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增长与危机》
作者 | 贺桂梅著 编者 |
---|---|
出版 |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54 |
出版时间 | 199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44016064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31550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录1
多种途径和选择的可能性——《九十年代文学观察丛书》总序 杨匡汉1
绪论 概念、对象、问题与方法1
一、“九十年代文学批评”的含义3
二、九十年代文学批评的问题15
三、批评问题的“问题化”24
四、方法论设定:关于九十年代文学批评的问题意识35
第一章 批评家与批评话语类型——对九十年代批评的一次知识社会学描述40
一、“学院批评”40
二、“作家批评”和“自发批评”49
三、批评家的代际之分57
四、文学批评的话语范型分类65
第二章 历史自我表述的矛盾——关于“九十年代”的历史定位83
一、重访八十年代:为了告别的文化反思85
二、时代表述的矛盾与冲突104
第三章 多元价值的交汇与冲突——以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为核心116
一、九十年代的文化大讨论及其特征117
二、文学与“人文精神”的“危机”——“人文精神”及相关的话语类型129
三、“解构神话”或话语清理——针对“人文精神”的驳难话语140
四、“分水岭”:普遍意义的终结和多元价值的呈现149
第四章 从研究“文化”到“文化研究”——文学批评主要范式的转变159
一、“文化”内涵在二十世纪文化讨论中的变迁161
二、八十年代的文学批评与“文化”的关系169
三、“文化研究”的提出175
四、形式与意识形态的冲突与融合——“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的关系192
第五章 世纪之交的文化转折与文学史的改写215
一、从“激进”到“保守”——关注现代化历史过程中的非激进因素217
二、反思现代性:超越历史之上225
三、从知识分子意识到“民间”意识形态——文学史写作的框架建构242
后记251
1999《批评的增长与危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贺桂梅著 1999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报纸上的批评与书刊评介
- 1956 时代出版社
-
- 文学批评与批评家
- 1924
-
- 批判与知识的增长
- 1987.10 华夏出版社
-
- 评批论与自我批评
- 读者书店
-
- 批评与自我批评
- 1950 大家书局
-
- 文学批评与批评家
- 1924 商务印书馆
-
- 论批评与自我批评
- 1950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学习批评与自我批评
- 1952 华南人民出版社
-
-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意义和艺术
- 1988 求实出版社
-
- 共产党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 1955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论批评与自我批评
- 1950 新华书店
-
- 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 1956 通俗读物出版社
-
- 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
- 1991 北京:北京出版社
-
- 布尔什维克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 1954 北京: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