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词典 教育卷·工具书》求取 ⇩

敌人1

国籍1

目录1

一、公民1

公民1

国民1

人民1

社会公德2

道德修养2

五爱2

道德2

情操3

四有3

公德3

私德3

我国的基本社会公德3

谦虚4

诚实4

五讲四美4

5

5

社会责任感5

事业心5

伦理5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5

爱国主义6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6

职业道德6

中学生守则6

国旗7

英勇献身精神7

祖国的利益7

国徽8

尊重国旗、国歌8

国际主义8

自尊自爱8

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8

民族自尊心9

民族的自豪感9

国歌9

品德10

自信10

民族自信心10

国格10

自豪10

自尊10

租界11

治外法权11

修养11

革命英雄主义11

四大发明11

领事裁判权11

南京大屠杀12

甲骨文12

我国是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12

丝绸之路12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3

日本侵略军“731”部队13

七七事变14

军阀14

戊戍变法14

人民是伟大的15

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15

为人民服务15

人民群众15

关心人民群众生活16

向人民群众学习16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16

忠于人民17

为人民利益修正错误17

群众观点17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17

和人民群众同甘苦17

集体主义18

集体18

热爱人民18

小团体主义19

哥儿们义气19

个人19

个人主义19

个人英雄主义19

个人利益19

行为规则20

纪律20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20

雷锋精神20

南京路上好八连20

纪律和自由21

自觉纪律21

行为21

约束21

规范21

新型劳动者21

社会主义纪律21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22

规章制度22

法律和纪律22

纪律与道德22

不轻易打扰他人23

不侵犯别人的权益23

公共秩序23

遵规守纪、勤奋学习23

劳动最光荣24

令行禁止24

劳动纪律24

纪律是集体利益的保证24

纪律观念24

组织纪律性24

纪律性24

爱护公共财物25

共产主义劳动态度25

热爱劳动25

劳动的伟大意义25

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共财物26

大生产运动26

义务26

荣誉26

志气26

生活节俭27

勤劳俭朴、孝敬父母27

劳动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27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28

主人翁思想28

愚公移山精神28

自强进取29

艰苦朴素29

延安精神29

自我服务劳动29

家务劳动29

社会公益劳动29

艰苦奋斗29

意志30

勇敢30

自立精神30

坚毅勇敢30

顽强拼搏精神3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1

科学31

革命乐观主义31

珍爱生命31

科学转化为生产力32

诺贝尔科学奖33

热爱科学33

知识就是力量33

自由、平等、博爱33

气象学34

天文学34

情报学34

体育科学34

教育学34

人才学34

军事科学34

新材料技术35

新能源技术35

地质学35

生物工程35

环境科学35

未来科学35

软科学35

生命科学36

航天技术36

生物技术36

海洋工程36

信息科学37

非线性科学38

环境科学38

古代科学技术产生的三个标志39

求知欲40

勤奋刻苦、自强进取40

三次技术革命40

义务教育41

学习动机41

挫折41

理解41

友谊42

尊严42

义务教育法42

交往42

人格42

爱惜名誉43

文明交往43

真诚友爱、礼貌待人44

人的社会化44

真诚友爱44

尊敬师长44

礼貌用语45

礼貌45

仪表45

举止文明45

不卑不亢45

访友须知的礼节46

关心照顾长辈和兄弟姐妹46

尊重他人46

邻里和睦46

孝敬父母46

迎接客人的礼节47

见面的礼节47

五个一工程48

严于律已48

守信守时48

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49

强化功能49

导向功能49

革命传统教育49

青年的心理特点50

我国教师节50

社会教育的特点及其作用50

建立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立体网络系统50

逆反心理51

青年创造性思维特点51

青年心理健康52

中国妇女 t53

批评与自我批评53

自强53

猿猴审讯案54

二、社会发展史54

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54

某一社会所特有的规律54

社会发展史54

猿人55

进化论55

古代类人猿55

人类社会56

神创论56

伊甸园56

劳动56

劳动创造了人56

母系氏族57

原始社会57

原始群57

前世族公社57

新石器时代58

父系氏族58

氏族社会58

石器时代58

旧石器时代58

部落和部落联盟59

金石并用时代59

原始农业59

原始畜牧业59

原始社会生产力59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59

家庭60

原始的宗教信仰60

图腾崇拜60

社会分工61

个体劳动61

原始民主61

自然分工61

交换的产生62

私有制确立的标志62

私有制的产生62

私有制63

奴隶制国家的建立64

阶级的产生64

奴隶64

奴隶主64

奴隶社会64

蒙昧时代65

奴隶社会形成的标志65

奴隶制生产关系65

奴隶社会生产力65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65

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剥削66

野蛮时代66

奴隶起义66

贵族67

奴隶主对奴隶的统治与压迫67

人殉67

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68

殷墟68

司母戊鼎68

农奴69

奴隶社会的灭亡69

平民69

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70

农奴主70

隶农70

隶农制70

封建社会71

封建社会生产关系71

封建制生产方式72

封建主72

封建领主72

封建制国家72

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73

领主经济73

地主制经济73

超经济强制73

地主阶级74

封建的精神枷锁74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74

地主74

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手段75

地租75

劳役地租75

实物地租75

货币地租75

高利贷75

什一税75

宗族观念76

三纲76

五常76

四书五经76

科举制度76

族权76

农民战争77

农民77

农民阶级77

资本主义社会78

农民起义78

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78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79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79

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具备的条件79

工人贵族80

资本家80

资产阶级80

资产阶级革命80

工人80

中国工人阶级81

工人阶级81

产业革命82

工团主义82

工农联盟82

无产阶级82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83

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83

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实质83

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83

社会制度84

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共同道路及具体形式84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可能在资本主义内部产生84

社会革命85

社会形态85

阶级社会的历史又是阶级斗争的历史86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86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86

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87

国情88

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8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89

政治纲领89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8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9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9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90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9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91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91

综合国力91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本标志91

目前我国生产力落后的突出表现92

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92

党的基本路线92

改革开放总方针93

两大奋斗目标93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93

划分贫富的经济标准94

政治路线94

坚持改革开放94

富强94

党的思想路线9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9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9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95

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以往社会的最基本的特征9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9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9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96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97

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97

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97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98

物质文明98

精神文明98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98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99

两个文明一起抓99

生活方式10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作用100

物质生活100

精神生活100

建设文明家庭活动101

精神生产101

精神动力101

创建文明单位活动101

建设文明行业活动102

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102

建设文明城市活动102

建设文明村镇活动102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103

文明公约103

思想政治工作103

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103

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103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04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04

百家争鸣104

人口问题105

我国人口发展的特点105

人口105

人口的三种变动105

严格控制人口数量106

我国人口发展和解决人口问题的总方针106

两种社会生产106

计划生育107

人口素质107

优生、优育107

108

晚婚、晚育108

少生108

法产生的根源109

法令109

汉穆拉比法典109

黑人法典109

十二表法109

宪法和法律的作用109

法律的特点110

法的历史类型110

法的本质110

法律关系的主体111

法律111

法律意识111

法律解释111

法律关系111

法律关系的客体111

宪法112

法律体系112

法制112

法规112

法典112

法律制裁112

法律责任112

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原则113

宪法的主要特征113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114

我国宪法总的指导思想114

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114

资本主义法律的阶级本质114

资本主义法律的作用114

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114

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115

有法可依115

有法必依115

执法必严115

违法必究115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116

我国颁布实施的主要法律116

社会主义法制116

公民权117

民主集中制117

权利117

政治权利117

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118

公民的基本权利118

公民权利118

公民享有平等权118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19

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119

批评权119

建议权119

检举权119

我国选举制度的原则119

选举制度119

退休职工和丧失劳动能力的公民,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120

国家统一120

华侨、归侨、侨眷120

公民有劳动的权利120

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120

公民享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者检举,以及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121

正确行使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121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121

特权121

公民享有人身自由权利121

公民义务122

公民享有社会经济权利122

公民享有文化教育的权利122

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122

华侨的正当利益受国家保护122

保守国家秘密123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123

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123

服兵役124

爱护公共财产124

公共秩序124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125

纳税125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125

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125

违法行为分类126

公民履行义务是热爱祖国的表现126

违法行为126

刑罚127

刑法127

刑事责任127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128

刑罚的特点128

犯罪128

目前我国财产所有权的主要类型129

违法犯罪的危害129

法人129

民事权利129

财产所有权129

合同之债130

财产继承130

财产继承的方式130

财产继承两种方式体现的原则130

130

债权130

债的种类130

知识产权131

侵权之债131

不当得利之债131

无因管理之债131

民事责任132

人身权132

姓名权和名称权132

肖像权132

名誉权132

男女平等133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133

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133

侵权的民事责任133

婚姻自主133

公诉刑事案件被告人享有的权利134

正当防卫134

公、检、法三机关134

诉讼134

诉讼当事人134

管制135

诉讼当事人履行的诉讼义务135

申诉135

控告135

个人所得税135

自然人135

我国刑法的任务135

我国刑罚的种类135

死刑136

拘役136

犯罪的主体136

犯罪的客体136

主犯136

防害社会管理秩序罪136

无期徒刑136

有期徒型136

过失犯罪136

缓刑137

故意伤害罪137

危害公共安全罪137

罚金137

累犯137

犯罪的未遂138

劳动教养138

剥夺政治权利138

没收财产138

少年犯138

监护人138

紧急避险138

专利法139

环境保护法139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39

婚姻法的基本原则139

侵权责任139

违约责任139

共产主义140

保险法140

破产法140

衡量人才的标准141

我国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141

人才141

成才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142

成才的最佳时期142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43

四、经济常识143

经济143

政治经济学143

生产143

经济规律144

生产力144

生产关系144

经济基础144

上层建筑144

物质资料生产144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145

劳动资料145

劳动对象145

经济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146

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146

商品经济147

分配147

交换147

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148

自然经济148

商品经济的产生148

商品经济的发展148

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149

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149

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149

商品150

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150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作用150

价值151

商品的使用价值151

价值量152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152

交换价值152

小商品生产152

简单商品生产152

小商品经济152

劳动生产率153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53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153

价值规律的作用154

价值规律154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154

扩大的价值形式155

商品拜物教155

物物交换155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55

货币的本质156

一般价值形式156

一般等价物156

货币的产生156

货币156

通货膨胀157

价值尺度157

货币的职能157

货币的基本职能157

价格157

商品流通157

流通手段157

纸币157

物美价廉158

金银充当货币材料的优点158

等价交换158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58

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158

资本的原始积累159

货币变为资本的条件159

资本159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160

资本主义生产建立的两个基本经济条件160

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160

圈地运动160

雇佣劳动161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161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161

雇佣工人161

必要劳动时间162

劳动力商品162

劳动日162

剩余价值的产生163

剩余劳动时间163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164

剩余价值164

资本家生产企业活动必须经过三个阶段164

资本家开办企业的目的164

剩余价值产生的全过程164

资本主义工资165

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165

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手段165

工人受剥削的根源165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166

劳动力价格166

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166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166

剩余价值规律166

再生产166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166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167

资本积累167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167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167

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关系16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16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16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16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168

经济危机的同期性168

帝国主义169

生产社会性169

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169

垄断169

金融资本170

竞争170

自由竞争170

生产集中170

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171

财团171

金融寡头17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71

滞胀171

殖民主义172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173

新殖民主义173

新殖民主义的本质173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173

全民所有制经济174

所有制结构174

社会主义公有制174

民族资本175

集体所有制175

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175

官僚资本175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76

社会主义改造176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76

定息177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77

公私合营177

赎买177

联产承包责任制178

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178

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17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适应性179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特点、核心179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179

包干到户180

我国农村深化改革的重点180

包产到户180

农业社会化服条体系181

适量规模经营181

实行适度经营的条件181

适度规模经营的作用181

经济发展的战略181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182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作用182

个体经济183

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183

非公有制经济183

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183

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183

外商独资企业184

私营经济184

三资企业184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184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184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85

经济私有化185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85

评价一种所有制优越与否的标准186

改革是一次革命186

检验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186

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187

经济体制187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187

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性18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88

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88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88

市场经济188

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188

国有企业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基本特征189

社会保障体系189

宏观控制的主要任务189

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189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189

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89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189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190

宏观调控的任务190

宏观调控的手段190

商品经济比自然经济的进步性191

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191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必然性191

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19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性192

产品经济192

市场192

指令性计划192

指导性计划192

市场调节192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19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193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194

国家的宏观调控19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194

价格改革194

市场机制195

经济核算制195

活劳动195

物化劳动195

资源配置195

国家运用信贷管理经济196

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特点196

市场体系196

国家管理经济的经济手段196

国家运用税收管理经济196

企业的两重性197

国家管理经济的法律手段197

国家管理经济的行政手段197

企业197

企业与工厂198

作为企业的两个标志198

企业的生机和活力199

资本主义企业形成及本质199

社会主义企业199

全民所有制企业199

社会主义企业的生产目的200

社会主义企业的作用200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200

经济效益201

商品价值的构成201

利润201

资金利润率202

评价一个劳动动成果是否有用的标准202

经济效益指标202

成本202

成本利润率202

农业203

社会主义企业利润203

劳动者是企业的主人203

劳动合同制203

厂长负责制203

农业产业结构的第三个层次204

农业产业结构的第一个层次204

农业产业结构的第二个层次204

大力发展农业205

农业产业结构205

种植业205

农业的特点20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05

发展乡镇乡镇企业的作用206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206

乡镇企业206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07

发展乡镇企业的方针207

农村207

工业207

消费品工业208

能源208

原材料工业208

邮电业208

三次产业的划分209

重工业209

轻工业209

基础工业209

工业体系209

第三产业209

第三产业的作用210

第三产业的结构210

商业211

我国加速发展第三产业的目标211

消费服务事业211

商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212

商品流通渠道212

商品流通环节212

劳务213

我国商业的经济类型213

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213

服务业213

我国的银行体系214

服务业的作用214

生产服务业214

金融业214

金融214

银行214

中国人民银行215

银行信用215

利息215

利率215

交通银行216

中国工商银行216

中国农业银行216

中国建设银行216

中国银行216

中国投资银行216

我国的专业银行216

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217

信用合作社217

社会主义保险217

我国银行的基本业务217

社会总产值218

政策性银行218

商业银行218

国库218

社会总产品218

国民生产总值219

工农业总产值219

国民收入219

生产和分配的关系220

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220

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发展的战略目标220

国民收入的分配220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221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221

消费基金222

社会主义积累222

积累基金222

消费222

我国现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223

基金223

社会基金223

生产基金223

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223

社会后备基金223

资金223

按劳分配224

个人消费225

共同富裕225

平均主义225

消费构成226

生活消费226

消费在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226

消费水平226

消费需要226

消费效果227

消费结构227

生存资料227

享受资料227

发展资料227

世界经济228

消费质量228

现阶段我国人民消费结构的基本特点228

国家对生活消费进行科学指导的目的228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228

固定资产228

股票228

我国引进技术的方针229

世界市场229

对外贸易229

进出口贸易229

进口229

出口229

外贸平衡229

出超229

入超229

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方针229

我国利用外资的方针229

资金输入230

外汇230

汇率230

国际贸易230

我国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230

引进技术231

“三来一补”企业231

贷款231

对外资金交流231

对外技术交流231

经济特区232

引进技术对我国的作用232

技术转让232

专利232

我国的技术出口232

我国经济特区的作用233

我国经济特区的社会性质233

我国经济特区的特点233

保税区234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234

经济技术开发区234

沿海经济开放区234

对外开放的格局234

对外开放235

自由港235

目前我国面临的三个严重挑战235

财富236

小康社会236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237

五、哲学常识237

哲学237

世界观237

方法论237

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237

辩证唯物主义238

马克思主义哲学23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23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239

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系240

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240

世界是物质的241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241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241

唯心主义242

物质242

意识242

唯物主义242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243

朴素唯物主义243

机械唯物主义243

意识的能动作用244

哲学的基本问题244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44

物质决定意识244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45

一元论245

二元论245

主观245

客观245

社会存在245

社会意识245

历史唯物主义246

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246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46

历史唯心主义246

客观唯心主义247

从实际出发247

历史观247

主观唯心主义247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248

可知论248

不可知论248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248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249

运动249

静止249

发展249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250

发展的实质250

发展的总趋势250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50

实事求是251

物质运动的方式251

规律251

规律是客观的251

普遍联系252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252

联系252

必然性和偶然性253

整体和部分253

条件253

一切要以条件为转移253

属性254

联系是客观的254

本质联系254

必然联系254

对立统一规律255

本质属性255

本质与现象255

矛盾255

同一性255

斗争性255

对立255

对抗255

统一255

联系与发展的关系256

对抗性矛盾256

非对抗性矛盾256

内因256

外因256

内因与外因的关系256

矛盾的特殊性257

矛盾的普遍性257

正确对待矛盾257

主要矛盾258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58

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258

矛盾的次要方面259

次要矛盾259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259

矛盾的主要方面259

认识260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260

主流和非主流260

两点论260

重点论260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260

朴素辩证法261

辩证法261

唯心辩证法261

唯物辩证法261

形而上学262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262

262

263

量变263

质变263

263

重视量的积累263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264

质和量的统一264

质量互变规律265

新事物265

旧事物265

肯定因素265

否定因素265

辩证否定265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265

“扬弃”266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266

否定之否定规律267

实践的主体267

实践267

实践的特点267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68

实践的形式268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68

实践的能动性269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69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269

实践的客观性269

科学实验270

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270

生产活动270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270

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271

理论271

科学理论271

直接经验271

间接经验271

科学理论对实践的作用271

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7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72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273

感性认识273

理性认识273

感觉273

知觉273

表象273

概念273

判断273

推理273

现象和本质的关系274

现象274

本质274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275

认识的根本任务275

认识的目的275

逻辑思维275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275

客观真理276

认识发展的反复性276

认识发展的无限性276

认识发展的上升性276

群众路线276

真理276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277

真理的根本属性277

检验真理277

真理的发展规律277

谬误277

认识规律277

真理是发展的278

实践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278

为真理而献身278

人的本质属性279

人的自然属性279

人的社会属性279

自我设计280

自私不是人的本性280

个人活动对社会的作用280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80

理想281

青年探索和思考人生的必然性281

人生281

人生观281

科学人生观281

共产主义人生观281

自由282

贡献282

索取282

幸福282

牺牲282

共同理想283

人生价值283

个人社会价值283

个人自我价值283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283

最高理想283

理想的作用284

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284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284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284

公私观285

人生哲学285

人生态度285

社会关系285

人际关系285

荣辱观285

志气286

习惯286

志向286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287

六、政治常识287

政治现象287

政治本质287

政治287

政治斗争288

政治是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斗争288

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288

政治活动288

阶级斗争289

阶级分析法289

阶级289

阶层289

阶级结构290

阶级立场290

阶级矛盾290

阶级社会290

国家的消亡291

阶级联盟291

国家291

国家的产生291

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292

国家权力292

政权292

国家性质的确定292

国家管理形式的类型293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293

国家结构形式的种类293

邦联294

国家结构形式294

单一制294

复合制294

国家权力的特点295

联邦制295

中央集权制国家295

国家政治职能296

国度296

国家三要素说296

国体296

国家职能296

国家统治职能296

民主共和制297

国家社会职能297

国家对内职能297

国家对外职能297

国家管理形式297

政体297

总统共和制298

议会共和制298

议会君主立宪制299

君主制299

君主专制制度299

君主立宪制299

资本主义国家阶级关系的基本状况300

二元君主立宪制300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300

资本主义所有制300

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性质301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两个阶段301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根源301

资本主义国家301

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质301

民主302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302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302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职能302

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302

资本主义议会制303

资本主义民主303

资产阶级民主的主要内容303

立法304

一院制304

两院制304

信任投票305

立法权305

财政权305

议会监督政府权305

质询305

弹劾305

国家行政机关306

不信任案306

三权分立306

国家机构307

国家元首307

总统307

总理307

首相307

政治制度307

资产阶级两党制308

国家制度308

普选制308

政党制度308

直接民主309

资产阶级一党制309

资本主义多党制309

资本主义民主本质309

司法机关309

司法独立309

我国现阶段的阶级关系310

间接民主310

专政310

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的表现311

我国现阶段的阶级斗争311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311

人民民主专政312

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存在的原因312

我国的国家职能313

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313

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31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14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15

人民代表大会31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3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3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317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318

中央军事委员会318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318

一国两制319

人民法院319

人民检察院319

特别行政区320

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320

一国两制的主要特点320

一国两制的意义320

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321

社会主义民主321

人权322

民主建设的长期性、渐进性323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必要性323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主要任务323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成就324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关系324

民主和集中的关系324

政党的产生325

政党325

无产阶级政党326

资产阶级政党326

英国工党327

党的纲领327

政党的性质327

辉格党327

托利党327

英国保守党327

共产党328

美国共和党328

美国民主党328

日本自由民主党328

印度国民大会党328

反对党329

社会民主党329

执政党329

中国共产党330

少数党330

多数党330

中国同盟会330

中国国民党330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331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331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331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332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332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332

党的建设333

党的领导333

四个服从333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路线333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333

民主党派334

改善党的领导334

参政党33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334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335

中国民主促进会336

中国民主同盟336

中国农工民主党337

中国民主建国会338

中国致公党338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339

九三学社339

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340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340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340

党派关系341

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341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341

多党合作341

列宁主义342

发挥民主党派监督作用的总原则342

马克思主义342

民族343

毛泽东思想343

民族的共同地域344

民族的形式344

民族的基本特征344

民族特点344

种族344

民族的类型345

民族的共同经济生活345

民族心理素质345

民族语言345

民族文化345

民族差别346

民族融合346

民族同化346

古代民族346

民族问题346

种族灭绝347

民族特权347

大民族主义347

民族压迫347

被压迫民族347

民族歧视347

民族文化348

民族虚无主义348

地方民族主义348

民族主义348

大汉族主义348

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349

民族宗教349

资本主义国家民族问题的内容349

资本主义国家民族问题的实质349

各民族共同开创了统一的祖国350

中华民族350

中国各民族分布特点350

民族团结351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351

党的民族政策351

民族平等351

民族区域自治352

各民族共同繁荣352

我国民族关系的特点352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352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35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353

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内容35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354

自治区354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354

民族自决权354

宗教的起源355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355

宗教355

世界三大宗教356

宗教的本质356

原始宗教356

自然宗教356

拜物教356

基督教357

佛教357

伊斯兰教357

中国佛教358

天主教358

正教358

新教358

中国宗教的特点359

达赖喇嘛359

班禅额尔德尼359

道教359

爱国宗教组织360

宗教信仰自由360

正常的宗教活动360

独立自主办教会360

我国的宗教政策361

宗教的作用361

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362

中国佛教协会363

中国宗教的“五性”363

独立自主自办教会363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364

中国道教协会364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364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364

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365

无神论365

反对封建迷信365

封建迷信365

国际关系365

和平366

当代国际关系的新情况366

战争366

发展问题367

和平问题367

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内容367

西方国家368

和平与发展的关系368

和平演变368

三个世界368

条约的基本特征369

南南合作369

南北对话369

发展中国家369

国际谈判369

条约369

外交370

条约的过程370

条约的期限370

条约的修正与终止370

国际承认370

国家外交关系机关370

国家的中央外交关系机关370

外交代表机关370

当代重要的国际组织371

建立外交关系371

国际组织371

国际组织的作用371

联合国大会372

国际组织的基本特征372

国际惯例372

联合国372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政策373

安全理事会373

国际法院373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373

四条基本原则37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74

我国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三点主张375

中国共产党处理国际事务的原则、总政策375

坚持国际主义375

霸权主义375

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点375

国际准则376

第三世界376

不结盟运动376

国际关系格局376

东南亚国家联盟377

国际组织的产生377

国际联盟377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377

国际红十字大会378

欧洲共同体378

欧洲经济共同体378

欧洲原子能联营378

欧洲煤钢联营378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379

孔子380

七、人物与著作380

屈原381

墨子381

荀况382

孟子382

项羽383

秦始皇383

董仲舒384

刘邦384

范缜385

司马迁385

王充385

张衡385

唐太宗386

祖冲之386

朱熹387

李白387

李时珍388

陆象山388

洪秀全389

康有为390

严复390

章炳麟391

谭嗣同391

孙中山392

梁启超392

陈独秀394

胡适394

陈嘉庚394

鲁迅395

郭沫若397

李四光397

毛泽东398

竺可桢398

周恩来402

刘少奇403

朱德405

邓小平406

彭德杯407

董必武408

邓中夏408

贺龙409

叶剑英410

吉鸿昌411

茅盾412

徐悲鸿412

方志敏413

杨靖宇414

巴金414

华罗庚415

赵一曼415

彭雪枫415

钱学森416

钱三强417

吴健雄417

杨振宁418

吴运铎418

董存端419

李政道419

雷锋420

黄继光420

刘胡兰420

亚里士多德421

柏拉图421

亚当·斯密422

费尔巴哈423

黑格尔423

傅立叶424

大卫·李嘉图424

圣西门424

马克思425

欧文425

恩格斯426

列宁427

斯大林428

爱迪生429

《马克斯恩格斯全集》430

牛顿430

《共产党宣言》431

《列宁全集》431

《斯大林全集》431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431

《神圣家族》431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432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432

《哲学的贫困》432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433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433

《法兰西内战》434

《资本论》434

《反杜林论》435

《哥达纲领批判》435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435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436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436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436

《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437

《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437

《进一步,退两步》438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438

《怎么办?》438

《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439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439

《卡尔·马克思》439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439

《国家与革命》439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440

《伟大的创举》440

《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440

《论列宁主义基础》440

《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440

循环日报441

八、报刊441

邸报441

万国公报441

申报441

中国日报442

中外纪闻442

时务报442

国闻报442

大江报443

新民丛报443

东方杂志443

民报443

中国女报443

民立报443

湘江评论444

新青年444

民国日报444

每周评论444

劳动周刊445

天津学生联合报445

共产党445

劳动界445

文学周报445

中国青年446

446

向导446

前锋446

中国农民447

语丝447

莽原447

热血日报447

生活周刊447

政治周报447

文艺新闻448

布尔什维克448

文化批判448

未名448

新思潮448

萌芽448

文学449

前哨449

北斗449

红色中华449

红星报449

文学月报449

新中华报450

人间世450

译文450

立报450

救国时报450

大众生活450

中原451

解放周刊451

救亡日报451

新华日报451

抗战文艺451

晋绥日报451

解放日报451

谷雨451

光明日报452

周报452

文萃452

人民日报452

展望452

新体育453

工人日报453

新观察453

人民文学453

人民教育453

大众电影453

世界电影454

歌曲454

人民音乐454

人民戏剧454

中国青年报454

解放军文艺454

中国建设454

剧本454

曲艺455

诗刊455

少年文艺455

文学遗产455

北京科技报455

旅行家455

民间文学455

解放军报455

报告文学456

人物456

红旗456

文学评论456

收获456

体育报456

经济日报456

词刊456

人民政协报457

青年文学457

小说选刊457

啄木鸟457

青年文摘457

历史知识457

队报458

华盛顿邮报458

杂文界458

历史学习458

农民日报458

求是458

泰晤士报458

世界报459

时代459

真理报459

消息报459

三种方法460

学习政治课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460

九、学习方法460

会听课461

要有革命情感才能学好政治课461

会听概念课462

会听复习课463

会听阐述问题课463

会听规律课463

要认真读书464

边听边记笔记464

坚持课后复习465

审客观性试题467

审题型467

十、题型及解题思路审题467

题型468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468

审主观性试题468

填空题469

选择题470

单项选择题472

最佳选择题475

多项选择题479

缺项选择题486

简答题489

简述题491

比较说明题493

判断说明题497

论述说明题503

1998《中学政治词典 教育卷·工具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高恩全编著 1998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