

615.《哨子》第4段至第10段都只一句话,能分别找出句子的主干吗?199

三、课后重难点习题解答200

四、阅读训练202

五、作文训练206

616.《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究竟回答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说这篇文章“针对性很强”?208

二、问与答208

第四单元208

一、单元要点208

617.引用名言作论点,或作证明论点的论据有什么作用?209

618.《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中5个自然段,各段说了些什么?209

619.《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的开头如果改为:怀特黑德说:“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行不行?文章引用这句名言作标题有何作用?209

620.《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第1自然段中的破折号改为“和”行不行?209

621.作者对“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这句名言作何评价?这一评价对文章的展开有何作用?210

622.能说出《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第2段中的一些词语句子的意思及运用特点吗?210

623.能说出《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第3段中语言运用的特色吗?210

624.能说出《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第4段中语言运用的特色吗?211

625.能说出《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第5段语言运用的特色吗?212

626.下句中的“可走”、“可依”能否互换位置?“实践,212

探索,开拓,创造”几个词能调换次序吗?212

628.《理想的阶梯》第一部分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213

627.《理想的阶梯》议论的是什么问题?全文采用的是什么结构?213

629.《理想的阶梯》第二部分在写作上有何特点?214

630.《理想的阶梯》第三部分有哪些特点?217

631.《短文两篇》在运用事例论据方面有什么不同的特点?218

632.《短文两篇》论述的结构是一样的吗?218

633.《说“勤”》第3段论述“勤出成果”时列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为什么都只有一句话概述?218

634.《事业篇》第4段是如何合理地排列次序,又是按怎样的标准分类排列事例论据的?218

635.能将《短文两篇》的异同点进行一下比较吗?218

三、课后重难点习题解答219

四、阅读训练221

五、作文训练225

第五单元226

一、单元要点226

二、问与答226

637.《记一辆纺车》第6段有几句是写掌握技术的关键,请找出来。这段中还写到纺线的速度,生手与熟手的差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27

638.你能从《记一辆纺车》中找出两个例子,说说作者是怎样把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运用的?227

636.“想起纺车”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应该是“不普通”,可又说“那是一辆普通的纺车”。这样写是否前后矛盾?227

639.编者对《记一辆纺车》原文个别句子做了改动。请选出几个改动的句子,说说编者为什么要这样修改?228

640.《我的小桃树》一文,哪几段写眼前的桃树?哪几段写回忆中的桃树?这二者怎样联系起来的?229

641.《我的小桃树》一课写了哪几个人物?这几个人物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各有什么作用?229

642.《我的小桃树》还写了小桃树哪些特点?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229

643.作者写小桃树“蓄着我的梦”,是“梦种儿”、“梦的精灵”,这些话是不是一个意思?230

644.你能谈谈对散文“形散神不散”特点的体会吗?230

645.《成功的秘诀》第1段说“自己不能决定短处究竟在什么地方”,后边在什么地方回答了这个问题?怎样回答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231

646.《成功的秘诀》一文中有几处写到罗丹的肖像?作者在描绘罗丹肖像的同时还采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231

647.维尔哈伦把作者介绍给罗丹之后,“他们两位老朋友谈天说地,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不必要的旁听者。”这样写是不是说罗丹不懂礼貌?如果不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232

648.《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写了4位著名的作家。为什232

么作者能在不长的篇幅里把这几位艺术家刻画得栩栩如生呢?232

650.《爱莲说》用哪些句子写出了莲花的特色?这些特色表现了莲花什么样的品质?233

651.《爱莲说》还写了牡丹与菊花,其用意何在?233

649.莫泊桑用什么来安排文章的记叙顺序的?这样安排顺序有什么好处?233

652.《爱莲说》最后一段从句式来看有哪几种类型?作者这里为什么要采用不同的句式?234

653.能用“/”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并总结一下这些停顿的规律吗?234

654.王安石用哪些材料来写方仲永的神奇?为什么要这样写?235

655.方仲永为什么会从一个超凡的天才变为一个平庸的人?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235

三、课后重难点习题解答236

四、阅读训练238

五、作文训练241

第六单元244

一、单元要点244

二、问与答244

656.写《怀疑与学问》的关系,为什么要谈传说?244

657.传说与书本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读完了如何对待传说后可以直接转入到如何对待书本的论述?245

658.《怀疑与学问》中引用了哪几句古代著名学者的245

名言?各有什么作用?245

660.《短论两则》开篇是怎样提出问题的?这与《怀疑与学问》的开头有什么不同?246

661.《短论两则》在分析引文错误时,一篇从生活实际中找出使用“基本”一词的规律,另一篇引出《辞源》的注释。这是为什么?246

659.《怀疑与学问》叙述戴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这与前边引用孟子的话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看有什么不同?246

662.“乍一看,没什么,再一想,不对头。”如果不改变这个句子原意,还可不可以压缩?247

663.你能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谈谈下列这段话的特点吗?247

664.下列是《短论两则》中的几个句子,你能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吗?248

665.《发问的精神》中第4段从几个方面论述“发问”的作用的?谈了哪几个作用?248

666.你能找出下列这些句子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吗?248

667.课文《发问的精神》第11~13段运用了一些表明层次结构关系的词语,你能找出并说明这3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吗?249

668.课文《发问的精神》最后一段接连用了3个问句,修辞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49

669.在《论求知》中找一找,有没有类似“知识就是力量”这个意思的句子,作者对此做了论述没有?249

670.“实际经验”是不是知识?“丰富的知识”又指什么?250

671.“书本之外”指什么意思?250

672.《论求知》的第4段有几句话?各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全段说明什么意思?250

673.课文《论求知》最后两节文字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251

674.学完本单元的议论文,我们主要学了哪些论证方法?251

675.《作文训练》中提出学写议论文“要有点分析”。请你举例说明什么叫做“分析”?251

677.《论求知》一文分析(即讲道理)的内容不是很多,是不是说有些议论文不需要分析呢?252

676.如何避免写议论文“观点加事例”的毛病呢?252

三、课后重难点习题解答253

四、阅读训练256

五、作文训练260

第七单元262

一、单元要点262

二、问与答262

678.本单元的课文是分别针对哪些错误观点而写的?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62

679.写驳论文,在反驳之前要注意些什么问题?263

680.你能举例说明摆出敌论的方法吗?263

681.能以《俭以养德》与《“友邦惊诧”论》为例作出反驳敌论的说明吗?263

682.什么是突破口?怎样选择突破口?264

683.《俭以养德》提出中心论点有何特点?264

684.《俭以养德》将立论和驳论结合在一起,你能作出具体说明吗?265

685.《俭以养德》中用来证明论点的3条论据能否重新排列?265

689.《俭以养德》一文的语言生动诙谐,能举例说明吗?266

688.我们谈的“俭以养德”与诸葛亮时代的“俭以养德”是一样的吗?266

686.《俭以养德》的结尾部分是如何与开头部分相呼应的?266

687.本文为什么用“俭以养德”作为题目?如将题目改为“谈节俭”好不好?266

690.《“友邦惊诧”论》是怎样逐层进行反驳的?267

691.《“友邦惊诧”论》是怎样反驳敌人的论点的?267

692.《“友邦惊诧”论》是怎样反驳论据的?267

693.为什么在文末加附记?文章最后一句话起什么作用?268

694.能从《“友邦惊诧”论》中找出反语,并说出它们的正面意思吗?268

695.能从《“友邦惊诧”论》中找出反问句,并说出它们的正面意思吗?269

696.什么是排比反复句?本文用了哪些排比反复句?它们起了什么作用?269

697.《驳“实惠”论》第1自然段写了哪些内容?269

698.《驳“实惠”论》第1自然段共有几处说到了“实270

惠”这个概念?它们的内涵是一致的吗?270

699.《驳“实惠”论》第2自然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270

700.《驳“实惠”论》是怎样针对敌论进行反驳的?270

702.《个人与集体》与《驳“实惠”论》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271

701.《驳“实惠”论》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71

703.《读孟尝君传》一共几句话?讲了几层意思?272

704.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是用怎样的眼光评判孟尝君的?272

705.《读孟尝君传》中,敌论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作者怎么反驳的?272

三、课后重难点习题解答273

四、阅读训练275

五、作文训练280

第八单元282

一、单元要点282

二、问与答282

706.什么是小说的背景材料?282

707.读小说为什么要重视背景材料?283

708.小说的部分与部分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283

709.小说的段与段之间有些什么关系?284

710.《七根火柴》为什么要以“七根火柴”为题目?284

712.《七根火柴》写了几个场面?全文选材有何特点?285

711.《七根火柴》以什么为线索?小说中一再写“火”、“火柴”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85

714.《七根火柴》在描写卢进勇发现和揉捏青稞面粉这一细节时,花了不少文字,有必要吗?286

715.《七根火柴》第二个场面写了卢进勇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286

713.《七根火柴》中的第一个场面描写与写无名战士有什么关系?286

716.《七根火柴》中写“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为什么无名战士“却数了很长时间”?287

717.《七根火柴》的结尾有什么意义?287

718.《老杨同志》用来刻画人物形象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能举例说明吗?288

719.《老杨同志》在安排人物出场方面有什么特点?在内容安排上每段有什么特点?288

720.《老杨同志》的侧面描写也相当成功。能举例说明吗?288

721.能说说《老杨同志》中的几个重要人物所代表的意义吗?289

722.本单元中的5首诗词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分别属诗词中的哪一种?289

723.怎样理解诗歌中常常提到的“意境”这个概念?289

726.《观沧海》直接描写大海形态的有哪些句子?290

727.你能将《观沧海》译成现代汉语吗?290

725.《观沧海》一诗,有一个字统领全篇,成为全诗的“线索”,这个字是哪个字?290

724.《观沧海》写于何时?是一首怎样的诗?它描绘了怎样的景色?它的主旨是什么?290

728.能说出《春夜喜雨》四联的主要内容吗?291

729.《春夜喜雨》用了一个什么字统摄全篇?这个字在篇中出现过多少次?291

730.“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与写喜雨有什么内在的联系?291

731.《书湖阴先生壁》是按怎样的次序写景的?292

732.《书湖阴先生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292

733.结合《书湖阴先生壁》中关于“湖阴先生”的注解,能说出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吗?292

734.《如梦令》写了哪些场景?表现了怎样的感情?292

735.“常记溪亭日暮”一句在《如梦令》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293

736.请结合背景材料说说《如梦令》为什么会抒发生活情趣和闺阁之情?293

737.《西江月》共有8句。其中上阕的1、2句与3、4句是什么关系?293

三、课后重难点习题解答294

四、阅读训练295

五、作文训练301

参考答案303

1997《初中语文问答 第2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仁安,刘经智,陈净主编;俞启瑞,章子明,余家?,程小琴,邓 1997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