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伊斯兰史纲要参考资料》求取 ⇩

第一篇中国回教史陈汉章1

一○一「明史」记回教之传入中国1

一○一·○一 朱新底怀疑1

一○一·○二 丁谦底论断1

一○二中国人对於回教源流的误解2

一○二·○一 顾炎武底误解2

一○二·○二 杭世骏底误解3

一○二·○三 王昶底误解4

一○二·○四 钱大昕论「回回」与「回纥」之别5

一○二·五五 论「回回」「回纥」「回鹘」之混称及其他译名6

一○二·○六 杜佑记三夷寺8

一○二·○七 舒元舆记三夷寺8

一○二·○八 王溥记大秦寺摩尼寺9

一○二·○九 通鉴记摩尼入中国9

一○二·一○ 通鉴记唐武宗限制各教僧人名额10

一○二·一一 论摩尼教景教之非回教10

一○三回教在中国的传布11

一○三·○一 陈黯「华心」记大食回人李彦升登进士11

一○三·○二 唐时中国与大食的关系11

一○三·○三 宋岳珂记占城蒲姓14

一○三·○四 魏源记占城回回16

一○三·○五 宋时中国与大食的关系16

一○三·○六 「辽史」记回回国19

一○三·○七 辽时的回回大食部20

一○三·○八 「金史」记回纥入贡22

一○三·○九 对於「金史」所记回纥的解释22

一○三·一○ 「金史」记马庆祥23

一○三·一一 有关马庆祥的其他记载23

一○三·一二 钱大昕说元代之答失蛮25

一○三·一三 洪钧考元时各教名称25

一○三·一四 旧新「元史」有传回回表30

一○三·一五 无传回回表33

一○三·一六 论元时回回之盛37

一○三·一七 明代之用回回历法40

一○三·一八 明时回回之徙居江南40

一○三·一九 明时天方之朝贡41

一○三·二○ 清「西域图志」记和卓木世系42

一○三·二一 魏源记回教教派及经典42

一○三·二二 (瀛寰志略)记西亚之回教43

一○三·二三 朱一新记回教教派43

一○三·二四 洪钧记回教教派43

一○三·二五 清代与回回有关的变乱及谕旨44

一○四 本文之为订谬而作45

第二篇回回教入中国史略陈垣47

二○一 本讲底范围47

二○二 中回历法底不同48

二○三 从中回历法上的差异解释回教入中国的时期问题49

二○四 唐时大食人在中国之多51

二○五 「经行记」底记录51

二○六 天宝元年的碑52

二○七 唐时中国和大食的关系53

二○八 五代时关於回回之记载54

二○九 宋代关於回回的记载55

二一○ 金代关於回回的记载57

二一一 元代关於回回的记载58

二一二 关於回回和回回教之名称的研究58

二一三 明代关於回回的记载62

二一四 元明时新疆诸地之改从回教63

二一五 清人对回回的虐待及回回之反抗63

二一六 回教在中国传播的原因65

二一七 研究中国回教史应注意的两点66

第三篇「回回」一词的起源和演变杨志玖69

三○一 「回回」一词的起源69

三○二 「回回」涵义的确定及应用的普遍73

三○三 文人笔下的「回纥」和「回鹘」75

三○四 元史中杂出「回回」「回鹘」「回纥」的原因77

第四篇怛逻斯战役和它的影响白寿彝80

四○一 怛逻斯之今地80

四○二 在中国典籍中所记的怛逻斯80

四○三 西方典籍中所记的怛逻斯82

四○四 怛逻斯和唐安西都护府间的路程84

四○五 怛逻斯附近的三个国或部落:石国,拔汗那,葛逻禄88

四○六 关於怛逻斯战事的记载92

四○七 虏石国王的时期93

四○八 石国之役96

四○九 战争在怛逻斯发生97

四一○ 双方底阵容99

四一一 战争底结果102

四一二 战事发生的时期103

四一三 旧新唐书对这次战事未作正面记载的原故103

四一四 这次战役对唐在西域地位上的影响105

四一五 唐西域霸权之早已日趋没落106

四一六 西域朝贡仍盛的原因109

四一七 唐霸权日趋没落中,高仙芝认识的错误110

四一八 这次战役之真正的影响和唐在西域势力之继续存在112

四一九 这次战役在唐大食国际史上的意义114

四二○ 战前的军事关系114

四二一 战後的军事关系118

四二二 战役前後两国通常关系之不变120

四二三 这次战役和中国造纸术底西行125

四二四 这次战役和伊斯兰之最早的华文记录127

第五篇宋时大食商人在中国的活动白寿彝133

五○一 唐时大食商人在蕃商中的地位133

五○二 宋时大食商人之领袖蕃商134

五○三 宋时的大食巨商135

五○四 宋时的大食朝贡使140

五○五 朝贡与商业147

五○六 宋时大食商人底居留地及其所受的待遇152

五○七 大食商人衣食及宗教活动之自由152

五○八 大食商人在中国之定居152

五○九 宋时的大食商品154

五一○ 著名的香料155

五一一 香科贸易地位之重要163

五一二 乳香之大量贸易178

五一三 宋时大食商品对中国国用上的影响181

五一四 对中国风习上的影响185

五一五 对中国医药方剂上的影响190

第六篇元代回教人与回教白寿彝195

六○一 蒙古人之西征与回教人在中国各地之普遍195

六○二 宋末及元时回教人之经济地位200

六○三 宋末回教人在东南及蒙古之政治地位200

六○四 元时回教人在政治上享受的优遇201

六○五 元时回教人在实际政治上的地位201

六○六 宋末及元代回教人之显宦210

六○七 元代回教人西学——天算学219

六○八 药物学222

六○九 造炮223

六一○ 语言文字224

六一一 元代回教人之华学226

六一二 元代为中国回教兴盛时期238

六一三 回教之名称238

六一四 回教人之主体238

六一五 入教的人239

六一六 菠斯人底地位241

六一七 回教底派别241

六一八 回回哈的之设立242

六一九 回教经师所受的优遇243

六二○ 礼拜寺底建修244

六二一 元时回教底特徵245

六二二 关系回教未来命运者四事246

第七篇元代回汉通婚举例杨志玖253

七○一 本问题底重要性253

七○二 事例四则254

七○三 事例底分析257

第八篇跋吴鉴清净寺记白寿彝260

八○一 吴鉴清净寺记260

八○二 吴记之著作时期及其可划分的段落261

八○三 吴记之记述教义及其在历史上的价值262

八○四 清净寺底创建人和创建时期265

第九篇跋重建怀圣寺记白寿彝273

九○一 重建怀圣寺记273

九○二 怀圣寺及其塔之最早的记录275

九○三 怀圣寺与蕃长司276

九○四 寺之创建时期277

九○五 伊斯兰传入中国之时期279

九○六 三塔之推测281

九○七 记中列举的人物284

第十篇中国回教寺院教育之沿革及课本庞士谦286

一○○一 明至清末之回文大学286

一○○二 最近五十年之回文大学289

一○○三 回文大学之阿拉伯文课本290

一○○四 回文大学之波斯文课本293

第十一篇记明清时之回回文人白寿彝296

一一○一 明清时之回回文人——金大车金大舆296

一一○二 马继龙298

一一○三 闪继迪,闪仲侗299

一一○四 马上捷,马明阳299

一一○五 张端300

一一○六 丁澎301

一一○七 马世俊302

一一○八 孙鹏302

一一○九 马汝为303

一一一○ 赛屿304

一一一一 沙琛306

第十二篇记明清时的回将白寿彝308

一二○一 常遇春,胡大海308

一二○二 麻贵,达云310

一二○三 哈元生,哈攀龙,冶大雄,马良柱312

一二○四 哈国兴,许世亨315

一二○五 左宝贵,马福禄319

第十三篇柳州伊斯兰与马雄白寿彝323

一三○一 伊斯兰之传入柳州323

一三○二 鹄鹧台清真寺325

一三○三 马雄326

一三○四 城内清真寺底创建与马雄329

一三○五 窑埠回教坟山与马雄331

一三○六 马雄在柳州延聘伊斯兰名师335

一三○七 马雄死後之柳州伊斯兰337

第十四篇三十年来之中国回教文化概况赵振武340

一四○一 王浩然之倡导回教文化340

一四○二 回教学校341

一四○三 埃及留学345

一四○四 翻译和著作347

一四○五 书籍底贩卖和出版351

一四○六 定期刊物352

一四○七 学术团体358

一四○八 图书馆及书报阅览室363

第十五篇史料辑录366

一五○一 马文升传366

一五○二 孙继鲁传373

一五○三 詹沂传375

一五○四 金溶传376

一五○五 马新贻传378

一五○六 米剌印丁国栋之变381

一五○七 苏四十三之变383

一五○八 「乾隆戡定回疆记」387

一五○九 记乌什之变398

一五一○ 「道光重定回疆记」400

一五一一 「陕甘之回教徒及其骚乱」414

一五一二 「雅克布白克之叛乱」421

一五一三 「东亚清真教育总会之状况」430

一五一四 「留东清真教育会纪事」433

一五一五 「留东清真教育会章程」435

一五一六 「留东清真教育会会员录」437

1948《中国伊斯兰史纲要参考资料》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白寿彝著 1948 文通书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