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论》求取 ⇩

引言1

目录1

上编 农村教育概论9

第一章 农村教育沿革——借鉴吸收论9

一、我国农村教育的历史经验9

(一)我国农村教育的历史沿革9

(二)旧中国的农村教育改良实验12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教育14

(一)普及义务教育是兴国的奠基工程18

二、发达国家农村教育的历史经验18

(二)重视发展农(职)业教育21

(三)依靠科技教育发展现代农业25

三、发展中国家的农村教育经验28

(一)重视普及初等教育和扫除文盲28

(二)改革普通教育,引进技术教育31

(三)加强农村职业教育34

(四)建设乡村综合教育基地37

(一)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提出39

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改历程39

(二)实施“燎原计划”的构想与部署42

(三)建立百县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44

(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化与扩展46

第二章 农村教育观念——科教兴农论48

一、教育与振兴农村实业49

(一)教育的历史性发展49

(二)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51

(三)农村学校要关心农村经济建设54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57

二、教育与农村科技进步57

(二)教育是科技再生产的有效手段62

(三)农村教育必须介入科技普及、推广65

三、教育与农村发展69

(一)确立正确的农村社会整体发展战略69

(二)农村教育要为农村发展服务72

(三)农村学校要加强升学指导76

第三章 农村教育环境——协调共荣论80

一、我国农村环境的基本状况80

(一)我国农村的自然环境80

(二)我国农村人口与家庭状况85

(三)我国农村的社会经济环境89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93

(一)农业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93

(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95

(三)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轨96

(四)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99

三、农村环境下我国农村教育的特点101

(一)农村教育功能的丰满性102

(二)农村教育任务的艰巨性103

(三)农村教育的低重心多层次性106

(四)农村教育改革的迫切性107

(五)影响农村教育发挥作用的多因性109

四、遵循客观规律,实现教育与环境的协调共荣110

(一)农村教育要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111

(二)农村教育发展要以社会经济环境为基础114

(三)农村教育要把握自身社会功能递增的趋势116

(四)农村教育与社会经济环境要实现协调共荣117

(一)农村基础教育的地位123

一、农村基础教育的地位和作用123

第四章 农村基础教育——素质教育论123

中编 农村教育格局123

(二)农村基础教育的作用125

二、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状况140

(一)成就141

(二)问题144

(三)解决途径探讨147

三、素质教育——农村基础教育模式的良好选择153

(一)单纯“应试教育”不可取153

(二)“素质教育”是义务教育的本分154

(三)“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156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们素质的更高要求158

第五章 农村职业教育——直接适应论160

一、农村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160

(一)农村职业教育的地位160

(二)农村职业教育的作用162

(三)农民技术教育的特点169

二、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状况173

(一)农业中等专业技术教育174

(二)农村职业学校教育177

(三)农民技术教育182

三、直接适应——农村职业教育模式选择的理性思考184

(一)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184

(二)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要适需、适度、适用186

(三)农村职业教育要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192

第六章 农村教育结构——三教统筹论198

一、我国农村教育的基本格局与区域差别198

(一)我国农村教育的基本格局198

(二)我国农村教育的区域差别203

(一)三教统筹(结合)的涵义207

二、三教统筹是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产物207

(二)三类教育的分工与组合209

(三)处理三类教育关系的几项准则216

三、三教统筹的运行机制与模式选择222

(一)三教统筹的运行机制222

(二)三教统筹的模式选择227

第七章 农村社区教育——全面教育论236

一、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状况236

(一)什么是农村社区教育236

(二)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概况242

(一)思想认识先行248

二、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基本经验248

(二)建立组织机构249

(三)加强社会参与251

(四)改善家庭教育的环境253

(五)增强社区意识254

三、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基本模式255

(一)“全面教育”——我国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的构想255

(二)“全面教育”的主要特征257

(三)实施“全面教育”应注意的问题265

第八章 农村教育改革——综合改革论271

下编 教育教学改革271

一、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理论依据272

(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272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要求274

(三)实施“科教兴农”发展战略的产物276

(四)贯彻新时期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279

(五)现代系统科学观念和方法渗透的结果281

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做法和经验285

(一)转变观念285

(二)加强领导286

(三)调整结构288

(四)推进农、科、教统筹289

(五)实施“燎原计划”291

(六)高校和科研单位参与293

(七)实行分类指导294

三、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意义295

(一)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战略转折295

(二)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得力措施299

(三)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304

(四)“穷国办大教育”的大规模实验探索309

第九章 农村教学改革——整体育人论315

一、搞好农村教育的“整体育人”315

(一)教书育人与活动育人315

(二)环境育人与服务育人322

二、在整体育人中坚持德育首位329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329

(二)德育内容序列化331

(三)德育方式形象化335

(四)德育渠道多样化338

(五)德育管理科学化341

(一)农村学校教学改革概况344

三、整体育人中的教学改革344

(二)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354

第十章 科学思维方式——教育综合论361

一、农村教育改革需要科学方法论的指导361

(一)综合化趋势的呼唤361

(二)“大教育观”的要求364

(三)农村教育复杂性的反映366

(四)思维方式变革的产物367

(一)系统思想、方法与工程369

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科学方法论的基础369

(二)系统科学的方法论意义371

(三)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环节374

(四)科学方法论的落脚点376

三、农村教育综合论的方法论原理379

(一)整体统筹与综合实施379

(二)良性循环与动态适应382

(三)结构优化与有机结合385

(四)反馈调节与机制保障388

1996《农村教育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少元著 1996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